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長沙晚報
2018-06-02 2:53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6月2日訊(記者 聶映榮 通訊員 龔藝)打拐題材電影《失孤》和《親愛的》曾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如何防止兒童被拐?如果孩子被拐,家人該如何做?昨日,省公安廳打拐辦、市公安局打拐辦聯合婦聯等部門,在烈士公園舉辦主題為“關愛兒童 反對拐賣”的宣傳活動,讓更多群眾了解反拐防拐知識。民警提醒,如果孩子被拐,父母可向公安機關申請采集自身DNA信息,系統可全國聯網比對。
像偵辦命案一樣偵辦拐賣兒童案
昨日是“六一”兒童節,在這個節日里,關注兒童的安全問題同樣重要。在烈士公園南門,“關愛兒童 反對拐賣”宣傳橫幅和展板格外醒目,不少帶著孩子來公園游玩的家長在此駐足。30余名民警和志愿者向群眾發放《關愛兒童 反對拐賣》《預防未成年人性侵犯》等宣傳手冊。
湖南省公安廳刑偵總隊副總隊長楊衛國介紹,近年來,全省公安機關深入開展打拐專項行動,始終保持對拐賣兒童犯罪的高壓態勢,拐賣案件發案數逐年下降。2015年,全省共立拐賣兒童案件20起,2016年為18起,2017年為11起。
“凡是兒童走失的案件,我們一律立為刑事案件,而且像偵辦命案一樣偵辦拐賣兒童案。”楊衛國說,拐賣兒童案件雖然數量不多,但性質惡劣,危害巨大,一旦孩子被拐,被害家庭幸福不再,因此,公安機關出臺一系列舉措來專門打擊拐賣兒童犯罪。
長沙市公安局打拐辦民警吳志軍介紹,在此方面,長沙公安機關著力建立健全打擊人販子、迅速解救和安置被拐賣婦女兒童的工作體系;對于發生的拐賣案件,由各分區縣(市)局主要領導或主管領導擔任專案組長,并對案件偵辦、查找解救被拐賣兒童、安撫受害人家庭三項工作全程負責到底;借助高科技手段查找辨認被拐賣婦女兒童。
系統自動比對DNA信息 幫忙尋找孩子
“網上有些消息說,孩子失蹤24小時以后才能報案,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省公安廳打拐辦三級警長劉孫益說,家長一旦發現兒童(14歲周歲以下)失蹤,應盡快報警,警方將介入調查。對于3天內不滿14周歲兒童非家庭矛盾失蹤(如孩子與家長吵架離家出走屬于家庭矛盾失蹤)信息,打拐民警可通過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又稱團圓系統),迅速發布兒童個人信息。2016年以來,湖南已通過該平臺找回8名失蹤兒童。
另外,如果兒童屬于非家庭矛盾失蹤,父母可到所在區縣(市)的公安刑偵大隊申請采集自身DNA信息,這些信息在公安系統內全國聯網,公安機關目前也在開展摸排行動,對來歷不明、疑似被拐的兒童進行DNA信息采集,“一旦其中有孩子的DNA信息,系統將自動比對報警,幫助警方和家長盡快找到孩子。”
1992年,婁底新化一位村民的3歲兒子被拐賣。因為借助上述系統進行DNA信息比對,今年5月,被拐至外省26年的兒子終于被找到,家人得以團聚。據介紹,去年,全省共采集“打拐”類DNA信息2932條,成功比中6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