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
4月以來的9個工作日,指數迭創新高,突破4100點,融資融券余額猛增2000億元,截至本周二,兩融余額突破1.7萬億。隨著投資者對融資杠桿使用的劇增,市場風險也在累積。
兩融余額超1.7萬億
4月以來,滬指上漲了8.97%,指數突破4100點。數據統計顯示,截至4月14日,融資融券余額為17079.76億元,首次突破1.7萬億;而在3月31日,這項數字僅為14939.16億元。僅9個交易日,兩融余額增加超過2000億元。
4月以來,每日的融資凈買入均超過150億元,超過200億元的有7個交易日,其中4月7日凈買入達到312.23億元。而融券償還量則保持在20億股左右。
從行業來看,截至4月14日,兩融余額前五大行業分別是資本貨物、材料Ⅱ、多元金融、銀行和技術硬件設備;期間融資凈買入金額前五大行業分別是資本貨物、多元金融、材料Ⅱ、銀行、制藥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
4月融資余額前十大個股分別是中國平安、中信證券、海通證券、浦發銀行、興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重工、中國建筑、華泰證券和中國石化,全部超過100億元,前兩者的余額均超過400億元;融資凈買入前十大個股分別是中國平安、中信證券、海通證券、浦發銀行、中國銀行、華泰證券、農業銀行、保利地產、北京銀行和長江證券,最多的凈買入65.8億元,最少的凈買入15.44億元。
券商緊急提高兩融規模
面對火爆場面,多家券商兩融額度告急。客戶融資融券額度緊張,不能保證足額使用其授信額度,必須等其他客戶償還負債。
有消息稱,中信證券收緊了融資政策,改為實行賣券所得自動還款。所謂賣券所得自動還款,即融資客戶賣出時,系統會判斷客戶有無本證券融資負債,有負債只償還本證券負債,償還完畢若有剩余則將剩余金額歸客戶可用;無負債則將賣出金額歸客戶可用。在此之前,中信證券的融資客戶賣出融資買入的股票時,可以不選擇直接還款,一直留著這筆資金進行操作。這在一定程度上“擠占”了公司融資額度。
而更多券商選擇提升融資規模。招商證券近日公告稱,其董事會審議通過提高融資融券業務規模上限的議案,由1000億增至1500億元。海通證券也同意擴大公司融資類業務總規模至2500億元,同時,同意公司在符合監管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據實際情況對融資融券、約定購回、股票質押回購業務投入金額及業務規模進行靈活調整。
兩融是市場的“雙刃劍”
隨著場外增量資金不斷入場,周新增開戶連破百萬,用戶活躍,A股融資杠桿買入的規模可能進一步膨脹,這也在越來越多的累積風險。
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總經理魏鳳春表示,資金接力賽的行情中,流動性更值得關注。即便從大類資產騰挪的角度保持中期的樂觀態度,但也不能忽視短期風險,大量的融資盤,杠桿較高,作為市場跟隨者,急跌盤爆倉的沖擊也會是毀滅性的。
券商人士提示稱,融資融券本身是有杠桿的信用交易,不僅能助漲,也能助跌,是市場的雙刃劍。一旦出現助跌情況,就會發生踩踏現象,這些風險對經濟實力不強、只是想靠融資工具賭博的投資者來說風險非常大,很可能因此被強行平倉。(大眾證券報)
(責任編輯:DF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