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玄武門血案

       有一回,李淵得了有不少駿馬,竇氏勸他將馬獻給隋煬帝,說皇上喜歡鷹和馬,您是知道的,現在應該把駿馬獻給皇上,不該自己留著,招人閑言誣陷?!崩顪Y有點兒摳,舍不得這些駿馬,后來果真被隋煬帝責問。竇氏在四十五歲時去世,李淵琢磨亡妻的話,越琢磨越覺得有道理,于是就經常給隋煬帝送駿馬送鷹犬,隋煬帝果然異常高興,很快升李淵為將軍。李淵流著淚對兒子們說:“我如果早點聽你們母親的話,早就當上將軍了。”
  想想看,這樣的父母,這樣的家庭,造就出來的孩子會是省油的燈么?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包括李元吉,都有巨大的抱負和能力。說句公道話,李淵的這三個兒子,都具有繼承皇位的,治理國家的能力。但咱也知道一道理,凡事都有好壞兩面,三個兒子都是能人,可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何況三虎?為了皇位,三兄弟死掐是在所難免的。這是玄武門血案的誘因之一。
  另一個誘因則在李淵身上。李建成和李世民這兩個兒子,都是他的最愛。李世民,在武德二年(公元620年)七月率軍攻打王世充的時候,才22歲。別看年紀輕,卻能知人善任,有雄才有膽略,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大破王世充、生擒竇建德,平定河南、河北。為統一大唐江山立下赫赫戰功。而李建成也相當精明強干,由于他的身份是太子,主要協助李淵處理京城內的政事,才干主要顯示在處理政務上,功績也不小。
  單論戰功,李世民是明顯大于太子李建成的,在軍政各界威望很高。李世民當然不甘心只當一個區區的秦王,他的內心對皇位充滿了渴望。李淵心里明鏡似的,態度實卻實在叫人無奈。這位當爹的選擇了中立。中立,看著是愛好和平,實際上就是袖手旁觀,站一邊冷眼看別人掐架。
  這里有一個插曲。唐舊史里記載,說在晉陽起兵時,李淵曾向李世民許諾“若事成,則天下皆汝所致。當以汝為太子。”大白話就是:如果戰斗勝利,天下是你打下來的,我就廢了太子李建成,封你為太子。客觀地說,這個記載基本上不靠譜。當初太原密謀起兵,連勝負都無法預料,怎么就把廢立太子的事兒提到會議上來了?您想啊,哪有還沒結婚就商量給孩子取名的事兒?。坑幸彩囚[著玩兒。這個記載,很有可能是李世民即位后,貞觀史臣們編的段子。
  因此,李淵沒給過李世民任何允諾,但他知道兒子的欲望。明擺著,秦王功勛卓著,才能出眾。要不是必須按照嫡長子繼位制安排繼承人,李世民繼承皇位也是名正言順的。可偏偏李建成游泳游得快,率先來到這世上,被立為太子。你李世民再強,仗打得再牛,也只能當秦王,一等的親王爵,你要覬覦皇位就叫貪婪,就叫狼子野心。為了滿足孩子的野心,也為了搶救兩兄弟日益惡化的關系,李淵別出心裁,給李世民搞了個“天策上將”封號,這個頭銜,不過就是一個獨立的向皇帝負責的軍事策略參謀官,是一種擁有武將品階的文官。仨錦旗改一被面兒,光環巨亮不值什么,與比太子的封號相比,壓根兒就不在一個檔次。
  李淵這一手并沒有從根本上安撫李世民。為了縮短太子和李世民在軍功上的差距,在武德七年(公元623年)的時候,李淵特意派李建成去討伐引突厥入侵大唐的劉黑闥。
  劉黑闥原是河北農民起義軍首領竇建德部將,早在武德五年(公元621年),竇建德失敗后,殘余部下推劉黑闥為首領,重整旗鼓,起兵反唐。劉黑闥善戰,很神勇,擊敗了李神通軍,又大破李世績軍,僅僅半年時間,竇建德失去故地的就被他收復了。而后,他派遣使者勾結北方突厥,得到豪帥徐圓朗的援助。在武德六年(公元622年)在洺州,今天的河北永年縣東南,劉黑闥自稱漢東王,年號天造。這一次,太子李建成奉旨征討,劉黑闥敗逃到饒陽,今天的河北饒陽,被自個兒部下給俘虜了,送到李建成軍中,被處死。
  征討劉黑闥,李淵打的主意就是讓李建成建功。他以為這樣就可以壓制李世民的野心。別以為只有你能立軍功,瞧瞧你哥哥,剿滅了劉黑闥,如今也是功勛顯耀。人不光能打仗,處理政務也是一把好手,屬于德智體全面發展。
