上一篇,我們用甲骨文字義解讀了《郭店楚竹書老子》第一章(通行本《道德經》第十九章)。
在這一章中,老子主要從兩個方面講述了普通人學習「心智系統轉換」需要做的前期準備。第一方面,是從「外在的認知方法」進行的準備(絕X棄X……)。第二方面,是從「內在的心理認識」進行的準備(視索保樸,少私須欲)。
本次解讀的最大心得是對「絕」字、「索」字的重新認識。這篇我們主要和大家分享對「絕」字的心得。
就從上圖甲骨文、金文的「絕」字型來看,「絕」字是對「關系」進行梳理的象形。
甲骨文「絕」字的主體是一個「茲」字,甲骨文「茲」字表示「關系」,很明顯,在「絕」字中,這個「關系」既有被連接的意思,又有被切斷的意思,所以,「絕」字表示對「關系」梳理的意思。
所以,「絕智、巧、偽」就不是簡單的對「智、巧、偽」的拋棄,而是重新梳理、重新認識。
說明一下,「偽」的古字古意是人+為,并沒有貶義,「智、巧、偽」表示的都是社會中主流的,有價值的東西。
這種對于社會中主流的,有價值東西的重新梳理,重新認識,站在個人的認知方法的角度來說,意味著什么呢?
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要用獨立思考、批判性思考重新去認識社會上主流的、有價值的東西。
老子的這個想法,其實與孔子的「誠之者,人之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是同一個內涵。
請看上圖,「心智系統轉換」是從「顯性人體的心智系統」轉換到「隱性人體的心智系統」,這其中,存在著「誠者,天之道」最直接、最方便的轉換方法。
但是。大道雖然至簡,對于「心智系統轉換」學習者的悟性要求卻非常高,人類歷史上可能也沒有幾個人能從「誠者,天之道」直接練成「心智系統轉換」的。普通人根本就不可能做不到。
適合普通人學習「心智系統轉換」的方法,就是先從提升認知方法開始入手,這就是老子說的「絕智、巧、偽,棄辯、利、詐」,孔子說的「誠之者,人之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獨立思考、批判性思考。
這種學習「心智系統轉換」的路徑,對于普通人來說為什么很好,甚至可以說是很科學呢?我們來看下圖:
上圖,是「完整的人」的結構圖,這其中,既包括了完整的人體,也包括了完整的心智系統。
在上圖左邊的顯性人體心智系統中,外在意識同時包括了本我意識與自我意識,但是,一般情況下,起主導作用的是本我意識。
本我意識并不是不好,而是TA的特性決定了TA的局限,TA的特性就是根據以往的經驗、好惡、知識進行快速反應,這種特性可以使顯性人體能夠在現實世界中有很高的運行效率。但是,缺陷也是很明顯的,對于復雜的、變化的、深層的事情缺乏深層認識與理解,通俗的說,就是做事不過腦子。
「心智系統轉換」以后,主導的意識是上圖右邊的超我意識,所以,老子與孔子的學習路徑都是,先弱化本我意識,把本我意識的反應「辯、利、詐」都棄掉,讓自我意識先強大起來,能夠進行深層的理性思考,這就是「絕智、巧、偽」。
在老子、孔子看來,一個人的自我意識變得強大起來,對于學習「心智系統轉換」是非常重要的。這種觀點非常適合現代人的現代生活。
在現代社會中,不少人就連最基本的思考能力都不具備,說不好聽就是一腦袋漿糊,就開始學習儒家、道家的經典,根據古今權威的解讀以及自己的需要理解一下,就以為自己很精通了,開始滿世界講ta的儒、道。這種情況其實就是老子說的「辯、利、詐」,這些都是要棄的。
從本質上來說,中華原生文化與現代文明是一點都不沖突的,不但不沖突,還非常契合,現代文明所提倡的「獨立思考、批判性思考」就是學習中華原生文化特有的「心智系統轉換」最有效的方法。
孔子所提出的「誠之者,人之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基本上與現代職場的專業思考方式相對應。
換句話來說,現代人的職場就是學習「心智系統轉換」最好的地方,在職場中,把各種思考方式學會、用熟、精通,其實,已經走在了學習「心智系統轉換」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