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宣布正在與空客公司和西門子公司聯手,共同開發一款100座混合動力的電動飛機,這意味著傳統燃油航空發動機制造巨頭也開始看好電動技術的發展前景。
據知情人士透露,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簡稱羅羅)的任務是協助為飛機研發2MW的電動機,正式協議可能會在本周盡快公布。而之前,傳統的航空發動機制造廠商并不看好這一領域。美國通用電氣GE公司,在2016年第一季度,航空業務方面的營收高達63億美元,沒有出現任何研發電力驅動的跡象。另一個航空發動機巨頭普惠公司,也顯露出對電動飛機毫無興趣,事實上,該公司甚至沒有考慮過電動飛機進行現實飛行的可能性。
而西門子和空客公司正在一步一步地朝著他們生產20-40MW電驅動單通道飛機的目標前進。西門子已經在今年的迪拜航展上展示了功率60千瓦的電驅動小型飛機。這兩家公司最初的目標是制造一個雙座電動飛機,這個電動飛機被稱為“E-Fan”,它將被用作飛行員教練機和旅游運營。
E-Fan電動飛機
與此同時,一家由波音公司支持的初創公司也計劃在五年內實現混合動力電動飛機投入商業運營。
Zunum Aero公司的12座飛機將搭載電動機和電池,以及一臺小型燃油發動機作為備用動力。該公司在10月份表示,首架樣機可以飛行約1000公里,足以將旅客從波士頓運送到華盛頓或硅谷到洛杉磯。
Zunum公司表示通過應用汽車行業開創的先進電池技術,電動飛機可以消除燃燒航空煤油所造成的排放和轟鳴。雖然對于這個只有15名員工的公司而言,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尤其是在商業領域進行突破可能耗資數十億美元。但Zunum還是贏得了捷藍航空公司和波音公司的支持,并與易捷航空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該概念還受到了美國軍方和美國宇航局NASA的熱捧。
航空分析師羅伯特-曼表示,相對于特斯拉對汽車行業帶來的革命性變化,航空工業也正在遭受這種“電動概念”的焦慮。
據彭博社報道,空客公司還希望開發類似汽車行業的自動駕駛技術,這將只需要一名飛行員就可以駕駛一架商業噴氣式客機,從而幫助航空公司降低成本。
空客公司首席技術官Eremen表示:“也許我們可以減少飛機對機組人員的需求,我們正在把只需要一個飛行員作為一個潛在的選擇,目前技術的發展正在讓我們走向無人駕駛飛機的道路。”
航空業已經開始看到與汽車行業類似的趨勢,汽車制造商正在投資或收購自主駕駛的初創企業。包括空客和波音公司在內的飛機制造商也正在競相開發人工智能,這種智能將有朝一日使得計算機能夠在無人控制的情況下駕駛飛機飛行。
當然,把這個想法變成現實在商業飛行領域并不容易,2015年3月,一名德國之翼航空公司的飛行員單獨駕駛一架A320飛機飛入法國阿爾卑斯山,結果造成機上150多人全部遇難,全世界許多航空公司一直強制規定駕駛艙中至少得有2人。
空客有一個叫做“Urban Air Mobility”的部門,正在探索從按需乘坐直升機到無人駕駛飛機的技術。波音上個月說,它收購了一家正在開發飛機出租車的公司。
上周,空客還同意在中國深圳設立一個創新中心。Eremenko表示,這個中心將有助于加速研究航空旅行的未來,中國將為空客公司提供設計和研發這些技術的機會。
他說:“我認為中國的通用航空領域正在開放。中國有機會在這個領域取得飛躍。”
空客公司也在探索能夠為飛機駕駛艙帶來更多自動化的技術,這些技術可以幫助解決中國飛行員短缺的問題,中國在未來10年內將將為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市場,空客已經在與中國百度等公司討論將汽車上的自動駕駛技術應用到航空業。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總裁伊隆-馬斯克曾多次表示,他已經有了一個電動飛機的想法,但是他沒有時間去實現它,未來,實現這個想法的也許是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