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認知規律,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可以分為五個階段:感知語言材料(包括模仿),培養觀察能力;理解語言材料(包括識別),培養思維能力;鞏固語言材料,培養記憶能力;應用語言材料,培養運用能力;活用語言材料,培養創造能力。這五個階段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很難絕然分開。從教的角度上看,前兩個階段合為一起,稱為講解語言材料;后三個階段合為一起,稱為練習。這樣,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由講和練兩個大部分組成。學習英語要以練為主,講練結合。由此看來,精練巧練是學習好英語的保證。當然,這里的 “練”是科學的練,是巧練,而非題海戰術。
敏銳的英語語感是學好英語的重要條件,也是一個人語言素質的重要標志。但它是在言活動中發展而來的,并且是建立在語言內容而不是語言形式基礎上的。所以從起始年級開始,老師就要有目的、有意識、有步驟地引導學生練聽練讀,培養英語語感。
練聽,具體可分四個步驟:模仿跟讀階段。讓學生通過聽錄音或聽老師讀,模仿正確的語音或語調,適當講解意群、連續、弱讀、清輔音濁化等語言特征和現象;辨音會意階段。在此階段教師除加工語言材料之外,還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識別數字、時間、日期等方面作專項訓練;技能訓練階段。本階段主要是以情景會話和短文理解作為聽力材料。以上三個階段應為教師控制下的聽力訓練;智能培養階段。即指導學生獨自去聽錄音、廣播。這階段應屬非控制下的聽力訓練。老師要為學生創造條件,如翻錄磁帶、告訴學生可以收聽什么波段或頻率的英語廣播等
英語的聽、說、讀、寫這四項基本語言技能分成兩大類: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聽和寫是將大腦中儲存的信息進行重復使用的表達能力。而這兩種能力的提高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理解能力是表達能力的前提和條件,而表達能力的優劣又對理解能力的提高產生正或副的作用。所以在加強培養語感為目的的聽讀訓練的同時,還必須突出提高表達能力的說寫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