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尼·葛姆雷雕塑作品 《臨界質量Ⅱ》。長沙晚報記者 鄒麟 攝
黃圃
自2017年12月16日“媒體藝術之都·長沙市杜鵑花藝術節·藝術長沙”開幕以來,英國藝術家安東尼·葛姆雷在長沙美術館推出的《臨界質量II》雕塑展,已經吸引了如潮的觀眾,展廳中的留言簿上寫滿了真誠的贊美。
《臨界質量II》是安東尼·葛姆雷本次展覽的核心,由12組不同姿勢的人形組成,每個姿勢都鑄造了5次,一起構成了可在任何方向下放置、總數為60個的作品。這些作品沒有一個確定的方式:每個姿勢和它被放置的方式都取決于他所處的背景,并且傳遞了一個非常不同的精神狀態的思考;有時候是幽默的,有時候是矛盾的。它們散落展廳,有的懸于空中,有的蜷縮、站立在美術館的角落。
身體即空間,空間即物體。這些人形按照從胎兒到仰望星空的姿勢,以直線遞進的方式被布置在美術館的入口大廳,讓人聯想“人類的上升”。往建筑里面走,有一堆同樣的人形被混亂地排成一堆,長沙美術館原生工業化的斑駁場地充滿歷史層次,恰好與《臨界質量II》所凸顯的主題相得益彰,顯現著藝術家對身體與天地,尤其是土地之間原始關系的探索和考量。如安東尼所說:“在這里,這些被遺棄的加工鐵物件,每個為一個特定活著的人類身體的10倍重量,反映了人類演化過程中思想的隱藏部分,并用一種令人回想起過去世紀沖突的圖像來面對觀者。”
60個鐵鑄人形均翻模自安東尼本人,妻子是他的助手,整個翻模過程,按照安東尼自己的說法,在鑄造石膏的一兩個小時里,他所能做的就是讓自己處于“冥想”狀態,這令作品具有了一種禪宗的神秘意味。正是這個行為,通達了安東尼·葛姆雷對身體與空間的探索和思考。
作為《臨界質量 II》的補充,藝術家展示了一組呈直線擺放的10件大型考頓鋼《膨脹場》雕塑。在這里,藝術家將宇宙膨脹原理運用到身體的私密空間上。每件雕塑以裝納黑暗的結構性密閉容器而存在;作為建筑或封閉空間,這亦是一種對身體化精神的內在條件的思考,表達了人口大量從農村遷移到城市,高層住宅的迅猛發展以及中國各地新城市的大規模涌現的現象。面對這些作品,也許每個人都會不由自主停下腳步,細細沉思。
展覽時間:2017.12.16-2018.2.26
展覽地點:長沙美術館(長沙市開福區八一路538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