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媒報道,Karl Lagerfeld于當地時間2月19日在巴黎去世。
Chanel品牌發言人對此給出的解釋是:過于勞累。
昨天和朋友聊天,被戳中了:
"大家都忘記他已經老了"
"不,在我心中他就沒有老過"
他是工作到最后一刻的工作狂,直到去世前仍對 Fendi 即將于今天在米蘭舉辦的成衣系列發布秀給予了指示。
每年他要執掌Chanel 8個系列的服裝(成衣和高定),Fendi的5個系列以及自己的品牌全部工作,平均下來每個月都有新系列誕生,如此讓人喘不過氣的工作強度老爺子卻從不當回事。
但凡聽到“老佛爺”這三個字,便能在腦海中拼湊出一個大概的剪影。
Lagerfeld的造型總是非常完整的,無處不在的黑色墨鏡,黑色皮手套,Chrome Hearts戒指和白色馬尾辮,又高又硬挺的白領子外面是黑色窄身西裝。
高挺的領子是他對自己復古摩登美學的堅持,或許還能更多的遮住頸上的皺紋,就像他從不離手的手套可以把常年因剪裁、繪畫而蒼老的手保護起來一樣。
他將生命完全交付給了工作,對于時尚的激情從未倦怠,任何事情都親歷親為,從服裝的設計到市場營銷。無論是如何繁重的工作,Karl總是樂在其中,誰也無法勸動他偷懶一會兒。“如果我退休了,我會死的......只有工作才能讓人生無聊。 "又酷又頑固的老佛爺總是自有一套桀驁的處事準則,“再過幾年就可以盡情睡覺了。”
這樣的離開方式,或許也是他選擇的歸途:永遠飽含激情和才華的Forever Karl,他從未老去。
Karl Lagerfeld 卡爾·拉格菲爾德于 1933 年生于德國漢堡,母親是德國人,父親是瑞典人。懂得英、法、德和意大利四國語言。14 歲時全家移居巴黎,并在此完成了學業。
1955 年,被 Pierre Balmain 選中為助理,在其品牌下學習。
1958 年,出任 Jean Patou 的設計師。五年后正式離職,成為自由設計師。
1964 年,成為 Chloe 的設計師,為 Chloe 保留優美造型、簡潔裝飾等特色的基礎上,吸納了當時流行的多元化設計概念。
他借鑒吉普賽民族的熱情鮮明的服飾特色推出印有明快圖案的滾條襯衫;在普通外衣及披肩上采用鮮亮的圓環貼畫圖等,設計出古典式浪漫的唯美風格。
在 Chloe 的設計草圖 ▼
1965 年,FENDI 提拔當時還是新進設計師的拉格斐(當時 32 歲)為主要設計師。同時 FENDI 著名的雙 F 標志也是出自拉格斐之手。
在 FENDI 的設計草圖 ▼
卡爾·拉格斐于 1983 年,成為著名法國女性時裝店 CHANEL 品牌設計師,在外界普遍不看好的情況,成功使品牌復活,令 CHANEL 成為世界上最賺錢的時裝品牌之一。
1984 年,推出個人同名品牌 KARL LAGERFELD,在屬于自己的品牌中,卡爾·拉格斐的設計個性得以淋漓盡致的體現:合身、窄身、窄袖的向外順裁線條,古典風范與街頭趣味結合起來,造就了諸多創新。
他不只是改變了一些行業最具標志性的品牌,他改變了時裝本身的方向。
2017年,一部關于Karl的紀錄片問世——《Karl Lagerfeld: A Lonely King》
他在紀錄片中坦言出生在德國鄉下的自己,總是對大都市懷有無數憧憬,而自身特立獨行的性格也讓他無法忍受繼續平庸。
他袒露從童年時期開始,他就開始思考“如何變得獨特”,成年后則把“與眾不同”看作野心、興趣乃至一切。
他在鏡頭面前直言自己接手Chanel時的境況:
32歲時,他將Fendi推到了高級時裝的一線地位,50歲時,他復活了Chanel。
在沒人看好的Chanel的時候,1983年老佛爺一手接下重擔。后來還簽下了終身合約,他自己對此表示很幸運,給予了自己極大程度的自由,而這樣的機會,除了他沒幾個人能擁有。
