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肺癌的診斷書后,不少家庭都會覺得“天都塌了”,甚至把早期肺癌當做晚期肺癌來擔心,不僅嚇壞了自己,也嚇壞了家人。
但你可知,肺癌是一個統稱,究竟是哪一種肺癌、哪一個分期才是真正影響生存以及治療方式的更關鍵信息。
為了幫助國內早期患者和家屬們更正確地認識早期肺癌,科學治療、不盲目害怕,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與腫瘤知道聯合發起“早期肺癌手術科普項目”,強調“用最簡單的語言講述患者們最想聽、最實用的知識”。
從本周開始,腫瘤知道將每周連載肺癌課程《早期肺癌患者指南》,課程由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胸外科主治醫師、腫瘤學博士王興主筆,內容涵蓋了從發現腫瘤、術前檢查、確認手術,到術后恢復、治療關鍵、護理步驟、患者禁忌、家屬必知等所有關鍵信息。
王興 @狼醫生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胸外科主治醫師,腫瘤學博士,“世界肺癌大會”史上最年輕的中國受邀學者,《中國原發性肺癌診療規范》執筆人楊躍主任的弟子,果殼謠言粉碎機達人、簡書、頭條簽約作者。
他曾被評為《健康報》2017年度健康傳播影響力人物,著有《肺話》,《癌癥病人怎么吃》等暢銷科普書。
下面就開始我們連載的第一篇,看看狼醫生將給為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吧?
1
從這里開始
我是一名肺癌外科醫生,今年是我在醫院的第十個年頭。早上7點,我一天的工作開始了。
20%的時間在門診,剩下的時間都交給手術。我每天大約要接觸40位患者,他們平均會問我10個問題,我十分深刻地感覺到多數患者和家屬都想將我“占為己有”,然后拉著我說一整天的話。
大家都說“排隊3小時,看病3分鐘”,其實我心里想恰恰是反過來“排隊3分鐘,看病3小時”,一次性把心中的問題解決清楚透徹。僧多“粥”少,整塊的時間被太多位患者瓜分,真正分給每一個患者可能就幾分鐘。而且這幾分鐘十分寶貴,你只能問清楚最關鍵的問題以及醫生最需要你知道的問題。
而那些醫生沒有和你說的話,或者你沒有理解的話,又會怎樣影響我們的認知呢?我們一起來做個小測驗。
2
小試牛刀
判斷題,判斷正確或錯誤。
1、很多癌癥都傳染,肺癌也是。
2、非小細胞肺癌比小細胞肺癌大。
3、手術前,醫生要讓患者吹氣球,目的是讓患者放松或發泄。
4、肺癌患者也可以治愈。
5、肺癌患者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是不是覺得很簡單?現在公布答案,你有沒有滿分?
1、?。目前還沒有發現任何一種癌癥能直接在人與人之間傳染,所以患者和家屬都不要有負擔。只有少部分腫瘤的發病機制與細菌或病毒感染有關,如乙肝(肝癌)、HPV(宮頸癌)、幽門螺旋桿菌(胃癌)。
2、?。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兩者細胞大小的確有差異,但造成的病變組織大小卻不一定,而且它們的治療方式不同:小細胞肺癌主要是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如放化療等;而非小細胞肺癌的早期主要治療方式是手術。
3、?。這個相信大家都答對了!術前吹氣球,主要目的是鍛煉患者肺功能。并不是為了發泄或者為術后吹牛做準備。
4、?。肺癌患者也可以實現臨床治愈,甚至很長壽。我們的這次課程就是幫大家用科學的手段達到長生存。
5、?。癌的主要癥狀其實并不是疼痛,只有疾病進展到比較晚期,例如發生了骨轉移等等,才可能會出現疼痛的癥狀,所以說,疼痛并不是肺癌的最典型的表現之一。
覺得上面的題目沒難度?來看看下面這些,題目都是咱們就醫時會遇到的真實場景,你看看熟悉么?
3
進階答題
以下為單項選擇,10分/道,共計100分。
1. 為什么醫生總在講五年生存率?
A 患者只能活到5年
B 患者超過5年就不來看病了
C 5年生存率是反映腫瘤手術后存活率的有效指標
輸
1、C五年生存率是反映存活率的主要指標。
臨床上需要用一些客觀的指標來評價疾病的治愈率,五年生存率就是其中之一,它主要是指醫生會評估患者能活到五年的比例。這只是給我們一個大概的參考,某種疾病的五年生存率越高,代表著治愈率會更高。
2. 有了影像報告,醫生為何還建議做穿刺或病理活檢?
A 病理是癌癥確診的金標準
B 醫生水平不高,需要更多證據作參考
C 穿刺很痛,醫生希望磨煉我意志
輸
2、A醫生建議做病理檢測,因為病理是癌癥確診的金標準。
病理是法律公認的確診方式。檢驗病理的是病理科醫生,他們將腫瘤組織做成病理切片,染色后通過顯微鏡判斷腫瘤細胞細胞的良惡性及具體分型。
3. 隔壁床跟我都是肺癌早期,為啥他的手術時間比我長?
