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2011年高考考試說明(新課標)——理科綜合
Ⅰ.考試性質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是合格的高中畢業生和具有同等學力的考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高等學校根據考生的成績,按已確定的招生計劃,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因此,高考應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Ⅱ.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答卷方式  閉卷、筆試。  二、考試時間  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滿分300分。  三、科目分值  物理110分、化學100分、生物90分。各學科試題只涉及本學科內容,不跨學科綜合。  四、題型  試卷包括選擇題和非選擇題,非選擇題一般包括填空、實驗、作圖、計算、簡答等題型。  五、試卷結構  1、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尾生物、化學、物理三個科目的必考題,題型為選擇題。共21題,每題6分,共計126分。其中生物6道題(單項選擇題),化學7道題(單項選擇題),物理8道題(包括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  第Ⅱ卷由生物、化學、物理三科的必考題和選考題構成。生物、化學、物理各科選考內容的分值控制在15分左右。  2、物理三個選考模塊,考生從中任意選做一個模塊的試題;化學三個選考模塊,考生從中任意選做一個模塊的試題;生物兩個選考模塊,考生從中任意選做一個模塊的試題;但均不得跨模塊選做。  3、組卷:試卷按題型、內容和難度進行排列,選擇題在前,非選擇題在后,同一題型中同一學科的試題相對集中,同一學科中不同試題盡量按由易到難的順序排列。
Ⅲ、各學科考核目標、內容物 理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和《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物理科·課程標準實驗版)》,結合教學實際,確定高考理工類物理科考試內容。考試內容包括知識和能力兩個方面。
高考物理試題著重考查考生知識、能力和科學素養,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聯系,注意物理知識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廣泛應用,以有利于高校選拔新生,并有利于激發考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促進“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課程培養目標的實現。
一、考試目標與要求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識的同時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對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過考查知識來鑒別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識與某種能力簡單地對應起來。
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理解能力
①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確切含義,理解物理規律的適用條件,以及它們在簡單情況下的應用;
②能夠清楚認識概念和規律的表達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數學表述);
③能夠鑒別關于概念和規律的似是而非的說法;
④理解相關知識的區別和聯系。
2.推理能力
①能夠根據已知的知識和物理事實、條件,對物理問題進行邏輯推理和論證,得出正確的結論或作出正確的判斷;
②能把推理過程正確地表達出來。
3.分析綜合能力
①能夠獨立地對所遇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狀態、物理過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關條件;
②能夠把一個復雜問題分解為若干較簡單的問題,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
③能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物理知識綜合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4.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①能夠根據具體問題列出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式,進行推導和求解,并根據結果得出物理結論;
②能運用幾何圖形、函數圖像進行表達、分析。
5.實驗能力
①能獨立的完成表1、表2中所列的實驗,能明確實驗目的,能理解實驗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實驗條件,會使用儀器,會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會記錄、處理實驗數據,并得出結論,對結論進行分析和評價;
②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制定解決方案;
③能運用已學過的物理理論、實驗方法和實驗儀器去處理問題,包括簡單的設計性實驗。
這五個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著重對某一種能力進行考查的同時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與之相關的能力。同時,在應用某種能力處理或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種也伴隨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因而高考對考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滲透在以上各種能力的考查中。
二、考試范圍與要求
考查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學、原子核物理學等部分。考慮到課程標準中物理知識的安排,把考試內容分為必考內容和選考內容兩部分。
必考內容為必修模塊物理1、物理2和選修模塊3-1、3-2的內容,具體考試范圍與內容要求見表1。
