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日本戰敗投降真是無條件的嗎?
檔案揭秘

1945年8月15日,東京時間中午12時,日本軍民奉命聚集到收音機旁收聽重大消息。日本國歌《君之代》播放后,一個發尖的男聲從收音機中傳來──普通的日本人首次聽到被稱為“仙鶴之聲”的“御音”。這個以“朕”自稱的人,用文言體說道:“飭帝國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但通篇回避了“戰敗”、“投降”等字眼。然而,日本軍民聽得明白,自己的國家已經戰敗而且向對手屈服了。隨后,日本軍民的抽泣聲、號叫聲、磕頭聲到處響起。后來,天皇裕仁這篇廣播詔書被日本人稱為“終戰詔書”,中國有些書籍將其稱為: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確實,那時的日本天皇事實上表示了降服,但同時他又申明投降是以“維護國體”為前提。人們不禁會問:這真是無條件投降嗎?日本投降后,美國為什么不追究日本天皇裕仁的戰爭罪行呢?本期檔案揭秘,李涵就來為您講述:日本戰敗投降真是無條件的嗎?

20世紀30年代發起侵華戰爭后,日本陷入了瘋狂的狀態,又于1940年9月同德國、意大利結盟,進而形成軸心國集團。1941年12月7日,日本以偷襲珍珠港的方式對美國不宣而戰,美日兩國隨后在太平洋上展開了全面交鋒。

對美國開戰前,日本首相近衛文麿和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都感到信心不足。不過,大多數日本的軍政要人主張孤注一擲,希望能靠突襲獲勝,進而逼迫美國講和。襲擊珍珠港成功的消息傳來,山本五十六面對部下歡呼慶賀時卻一臉愁容,他嘆息說:“我們只是驚醒了一個沉睡的巨人!”當時,剛剛剛辭去首相職位的近衛文麿也向身邊的人說:“真是干了件愚蠢的事。這就注定日本必將戰敗!”

果不其然,1942年夏天,美軍在中途島和瓜島擊敗日軍,從而扭轉了太平洋戰局。同年年末,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擊敗德軍精銳部隊,而扭轉了歐洲戰局。此時,法西斯軸心國的敗局已定。戰局扭轉后,允許德、日、意三國求和,還是將這些法西斯政權徹底消滅,成為擺在盟國面前的新問題。

1943年1月,美國總統羅斯福來到北非療養勝地卡薩布蘭卡同丘吉爾、戴高樂會談,正式宣布“德國、日本和意大利須無條件投降,只有這樣才著能保障未來的世界的和平。”同年11月,斯大林在德黑蘭會議上同意了這一要求。作為時任中國元首的蔣介石,也在開羅會議上贊同美、英的要求。對于盟國提出的無條件投降要求,希特勒決心頑抗到底,但德國軍官團內的部分人想暗殺希特勒,以便與盟國達成媾和,結果刺殺失敗導致納粹血洗了求和派。1945年5月德國投降時,首都柏林已被蘇軍攻陷,希特勒被迫自殺,絕大部分德國國土被盟國占領。當時,希特勒的繼任領導人鄧尼茨命令軍隊停止抵抗,德國真是徹底的“無條件”投降了。


1943年之后,以天皇為首的日本統治階層知道敗局已定,他們一方面命令日軍以“玉碎”的瘋狂方式盡量多殺傷盟軍,另一面也在尋求進行秘密談判。

美國為減少損失同時也為了摸清對手的底細,派出杜勒斯為首的談判代表小組到中立國瑞士,同日本代表藤村義良海軍中佐在昏暗的酒店角落或無人的樹林里密談媾和條件。當時,參與談判的日方密使直接向天皇的弟弟高松宮匯報,再由他告知皇兄。

1945年春天,盟軍的士兵還沒有踏上日本本土,但前首相近衛文麿等人看到德國戰敗的下場后向天皇建議,應該犧牲日本軍部的一班人來結束戰爭,以保存日本的元氣。日本天皇還幻想讓尚未參加對日作戰的蘇聯出來調停,并明確指出“無條件投降為實現和平的唯一障礙”,但這句話的意思潛臺詞是,日本可以有條件投降。

