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訊(記者 劉瓊萍)近期本報開展“2017長沙市手機銀行總評榜”問卷調查后,讀者們反響熱烈,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有的讀者表示最擔心手機銀行的安全問題;有的則吐槽操作界面太過復雜;還有的讀者期望手機銀行也能出企業版,解決自家企業業務問題……記者為此采訪了一些手機銀行的用戶,聽他們分享自己與手機銀行之間的故事。
故事1 安全嗎 你敢不敢用?
今年50歲的周阿姨是鄰居們眼中的“潮人”,微信剛推出不久,看著女兒用著方便急哄哄地就要她教,平常也會時不時翻看淘寶店鋪,看自己關注的店鋪有沒有上新衣服,現在網購、微信、支付寶樣樣都行,唯獨對手機銀行不太“感冒”。
周阿姨告訴記者,在電腦還不是很普及的年代,她因為炒股開始用網上銀行,算是網上銀行迷粉的前輩,十幾年過去了,現在用的還是網銀。記者問:“現在大家大多不用網銀改用手機銀行了,您為什么不用呢?”周阿姨說,“經常看到電視里、網絡上報道‘手機意外掉線后賬戶被轉走幾十萬’,‘女子點陌生手機短信鏈接銀行卡上錢被盜’等新聞,我不敢開通,賬戶里十幾萬要沒了怎么辦?再說,手機銀行轉賬就在手機上點一點,錢就轉出去了,不像網銀要插U盾,要動態驗證碼,感覺缺少安全保障。”
事實上,像周阿姨這樣擔心手機銀行安全,不敢用的人不在少數。記者從交行科大中心支行零售業務部了解到,大堂經理會主動向客戶推薦使用手機銀行,來解決一些轉賬、還貸等簡單的非現金業務,年輕的客戶接受程度較高,年長些的客戶對手機銀行安全存在著較多的質疑。
故事2 太復雜 簡單點更好!
30歲出頭的易女士在長沙經營著一家安化黑茶專賣店,作為一名經銷商,她和廠家、分銷商都保持著密切的業務往來。從廠家進貨,給分銷商出貨,她賬上的資金流動比較快,她也成了手機銀行、微信和支付寶的“常客”。
在沒有使用手機銀行之前,易女士業務上的往來大部分是通過銀行柜臺和ATM機完成,小額的轉賬通過ATM機解決,大額轉賬就只能去銀行柜臺解決,一般是集中去銀行辦理。隨著業務量的增多,她開始嘗試使用手機銀行,在每年4-5月份的銷售旺季,隔幾天就需要使用手機銀行轉賬4、5次,一個月下來有200萬元左右資金的流動。她告訴記者,從廠商處進貨只能使用手機銀行對公轉賬,對分銷商的出貨,微信、支付寶結算都可以,所以她對這三種方式有更直觀的體驗。她覺得手機銀行轉賬相對而言更復雜些,功能雖多但常用的只有幾個,不同的手機銀行操作界面復雜程度也不一樣,有的用著不順手。
轉賬程序復雜、界面操作復雜是手機銀行被吐槽的原因,“2017長沙市手機銀行總評榜”有獎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1.31%的受訪者認為操作太復雜是手機銀行最大的不足。
故事3 企業版 還要等多久?
手機銀行個人版已經推出了一段時間,也被眾多市民認知和認同。“手機銀行會不會出企業版?什么時候會出?”這成了張先生最關心的問題。
在長沙某外貿公司擔任財務一職的張先生,最頭疼的事情是去銀行辦理支票。因為公司并沒有開通網銀企業版,所以公司的對外轉賬都要按固定的流程走,一級級往上批示簽字,最后領導同意了才開具轉賬支票。拿到支票,下面的流程就該去銀行辦理轉賬了,銀行的對公窗口往往很少,所以每次的排隊時間都很長。張先生吐槽,有次為了不到1萬元的公對公轉賬 ,排了足足3個小時的隊才辦好,真的很浪費時間。他說,大金額的公對公轉賬出于安全考慮必須去銀行柜臺辦理可以理解,但小金額的難道就沒有很好的辦法解決了嗎?
張先生認為,手機銀行應該開通公司對外的轉賬服務。對此,記者走訪長沙各大銀行發現,確實只有少數幾家銀行具備手機銀行的公司對外服務,大部分銀行還處于規劃階段。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