選考內容為選修模塊3-3、3-4、3-5三個模塊的內容,考生任意選考一個模塊的內容,具體考試范圍與內容要求見表2。
對各部分知識內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1、表2中用羅馬數字Ⅰ、Ⅱ標出。Ⅰ、Ⅱ的含義如下:
Ⅰ.對所列知識要知道其內容及含義,并能在有關問題中識別和直接使用,與課程標準中“了解”和“認識”相當。
Ⅱ.對所列知識要理解其確切含義及與其他知識的聯系,能夠進行敘述和解釋,并能在實際問題的分析、綜合、推理和判斷等過程中運用,與課程標準中“理解”和“應用”相當。
表1:必考內容范圍及要求
必修模塊物理1、物理2
力學
主題
內容
要求
說明
質點的直線運動
參考系,質點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勻變速直線運動及其公式、圖像
相互作用與牛頓運動規律
滑動摩擦力、動摩擦因數、靜摩擦力
形變、彈性、胡克定律
矢量和標量
力的合成和分解
共點力的平衡
牛頓運動定律、牛頓定律的應用
超重和失重
拋體運動與圓周運動
運動的合成和分解
拋體運動
勻速圓周運動、角速度、線速度、向心加速度
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
離心現象
斜拋運動只作定性要求
機械能
功和功率
動能和動能定理
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
功能關系、機械能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萬有引力定律
萬有引力定律及共應用
環繞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經典時空觀和相對論時空觀
電學選修模塊3-1 3-2
主題
內容
要求
說明
電場
物質的電結構、電荷守恒
靜電現象的解釋
點電荷
庫侖定律
靜電場
電場強度、點電荷的場強
電場線
電勢能、電勢、
電勢差
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
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的運動
示波管
常用的電容器
電容器的電壓、電荷量和電容的關系
電路
歐姆定律
電阻定律
電阻的串、并聯
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
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電功率、焦耳定律
磁場
磁場、磁感應強度、磁感線
通電直導線和通電線圈周圍磁場的方向
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
勻強磁場中的安培力
洛倫茲力、洛倫茲力的方向
洛倫茲力的公式
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
質譜儀和回旋加速器
1.安培力的計算只限于電流與磁感應強度垂直的情形
2.洛倫茲力的計算只限于速度與磁場方向垂直的情形
電磁感應
電磁感應現象
磁通量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楞次定律
自感、渦流
交變電流
交變電流、交變電流的圖像
正弦交變電流的函數表達式、峰值和有效值
理想變壓器
遠距離輸電
單位制和實驗
主題
內容
要求
說明
單位制
要知道中學物理中涉及到的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單位。包括小時、分、升、電子伏特(eV)
知道國際單位制中規定的單位符號
實驗
實驗一: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
實驗二: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
實驗三:驗證力的平等四邊形定則
實驗四:驗證牛頓運動定律
實驗五:探究動能定理
實驗六: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實驗七:測定金屬的電阻率(同時練習使用螺旋測微器)
實驗八:描繪小電珠的伏安特性曲線
實驗九: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
實驗十:練習使用多用電表
實驗十一:傳感器的簡單使用
1.要求會正確使用的儀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天平、秒表、電火花計時器或電磁打點計時器、彈簧秤、電流表、電壓表、多用電表、滑動變阻器、電阻箱等。
2.要求認識誤差問題在實驗中的重要性,了解誤差的概念,知道系統誤差和偶然誤差;知道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減少偶然誤差;能在某些實驗中分析誤差的主要來源;不要求計算誤差。
3.要求知道有效數字的概念,會用有效數字表達直接測量的結果。間接測量的有效數字運算不作要求。
表2:選考內容范圍及要求
模塊3-3
主題
內容
要求
說明
分子動理論與統計觀點
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和實驗依據
阿伏加德羅常數
氣體分子運動速率的統計分布
溫度所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內能
定性了解
固體、液體與氣體
固體的微觀結構、晶體和非晶體
液晶的微觀結構
液體的表面張力現象
氣體實驗定律
理想氣體
飽和蒸氣、未飽和蒸氣和飽和蒸氣壓
相對濕度
熱力學定律與能量守恒
熱力學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熱力學第二定律
單位制 要知道中學物理中涉及到的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單位:包括攝氏度(℃)、標準大氣壓 Ⅰ 知道國際單位制中規定的單位符號
實驗 用油膜法估測分子的大小   要求會正確使用的儀器有:溫度計
模塊3-4
主題
內容
要求
說明
機械振動
機械波
簡諧運動
簡諧運動的公式和圖像
單擺、周期公式
受迫振動和共振
機械波
橫波和縱波
橫波的圖像
波速、波長和頻率(周期)的關系
波的干涉和衍射現象
多普勒效應
電磁振蕩
電磁波
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電磁波及其傳播。
電磁波的產生、發射和接收
電磁波譜
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率
全反射、光導纖維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現象
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假設
質速關系、質能關系
相對論質能關系式
實驗
實驗一:探究單擺的運動、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
實驗二:測定玻璃的折射率
實驗三:用雙縫干涉測光的波長
模塊3-5
主題
內容
要求
說明
碰撞與動量守恒