此前,羅斯福總統比較傾向于鏟除日本“官、軍、財抱合”的侵略勢力,不贊成對日通融。但1945年4月羅斯福突然去世,隨后以副國務卿、原駐日大使格魯為首的“日本幫”官員馬上積極鼓吹可保留天皇和財團為美國服務,繼任總統杜魯門則稱贊格魯的觀點是“真知灼見”。此時,歐洲戰爭結束導致世界上實形成兩大陣營,美國從未來控制亞太的戰略需求出發,想適當保留日本的力量來對抗蘇聯。

德國投降的第二天,也就是1945年5月9日,在日本海軍省軍令部就職的“御弟”高松宮大佐,將瑞士秘密使團藤村義良海軍中佐的來電報告皇兄,說美國態度已有松動。藤村義良認為,最大的障礙是“無條件投降”。而美國戰略情報局駐歐洲負責人杜勒斯則表示,在“無條件投降”的名義下,可以保留天皇制。


日本昭和天皇 裕仁

接到美國提出的、有松動態度的投降條件之后,日本新任首相鈴木貫大郎等人的態度是傾向于接受,但天皇本人仍寄希望于蘇聯出面調停,想將“投降”字樣改為“體面和平”。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國公開發表了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但里面沒有談到天皇制廢留的問題。據戰后美方當事者回憶,杜魯門曾提議在《公告》中寫上可保留天皇制的字句,只是因為有人認為這是向日本示弱而放棄。此時,日本最高層對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還沒有達成一致意見,雖然日本在報紙上發表了公告的刪節版本,但對公告本身卻不予答復。據學者后來考證,日本政府所說的“不予答復”帶有日后再考慮的意思,可是在外務省官員用英文表述時,卻錯誤地翻譯成了“不予理睬”的意思,這又一次激怒了美國的最高層。

杜魯門總統及其身邊的美國高官認為,日本已經到了垂死掙扎的地步,卻對已經留有寬大余地的《波茨坦公告》還敢聲稱“不予理睬”,這完全是傲慢的拒絕。同年7月中旬,美國成功試爆了原子彈,而且手中還有兩枚可以隨時使用。這個時候,美國還了解到蘇聯馬上要對日參戰,于是決定盡快使用核武器,一方面為了打擊日本,另一方面也是向蘇聯顯示自己的超強實力。

1945年8月6日,美軍向廣島投擲了第一枚原子彈。然而,日本天皇和首相還在等待蘇聯對調停提議做出答復,所以沒有做出任何反應。8月9日上午,蘇聯對日宣戰的消息傳到東京,日本當局最后的希望破滅了。在當夜召開的御前會議上,天皇否決了陸軍要求繼續作戰的瘋狂要求,在10日早上做出了“圣斷”,決定接受《波茨坦公告》,不過卻加上了一項要求,那就是:上述宣言并不包含任何要求有損天皇陛下為至高統治者之皇權”。

日本的態度很明確,投降的前提是“不改變天皇統治大權”,這其實正是美國方面在5月間所傳達的條件。戰后,日本進步史學家井上清在《天皇的戰爭責任》一書中曾這樣概括說:“日本投降,實際上是以天皇為首的上層,在人民不知情的情況下同美國進行的一場交易。”既然是“交易”,自然要討價還價,就不會是“無條件”。看一下美國同日本秘密談判的過程也會知道,投降的條件就在于保留天皇制。


對于日本投降的時間,國際上也有不同的說法,有的說是1945年8月10日,有的則稱是8月14日,還有的說是8月15日或者是9月2日。這些說法,各有個的道理,之所以出現差異就在于日本投降并不是馬上實現的,其間經歷了一個逐步表明態度的過程。

有人認為,日本投降是在1945年8月10日這一天,因為當天日本天皇在御前會議上做出了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圣斷”,并通過中立國瑞士通知了美國。不過,嚴格而論,這時日本提出的條件還沒有得到美國的明確答復,也就是說美國當時沒有表明是否接受投降。第二天,8月11日,美國國務卿貝爾納斯通過瑞士告訴日本:“自投降之時刻起,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統治國家之權力,即須聽從盟國最高統帥之命令”。這段話的意思,等于同意天皇和原來的政府繼續統治國家,只是要求行使這一權力時要聽從盟國的命令,意思就是在日本天皇的頭上再加上一個“太上皇”。

