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壹
戊戌年 庚申月 戊子日
Thursday,August 24,2018
馬小起
XiaoQi
少習岐黃,行醫(yī)數(shù)載,
后遊藝于北京琉璃廠至今,
現(xiàn)定居北京。
馬新陽
XinYang
先后畢業(yè)于天津美術學院、
中國藝術研究院,
獲美術博士學位。
現(xiàn)任教于上海美術學院國畫系。
文 / 馬小起
“如向塵煙”,是懶君評我寫在一種半透明的日本懷紙信箋上的字的感覺,她這俏皮不經(jīng)心的四個字,竟使我如對花開般的歡喜沉醉。我當即決定將此作為我和新陽的作品集名字。鴻定老師又悄悄為我們刻了這一方“如向塵煙”的印章,刻在石頭上的線條如煙云般搖漾著書卷氣的幽思與清暉,真叫人驚喜的說不出話,得嘉友如斯,不枉此生。
馬新陽(左)與馬小起(右)
多年前我曾為新陽的畫寫過不少文字,如今竟羞于重讀。那時候藝術于我而言是一種崇高的信念,而新陽是我寄托理想的人。然而,正是這種累人害己的妄念,支撐著我走過人生最無助的低谷。直到一個個夢幻泡影驚破到我再也無力錯愕之際,命運才帶我轉身走向另一個方向。
馬小起書,馬新陽畫
姊妹倆的書畫相得益彰
可是無論身處何地,就算我自己都不能辨認自己了也依然抹不掉靈魂深處那難以名狀的、純粹熱烈的信念。生活是孤苦還是安逸,我的心始終為此隱隱作疼,那是我與生俱來的傷?,是我奔騰不息的生命力……我知道,新陽亦如是。“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團火,但路過的人只看到煙。但是總有那么一個人會看到這團火,然后,走過來陪我一起……”我們兩個是看到彼此心里那團火的人。
馬小起·書:梵高寫給提奧的信
新陽比我正常的多,比我懂的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我過于脆弱,失敗感尤濃烈,大多時候控制不了內(nèi)心的頹廢感,導致言行往往荒誕不經(jīng),招人誤解。我常想她若是姐姐我是妹妹,或許日常的相處會容易些。這心性的差異,幸好還有藝術來調和,我借助了她較寬的藝術環(huán)境,她兼融了我深入的藝術哲思,彼此相得益彰,同舟共濟之狀在作品中呈現(xiàn)出來。
我們一意孤行的游走在傳統(tǒng)文化藝術中,不知藝術有新舊之分,沒有達古的自覺,亦無創(chuàng)新的刻意,只忠實于天然的審美趣味,專注于筆墨功夫的錘煉而獲得水到渠成的藝術風格。這條中正、一脈相承的求藝之路,在人人張揚個性表現(xiàn)自我的當代,并非坦途,沒有強大堅定的內(nèi)心力量,極易在時風中流俗。
馬小起·書法作品
“法無定法”,并非當代人理解的花樣百出,沒有了筆墨法度,沒有將生命沉潛其中的執(zhí)著精神,何談中國藝術。中國文化不強調自我意識,不是缺乏個性,而是早已洞悉“天人合一”之大道。人惟有在法度中消融了自我,法度自然彰顯出自我面貌。這份匠心即敬畏之心,人只有人的力量,豈可凌駕于自然之上,尊重天地萬物正是中國文化在人類歷史中從未消亡的根源。
我自有我法,但不愿稱自己的寫字為書法,只是喜歡用文字表達自己對美的理解而已。抄錄喜歡的文章,詩詞,不刻意于形式,卻一點一劃用足心力,一切的承載釋放都只關乎我一個人。在我看來這世上最能直接真實的表現(xiàn)一個人心性的東西,莫過于這個人寫下的字跡。什么樣的人寫什么樣的字,如此而已,無需多言。
馬小起·書法作品
馬小起·書法作品
新陽的畫承襲宋元筆意,明清性靈,在傳統(tǒng)筆墨中尋索個人生命體驗的表達。她筆下的山川生靈,無非是自性的化身,現(xiàn)實中無力抵達的美與自由,難以排譴的情思性靈,卻在中國畫這種程式化的藝術形式中活色生香。生命最大的痛莫過于無奈,她惟以藝術抵御時時侵擾心間的脆弱無助。她的心越寂寞蕭瑟,筆力愈遒勁橫絕,她營造的那片片生機盎然里,隱含了多少凄惻芳菲的落寞清冷……她對待傳統(tǒng)的態(tài)度是要把一件人人都能做的事,做到別人做不到的高度。這份自信與擔當使她的作品透露出中正典雅之氣象,這種藝術風骨是任何時代都無法忽視的存在。
馬新陽·繪畫作品
馬新陽·繪畫作品
馬新陽·繪畫作品
我們兩個從最卑微處走至今天,依然沒能獲得世俗人眼中的成功,卻因藝術而獲得了內(nèi)心的尊貴與安頓。歷盡世間風霜的人尤為珍視溫情,苦難磨礪后的慈悲,在我們看來絕不遜色于任何榮耀風光。
生而為人艱辛而難得,誰能預知幻生幻滅的生命走向呢,獨自立于河岸上的人在煙水迷漫,云霧繚繞中眺望什么呢……自以為的清晰,只是眼前的幽微剎那,再看遠一點都是縹緲散蕩的塵煙。命運看不清的是過程,起點與盡頭是定局,那么人生為何不可以隨時重新開始呢。沒有既定的征途,每一步都沾染著絕境逢生的僥幸,當下的完成,虛妄而陌生,所有往日亦如向塵煙……一直斷滅消散,一直重新開始。我恍惚可以斷定的只是藝術作品的質地,即是靈魂的質地。逝水年華里一切都在無止盡的變動,心靈的覺知與調整才是藝術風格形成的真正因素。
馬小起書,馬新陽畫
圖文整理丨林思雨
ORIGINAL IDENTITY 原境界
未來生活藝術方式新空間
∞
新浪微博
@原境界xGallery
關于原境界
創(chuàng)立原境界的初衷,是為了尋找最真實的生活元素。依托原境界美術館實體空間,希望在這一方自在的天地建立起城市、鄉(xiāng)村與文化、人的聯(lián)系。最終成為一個未來文化生活實驗場。過去,通過論壇、競賽、活動,原境界美術館參與并介入到多類型設計與跨界文化的推廣,通過收藏、展覽等活動形成了一個藝術聚集地。
余杭路18號-1, 近吳淞路
Original Identity Gallery, 1st Floor, 18-1 Yuhang Road, close to Wusong Road
地鐵10號線,公交14路、167路、33路、55路、19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