  按理這讓李世民無話可說??上В觳凰烊嗽?。武德七年(624年)六月的時候,出了一個突發事件——太子一系的慶州都督楊文干叛亂。這時候,李淵正在長安以北宜君縣仁智宮避暑,李世民、李元吉隨從。李建成則留守京師。突然,有密報傳給李淵,說子李建成暗通慶州都督楊文干,正籌集軍械謀反。這還了得!李淵立即召李建成往仁智宮見駕。李建成可慌亂神兒,有的部下勸他據城起兵,有的勸他孤身請罪。李建成到底還是選擇了孤身請罪,見到李淵倒地便拜,磕頭差點磕得昏厥過去。其實,李建成沒有準備謀反,他是趁父皇李淵出皇宮避暑,集聚軍械,以抗衡秦王的勢力。李淵知道以后,盛怒難平,就把李建成拘押起來,只供給粗食。
  而后,李淵令人傳楊文干覲見,傳令的人卻把將李淵獲悉密謀之事告訴了楊文干,楊文干干脆起兵。李淵便讓李世民親自出兵征剿。這一次,李淵開口了,他許諾說,如果得勝還朝后,就廢太子,改立李世民。李世民滿懷希望,率兵出征。他的大軍還沒到,楊文干軍就已經潰亂,楊文干死于部下之手。
  可李世民萬萬沒想到的是,父皇李淵沒有履行自己的承諾。李淵把“楊文干事件”的罪過,算到太子和秦王兩兄弟頭上,認為正是兄弟不睦,才引發這一事件。于是,他再一次采取了中立的態度,各打五十大板,將太子府的王珪、韋挺,以及秦王府的曹參軍杜淹等人,一同流放到遠方。
  李世民覺得冤啊,自己本是帶兵平叛,得到的結果卻是部下被流放的處罰。而且,父親說話沒個準譜,心眼兒偏到這個程度。當老子的不講誠信,兒子的心哇涼哇涼的。
  當然,關于“楊文干事件”還有另一種說法,說所謂“楊文干事件”原本就是李世民一手策劃的陰謀。這個說法,真假暫且不論,要緊的是唐高祖李淵對“楊文干事件”的處理態度,最終成為李氏兄弟殘殺的導火索。
  從李淵內心來說,當然不愿意兒子自相殘殺,他更怕隋文帝楊堅廢立太子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當年隋文帝廢了太子楊勇,改立楊廣,后來楊廣被害死在仁壽宮中。李淵可不想蹈這個覆轍。因而始終采取中立態度,盡可能的息事寧人,企圖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在兒子們中間周旋,撒尿擤鼻涕,兩頭都要逮住,兩頭都要照顧。站在父親的角度,他要制止太子傷害李世民;站在皇帝的角度,他又不愿廢了太子而改立李世民。你可以是一個好皇帝,也可以是一個好父親,但你不可以既是好皇帝又是好父親。這情形類似處在婆媳矛盾中的男人,左右安撫,整個兒一雙面膠。
 李淵的處境比雙面膠更糟糕,他有三個兒子。小兒子李元吉也不是庸人,秦王李世民手下有二十五員大將,領頭的不是別人,正是李元吉。算得上元帥一級的人物。后來,李世民繼承皇位,開創貞觀盛世,在一些史書的記載中,故意丑化李元吉,說他有勇無謀,而且一肚子壞水??梢姡l手里掌握了槍桿子,誰就有了話語權。歷來如此。
  說到李元吉的壞,那是肯定的,可誰不壞呢?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心眼兒少么?手段不毒辣么?皇宮水多深路多險慢慢趟吧,你要沒腦子沒城府心里藏不住事兒,早晚當個冤大頭。
  說實在的,李元吉的智商并不差勁。一開始,李元吉和他的二哥李世民并肩作戰。在當初平定竇建德的戰役中,李元吉一直跟隨李世民。李世民對他這個弟弟也很器重。因此,李元吉一直是李世民這邊的。可是到了武德五年,高祖李淵派遣太子李建成討伐劉黑闥,李元吉跟隨前往,在這次征討中,李元吉投靠了大哥李建成。
  李元吉的這個舉措,既不偶然也不突然。他倒向李建成一方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兩個哥哥對于皇位繼承的爭斗,已經半公開化。論戰功,他不如二哥李世民;論政治資本,他不如大哥李建成。雖然他在統一唐王朝的戰爭中立過軍功。但他生性比較放縱,名聲不太好。如果他要圖謀皇位,必須投靠更有勢力一方,聯合一方擊潰另一方,回頭再和勝方較量。這孩子成語學得好,知道什么叫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于是,李元吉權衡李建成和李世民兩方的勢力。