動量、動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彈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
只限于一維
原子結構
氫原子光譜
氫原子的能級結構、能級公式
原子核
原子核的組成、放射性、原子核衰變、半衰期
放射性同位素
核力、核反應方程
結合能、質量虧損
裂變反應和聚變反應、裂變反應堆
射線的危害和防護
波粒二象性
光電效應
愛因斯坦光電效應方程
實驗 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化 學
根據教育部考試中心《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理科·課程標準實驗版)》(以下簡稱《大綱》),結合基礎教育的實際情況,制定《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的說明(理科·課程標準實驗版)》(以下簡稱《說明》)的化學科部分。
制定《說明》既要有利于化學新課程的改革,又要發揮化學作為基礎學科的作用;既要重視考查考生對中學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進入高等學校繼續學習的潛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試中心《大綱》的要求,符合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的實際情況,又要利用高考命題的導向功能,推動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
一、考核目標與要求
化學科考試,為了有利于選拔具有學習潛能和創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測試為主導,將在測試考生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基礎上,全面檢測考生的化學科學素養。
化學科命題注重測量自主學習的能力,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以促進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一)對化學學習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
(1)對中學化學基礎知識融會貫通,有正確復述、再現、辨認的能力。
(2)能夠通過對實際事物、實驗現象、實物、模型、圖形、圖表的觀察,以及對自然界、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化學現象的觀察,獲取有關的感性知識和印象,并進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儲的能力。
(3)從試題提供的新信息中,準確地提取實質性內容,并經與已有知識塊整合,重組為新知識塊的能力。
2.分析問題和解決(解答)化學問題的能力
(1)將實際問題分解,通過運用相關知識,采用分析、綜合的方法,解決簡單化學問題的能力。
(2)將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成果,用正確的化學術語及文字、圖表、模型、圖形等表達,并做出解釋的能力。
3.化學實驗與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實踐化學實驗研究的一般過程,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決簡單化學問題的過程中,運用科學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學變化規律,并對化學現象提出科學合理的解釋。
(二)對知識內容的要求層次
為了便于考查,將高考化學命題對各部分知識內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為了解、理解(掌握)、綜合應用三個層次,高層次的要求包含低層次的要求。其含義分別為:
了解:對化學化學知識有初步認識,能夠正確復述、再現、辨認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領會所學化學知識的含義及其適用條件,能夠正確判斷、解釋和說明有關化學現象和問題,即不僅“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
綜合應用:在理解所學各部分化學知識的本質區別與內在聯系的基礎上,運用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必要的分析、類推或計算,解釋、論證一些具體化學問題。
二、考試范圍與要求
考試分為必考內容和選考內容。必考為必修模塊“化學1”、“化學2”和選修模塊“化學反應原理”的內容;選考為選修模塊“化學與技術”、“物質結構與性質”、“有機化學基礎”的內容,考生從3個選考模塊中任意選考1個模塊的內容。
必考內容
必修模塊“化學1”、“化學2”和選修模塊“化學反應原理”的內容。根據化學的學科體系和學科特點,具體內容包括化學科學特點和化學研究基本方法、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常見有機物及其應用和化學實驗基礎五個方面。
(一)化學科學特點和化學研究基本方法
1.了解化學的主要特點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認識物質。了解化學可以識別、改變和創造分子。
2.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學習運用以實驗和推理為基礎的科學探究方法。認識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科學。
3.了解物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的關系。了解化學反應的本質、基本原理以及能量變化等規律。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學發展為一門科學的重要標志。理解摩爾(mol)是物質的量的基本單位,可用于進行簡單的化學計算。
5.了解科學、技術、社會的相互關系(如化學與生活、材料、能源、環境、生命過程、信息技術的關系等)。了解在化工生產中遵循“綠色化學”思想的重要性。
(二)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1.物質的組成、性質和分類
(1)了解分子、原子、離子等概念的含義。了解原子團的定義。
(2)理解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與聯系。
(3)理解混合物和純凈物、單質和化合物、金屬和非金屬的概念。
(4)理解酸、堿、鹽、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聯系。
2.化學用語及常用計量
(1)熟記并正確書寫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離子符號。
