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臨近放寒假,中小學校迎來考試季。適量的考試是檢驗學生學業的重要手段,可一旦考試過多,在校內考完還要跑到校外培訓機構考奧數、拿證,那就會加重學業負擔,讓學生疲于奔命了。鑒于此,日前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的《中小學生減負措施》(以下簡稱“減負30條”)明確對中小學生的考試次數、作業總量等作出嚴格限制,并對學校和家長的監督教育責任、培訓機構的辦學資質等作出詳細規定。那么,“減負30條”能順利落地嗎?結合此前長沙發出的“減輕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六項規定“(以下簡稱“減負6條”),對于給學生減負,你怎么看?1月8日,長沙晚報《你說話吧》欄目組邀請開福區教育局相關工作人員,與部分學校師生、家長、培訓機構和市民代表一道,凡20余人,在設于南巖軒茶業蔡鍔北路店的第418期《你說話吧》活動現場,就上述話題展開熱烈討論。本期話題討論形成主要觀點如下。

感受
給學生減負,應常抓不懈
劉章靜(長沙市田家炳實驗中學初三學生):每次考試完后,家長之間都會溝通,如果自己孩子成績下降了,就會商量報哪個培訓班提升成績。這樣我們壓力很大。
呂金達(天心區退休教師):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從小學生書包的演變就可見一斑。以前是背的,現在背不動,很多小學生拉著手提箱式的書包上學。這讓人揪心。
夏寧(長沙市田家炳實驗中學初三年級組長):我注意到一個現象,現在空軍招飛,會選擇提前到一些初中去,而不是只盯著高中。為什么?因為一直以來的學業負擔過重,讓大多數高中生都戴上了眼鏡,在空軍招飛時連體檢都過不了。中學生大面積近視,這是很可悲的事情,也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而解決之道,減負是重要手段。
賀雙(道南教育規劃師):課業負擔過重帶來的負面影響還有隱性的、長期的。我的弟弟,高中求學時奮戰奧賽,考上了同濟大學,這是喜事,可最近他給我發了一條微信:“哥,有什么書可以思考人生?”他對人生感覺到很迷茫。很多學生都有這種情況,高中拼死學,大學拼命玩,這是不正常的。
王小華(自媒體人):現在拼奧數的確實少了,高考狀元也不讓炒了,可濫用手機,布置五花八門的互動作業,卻冒了出來。這就意味著給學生減負要常抓不懈,找出辦法,從根本上扭轉“減負年年提、負擔年年重”的局面。

對比
“減負30條”和長沙“減負6條”
結論1 長沙教育減負走在了全國前列
周瑞娜(清水塘第二小學教導主任):2017年長沙發布的“減負6條”,很多在這次“減負30條”中有所體現,而且我們學校規定,每周一天無書面作業。這是超出“減負30條”要求的。
賀雙:“減負30條”提出要建立彈性離校制度,其實在長沙這一制度已經實施。最近湖南還專門就小學生“3點半”問題專門面向社會征求意見。
劉敏(長沙市田家炳實驗中學教務主任):“減負30條”明確考試成績實行等級評價,長沙早在2006年就在全國率先開展中考制度改革,改分數制為等級制了。長沙的減負走在了全國前列。
結論2 “減負30條”更系統
劉敏:“減負30條”的亮點很多。比如,以往各科老師各布置各的,現在則要求控制作業總量,學生的課業負擔可見可查;還比如,讓家長代批作業、學生帶手機進課堂,這是最近興起的歪風,“減負30條”也明文禁止。
賀雙:長沙的“減負6條”更多是針對學校教育,面向的也是小學生,而“減負30條”則對學校、家長、培訓機構和教育主管部門提出了要求。總的來講,更系統、更全面。
章利瓊(開福區教育局基礎教育科專干):“減負30條”條條有干貨,而從整體來看,則有助于我們認清教育改革的導向。它的落地,將惠及學生、學校、家庭和社會。