A 我沒送紅包,醫生給他切得更干凈
B 他的肺跟別人長得不一樣,醫生要小心處理
C 他之前得過肺結核,醫生怕傳染
輸
3、B手術做的慢,可能因為他的肺跟別人長得不完全一樣。
實際上,每個人的肺都不完全一樣。臨床上有種情況較解剖變異,也就是說你與50%以上的人生理結構組織不同。這種情況會讓醫生在手術時有特別的考量和操作,可能會造成手術時間延長。
4. 醫生告訴我胸腔鏡更適合我父親,而沒有選擇開胸手術,理由可能是:
A 開胸手術更貴,醫生覺得我家境不好
B 開胸要把肋骨切斷,醫生覺得我父親不能忍受疼痛
C 符合胸腔鏡條件,創傷更小,住院時間更短
輸
4、C 醫生建議胸腔鏡,因為老父親符合條件,創傷更小。
胸腔鏡(開幾個小口讓設備進入)和開胸(在胸部側邊切口)手術的選擇因人而異。目前開胸手術的傷口也更小,多數控制在10cm以內,像之前的那種從前胸到后背的大蜈蚣傷口已經越來越少見。另外,切斷肋骨并不疼,因為骨骼沒有神經,術后醫生會重新固定肋骨,讓其自然恢復。但無論是開胸或是胸腔鏡,都會造成一定的肋間神經痛,這是疼痛的主要原因。
胸腔鏡示意圖
5. 剛做完手術,因為怕疼,有痰但又不敢咳,則么辦?
A 忍一忍,一咳會把傷口裂開
B 學會咳痰,術后咳痰有助于恢復肺功能
C 讓醫生用氣管鏡吸痰
輸
5、B 有痰就咳,沒痰創造條件也要咳,有助于早日恢復肺功能。
學會咳痰對患者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如果咳痰無力,造成肺張不開甚至塌陷,醫生可能會采用氣管鏡強迫進入的方法吸痰,滋味很不好受,所以如果能自己咳,一定要自己努力咳。傷口疼痛也不是不咳的理由,怎樣快速學會咳痰,請查看第三章第一節。
6. 醫院里,醫生會讓有些患者和家屬記出入量,如胸腔積液有出多少、吐了多少、小便多少,喝了多少,吃了多少。 請問你覺得醫生是在:
A 考我數學
B 醫生很懶自己不計
C 了解患者的循環狀況
輸
6、C 醫生要求患者和家屬記錄出入量,是為了關注體內循環。
出入量(通常是液體)可以反映患者的體內循環是否正常。而家屬與患者呆在一起的時間最長,記錄更準確和全面。
體內循環系統示意圖
7. 肺部切掉一塊,以后這里就空了么,呼吸怎么辦?
A 不會空的,肺會再長回來,正常呼吸
B 肺不會長回來,以后呼吸會不暢,得在家里準備一個呼吸機
C 肺不會長回來,但可以通過術后鍛煉恢復肺功能
輸
7、C切除的肺不會再長回來,但術后鍛煉可以重建肺功能。
肺部肺段、肺葉切除后,短時間內的確會在胸腔內形成一個空洞,但是這些都是暫時的,因為通過肺部鍛煉我們是可以實現肺功能的恢復。
8. 剛做完手術兩天,為何醫生就催我下床活動?
A 防止靜脈血栓吸入肺中
B 盡早開始活動,有助于康復進行
C 排隊的患者太多,醫生想讓我趕緊活動出院
輸
8、AB醫生建議早日下床活動,因為有助于早日恢復肺功能。
三分治七分養已是過去時,從臨床經驗來看,患者盡早床上和床下活動,有助于早日恢復肺功能。
9. 手術后一個月,還是一直咳嗽,可能是?
A 術后的正常現象,別緊張
B 肺部感染,趕緊去醫院吧
C 可能是復發,要立即檢查
輸
9、A出現咳嗽,甚至咳嗽短時間內逐漸加重是術后的常見癥狀,不用緊張。
因為術后氣道發生變化,術后殘端在氣流刺激下會做出反應,有種咳嗽停不下來的感覺。如何分辨與復發性咳嗽的區別,怎樣緩解呢?請見第三章:100分術后護理分。
10. 肺癌早期,基因檢測要不要做?
A 絕對不做,都是騙錢。
B 能做,但不是必須做,可為以后病情變化留下病理證據。
C 臨床還沒批準,做了干嘛?
輸
10、B早期患者基因檢測可做可不做,但盡早做可以為日后病情變化留下證據。
不是每位患者都建議做基因檢測,具體怎么做,如果檢測出,后續用藥清單和價格如何?請查看第四章第七節。
以上答案跟你想的一樣么?短短10道題目,只是咱們就醫和治療、康復過程中的小縮影,咱們患者和家屬的心遠比此想得多,想的深,作為一名臨床醫生,我期待能與大家分享更多在醫院幫助患者的點滴經驗和實際操作,用大家聽得懂的話學習能學會的護理和康復經驗。
接下來的課程里,我們將術前、術中、術后的每個階段的關鍵性問題仔細講解,并給大家留足時間消化和運用,期待大家在每次課程里都有所收獲并得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