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7日,蒙古國總統巴特圖勒嘎宣布向中國捐贈30000只羊,讓許多人深受感動。
要知道據新聞報道,截至2019年底,蒙古國牲畜數量為7100萬頭,其中綿羊3230萬頭,捐贈3萬頭四舍五入就是捐了全國綿羊的千分之一。
但蒙古牧民們一致支持總統的捐羊決定,各省紛紛提出要免費捐贈,雖然為了保證捐贈羊符合防疫要求的同時個個膘肥體壯,蒙古國政府最終擬統一向牧民收購,但還是看到了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
進入8月,羊羊們都長得壯了,捐贈工作也開始落實,3萬只羊將會進行分批移交,并且計劃在9月份移交首批活羊。
看到新聞的尋味辦公室也十分不拿自己當外人地開始討論:
“哇,3萬只羊這么多怎么吃啊?”
“湖北那邊吃羊肉嗎,武漢過早里面有嗎?”
“你們那夏天吃羊肉嗎?”
“你家還吃羊肉?”
“老子給你一拳.gif”
……
各地吃羊地圖 ?網絡
作為被質疑家里竟然還吃羊肉的南方人,怒發沖冠的阿球很想搖著那位技術部同事的肩膀說:全國好多地方都喜歡吃羊肉啊,不是只有北方才會吃啊!!!
所以今天的主題就是(不完全)總結一下祖國大江南北的人民是怎么吃羊肉的!
西北地區
中國最會吃羊的地域
?《新疆味道》
幾乎一提起羊,每個人都會想起西北遼闊的草原和樓下燒烤攤上的新疆羊肉串。
新鮮是西北吃羊第一鐵律。
/新疆/
?《人生一串》
不用多言,一把新疆烤羊肉串就已經奠定了新疆在中國羊肉界、或者說燒烤界的至高地位。
夸張講就是,許多地方本沒有燒烤,直到新疆人帶著孜然來了。
?大靜
不斷散發吸引力的馕包肉 / ?大靜
不過在新疆你找不到羊肉串,當地人直白地把燒烤叫做烤肉,不止是肉串,馕坑肉、烤全羊、架子肉也被囊括進了烤肉的范疇。
還有羊心、羊肝、羊腰、羊筋、羊肺、心血管……讓夜晚更加豐富多彩。
?《新疆味道》
羊肉和碳水一起配美味更是讓人丟魂,吸滿羊油,讓每一口都帶著羊味和甜蜜麥香,只是描述一下就讓人咽口水。
吃遍大江南北的陳曉卿老師說起大尾羊的美味,也忍不住要咽口水 ?《圓桌派》
不過只有在鹽堿地艱苦掙扎長大的南疆羊才能上烤架,相對水草更豐茂的北疆羊油水更多,更多用來水煮。
比如在《風味人間》里饞死個人的阿勒泰大尾羊,幼嫩酥軟、油脂豐沛、濃香清甜,清水慢燉,簡單加點鹽,不僅沒有膻味,還有淡淡奶香味。
/甘肅/
?《風味原產地·甘肅》
7月上線的《風味原產地·甘肅》,在無數人心中種下了一個甘肅夢。
面積遼闊,多樣的風土養育了品種豐富的羊群,也誕生了各地特色的吃法,白銀靖遠的羊羔、臨夏東鄉的手抓羊肉、嘉峪關的烤全羊……
?《風味原產地·甘肅》
游牧民族喜好現殺現吃,將羊肉搭配蔥和花椒塞入羊肚,再投入滾燙的鵝卵石,天然的“高壓鍋熬煮”就這樣完成了。
烹飪好的羊肉表面焦脆,汁水豐盈,香軟嫩滑,還帶著一股特殊的炙烤香氣,直接用手抓著吃特別香。
關于紀錄片點這里:年度王炸紀錄片終于上線!走過潮汕和云南,陳曉卿終于去大西北了
/寧夏/
單只是登上國宴的鹽池灘羊,就足夠寧夏在中國吃羊界站穩腳跟。
羊肉、羊蹄、羊頭、棒骨、羊排……配上主食種類更是可以一個月吃不重樣,比如羊肉臊子面、羊排手搟面、燴羊肉、羊肉小揪面……
?《早餐中國》
阿球個人最愛當屬羊雜碎。煮熟的羊心、羊肝……加西北特有的面肺,切成條燴在一起,
湯寬肉稠辣子漂,紅油白湯綠蔥粉肉,再加一塊白餅,愛的人可以從早餐吃到夜宵不厭煩。
/青海/
?大靜
西北各地中最沒存在感的青海,阿球去年去了趟西寧,真心覺得青海有一種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西北味道,今天提起依舊會怦然心動。
鹽堿地、高原草場、祁連山雪水的共同滋養讓西寧的羊品質也是拔尖。
@阿肥少女
羊肉串、手抓、鹵羊蹄不再多提,阿球個人只在西寧和周邊城市見過的炕鍋羊排,羊排、洋蔥、土豆、大餅、粉條等倒入炕鍋燜燒,整個一鍋都極入味。
天冷一些可以來一鍋青海土火鍋,羊肉和配菜事先做熟,切成條塊狀后按照一定的順序一層層碼起來,底層的粉條超好吃。
/陜西/
??《無飯不起早》
??TAKUMI
說起陜西,你是不是會跟阿球一樣第一時間想起鼎鼎大名的羊肉泡饃、水盆羊肉和西安回民街上的紅柳烤肉。
@倪兒_Annie
西安高鐵50分鐘的寶雞,還能找到曾出現在蘇東坡詩里的西府羊肉泡。
以湯濃肉多價廉聞名的扶風羊肉泡,泡的“饃”是切成大塊的鍋盔和麻花,吸了羊湯的鮮但仍耐嚼、麥香四溢。羊肝和羊血一硬一軟,一碗擁有多種咀嚼體驗!