(2)熟悉常見元素的化合價。能根據化合價正確書寫化學式(分子式),或根據化學式判斷化合價。
(3)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分子式、結構式和結構簡式的表示方法。
(4)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的定義,并能進行有關計算。
(5)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
(6)能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并能進行有關計算。
(7)了解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mol)、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含義。
(8)根據物質的量與微粒(原子、分子、離子等)數目、氣體體積(標準狀況下)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有關計算。
3.溶液
(1)了解溶液的含義。
(2)了解溶解度、飽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的組成。理解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并能進行有關計算。
(4)了解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
(5)了解膠體是一種常見的分散系。
4.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義。
(2)了解原子構成。了解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中子數、核外電子數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3)了解原子核外電子排布。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實質。了解元素周期表(長式)的結構(周期、族)及其應用。
(5)以第3周期為例,掌握同一周期內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6)以IA和VIIA族為例,掌握同一主族內元素性質遞變規律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7)了解金屬、非金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質遞變的規律。
(8)了解化學鍵的定義。了解離子鍵、共價鍵的形成。
5.化學反應與能量
(1)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了解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掌握常見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和相關計算。
(2)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轉化的原因,能說出常見的能量轉化形式。
(3)了解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了解吸熱反應、放熱反應、反應熱等概念。
(4)了解熱化學方程式的含義。
(5)了解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了解化學在解決能源危機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焓變與反應熱的含義。了解△H=H(反應產物)—H(反應物)表達式的含義。
(7)理解蓋斯定律,并能運用蓋斯定律進行有關反應焓變的簡單計算。
(8)了解原電池和電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寫出電極反應和電池反應方程式。了解常見化學電源的種類及其工作原理。
(9)理解金屬發生電化學腐蝕的原因,金屬腐蝕的危害,防止金屬腐蝕的措施。
6.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
(1)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劑在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領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學反應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學平衡建立的過程。了解化學平衡常數的含義,能夠利用化學平衡常數進行簡單的計算。
(5)理解外界條件(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等)對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影響,認識并能用相關理論解釋其一般規律。
(6)了解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調控在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領域中的重要作用。
7.電解質溶液
(1)了解電解質的概念。了解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概念。
(2)了解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以及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
(3)了解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平衡。
(4)了解水的電離,離子積常數。
(5)了解溶液pH的定義。了解測定溶液pH的方法,能進行pH的簡單計算。
(6)了解鹽類水解的原理、影響鹽類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鹽類水解的應用。
(7)了解離子反應的概念、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了解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
(8)了解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積的含義及其表達式,能進行相關的計算。
8.以上各部分知識的綜合應用。
(三)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
1.常見金屬元素(如Na、Al、Fe、Cu等)
(1)了解常見金屬的活動順序。
(2)了解常見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及其應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應用。
