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湖湘觀察│在長沙的博物館里 遇見美和時光


稿源:長沙晚報
2018-05-13 3:23

  

  長沙晚報記者 范亞湘

  長沙各類博物館中,有三個中國“唯一”

  先來做一個簡單的問答題:一座城市,最能體現其歷史與文化意義的地方是哪里?估計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博物館!

  今天是明天的歷史,它不僅揭示過去,更延續著未來。想要了解一座城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博物館。博物館是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者,是一座城市獨特的文化標志。人們在博物館中不僅盡覽歷史風云、領略人文風情、感受城市發展魅力,更充滿了對理想城市的神往……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近日,記者一連走訪了長沙多家博物館,不但領略了長沙三千年燦爛的古城文明史,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日益深入人心的博物館文化。

  現在,長沙不僅有湖南省博物館、湖南省地質博物館等多家“省”字頭的博物館,還有長沙博物館等綜合博物館和長沙簡牘博物館等專業博物館近20家。

  5月9日,記者走進了湖南省開元博物館,這是全省最大的民營博物館。記者為館內各類匾額和琳瑯滿目的銀器所震撼,該館創立人黃彬榮介紹,館內收藏了從東漢到近代的匾額一千余方,從春秋戰國至民國時期各類銀器近萬件,同時大量收藏了中醫藥古秘方、古沉香木、名木家具、奇石礦物晶體及有關近代史和科舉文化等藏品。


  記者發現,在長沙各類博物館中,有三個中國“唯一”。

  隆平水稻博物館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第一個大型水稻博物館,從水稻歷史與文化、水稻科技、袁隆平院士與雜交水稻三方面展現了水稻與人類文明發展的休戚關系。從大門步入,造型別致的序廳,讓人感嘆空間與線條的完美融合,圓潤通透可直視蒼穹的中庭,能讓人直接感受到陽光雨露,精致精巧的高科技布展陳列讓人耳目一新、不忍離去。

  外地人來長沙,基本上都會去岳麓書院游玩。就在這家中國規模最大、修復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書院內,有一家中國書院博物館,是中國唯一一座展示中國書院史和文化教育史的專題博物館。該博物館內分為展示中國古代書院千年發展歷史的弦歌千年展廳、陳列學習用品和教學方法的書院教育展廳、介紹“名院”和代表人物的書院學術展廳,以及書院祭祀、藏書、刻書展廳等。館內展品也極為豐富,除古代應試教材、各類匾額和教條、珍貴古籍、文房四寶外,還有北宋真宗親筆題寫的“岳麓書院”石碑,明代代表性書院東林書院麗澤堂、韓國陶山書院典教堂、白鹿洞書院明倫堂、清代學海堂的復原場景,以及明萬歷朱應臺鐫朱文公先生真像碑拓和清代朱子造像等,真可謂書香陣陣、古樸自然。

  望城區旺旺東路有一家華夏剪紙博物館,這個博物館不大,卻是全國唯一的剪紙專業博物館,是由秦石蛟剪紙世家私人創建,以收集、整理剪紙實物資料代代相傳,并通過國際互聯網和陳列展覽同國內外進行交流,推動剪紙理論研討和剪紙藝術創作。一張紙、一把剪刀,竟然能剪出另一番世界。


  博物館里看電影、聽音樂,“不刻板,很時尚”

  1905年,清末狀元張謇在他的家鄉創辦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國第一座博物館。從此,博物館成為“教育救國”的現實途徑和“開民智”的重要舉措。一百年后,中國已經有2300多座博物館,博物館的地位和作用已經越來越不可替代。

  1951年3月,春寒料峭,長沙留芳嶺的百琴園內,湖南省博物館籌備處正式掛牌成立。5年后,長沙烈士公園西門外立起一塊“湖南省博物館”的招牌。時值“一五”期間,新中國百廢待興,湖南省博物館開始了系統而龐雜的建館工作。這也是長沙乃至湖南所建的第一座博物館。