華北地區
有些吃法出了這個地可就變味了
/北京/
中國知名美食荒漠之一。但提起老北京涮羊肉,好多人都會贊一句好吃。
清湯原味配一碗芝麻醬,吃出這一筷羊的香,阿球個人一定要配上韭花醬和糖蒜,吃到沒有空去看手機。
@super_sario
手拿著啃肉嗦骨頭的羊蝎子也是阿球的愛。
燉在湯里味道濃郁,嫩嫩的零星羊肉換著姿勢啃干凈,其樂無窮。
/內蒙古/
說起羊肉,不說內蒙古也不像話。
上過《舌尖》的手把肉也曾被汪曾祺先生稱為“無與倫比“;
讓外地人摸不著頭腦的拔絲羊尾,汪曾祺先生說它“只宜供佛,人不能吃,因為太好吃了!”;
只用羊肉和大蔥做出來的稍麥,滿是肉香要配上陳醋、醬油、托縣辣椒,并配以磚茶解膩;
《風味人間》里的奶桶肉,鵝卵石內部炙烤,奶桶密封增壓,
帶皮燜烤的羊肉汁水豐盈,最美味的是羊胸口部分。彈力、張力十足的厚肉,豐潤油脂隨著刀鋒過處綻開,入口綿密濃烈,余香持久。
/山西/
@《無飯不起早》
太原還有極補身的藥膳,頭腦,近400年的歷史。
以羊肉、蓮藕、山藥、黃芪、良姜、煨面(炒過的面粉)、黃酒、酒糟八種藥材和食物為原料,又名“八珍湯”。
獨特的口感讓第一次吃的人可能吃不慣,但吃慣的人冬天連著喝一個月都不厭。好多人大老遠來找這一碗滋補。
華中地區
被低估的吃羊省們
/湖北/
蒙古國希望把羊捐贈給英雄的湖北人民,閑操心的阿球還專門去查了查湖北人愛不愛吃羊肉,誰知道16年就已經有新聞報道:僅武漢人一天至少就能吃掉8000只羊。
紅燜羊肉、清燉羊肉、羊肉串、烤羊排、涮羊肉……花頭也不少。
@《消費主張》
湖北十堰鄖西縣還有屬于自己的特色品種山羊:沒有角的馬頭羊,
紅燒、做湯……在央視的鏡頭里也饞倒了一批人。
/河南/
@nadezhda.fitisova
說河南人愛吃羊,你先別急著打問號。不信你去看全國聞名的河南燴面,最經典就是羊肉的。
湯醇但不糊嘴,肉香四溢,但絲毫不覺膻味。不知道吃什么,燴面館見總沒錯。
每年冬天,河南許多地方還會靠羊肉湯驅寒。香菜是點睛之筆。
@開封美食圈
夜市氛圍濃厚的開封,羊肉炕饃是當家小吃,
在薄薄的白面餅中間裹上羊肉末和一些特制調料,用羊油炕制而成。外皮焦脆帶著羊油特殊香味。
@《無飯不起早》
上過紀錄片的西門鄭特色羊雙腸,羊味濃郁、羊肉不膻,羊腸、羊肚……各式羊雜提升口感。泡個燒餅,一大碗喝下去美滋滋。
華東地區
把江南的溫婉煮進湯里
/江蘇/
沒有暖氣,冬季吃羊肉也是許多江南地域的御寒法寶。
嘉興、杭州、崇明各地都有好吃的羊肉湯,不過阿球個人比較偏愛蘇州的藏書羊肉!