2.常見非金屬元素(如H、C、N、O、Si、S、Cl等)
(1)了解常見非金屬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及應用。
(2)了解常見非金屬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對環境質量的影響。
3.以上各部分知識的綜合應用。
(四)常見有機物及其應用
1.了解有機化合物中碳的成鍵特征。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機化合物的主要性質。
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組成和主要性質及重要應用。
5.了解糖類、油脂、蛋白質的組成和主要性質及重要應用。
6.了解常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應及重要應用。
7.以上各部分知識的綜合運用
(五)化學實驗基礎
1.了解化學實驗是科學探究過程中的一種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學實驗室常用儀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能識別化學品安全使用標識,了解實驗室一般事故的預防和處理方法。
4.掌握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包括所用試劑、儀器,反應原理和收集方法)。
5.能對常見的物質進行檢驗、分離和提純。能根據要求配制溶液。
6.能根據實驗試題要求,做到:
(1)設計、評價或改進實驗方案;
(2)了解控制實驗條件的方法;
(3)分析或處理實驗數據,得出合理結論;
(4)繪制和識別典型的實驗儀器裝置圖。
7.以上各部分知識與技能的綜合應用。
二、選考內容部分
選考內容為選修模塊“化學與技術”、“物質結構與性質”、“有機化學基礎”的內容,考生從中任選一個模塊的內容。
化學與技術
(一)化學與資源開發利用
1.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綜合利用的意義。
2.了解我國無機化工的生產資源和產品的主要種類。
3.了解海水的綜合利用。了解化學科學發展對自然資源利用的作用。
4.了解化學對廢舊物資再生與綜合利用的作用。
(二)化學與材料的制造和應用
1.了解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對材料的要求。了解化學對材料科學發展的促進作用。
2.了解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復合材料和其他新材料的特點,了解有關的生產原理。
3.了解用化學方法進行金屬材料表面處理的原理。
4.了解我國現代材料研究和材料工業的發展情況。了解新材料的發展方向。
(三)化學與工農業生產
1.了解化學在水處理中的應用。
2.了解合成氨的主要原理、原料、重要設備、流程和意義,認識催化劑的研制對促進化學工業發展的重大意義。
3.了解精細化工產品的生產特點、精細化工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4.了解化學肥料、農藥等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物質結構與性質
(一)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
1.了解原子核外電子的能級分布,能用電子排布式表示常見元素(1~36號)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
2.了解元素電離能的含義,并能用以說明元素的某些性質。
3.了解原子核外電子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躍遷,了解其簡單應用。
4.了解電負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質與電負性的關系。
(二)化學鍵與物質的性質
1.理解離子鍵的形成,能根據離子化合物的結構特征解釋其物理性質。
2.了解共價鍵的主要類型σ鍵和π鍵,能用鍵能、鍵長、鍵角等說明簡單分子的某些性質。
3.了解原子晶體的特征,能描述金剛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體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
4.理解金屬鍵的含義,能用金屬鍵理論解釋金屬的一些物理性質。
5.了解雜化軌道理論及常見的雜化軌道類型(sp,sp2,sp3)
6.能用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或者雜化軌道理論推測常見的簡單分子或者離子的空間結構。
(三)分子間作用力與物質的性質
1.了解化學鍵和分子間作用力的區別。
2.了解氫鍵的存在對物質性質的影響,能列舉含有氫鍵的物質。
3.了解分子晶體與原子晶體、離子晶體、金屬晶體的結構微粒、微粒間作用力的區別。
4.能根據晶胞確定晶體的組成并進行相關的計算。
5.了解晶格能的概念及其對離子晶體性質的影響。
有機化學基礎
(一)有機化合物的組成與結構
1.能根據有機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對分子質量確定有機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見有機化合物的結構。了解有機物分子中的官能團,能正確地表示它們的結構。
3.了解確定有機化合物結構的化學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4.了解有機化合物存在異構現象,能判斷簡單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體(不包括手性異構體)。
5.能根據有機化合物命名規則命名簡單的有機化合物。
6.能列舉事實說明有機分子中基團之間存在相互影響。
(二)烴及其衍生物的性質與應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烴的代表物為例,比較它們在組成、結構、性質上的差異。
2.了解天然氣、石油液化氣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應用。
3.舉例說明烴類物質在有機合成和有機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鹵代烴、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組成和結構特點以及它們的相互聯系。
5.了解加成反應、取代反應和消去反應。
6.結合實際了解某些有機化合物對環境和健康可能產生影響,關注有機化合物的安全使用問題。
(三)糖類、氨基酸和蛋白質
1.了解糖類的組成和性質特點,能舉例說明糖類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質能源開發上的應用。