8月12日,得到美國通過瑞士渠道發回的同意答復之后,天皇表示滿意。8月14日,日本通過中立國正式通知盟國,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從國際法規的角度看,8月14日應該說是日本正式接受投降的日子。至于許多人認為8月15日是投降日,是因為這一天日本天皇正式在電臺中廣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按照日本在戰后的解釋,8月15日,天皇在電臺廣播中宣讀《終戰詔書》,算是戰爭的結束,而且還是挽救了本國國民的一大恩德。因此,在戰后的幾十年間,日本每年只紀念“八一五”。


波茨坦公告

裕仁的“八一五”詔書究竟講了些什么?如果細看一下這篇詔書,就會發現它完全是顛倒黑白,把自己當初下令開戰說成是“求帝國之自存與東亞之安定”,是“解放東亞”。另外,這一《詔書》對中國仍持輕蔑態度,根本不承認“九一八”以來的14年中日戰爭,也不承認“七七”事變以來的8年中日戰爭,只是說“向美英兩國宣戰”導致“交戰以來已閱四載”。這篇以“朕”自稱的文言體廣播中,回避了“戰敗”、“投降”等字樣,只是說因“戰局未能好轉”而“終戰”,并要國民“忍其所難忍”,從文字看好像是一份在沒有戰敗的情況下停止戰斗的“文告”。

當然,聽到天皇的廣播,日本軍民都知道國家已經戰敗了,不過日軍沒有立即接到投降的命令,在戰場上的作戰也沒有馬上停止。廣播播出的兩天以后,日本關東軍才奉命對蘇軍停戰。在天皇停戰廣播播出的四天之后,也就是8月19日,日本大本營才要求海外部隊“莊嚴地放下武器”。戰后,日本有一些看似可笑的用語,戰敗只稱“終戰”,投降被稱為“為保全國體停止戰斗”,而對美國的占領軍則稱為“進駐軍”。這樣說固然是為了保持面子,同時也隱含著日本不認輸,更談不上認罪的內心真實想法。

日本同意投降之后,又拖拖拉拉沒有馬上簽訂文字協定。直至美軍開進東京之后,在9月2日,日本大本營的代表才在東京灣上簽訂了投降書,這才算是真正實施了投降。中國和世界上多數國家都把9月2日定為日本投降日,而“九·三”作為勝利紀念日,這才是準確的界定。 

日本投降的過程盡管并不順暢,但這畢竟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結束,這無疑是一大喜慶。不過,隨之又出現了諸多反常之事。例如,美蔣利用侵華日軍當“守備隊”;日本沒有改變原有的政府;重要的戰犯未受追究;拆除軍用重工業、對受害國賠償等更是被美國一筆勾銷,這與德國的無條件投降真是有著天壤之別!

為什么日本投降的時候還敢討價還價呢?這是因為它不像德國那樣,在投降時本土已經被盟軍完全占領,當時的日本本土還沒有盟軍的一兵一卒,而且日本在海外還有350萬軍隊。這個時候,日本能投降,確實減少了盟國的犧牲和物質損失。出于這一原因,當時盟國許多人的最大愿望就是早些結束戰爭,不再關注對戰犯的全面追究。


“八一五”詔書

從8月31日起,有20萬美軍陸續進駐日本。許多美軍官兵在島嶼戰中曾看到過日軍的瘋狂舉動,所以當踏上這片“菊花和軍刀”交織的國度時都心驚膽戰,時時擔心會有自殺式攻擊。然而,他們所見的日本人都鞠躬相迎,按“圣斷”行事全無抵抗。含著麥桿煙斗下飛機的遠東美軍司令麥克阿瑟見此情景,更是感嘆天皇的威望,聲稱要是廢除他便需增加一倍的占領軍。