用杉木桶燒羊肉是藏書羊肉獨創,看似平平無奇卻能讓它入選全國四大羊湯之一。
@《人生一串》
畫風極其獨特的徐州,大街上能看出各種羊肉館子。徐州人還愛伏天吃羊補身。據相關報道往年短短十天的伏羊節,吃掉的羊肉多達100萬斤。
這里吃的是山羊,再講究一點就是來自安徽蕭縣的白山羊。吃到嘴里沒有綿羊那么肥美,比較瘦,但嚼起來帶勁兒。
@《人生一串》
大呼滴辣椒大呼滴油。是徐州人的吃串宗旨。純瘦的肉串在這里打不開市場,涂上自煉的羊油,裹著厚厚的辣椒面衣。
專奔下半路去的重口味燒烤讓許多《人生一串》的觀眾胯下一涼。
/浙江/
@BIU BIU
去年冬天阿球專程去了趟湖州,探訪了雙林鎮、練市鎮、新市鎮三個吃羊圣地。
這里的羊是本地特色湖羊,據說祖宗是北方蒙古羊。桑柴木燒出,一代又一代傳下的老鹵,多種中藥材的加入讓它的滋補功效越發強大。
鹵得到位讓每一塊都細嫩,只是甜口的連吃三天阿球就已經扛不住了。
浙江強推的還有桐鄉的羊肉面,羊肉酥爛入味鮮嫩無比,羊肚軟糯,羊腸帶著油花,再搭配夾生、精細的濕面,澆上鮮甜的湯頭。
魯迅先生曾盛贊:杭嘉湖再難熬的風雪之夜,只要有桐鄉的羊肉面,那啥毛病都沒有了。
/上海/
紅燒羊肉,是上海人過冬必備。選用一歲左右的公羊,才具有脂肪少,膻味輕,肉質細膩的特點。
寒冷的冬天,三五好友圍坐一桌,一鍋羊肉,熱氣騰騰,熏得人已自醉,就著小酒,雙眼朦朧,渾身都舒坦。
西南地區
藏在辣背后的濃郁滋味
/四川/
四川簡陽羊肉湯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羊基本是農家散養的大耳羊,鯽魚、豬棒骨、羊棒骨、羊肉一起熬煮,魚羊一鍋,鍋里就煮著一個“鮮”字。
肉質細嫩的羊肉,溫而不火;奶白色的湯鮮香濃烈,余味悠長。還要配上店家自制的干碟,火辣和鮮香同時將舌尖占領。
/貴州/
@chinesecookingdemystified
美食再多,放在遵義人心尖尖上的還是這碗羊肉粉。本地黑山羊+本地米粉+本地辣椒才能做出當地人承認的遵義味。
遵義小孩子被訓練吃辣可能也是從一碗羊肉粉開始的。
@央視《味道》
將米粉在羊肉湯里稍微燙熟就撈出,蓋上羊肉片,再加一些花椒粉、芫荽、蒜苗等,澆一勺羊湯,就可以上桌了。
把辣油吹開,喝一口羊湯,即使夏天大汗淋漓也難以割舍它的熱辣。
/西藏自治區/
@央視《味道》
以生態環境絕佳出名的西藏,生態放養的藏羊品質也非常不錯。
清煮羊肉、烤全羊、羊血腸、以及游客最愛買來帶回家的風干羊肉……
據國內首份描繪中國燒烤市場全景圖的《中國燒烤大數據報告》所寫,燒烤界西藏人最愛吃的是羊腰。
@央視《味道》
而崗巴的牧民除了吃鮮還喜歡吃臭。新鮮宰殺的羊去內臟,在點燃的白馬草上熏烤,洗干凈后塞入各種草藥、辣椒、香料縫合,裝入密閉性極好的羊毛袋懸掛在陰涼處,用三個月時間把它捂臭。
切塊蒸熟,牧民們還可以配著青稞酒生吃,為相對單調的游牧飲食增添一點味道。
華南地區
滋補是羊羊的主要價值
/海南/
@《十二道鋒味》
海南特有的東山羊,常年生活在山上,靠吃野菜野草為生。
自宋朝以來就已享有盛名,并曾被列為“貢品”。民國時期,南京政府也將其列入“總統府”膳單。《十二道鋒味》也把它作為一季的收官大菜。
@《十二道鋒味》
高品質的羊肉敢于做白切做法,而《鋒味》挑戰的是創新的椰汁東山羊。
羊肉配搭新鮮濃郁的椰奶果肉凍,肥而不膩、爽滑順口。
/廣西壯族自治區/
清水羊肉是廣西馬山人最引以為傲的人間至味。
清水煮羊,除鹽、糖、蘿卜、羊血以外不加任何配料,湯醇肉香,
一口下去從喉頭暖到腹中,這種滋味只有在“中國黑山羊之鄉”才最地道。
/廣東/
@佛山吃喝玩樂蒲
廣式羊肉煲是廣東羊肉做法里的代表。
新鮮羊肉和馬蹄、甘蔗、胡蘿卜、柱候醬、廣東米酒等等匯成一鍋,冬季進補時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