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初中英語教學中的詞匯教學,11月19日,全區初中英語教師隨教研員汪靜艷老師歡聚顧國和中學,開展了“區初中英語疑難問題解決之詞匯教學活動”。執教的分別是來自長江中學的趙娜老師、泰河中學的胡穎老師、江南中學的胡洹洹老師、顧國和中學的鄭亞明老師、聯合實驗中學的林俐老師和東海實驗中學的余靜老師。課后還有舒一波老師和賀杰敏老師的精彩點評。
前三位教師執教內容為八年級上次第八單元Section B的閱讀和第九單元Section A,后三位執教九年級的第七單元和第八單元Section A的內容。執教教師雖是教授同一堂課,但是對詞匯的教授方法各異,課件精美細致,學生聽得相當認真,在座的教師也認真做記錄,思索詞匯教學的方法。課堂中氣氛活躍,學生的興趣得到了很好提高,在座的教師也被執教老師所感染。
課后舒一波老師和賀杰敏老師分別對八年級和九年級的不同課進行了精彩的點評,并提出了自己對英語詞匯教學的一些看法和總結,課后還請了各學校的教師代表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這次的教研活動使教師互相學習了詞匯教學中有效的教學方法,并能結合自己的日常教學,進一步改善自己的教學工作。教研員汪靜艷老師,說每一次的課堂教學都是一種思維與思維的碰撞,我相信這次活動讓所有的老師都受益匪淺。(顧國和中學 陸曉曉)
小學數學第二教研協作區活動11月18日在大碶小學舉行。這次研修主題為“小學數學第一學段解決問題有效教學策略研究”,本活動組內5所學校教師代表及組長全程參與了整個研修活動,活動還得到了東海實驗學校教師的共同參與。
活動由課堂展示、觀課討論反饋、專人點評、專題觀點報告、研修總結五個板塊組成。首先由來自新碶小學的王瑩老師執教二上《倍的應用》;大碶小學江雪姣老師執教二下《解決問題》;高塘小學李吉老師執教四下《植樹問題》,觀課組成員代表區實驗徐紅霞老師、靈山學校顧燕華老師、新碶小學胡信芬老師緊緊圍繞主題細化下的“如何加強圖文解讀描述,確保話語系統的起始教學?”、“如何在運算意義教學中更多關注應用問題結構?”、“如何在練習中開展比較性、變式性的訓練,加強數量關系的感知?”進行詳細論述。
協作組長張開君老師結合本次研討課堂,交流了題為《在“解決問題”中學會找回教學原點》的觀點,主要從新舊對比,尋求能力目標達成的一致以及理性思考,彰顯問題解決的教學亮點兩大角度淺談新課程下低年級解決問題給教學帶來的思考,提出了低年級應1、重視培養學生感知信息、閱讀信息的能力;2、注意引導學生重視數量與數量關系的分析(而不是停留在數的描述);3、重視解題策略的指導;4、重視分段要求、逐步提升。
最后,市學科骨干、區名師王哲燕老師結合自己的豐富的課堂教學經驗向與會的老師交流了關于《第一學段解決問題教學有效性探討》,提出了四大觀點。觀點一:變靜態圖片為動態圖片,促成形象感悟。觀點二:關注信息的收集整理,促使有條理的表述圖意。觀點三:整合教材補充素材,合理安排課時。觀點四:經歷與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主動建構數學模型。使在場老師收獲頗豐。
本次解決問題專題研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活動整整持續了一個下午,良好的研討氛圍、讓與會教師對第一學段解決應用問題理應關注的主要問題、教學基本手段運用有了較為充分的認識,進一步推動了教師對疑難問題的進一步思考。(大碶小學)
蘆瀆、國和、霞浦、三山和大榭協作區活動11月17日在三山學校舉行。本次活動的主題是:把握課堂教學核心,合理設計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有效性。協作區的20多位八年級數學老師參加了本次活動。
蘆瀆中學的張洪波老師與三山學校的戴迎光老師就八年級上冊的坐標平面內的圓形變換開課。課后,聽課的老師們從課堂結構、內容、難重點的落實等方面對兩堂課進行了點評,還就課堂教學核心知識點設計展開了討論。
下午,老師們圍繞慈溪陽光實驗學校的老師王震寫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核心知識點設計的研究策略》進行了學習和探討。(三山學校 馬碧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