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 更 好 的 自 己”
班 級 文 化 設 計
紅 石 鎮 學 校
尹 緒 明
“做 更 好 的 自 己”
班級文化設計
一、核心理念
一個班級是否具有教育氣息,是衡量這個班級優劣的重要標準。在一個窗明幾凈,富有極厚文化氛圍的班級中,全體學生會自發地形成一股濃郁的學習風氣;學習和掌握豐富的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同時,學生的道德情操也得到了陶冶。班級文化通過加強文化之間的互動,潛移默化地使學生主動接受文化的熏陶,從而不斷提升個人境界。在這樣一種積極向上、溫馨和睦的環境里也會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歸屬感,觸動學生自發地加入建設班級文化的行列,使班級文化的建設與學生的發展構成積極的互動,取得教育的成功。從古時的“孟母三遷”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再到今天的“環境出人才”,無不證明了環境文化的重要性。
二、指導思想
班級文化能使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通過一定的形式融會到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中,形成一種良好的自覺的行為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行為。工作的時間越長越能感覺到學生的思想品行教育非常重要,它指導著學生的行為,培養學生的好習慣會使學生受益終身。我將以精神文化建設為主要內容,營造濃厚的班級人文氣氛,努力創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既能體現時代精神的,又能育新人的班級文化體系,建設富有特色的和諧班級。讓班級充滿青春活力,充滿人情味,充滿昂揚向上、形成健康、積極進取的文化氛圍,讓班級成為每一個學生溫暖的家是我們班一個努力方向。做更好的自己,讓學生在學習中,在校園內,在家里,都能形成自我約束,互相比賽,在品行、學習、紀律、衛生、文藝活動方面形成良好的氛圍。
班主任理念:關心每一位學生,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教會學生做人,教會學生學習,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德養人!
班訓:我們是一家人,在班級代表你自己,在學校代表三年級,走出校門代表紅石鎮學校,任何時候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心中有他人,禮讓他人,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學會專心,比學,自學。
學生諾言: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學會共處。
三、建設內容
幽雅的班級環境有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學生觸景生情,因美生愛,提高班級凝聚力。建設健康高雅的班級文化,可以增強學生對班級生活的興趣,從而熱愛生活、熱愛文化學習,從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風。我們班的文化設計分為靜態文化和動態文化。
(一) 靜態文化
1.布置好教室衛生角與圖書角。要求:用具歸類擺放,整齊,垃圾分類存放,有利回收,變廢為寶,貼環保標語;圖書角掛有積極健康向上的書籍供學生閱讀。
2.用好 “張貼欄”,主要用于規范張貼學生操行統計表、課程表、作息時間表及班內各項工作安排表、制度等內容,以及名人名言,守則、規范等。
3.學生課桌物品擺放整齊,做到統一、整齊、整潔,由衛生委員定期檢查,評比出做的好的在班級內表揚,并粘貼獎章。窗臺上擺放6盆綠植,有家的感覺,為班級添彩。
4.教室前黑板上方張貼國旗,兩側貼班訓。能夠體現班級特色、個性。墻壁貼有學生的書法、美術、書法作品展示學生才藝,也能增添班級文化氣息。
(二)動態文化
1.“做最好的自己”評比欄:評比欄中把全班學生分為6個小隊,每個小5人。評比項目有團隊、個人、作業、閱讀、衛生、紀律。每項內容都有具體規定,學習委員粘貼獎章作為獎勵,學期末進行評比,并頒發小獎品。“團隊”是每次學習,集體比賽,活動等鼓勵合作,體現團隊精神時粘貼大的獎章;“個人”項目指在練習冊,卷子等項目中,按照學生不同程度得到4/6/8枚小印章就可換取個人大獎章;“作業”指每天的家庭作業寫得優秀的不僅可以在班級白板上進行展示,還可獲得獎章,學生比誰寫的好,獲得成就感; “紀律”方面由紀律委員主管,主要是課間,走廊,兩操。在活動中為班級爭光的,積極參加活動的,都可以得到獎章;“衛生”方面主要有衛生委員負責,下課后根據同學衛生情況加減獎章,在集體勞動中表現突出的也加獎章。這些生活中的小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會對孩子受益終身,潛移默化的指導學生的行為。
2.利用好班級黑板報:教室后面的黑板是宣傳班級文化的最好陣地,每一學期都會根據我校德育處制定一期主題板報,板報內容包括主題文化,安全,衛生,健康等小版塊。每期板報從學生收集材料,設計,實施,修改,校德育處進行評比,組織班級全體學生閱讀,一步步有序開展,成為班級文化一道亮麗的風景。我們班設計的板報主題有“感恩的季節”“英雄在我心中”“崇尚科學反對邪教”“感恩教師節”“歡度國慶”“節水潔水”“弘揚雷鋒精神”“五月禮贊”“反校園欺凌”等。具體請看附頁照片。
3.閱讀小明星:閱讀習慣的培養要從小做起,閱讀可以擴大學生的識字量,增長見識,學到知識。我門班要求每天閱讀,從家長陪著讀,到孩子獨立閱讀,從被逼著讀到孩子自覺讀。孩子們逐漸感到讀書的樂趣,總是圍著我講從書中得到的樂趣,或者給我推薦好書。孩子每天都會傳讀書照片到班級微信群。由學生記錄,一周得到小粘貼,兩周得到表揚信,一個月是小禮物。時間越長激勵獎品越豐厚。同時我們班也會開展讀書故事賽,好書推薦,故事表演,積累好句好段,讓學生從讀書中得到展示,獲得成就感,養成閱讀好習慣。