9月2日,在美軍密蘇里號戰列艦上舉行了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在場細心的記者發現,由美方準備的文件中并沒有“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字樣,只有日本武裝力量繳械投降的規定。軍隊投降與國家投降,這兩者區別很大。按照“卡薩布蘭卡講話”和《波茨坦公告》的要求,日本投降的內容除了軍隊解除武裝,還有永久鏟除軍國主義,將戰犯交付審判,消除阻止民主的政治障礙,不準日本保有可供重新武裝的工業基礎。如果只講軍隊投降,那么原有的軍國主義政府和戰爭罪犯都可不追究,可維持戰爭的工業基礎也可以不被觸動。

對于美國的這一態度,盟國雖有不同意見,但當時實力才是最大的發言權。當時,只有美軍有能力占領日本,蘇聯海軍在當時進攻千島群島都感到很吃力,而英國更是無力顧及遠東,中國則根本沒有成規模的海軍,所以美國就此壟斷了戰后對日本的處置權。

美軍占領日本后,雖然對政治、經濟結構進行了有限的“民主改造”,解散了日軍,不過日本原有的政府得以繼續保留。戰后,德國的領導人在“東西”兩側都由原來的反納粹人士擔任,而日本戰后的幾屆首相卻是過去對戰爭有著重大責任的高官。比如,50年代擔任首相的岸信介還是甲級戰犯。了解這一情況的人就會明白,為什么戰后日本政府一貫不承認戰爭罪行,為什么要一再美化過去的侵略行為了!


岸信介

戰后,處理日本的另一重大問題是戰爭賠償,受害最大的中國,其初步估算損失在300億美元以上。由于1946年日本的國內總產值不過40億美元,盟國曾議定日本的賠償金額在100億美元左右,同時以拆除機器和勞務方式支付,而中國要求獲得其中一半。

1948年后,美國看到國民黨政權面臨崩潰,隨即將亞洲政策的重點轉為扶植日本,很快就宣布免除日本的賠償責任,接著英國和國民黨當局也被迫放棄索賠。直至60年代,日本對韓國和東南亞幾國因建交需要,才給予了微不足道的象征性賠款。戰后,日本當權者對美國的這些庇護和幫助,一直感激涕零,因此長期將自己綁在美國亞太軍事體系的戰車上。

中國的對日抗戰取得了偉大勝利,不過在處理戰后相應問題上卻難以實現自己的正義要求,關鍵在于實力超強的美國壟斷了對日處置權。經歷過抗戰的中國,雖然國際地位有所提高,但國力衰弱的局面卻未根本改變,對外事務必然有諸多的遺憾和無奈。周恩來曾有過一句名言,我們反對帝國主義的實力政策,但是對付帝國主義不能不講實力。回顧抗戰史和戰后的對日處置,可以使人們更深切地感到,“發展是硬道理”,中國只有極大地增強自己的綜合國力,才能申張國際正義,也才能真正驕傲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原作者,國防大學教授徐焰少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日本無條件投降76周年,回看裕仁的終戰詔書里藏了多少貓膩?
日本專家披露:日本投降并非因原子彈,是因為蘇聯的一個公告
天皇尚在,戰犯未除,二戰日本是如何從無條件投降變成有條件投降的?
重新武裝之路:戰后初期美國對日本的非軍事化政策
日本專家:投降不是因為美國原子彈,而是因為蘇聯的一個公告
日本以為美國只有一顆原子彈,結果遭到兩顆轟炸,瞬間崩潰宣告投降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城县| 嘉禾县| 定州市| 柘城县| 唐山市| 琼海市| 观塘区| 赫章县| 三都| 辽阳县| 郯城县| 洪雅县| 福海县| 沙河市| 射阳县| 邵武市| 德庆县| 筠连县| 金乡县| 张家口市| 仙桃市| 名山县| 汽车| 土默特右旗| 定边县| 蒲城县| 独山县| 南部县| 太康县| 依安县| 教育| 柳江县| 武平县| 嘉峪关市| 贡嘎县| 连平县| 原平市| 延边| 石棉县| 鄂伦春自治旗| 龙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