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高一些,生活就會更省心、更幸福、更加豐富多彩?其實,智商超高的人有6個弱點。
曾有國外的社交網站,做過一個題為“聰明有什么壞處?”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智商超高的人至少有6個弱點。
很多智商超群的人也接受了這個調查,他們分享了聰明帶來的弊端,譬如人們的心中總是對他們有過高的期望值,以及被誤認為存在驕傲自大等很多方面的負面影響。下面,微科普網站整理了智商超群的人的6個弱點,并解釋了隱藏在其背后的科學原因。
1. 總是很理性而不是感性
網友馬庫斯·格杜爾德說他通常可以很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并能夠清楚地告訴別人——但從來沒有真正因抒發情感而感到寬慰。
“這對于聰明人特別是那些善于表達的人來說是一個常見的問題。他們常用言語作為掩飾自己情感的煙幕,而且他們的言語對描述情感狀態的描述越準確,就越難真正地抒發情感(所謂‘道理我都懂’)。不善言辭的人可能通過肉體的活動來表達情感,他們會大喊大叫,揮拳踢腿,狂奔尖叫,低聲啜泣,手舞足蹈……而我屬于善于表達那群人,所以我會選擇用語言來表達。但是當我表達完情感以后,它們仍然卡在我的心頭沒有得到釋放,我僅僅是在心里貼了一張表示這個情感的標簽而已。”
格杜爾德的觀點體現了認知能力(智商)和情感控制能力(情商)的差異。科學家并不能確切證明兩種能力是否有關,如果有關又有什么樣聯系,但是一些有趣的研究[1]顯示高情商可以彌補智商的不足,至少在職場是這樣。而換句話講,你也可以認為高智商的人根本不需要依靠情商來解決問題。
2. 人們會習慣性地認為你干什么都出色
“不論在任何情況下,你都會被自動認為是最優秀的,”羅西納·納西爾在網站回復上寫道,“你找不到任何人來傾訴你的軟弱和不安。”更糟糕的是,你會每天惴惴不安,整天擔心自己表現得不夠優秀。
“這就使你畏手畏腳,因為懼怕失敗而不敢冒任何風險。” 紹拉巴·梅塔在網上這樣回復道。
“今日心理學”網站上登過一篇節選自《聰明孩子,要聰明地培養》一書的文章,也說明了這個問題。作者在文章中寫到:當孩子們非常聰明,在學校表現優異的時候,他們的家長反倒會對孩子未來的成就感到擔憂。
不幸的是,“有些時候家長過分關注孩子的成就,而忽視了孩子的個性。”
3. 你可能無法體會努力的重要性
一些網友提到:智商超群者會感覺自己用比常人更少的努力就可以應付大多數事情,但高智商并不總是會帶來成功,而智商超群者可能永遠培養不出成功所需的堅忍品質。
用網友肯特·馮的話來說,“當有人早早地發現在生活中他們不需太多努力就可以使自己不落后的時候,聰明反而會成為他們未來發展的障礙,他們將永遠培養不出堅韌的職業素養。”
一項研究表明責任心(如你工作的投入程度等)實際上是和智力水平呈負相關的,研究者表示,高智商的人可能會認為自己沒必要那么努力來達成自己的目標。
4. 在日常談話中你會不斷地糾正他人的話,這可能會激怒他們
當你知道某人說的事情完全不對的時候,你會忍不住去糾正。但這種對正確事實的過分“堅持”可能會冒犯他人,導致他人的尷尬——甚至失去朋友。(譯者忠告:過分較真會沒有朋友的!)
“智力超群”是一種糟糕的體驗,拉希特·卡拉瑞迪說道,“每當你糾正他們錯誤之后,他們就會不跟你玩了,或者不跟你說話了。”
5. 你往往會想太多
在Quora的回答中,一個常見的主題是聰明人往往會陷入花太多時間考慮分析的困境(所謂沉迷思考,無法自拔)。
例如,如果你遇到每一個概念、經歷每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想弄清楚它的存在意義,你可能就會變得非常絕望傷感。“你會發現很多事情停滯不前、毫無生機,你會意識到一切都只不過意味著虛無。你不停地追尋生命的答案,但這卻會讓你非常抓狂。”阿卡什·拉德哈在帖子中寫道。
實際上,2015年發表的一項大規模研究發現:憂慮及沉思的確與語言智力有一定關系[4]。
從實用的角度來看,“沉迷思考,無法自拔”可能會讓高智商的人遲遲無法做出選擇。特爾塞卡·查克拉博蒂在帖子中寫到:“如果過度分析自己所做的每一個決定及其后果,你會發現你什么決定也做不了。”
6. 你越聰明,就越清楚自己還有很多東西不知道
智力超群往往意味著比別人更清楚自己認知的極限。即使你非常努力,你也不可能學會并理解所有世間的事物。
馬克·法克斯寫到:“高智商就像一個魔咒——你知道的越多,就會發現自己知道的越少。”
法克斯的觀點與一個經典實驗的結果一拍即合,賈斯汀·克魯格和戴維·鄧寧在1999年發表的研究結果證明:你越笨,就越容易高估自己的認知能力,反之亦然。譬如,有一個實驗讓學生做美國法學院入學考試改編題,結果發現分數最低的幾個學生對自己答對題目的數量高估了大約50%,然而那些得分很高的學生卻僅僅略微低估了自己答對題目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