  館藏不斷豐富,湖南省博物館開始了一系列的展覽策劃。曾參與湖南省博物館籌建的原館長王啟初老人回憶:“展覽的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來領略文物的魅力、瞻仰歷史的宏偉。”王啟初老人記得,“湖南礦產資源”“湖南農業資源”“湖南手工藝品”“湖南楚文物”等展覽,“在當時一度萬人空巷,給新中國相對匱乏的精神文明生活,帶來一抹驚艷的亮色。”

  “應該說就是那時,我們開創了湖南省博物館策展的新模式。”王啟初說,隨后,湖南省博物館舉辦了考古類、書畫類等大型展覽,“在那年輕而充滿激情的歲月里,湖南省博物館的形象在人們心目中漸漸豐滿起來。”

  “以前我不喜歡去博物館,是總感覺博物館太沉悶。”記者采訪發現,市民張先生說的原因一度是一些人的“共識”。不管怎么說,博物館里擺放的文物都是靜態的,如何讓文物說話,甚至與前去參觀的市民互動,成了眾多博物館館長共同追求的目標。

  湖南省博物館館藏文物十分豐富,藏品達18萬余件,尤以蜚聲中外的馬王堆漢墓文物、商周青銅器、楚文物、歷代陶瓷、書畫和近現代文物等最具特色,并以此打造了6個展示人類優秀文化遺珍的基本陳列。“新館重新開放后,我們不限人數,免費又免票,Wi-Fi全覆蓋。” 湖南省博物館館長段曉明表示,要讓公眾一進入湖南省博物館,就感受到博物館的溫度,不斷吸引公眾參與互動,一起打造一座共有、共建、共享的“我們的博物館”。


  長沙博物館新館收藏各類文物近5萬件,其中商周青銅器、楚漢文物、長沙窯瓷器為國內外所矚目。“如果想好好了解老長沙,長沙博物館絕對是最佳途徑。”長沙博物館館長王立華說。

  和段曉明一樣,王立華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讓展覽活起來,讓博物館活起來”。王立華一直有一個想法:長沙博物館要做一場能完整反映長沙地區歷史文化的展覽,以此告訴年輕人,這座城市有著數千年連綿不絕的歷史文脈。“這個陳列將會是很多長沙人對于城市歷史的第一認知,提起某一段歷史,他們很可能會以這里為藍本,會說‘長沙博物館是這么寫的’。”

  去年國際博物館日,王立華的愿望得以實現。這天下午,長沙歷史文化陳列展順利開展,“儀式結束后就到了常規閉館時間,我擔心觀眾不過癮,立馬提出了晚上繼續開放,做一個博物館之夜,請專業團隊演奏商代大鐃古樂、放電影《博物館奇妙夜》、看展覽,大家一起慶祝國際博物館日。”

  王立華的這一舉措頗受觀眾歡迎:“什么叫有品格的城市?晚上聽一場古樂,看一場電影,欣賞一場精彩展覽,這就是有品格的城市。我們要讓大家看到,博物館一點都不刻板,而是很時尚。”當天在現場的歷史學家梁小進至今還記得,“那天很熱鬧,是一個真正的博物館之夜。”

  做博物館不容易,王立華感慨,當今的展覽已經是一門綜合藝術。“為了以‘物’帶史講好長沙故事,長沙歷史文化陳列展綜合運用了場景復原、雕塑、多媒體、動畫視頻、虛擬現實裝置等現代技術80余處,并為青少年設置了觸摸體驗和互動專區……給長沙人民一個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展覽,是真正的文化惠民。”王立華表示,非常歡迎長沙市的中小學生到博物館來上歷史課,“讓孩子們通過文物來觸摸歷史,那樣會讓歷史變得更有趣。”

  博物館運營進入文創時代,長沙各博物館準備好了嗎?