2.了解氨基酸的組成、結構特點和主要化學性質,氨基酸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3.了解蛋白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
4.了解化學科學在生命科學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組成與結構特點,能依據簡單合成高分子的結構分析其鏈節和單體。
2.了解加聚反應和縮聚反應的特點。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術領域中的應用。
4.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發展經濟、提高生活質量方面的貢獻。
生 物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將課程標準的必修和部分選修內容,確定為高考理工類生物學科的考試內容。
生物學科的命題要體現生物課程屬于科學課程的性質。要重視對考生科學素養的考查,在生物科學和技術的基礎知識、科學探究的方法、獲取新知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對考生的表現進行測量。要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一、考試的能力與要求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
(2)能用文字、圖表以及數學方式等多種表達形式準確地描述生物學方面的內容。
(3)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
2.實驗與探究能力
(1)能獨立完成“生物知識內容表”所列的生物實驗,包括理解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并能將這些實驗涉及的方法和技能進行綜合運用。
(2)具備驗證簡單生物學事實的能力,并能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解釋、分析和處理。
(3)具有對一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運用觀察、實驗與調查、假說演繹、建立模型與系統分析等科學研究方法。
(4)能對一些簡單的實驗方案做出恰當的評價和修訂。
3.獲取信息的能力
(1)能從課外材料中獲取相關的生物學信息,并能運用這些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生物學問題。
(2)關注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和意義的生物學新進展以及生物科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4.綜合運用能力
理論聯系實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學問題。
二、考試范圍與要求
考試分為必考部分和選考兩部分,必考為必修模塊1、2、3的內容,選考為選修模塊1“生物技術實踐”和選修模塊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的范圍。考生在上述兩個選修模塊中任意選考一個模塊的內容。
考試內容以知識內容表的形式呈現。知識內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識內容表中用數字Ⅰ和Ⅱ標出;實驗內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則用文字說明。Ⅰ和Ⅱ的含義如下:
Ⅰ:對所列知識點要知道其含義,能夠在試題所給予的相對簡單的情境中識別和使用它們。
Ⅱ:理解所列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并能在較復雜的情境中綜合運用其進行分析、判斷、推理和評價。
必考內容及要求
知識內容
要求
1-1 細胞的分子組成
(1)蛋白質、核酸的結構和功能
(2)糖類、脂質的種類和作用
(3)水和無機鹽的作用。
1-2 細胞的結構
(1)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
(2)多種多樣的細胞
(3)細胞膜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4)主要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5)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
1-3 細胞的代謝
(1)物質進入細胞的方式
(2)酶在代謝中的作用
(3)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4)光合作用的基本過程
(5)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環境因素
(6)細胞呼吸
1-4 細胞的增殖
(1)細胞的生長和增殖的周期性
(2)細胞的無絲分裂
(3)細胞的有絲分裂
1-5 細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1)細胞的分化
(2)細胞的全能性
(3)細胞的衰老和凋亡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4)癌細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
2-1 遺傳的細胞基礎
(1)細胞的減數分裂
(2)動物配子的形成過程
(3)動物的受精過程
2-2 遺傳的分子基礎
(1)人類對遺傳物質的探索過程
(2)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
(3)基因的的概念
(4)DNA分子的復制
(5)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
2-3 遺傳的基本規律
(1)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
(2)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
(3)基因與性狀的關系
(4)伴性遺傳
2-4 生物的變異
(1)基因重組及其意義
(2)基因突變的特征和原因
(3)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數目變異
(4)生物變異在育種上應用
(5)轉基因食品的安全
2-5 人類遺傳病
(1)人類遺傳病的類型
(2)人類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
(3)人類基因組計劃及其意義
2-6 生物的進化
(1)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2)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3-1 植物的激素調節
(1)植物生長素的發現和作用
(2)其他植物激素