  首先、李建成是嫡長子,名正言順的太子,東宮整體實力很強;而秦王府雖也擁有謀士良將,但畢竟沒有一塊光鮮的牌坊。很顯然,東宮的含金量比秦王府高。齊王府如與東宮聯合,其優勢明顯大大勝過秦王府。
  其次,李建成的性情相對溫和,相對寬厚,容易相處;而李世民執法嚴明,眼里不揉沙子,一盆火似的性格。李元吉散漫放蕩慣了,在李世民手下混事兒非常難受。
  左右一盤算,李元吉決定下注,投靠太子政治集團。
  對于這場賭博,李元吉是有信心贏的。身邊又有小人忽悠他,說您這“元吉”二字,合起來就是個“唐”字,什么是天意?這就是天意。先胖不算胖,后胖壓倒炕,您才是大唐的真龍天子。李元吉不禁就有些得意。這孩子壓抑得久啊,父親李淵愛太子和李世民,顯然勝過對他的愛。說功績說威望說名分,他的兩個哥哥都讓他望塵莫及。被小覷和蔑視過的人,抑郁而不得志的人,久居人下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暗含一種報復心態?;蛟S,正是這種報復心態形成了李元吉的政治野心。
  就這樣,李元吉和李建成聯合一起對付李世民。于是在武德七年七月,發生了一起謀殺事件。這一天,李淵為了緩和兒子們之間的矛盾,帶上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去南城狩獵。狩獵的時候,開展了一個有獎競賽,李淵命他的三個兒子騎快馬射靶比決勝負。恰好,李建成手里有一匹烈馬,這匹馬又肥又壯,性格外向,連蹦帶跳,馬善被人騎這話到它這兒算作廢。李建成把烈馬牽到李世民跟前,先給弟弟戴高帽:說你騎術最好,這樣肥壯的馬只配你來騎。李世民也沒多想,跨上馬就去追鹿,騎了沒幾步,馬像失了前蹄,突然仆倒,把李世民摔出數步之遠,他爬起來再騎上馬,不料馬又仆倒,反復三次。李世民這才咂摸過味兒來,這是太子想謀害我?。±钍烂髋瓪鉀_沖地對身邊的宇文化及說:太子想用這匹馬來殺我,可生死有命,怎么能害死我呢!
  李建成聽到這個話,就讓嬪妃向李淵進讒言說:秦王自稱自己有天命,當為天下之主,豈有濫死之理!同樣的話,換個說法意思就大不一樣了。李建成希望李淵以謀反罪置李世民于死地。果然,李淵大怒,召李世民來見,厲聲責備說:天子自有天命,不能強求,你何這么急!李世民趕緊脫冠連連叩頭,請求李淵把自己交付法司調查。恰在這當口,有司恰報告突厥入侵,李淵便免了李世民的罪過,和他一起商量如何攻打突厥。這事兒就算一筆劃過去了。
  如果說,“烈馬事件”是李建成沒有經過周密安排的即興謀殺之作,那么后來發生的“毒酒事件”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精心策劃的一樁謀殺案。
  這起謀殺發生在武德九年六月初一。“玄武門之變”的前三天。夜晚,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謀之后,請李世民到東宮赴宴。美其名曰聯絡感情,其實已備好毒酒等著要李世民的命。這個夜晚的氣氛陰森壓抑,席間,李建成和李元吉頻頻勸酒,李世民飲酒后,突然覺得心口疼痛難忍,由淮安王李神通扶著返回秦王府,吐血數升,居然保住了性命。史載:“世民心中暴痛,吐血數斗?!?br>  這就是“毒酒事件”,加上先前的“烈馬事件”,這兩個事件并不是沒有任何疑點。咱們看“烈馬事件”李世民三次跌落馬下,李世民驍勇善戰的沙場猛將,他能不識別烈馬嗎?就算一時大意,怎么會一二再再二三打馬上摔下來?再說“毒酒事件”中的“吐血數斗。” 《唐會要》則明確記載,正元二年,京城斗酒150銅錢。據考古查實,唐朝的大斗容量相當于今天6公升,小斗容量僅相當于今天2公升。咱們姑且以小斗容量算,也就是說李世民吐了七、八公升血。不僅沒死,而且三天后就生龍活虎,在玄武門發動政變,彎弓射殺太子李建成。這是什么樣的身板兒?。磕X得這可能嗎?