  近幾年,隨著博物館熱的升溫,由博物館帶來的文化創意產業也悄然發展起來。2015年,由國務院新頒布的《博物館條例》中提出,鼓勵博物館開發衍生產品,博物館文創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時期。

  相關數據顯示,故宮博物院將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融合,推出一系列文創產品,每年銷售額已超過10億元。而上海博物館文創團隊去年圍繞大英博物館百物展研發了180余種系列化文創產品,在102天的展期內,累計銷售額達1700萬元。有專家提出,文創產業在政策和實踐層面正式成為博物館的“標配”,博物館運營進入文創時代。

  文創產品的熱銷,讓展覽與觀眾建立了一種新型關系。央視《國家寶藏》播出后,湖南省博物館吸引了更多觀眾,“但最大的問題是,游客量無法很好地向文創收入轉化,如何做到讓觀眾二次消費,還需要探索。”文創人才、文創渠道拓展、營銷宣傳上也存在不少短板。湖南省博物館文創研究中心主任李曉沙說,很多博物館設計了文創產品,但大量存貨,賣得不好。博物館的合作渠道還比較匱乏,營銷意識存在不足。“文創離真正產業化還很遠。” 李曉沙表示,博物館文創可以很好地抓住青少年,“將審美立體、將展覽立體。但就發展現狀而言,文創還存在創新能力不強、設計和制作水平較低、產品形式單一、經營意識和能力不強等問題。”

  以長沙博物館館藏精品文物為原型,結合湖湘大地的歷史人物與重大歷史事件,以講述文物故事的方式,將博物館的歷史文物創造性地轉化為卡通形象、微信表情,再通過清新、可愛的文創產品與互聯網平臺,讓文物活起來……王立華為此千方百計找出路,“利用好的文物創立‘長沙達人’,或是利用長沙動漫的優勢,與動漫聯合,聯通品牌資源,應該是長沙博物館所要走的路。”

  在湖南省地質博物館的地球廳和晶體礦物廳,可以了解到地球的形成,見識到各種地質風貌,了解特殊地理現象發生的原因,零距離接觸各種水晶等礦物。該館礦物巖石標本有1000余件,其中一塊重達70公斤的大紅色菱錳礦瑩石晶體,據說是全世界最大的菱錳礦晶體,價值500萬美元,是省地質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觀眾參觀完后,能否將這個‘鎮館之寶’的復制品買到?”當記者提出這個問題時,該館工作人員還有些茫然。

  據記者走訪調查,目前,除極個別的小型博物館開發了文創作品外,長沙各博物館文創產業“大多還沒有動”。雖然博物館運營進入文創時代,可長沙各博物館似乎還沒準備好,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去年,記者曾有幸去蘇州博物館參觀,從館藏文物“秘色瓷蓮花碗”為原型的創意曲奇餅干,到圍繞展覽開發的“文衡山先生手植藤種子”,蘇州博物館推出的一系列文創產品十分鮮活,深受觀眾喜愛。該館文創部主任蔣菡說,博物館文創要凸顯氣質,和所在城市、地域文化及博物館本身相融,“好的文創要引領市場,讓市場說話、讓設計說話,在博物館販賣美和時光。”

  期待著從湖南省博物館走出“辛追夫人”、從長沙博物館走出“長沙達人”,讓觀眾在長沙各博物館參觀流連時,感悟“美和時光”。


  長沙部分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一提到博物館,人們自然會想到每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些“鎮館之寶”展示著不同歷史背景的文化內涵,觀眾能從中深刻感受到歷史的傳承。

  湖南省博物館


  1.御龍帛畫: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時期文物,表現面部的線條精微而細膩,表現服飾的線條則流暢舒展,恰到好處地表現了長袍的質感和飄逸的狀態,被稱為中國早期肖像畫的杰出代表,人們將其與“人物龍鳳帛畫”并稱為先秦繪畫藝術中的雙璧。