卡爾·拉格斐不但保留可可·香奈兒一貫的黑白優雅精髓,更為 CHANEL 改良比例,推陳出新。
并將高級定制的精湛工藝發揚光大,成功將 CHANEL 引領上一條更加摩登典雅的極致之路。
工作狂的他從1987年開始自己拍攝宣傳照和產品目錄,在成為攝影師之后還出版了多本攝影寫真書。
2008年起,他開始為Chanel高級手工坊拍攝短片,劇本、造型和服裝都親自操刀。
他的一生都很傳奇,在時尚界活躍了60多年,在許多人出生或記事前便是Chanel的藝術總監。
他情迷傳統,又憧憬未來,被傳媒封為“當代文藝復興的代表”。同時,他血液里既存著精準與冷靜,用自己的方法震驚著時尚。
1994SS的秀是老佛爺加入Chanel之后不久舉辦的秀,漁夫帽、高腰設計的裹身短裙以及褲子現在看起來仍然時髦。
2004春季高定運用的羽毛元素到現在仍然是眾多品牌的搶手的設計要素。
2013 春季高定,緊身褲一樣的長靴依舊流行。
2017SS,把數據時代搬到秀場,與科技的親密接觸。
2018SS,老佛爺在巴黎大皇宮搭建起了瀑布,pvc元素成為一整年的流行點。
他的多才多藝已經被世人所看見。服裝設計不必多說,他還參與過建筑、室內、產品等設計,甚至還舉辦過自己的攝影展,無驚喜不佛爺。
「我只做我會穿的衣服,我只做我想睡的房間」。
1983 年兩名時尚攝影記者,來到卡爾·拉格斐位于摩納哥的家,那時他剛剛擔任 Chanel 的藝術總監。
他們知道卡爾·拉格斐的特立獨行的品味,看看他的家里都是哪些高級貨……
拳擊臺?榻榻米?其實是一張帶有護欄的床,居然有4個床頭燈。
這些看起來奇形怪狀的家具,實質上都是知名設計師的作品是他從蘇富比一場場的拍賣會中淘來的。
在那個還沒有互聯網和移動電話的年代,這已經是最新潮的設計了,即使現在看來還是未來感十足。
卡爾·拉格斐位于巴黎的家,位于塞納河左岸的一棟 1820 年代的建筑中。
卡爾·拉格斐認為,他的公寓不該是一棟房子,應該是降落在這個城市的一艘宇宙飛船,在這里不會覺得被束縛在地球上。
燈光和電視機完美地藏在玻璃墻里,床品都是定制的刺繡。
穿過狹長的走廊,交織著未來和復古氣息的衣帽間。
衣帽間里的每一件衣服都是掛在不銹鋼架子上的 ▼
全不銹鋼的廚房好像走入了餐廳的后廚,可是這里可以有為他定制的可口可樂 ▼
他通曉英語、法語、德語和意大利語,起居室放了 1 萬本藏書,閱讀是他每天必做的事情 ▼
他還有 3 萬多冊藏書放在巴黎的工作室里,鋪天蓋地從地板一直延生到天花板,很多廣告照片都是在這里拍的。
老佛爺在自己的家和工作室,設計的一個邁阿密的地產項目中,設計了公寓的大堂,簡潔時尚的色調很像他自己的家。圍著他身邊的人不是設計室的助理,而是付錢的業主 ▼
他說「我覺得大堂就應該有書擺在上面」,大師的設計就這么簡單 ▼
作為一個地產項目,哪個設計師的出場會是這樣的?甚至超過任何好萊塢明星,只有「老佛爺」卡爾·拉格斐,一出現就引來媒體的關注和粉絲的大批涌入。
去年,不知疲倦的他還在巴黎的「Carpenter Workshop Gallery」展出了一系列作品,名為「建筑」的跨界作品。
「建筑」系列有著非常明確而且一貫的設計風格,靈感來自經典的希臘羅馬風格,運用黃金比例、以大理石為素材,在古典美中展現當代性,和屬于建筑的精度美感。
KARL LAGERFELD 之家于 2019 年 2 月 19 日公布了他在法國巴黎逝世的消息。
他是 21 世紀最具影響力和最著名的設計師之一,也是最具風格標志性和創造力的設計師。
作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設計師之一,他留下了非凡的設計遺產,供后人敬仰。
時尚行業的一代宗師就這樣走了,至死不渝的熱愛著、堅守著自己的事業。
他曾說過:如果不工作,還不如讓我去死。
時尚不死,風格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