班級內除自由閱讀外,還有規定閱讀,一年級每天背誦一小節《弟子規》;二年級是《三字經》;三年級是《笠翁對韻》;四、五、六年級制定的是四大名著,大學中庸。需要一步步實施。另外每天早晨晨讀根據學校每天晨讀“百家姓”隨著年級的變化,晨讀不同的內容,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
4.班級小作家: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有序的表達,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在生活中不斷積累與培養的,“班級小作家”是“閱讀小明星”版塊的延伸。學生讀的多了,就要學會運用。把平時寫得好的日記,習作,隨時整理在作文集中,向學生傳遞誰積累的多誰作文寫得好,學習好的思想,學生的寫作勁頭十足,從不會把整理作文集當成負擔,反而比誰快,比誰好。從學生一二年級就要求學生每周一、三、五寫日記,積累素材,記錄生活。每次日記我都會認真批閱,記錄錯字,優秀的,需要改進的。優秀日記還會讓學生在班內白板展示,并且讀給同學聽。讀的同學獲得成就感,聽得同學可以學習別人是怎樣寫得。習作中的優秀篇目更是細心指導,每寫一次都會有收獲。把他們整理到個人作文集中,學生們可以隨時去翻閱。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讓學生把優秀的習作在電腦中打印電子版,下階段我準備把這些習作分類,花些錢做成班級作文集,把其中好的習作參加比賽,征文等,更會對學生的習作興趣有觸動。
5.新聞袋袋庫:平時很多家長向我反映孩子寫完作業后就看電視,時間長對視力有很大的影響,從中學到的知識有限。如何能正確引導孩子看電視,又能關心國家大事?從本學期,要求學生看新聞,只看就行,養成看新聞的習慣,家長可以陪著看,記住一條,什么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每天課間交流一下。最近開展的十九大是孩子們說的最多新聞。雖然不懂,但也有了一些了解,這是第一階段。第二階段,想成立班級小記者,把收集的新聞整理起來,或是編輯校內新聞,推薦給學校信息處。
6.記錄點滴瞬間:班級里每天都上演著各類故事,有學習的,生活的,有同學之間關系的,忙忙碌碌的一天,有時回憶近期的事情都想不起來,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能用照片的形式記錄的,就留照片。不能的就記錄在班級日記里。不是每天都記,挑有代表性的事件記錄。翻閱時就能重現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而且能抓住契機教育學生。
四、建設主體
班級文化是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全班學生為主體,以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為主導,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審美能力和身體心理素質為目標,由全班師生在教育、教學、生活與各種活動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創造的以班級物質環境、規章制度以及價值觀念、道德觀念、班級精神、心理傾向為主要特征的班集體文化。
這些觀念彌漫在班級的各個角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因制度和觀念等引發出來,從學生身上表現出來的言談舉止和精神面貌,則是行為文化。
五、實效
活動的開展讓班級文化啟智冶情,班級文化的生成除了溫馨的環境、完善的制度外,更具魅力的,就是那些關注學生發展、引導學生成長的豐富多彩的班訓踐行活動。班訓的踐行應以活動為依托,在活動中得到詮釋。為此,我們圍繞班訓的踐行開展了精彩紛呈的班級活動。
“做最好的自己”評比欄,讓學生在挑戰的過程中提升自信,贏得快樂。每時每刻都在賽跑,達到自我管理與約束。
各種活動的開展,班級黑板報的宣傳陣地,抓住節日的契機;利用手抄報近期“崇廉奉潔”“相約久久重陽節”的宣傳,實踐活動中我們為敬老院的老人買禮物,為他們打掃衛生,表演節目等,帶去了敬老的一份孝心。文藝匯演更是異彩紛呈“修身立國,少年逐夢”“強體魄、興中華、共筑夢”等學校組織的大型活動,學生們積極參與,在快樂中受到教育。班級的班會隊會都會按主題召開,故事會、讀書會等多種形式開展勤儉節約、誠信、感恩回報、保護環境等教育,把節日打磨成閃閃發光的教育珍珠。
成立家長委員會,密切家校聯系,每學期末的大家訪,家長會,學生家長微信群,集合教育力量,拓寬教育渠道,同關注、共參與、同成長,抓住每一個教育契機,讓班級活動更具實效性和長遠性。
“閱讀小明星”,“班級小作家”,發表學生的優秀習作、讀書心得、成長故事等,引導學生從閱讀中尋找共鳴,正確讀書,與書為友。從讀書中獲得快樂與成就感。這些活動為學生的發展搭建了一個個展示的平臺,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進入良性循環,自信而快樂地成長著。
六、反思
實踐證明,生動活潑的班級文化氛圍能使師生心情愉快,能激勵學生不斷進取,主動、健康地成長,能使學生更加積極、輕松、熱情地投入學習、生活與工作中。因此,班主任要耐心細致地抓好班級文化建設,細水長流,潤物無聲,使學生在良好班級文化氛圍的熏陶下健康成長。班級文化的建設,決不因為學校要檢查工作就認真完成,不檢查的就馬馬虎虎。
明訓為魂,踐行為本,魂本相依的特色班級文化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參加班級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并引導其以自信樂觀的狀態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鍛造了一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育人環境,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個性發展創造了條件、拓展了空間,讓他們在實現自我管理與自我教育的轉變中棲居著生命的活力,釋放著成長的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