(3)植物激素的應用
3-2 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1)人體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和調節過程
(2)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
(3)人腦的高級功能
(4)脊椎動物激素的調節
(5)脊椎動物激素在生產中的應用
3-3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1)穩態的生理意義
(2)神經、體液調節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
(3)體溫調節、水鹽調節和血糖調節
(4)人體免疫系統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
(5)艾滋病的流行和預防
3-4 種群和群落
(1)種群的特征
(2)種群的數量變化
(3)群落的結構特征
(4)群落的演替
3-5 生態系統
(1)生態系統的結構
(2)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基本規律及其應用
(3)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
(4)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3-6 生態環境的保護
(1)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2)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
(3)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和措施
實 驗
要求
4-1 分子與細胞
(1)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2)檢測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
(3)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
(4)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
(5)通過模擬實驗探究膜的透性
(6)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壁分離和復原
(7)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
(8)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0)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
(11)模擬探究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
掌握程度參考本考試大綱中的:
一、考試的能力要求
2.實驗與探究能力
4-2 遺傳與進化
(1)觀察細胞的減數分裂
(2)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
(3)調查常見的人類遺傳病
掌握程度參考本考試大綱中的:
一、考試的能力要求
2.實驗與探究能力
4-3 穩態與環境
要求
(1)探究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扦插枝條生根的作用
(2)模擬尿糖的檢測
(3)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的動態變化
(4)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
(5)探究水族箱(或魚缸)中群落的演替
掌握程度參考本考試大綱中的:
一、考核目標與要求
2.實驗與探究能力
選考內容及要求
生物技術實踐
實驗
要求
5-1 微生物的利用
(1)微生物的分離和培養
(2)某種微生物數量的測定
(3)培養基對微生物的選擇利用
(4)利用微生物發酵來生產特定的產物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應用
掌握程度參考本考試大綱中的:
一、考試的能力要求
2、實驗與探究能力
5-2生物技術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應用
(1)從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
(2)運用發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
(3)測定食品加工中可能產生的有害物質
(4)植物的組織培養
(5)蛋白質的提取和分離
(6)PCR技術的基本操作和應用
掌握程度參考本考試大綱中的:
一、考試的能力要求
2、實驗與探究能力
現代生物科技專題
知識內容
要求
6-1 基因工程
(1)基因工程的誕生
(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
(3)基因工程的應用
(4)蛋白質工程
6-2 克隆技術
(1)植物的組織培養
(2)動物的細胞培養與體細胞克隆
(3)細胞融合與單克隆抗體
6-3 胚胎工程
(1)動物胚胎發育的基本過程與胚胎工程的理論基礎
(2)胚胎干細胞的移植
(3)胚胎工程的應用
6-4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和倫理問題
(1)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2)生物武器對人類的威脅
(3)生物技術中的倫理問題
6-5 生態工程
(1)簡述生態工程的原理
(2)生態工程的實例
7-1 基因工程
DNA的粗提取與鑒定
掌握程度參考本考試大綱中的:
一、考試的能力要求
2.實驗與探究能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高考|《高考考試大綱》(2017版) 化學學科解讀
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
2010年北京市高考考試說明新課標版-化學卷
桑建強:2010高考化學臨陣磨槍系列之一
高考狀元談理綜學習方法
高考化學:化學復習重點知識、難點、考點大總結【備戰高考】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后旗| 眉山市| 咸阳市| 盘山县| 清原| 泰来县| 泸西县| 枣阳市| 北票市| 嘉峪关市| 景德镇市| 白河县| 兰西县| 新宁县| 咸阳市| 酒泉市| 稷山县| 彭泽县| 定陶县| 琼结县| 布尔津县| 晴隆县| 景泰县| 鞍山市| 无为县| 桐柏县| 新野县| 泗阳县| 丰城市| 西丰县| 邮箱| 普洱| 泽普县| 银川市| 新疆| 遵化市| 隆化县| 娱乐| 宜君县| 绥阳县| 岳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