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導專家
潘宏偉 湖南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博士
劉征宇 湖南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博士
長沙晚報記者 唐江澎 通訊員 周瑾容 范文娟
急性心肌梗死發生的原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血管堵塞,我國每年新發50萬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我們熟知的“三高”人群,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患者,便是急性心梗的高危人群。
有調查數據顯示,溫度每降低10攝氏度,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率就會提高7%,急性心肌梗死發生率也明顯上升。來自省會各大醫院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數據。
湖南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潘宏偉主任醫師提醒,冠心病患者冬季更要預防急性心梗的發生。
五大因素導致中青年群體急性心梗發生率上升
潘宏偉表示,急性心梗越來越多地“青睞”中青年人群。根據臨床數據粗略統計,21~50歲人群急性心梗占心梗總住院人數的15%。導致中青年群體發病的誘因包括五大因素。
一是過勞。過重的體力勞動,尤其是負重登樓,過度體育活動,連續緊張勞累等,都可使心臟負擔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已發生硬化、狹窄,不能充分擴張而造成心肌缺血。劇烈體力負荷也可誘發斑塊破裂,導致急性心肌梗死。
二是情緒激動。由于激動、緊張、憤怒等激烈的情緒變化誘發。
三是暴飲暴食。不少心肌梗死病例發生于暴飲暴食之后,人在進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后,血脂濃度突然升高,導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狀動脈狹窄的基礎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四是突然的寒冷刺激。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誘發急性心梗,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冬春寒冷季節是急性心肌梗死發病較高的原因之一。
五是長期吸煙和大量飲酒。長期吸煙和大量飲酒可通過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及心肌耗氧量增加,從而導致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
心梗一旦發生,須立即就醫
“搶救心肌梗死的患者就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生死營救,從發病到血管開通,控制在120分鐘內為急救黃金時間。”湖南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劉征宇副主任醫師提醒,人們要準確識別心梗發生時的早期癥狀,當肚臍以上到下巴以下的部位突發不明原因疼痛,應警惕是心臟問題;尤其是胸部正中的胸骨后,或左胸部位突發疼痛,伴有出汗、惡心、嘔吐,應立即就醫。
胸痛持續15分鐘以上不能緩解,并伴有冷汗,建議直接就診。劉征宇提醒,在急性胸痛發作的時候,應盡快進行心電圖檢查,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時需盡快通過手術開通血管。沒有手術條件的患者應考慮藥物溶栓,手術和溶栓的效果隨著時間的延長而下降。發病后3小時內進行治療,患者獲益最大;發病后3~12小時,時間越長患者獲益越小;超過12小時再進行手術或者溶栓,效果就比較差。需要提醒的是,溶栓之后,患者仍需盡早接受手術治療。
名詞解釋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臨床上多有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類藥物不能完全緩解,伴有心肌標志物水平增高及進行性心電圖變化,可并發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危及生命。
專家答疑
記者:放支架后胸口還痛,是支架不起作用?
潘宏偉:放支架后仍然出現胸痛有多種原因,并不是支架不起作用,需要盡快行心電圖檢查,排除有沒有再次出現血管堵塞。另外還可能與血管痙攣、術后服藥不規律、其他血管有狹窄等因素相關。吸煙、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藥物抵抗等都有可能造成冠心病的急性發作,引起疼痛。術后應定期至心血管門診就診,如發現身體不適時,應盡早聯系專業醫生或急救人員。
記者:為什么說急性心梗女性比男性嚴重?
劉征宇:急性心梗,對男女并不“公平”。男性發病率在50歲以前明顯多于女性,然而,女性在絕經期后,心血管病患病率會明顯增加。絕經期女性體內激素水平下降,導致心血管保護作用減弱,容易發生血管內皮功能紊亂和血脂異常,且合并癥多。
尤其是女性的冠脈斑塊特征不同于男性,盡管較少破裂,但更易侵蝕血管內皮。女性急性心梗病人中,糖尿病、心衰、高血壓、焦慮抑郁及腎功能不全的患病率高于男性,治療效果較差。
記者:前一陣子朋友圈里都在傳,“在睡眠時如果突發劇烈胸痛,請立即含服10粒速效救心丸,或者硝酸甘油2粒,再嚼服阿司匹林3片。接著立刻聯絡急救中心,然后坐在椅子或沙發上,千萬別躺下。”這一說法科學嗎?
潘宏偉:不是所有的胸痛都是心絞痛、心肌梗死,還有其他許多疾病都可以導致劇烈的胸痛,比如:主動脈夾層、肺栓塞、張力性氣胸、急性心包炎等。突發的胸痛,在沒有相關的輔助檢查時,醫務人員都難以辨別,在疾病診斷不明確時,盲目用藥反而會導致更嚴重的后果。
至于只能坐著,千萬別躺下,這個也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心臟病發作時,如果合并有心衰,坐著可減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臟前負荷,改善患者氣促癥狀。而其他情況,躺或坐,取決于患者,可選擇自己感覺最舒服的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