  2.商代豕形銅尊: 湘潭九華出土的豬尊作野公豬形狀。有蓋,蓋上捉手殘缺,根據殘存情況復原成鳳鳥形。雙眼直視,獠牙外露,兩耳豎立,四肢粗壯,尾下垂。肘部前后各有一圓形管孔,經過尊腹,直通另一肘部。

  3.曲裾素紗襌衣:曲裾素紗襌衣衣領相交,曲裾(三角形衣襟)由左向右掩,衣服較長,款式類似當時流行的上下衣裳相連的深衣。多數學者認為貴為丞相夫人的辛追欲露華麗外衣紋飾,因此在衣袍外罩襌衣。

  4.漢墓T形帛畫:1972年,發掘馬王堆一號漢墓,在第四層的內棺蓋上發現了一幅帛畫;1973年,發掘馬王堆三號漢墓,在第三層內棺蓋上也發現了一幅畫。這兩幅帛畫的畫面都是上寬下窄,人們通稱其為T形帛畫。帛畫內容分為天上、人間和地下三大部分。

  長沙博物館


  1.象紋大銅鐃:商代文物,高103厘米,重221.5公斤,鐃呈褐綠色,甬呈圓管狀,鉦部作合瓦形,主紋為粗線條組成的獸面紋,兩眼為半浮雕的粗勾紋,上刻云雷紋,鼓部飾一組相向站立、鼻子相連的象紋,象身、鉦之周邊、甬部均滿飾云雷紋。

  2.獸面紋提梁銅卣:商代文物,高27.8厘米,口徑11.6厘米,底徑13.9厘米。卣呈橢圓形。蓋頂鑄有六瓣蕾形捉手,蓋沿兩側有實心角狀突出。鼓腹,圈足,缺提梁。

  長沙簡牘博物館

  1.“君教”文書木牘:長24.2厘米、寬4.8厘米、 厚0.5厘米。1996年長沙走馬樓22號古井內發掘出土。木質類,屬于孫吳時期的地方行政文書。

  
  2.云紋漆圓盒:1993年在長沙望城坡古墳垸一號漢墓中發掘出土。此件器物為木胎,由盒蓋與盒身兩部分組成,子母口,上下對稱扣合。蓋頂一周凸棱為捉手,盒底一周凸棱為圈足。該器型胎質厚重,整體給人以簡約、粗獷之美感。

  湖南湘繡博物館

  《雄獅》《飲虎》等湘繡作品:用獨創的“毛針”精心繡制,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杯獎,并雙雙入選中國工藝美術國家珍品。

  華夏剪紙博物館

  這個館的“鎮館之寶”有點特殊,是剪紙大師秦石蛟。秦石蛟剪紙世家已歷五代,有20多人愛好剪紙,其中部分還以剪紙、紙扎謀生。秦石蛟在家庭的熏陶下,學習、收藏、研究和從事剪紙創作已50多年;1984年應邀赴日本做剪紙表演,被新聞媒體贊譽為“剪紙神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九大博物館之湖南博物館
湖南省博物館有11件頂級國寶,可惜《國家寶藏》只提到1件|圖集
縷縷縑帛輕訴恢宏馬王堆
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ZZS331)【湘03】
湖南博物院有這么多國寶級文物,可惜《國家寶藏》只提到了3件!
64件中國永久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寶11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城| 尉犁县| 新津县| 电白县| 清河县| 富源县| 宜都市| 阳信县| 翁源县| 清水县| 绥滨县| 岱山县| 昌平区| 稷山县| 宁海县| 昆山市| 鄂托克前旗| 延川县| 绥阳县| 漳州市| 吉林省| 岳普湖县| 织金县| 垦利县| 军事| 辰溪县| 松江区| 中卫市| 扶沟县| 甘肃省| 龙游县| 西乌| 滦平县| 观塘区| 罗源县| 西吉县| 建德市| 平舆县| 得荣县| 东丽区| 蕉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