探討
“減負30條”落地,還要做哪些
觀點1 建立多元評價機制
夏寧:中高考是指揮棒,指揮棒不動起來,減負無從談起。
賀雙:多元評價錄取是一個大的趨勢。就我省而言,中南大學已經在2010年建立了綜合評價錄取制度,每年拿出500多個招生名額重點考察學生的人文素養、人際交往、個性特長等綜合素質。現在正好也是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冬令營的報名時間,冬令營的優秀學生可以提前鎖定自主招生30分降分,營員考察不是看課內成績,而是通過一系列的活動看在國學、哲學、歷史方面的潛質。這種多元評價錄取模式能夠引導家長關注更多的方面,緩解中小學生課內壓力。
周瑞娜:要改變的還有對學校、對老師的評價機制,不能唯升學率、唯優秀率,而是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機制。比如,從入口看出口,學生畢業時比入學時有大的進步,那就說明教學有效果。“減負30條”對克服片面評價有要求,希望它能真正落地。
觀點2 教學要從刷題轉變為啟迪思考
劉敏:考試成績等級制、控制作業總量,都是為了讓教學從刷題、題海戰術中走出來,讓學生騰出時間來思考,而不是疲于應付。學生明確了自己的學習動機和方向,學會了自我管理,就不會出現上大學以后報復性放縱的情況。
呂金達:減負絕不只是少布置點作業、少搞點培訓,而是改變學習方法和思維,幫助學生找到辦法,有的放矢。
楊丹(家長代表):作為家長,我的孩子從所謂的“學渣”逆襲成“學霸”,我也覺得,這個過程不是刷題刷出來的,而是找到了學習的方法,從成績進步中一步步樹立自信,自己求上進。
章利瓊:這種轉變就是減負的真正目的。減負是跟提質聯系起來的。提什么,提高教師在課堂上的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觀點3 家長別輕信培訓機構忽悠
鄒長德(退伍老兵):“減負30條”嚴格控制了中小學生的作業總量,但是學校不布置了,還要參加各種培訓班。我們要防止這種情況產生,不能讓培訓機構忽悠我們家長。
羅歡(思齊培訓學校校長):嚴管培訓機構,是近年來給學生減負的新動向。我們不能把“減負30條”看成一個孤立的規范文件,它其實是政府部門對中小學教育一系列引導與規范措施的延續。單就規范培訓機構來看,從去年初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四部門文件,到11月國務院的“80號令”,引導校外培訓機構朝著學校教育的補充,滿足中小學生選擇性學習需求、培育發展興趣特長、拓展綜合素質的方向有序發展。經過近一年的鋪墊,本次“減負30條”的出臺,打出了中小學生減負“組合拳”,從多層面規范引導。
周永光(湖南居正集團副總裁):其實不只培訓機構兜售焦慮,一些學校老師也在暗示甚至鼓勵家長讓小孩多補課、多培訓。他們會勸:“你看你家崽已經4A2B了,再沖一沖還是有潛力上名校的。”
唐卓(家長代表):給學生減負當然沒錯,但我認為也不能過多要求老師,我們要端正對老師的態度。他們為人師表,而不是淪為家長的奴隸。我認為,讓孩子適當拼一拼,并無不妥。
觀點4 樹立“快樂平凡人”導向
夏寧:一些家長是有投機心理的。這里不補課,那里補;別人不補,我補。自以為這樣就讓自家孩子占了先機,贏在了起跑線。
袁上(省作協會員):一些父母自己有遺憾,就想著小孩能考上名校,出人頭地。我覺得,不管是從家長層面還是社會層面,我們都要樹立起平凡人也能出彩的觀念。
周瑞娜:去年暑假,我們帶學生去新加坡研學,發現當地的學生在高中就確定了就業方向,且社會不會強求每個人都讀大學,在職業尊嚴上亦有保障。做服務生的,不會受歧視。反觀國內,離樹立“快樂平凡人”導向,還有相當距離。
星球大戰(網友):我相信隨著社會進步,情況會有改觀。我看到《中國青年報》對1863名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2.6%的受訪家長能接受孩子將來是個平凡人,65.1%的受訪家長認同做好本職工作。這是很好的跡象。
觀點5 推廣減負,莫等莫靠
夏寧:社會氛圍決定了,哪個學校先在減負上有大動作,就會承受巨大的壓力。我們學校堅持不設立重點班,就招來了包括部分家長在內的非議。
呂金達:減負是一個系統工程,是環環相扣的。如果你減了,上下游不減,像兩只老虎虎視眈眈地看著你,你就會畏首畏尾,瞻前顧后。
星球大戰:這種擔憂,在部分高考試點省份已經有所顯現。減負工作要有試點,要分步驟,但不能老是原地踏步,要適時推廣開來。飯放久了,再美味也會餿。對于社會上的一些雜音,要引導其正確認識,而不是一味順從。
周瑞娜:給學生減負,落腳點還是教育均衡上。這跟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是一致的,我們教育的發展要更平衡、更充分,說白一點就是周圍都有優質教育資源,哪兒都是學區房。教育資源越均衡,就越沒有擇校問題,家長不焦慮,減負成功就指日可待。
鳴謝:南巖軒茶業蔡鍔北路店提供討論場地
總策劃:胡建紅 李辭
總主持:袁云才
本期現場主持:袁云才
文字整理:庹新崗
攝影:余劭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