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伴隨著國家《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的出臺,“氫能”和“氫能產業”進入了大眾的視野,更成為了行業熱點話題,各類信息也隨之紛至沓來,令人眼花繚亂。那么什么是氫能?什么是氫能產業?它的未來發展前景如何?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
氫能就是氫的化學能,一般是由氫和氧反應所釋放的能量。氫能是目前備受關注的一種新型清潔高效能源。氫廣泛分布于地球中,在單位質量下,氫是所有燃料中能量最高的。
氫能具有來源廣、燃燒熱值高、能量密度大、可儲存、可再生、可電可燃、零碳排等優點,屬于可再生二次能源。對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被國際社會譽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
從能源戰略角度出發,氫能是實現各類能源轉換的“樞紐”,可以實現不同能源品種向各類終端的傳輸,能夠增加未來低碳能源網絡的靈活性和穩定性,是實現“零碳排放”的終極能源。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氫國,已建成加氫站200余座,現階段主要以高壓氣態長管拖車運輸為主,氫氣管道里程約400公里。
與此同時,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居于世界首位,在清潔低碳氫能源供給上具有巨大潛力,氫能產業發展態勢總體良好,已初步掌握氫能制備儲運加注、燃料電池等關鍵技術。
我國氫燃料電池車輛產業化進度較快,其中電堆、膜電極、空壓機、氫循環泵等核心部件已實現自主生產,而氫氣的制儲運加等環節受政策影響產業化進度相對較慢。
日前,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發布的《全球能源展望報告》顯示,到2050年,電和氫能在能源消費中占比有望達到50%,其中,全球氫能需求將從目前的8千萬噸/年增加到5.36億噸/年,需求量至少增長6倍。隨著全球能源變革的推進,氫能在能源系統中,將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氫能產業鏈涵蓋上游能源端、中游氫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端,以及下游應用端,產業鏈較長,其中氫能在交通領域成長性最強。
根據《規劃》,我國的氫能發展將遵循三大定位: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氫能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載體、氫能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規劃》指出,我國氫能發展的目標是:“十四五”時期初步建立以工業副產氫和可再生能源制氫就近利用為主的氫能供應體系;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約5萬輛,部署建設一批加氫站,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到10-20萬噸/年,實現二氧化碳減排100-200萬噸/年。
到2030年,形成較為完備的氫能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清潔能源制氫以及供應體系,產業布局合理有序,有力支撐碳達峰目標實現。到2035年,形成氫能多元應用生態,可再生能源制氫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例明顯提升,對能源綠色轉型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司長王翔在答記者問時表示,我國發展氫能的優勢在于:
一是能源供給端,氫能與電能類似,長遠看,將成為未來清潔能源體系中重要的二次能源。
二是能源消費端,氫能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從生產源頭上加強管控,嚴格限制化石能源制氫、鼓勵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賦予了氫能清潔低碳這一關鍵屬性。
三是工業生產過程,氫氣是重要的清潔低碳工業原料,應用場景豐富。
根據公開數據,匯總了氫能產業鏈上市公司及近兩年成立的氫能公司。由于氫能源迎來產業上升期,各大能源龍頭紛紛跑馬圈地,在氫能的制、儲、輸、運等產業上下游加速布局,搶占市場先機。
來源:能源電力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