  這兩個事件是否真的存在?是否完全屬實?是一個永遠的謎。但有一個事實無法回避,那就是太子集團和秦王的集團都斗爭在武德九年進入白熱化。作為皇帝的李淵,很清楚事態的發展,他想來想去,想出一個主意,把李建成和李世民兩兄弟分開。他召見李世民說了自己意思:你平定海內,功勞很大,我是想立你作繼承人,可你想想,建成年歲大了,當太子也很久了,我不忍心奪去他的地位。你們兄弟又不相容,同住在京城必定要爭斗發生糾紛,我派你回到陜西道大行臺,駐扎洛陽,以后陜西以東都歸你,仍然命你建立天子的旌旗。
  李世民聽完就跪地哭泣,以不想遠離父親為理由推辭。李淵卻說:天下兩個家,東、西兩個都城,距離很近,我思念你就去看你,你思念我就來看我,不必悲傷。
  要說李淵這主意不算釜底抽薪,好歹也是揚湯止沸,天下分給你們哥倆兒,一人一半兒,誰也別跟誰搶,好好過日子。
  李世民沒有辦法,只得順從父親的安排。可就在他即將啟程出發的時候。李建成和李元吉商議,這兩兄弟認為,李世民如果到了洛陽,又有土地有兵。他要是在京城呆著,勢單力孤,咱還能控制他,要辦他也容易,這一去猛虎入林,后患無窮。
  兩兄弟這么一合計,決定要想辦法讓李淵放棄這個做法。于是暗中派人給李淵上密奏,說李世民知道要駐扎洛陽,歡天喜地,看他的樣子,是不再回來了,恐怕是要自己稱帝。同時,又派李淵親近的寵臣去游說李淵,說明利害關系。李淵最終改變了決定,派李世民去洛陽的事就擱了下來。
  這時候的李世民已經被逼上了絕路,無論他有沒有奪取太子之位的野心,都必須拼死一戰。李世民不是沒實力,也不是毫無準備任人宰割。從太子集團和秦王集團的實力,就可以知道這一點。


這時候的李世民已經被逼上了絕路,無論他有沒有奪取太子之位的野心,都必須拼死一戰。李世民不是沒實力,也不是毫無準備任人宰割??纯刺蛹瘓F和秦王集團的實力,就能清楚這一點。
  先說秦王府,可以說是人才濟濟,武將謀臣個頂個兒的厲害。武將有尉遲敬德、段志玄、程知節、秦叔寶、候君集等。謀臣則以房玄齡、杜如晦、虞世南、孔穎達等十八學士為主。這十八學士,不僅僅是博學多才的知識份子,也是軍事方面的智囊之士。一個團隊,能力是一方面,關鍵得上下擰成一股繩,這才有戰斗力。李世民團隊就具備這種戰斗力。歷史上有句話,說是“自隋大業末,群雄競起,皆為太宗所平,謀臣猛將,并在麾下”。而且,這些人相當忠誠,譬如程知節那樣的忠良,抗旨也寧死不離開秦王府。
  太子府也不是一幫烏合之眾。在李建成的手下,杰出的謀士有魏征、王珪等人。并且還擁有2000千長林,屯駐在東宮的長林門,東宮是李建成一方的基本陣營。
  兩方對比,可以發現一個問題,李建成身邊實際上沒有心腹,有重大事情要決斷時候,并不是先同魏征、王珪等人商議,而是和李元吉討論。就是說,謀劃一個事情,李建成方的謀士并不是從頭到尾都參與其中。所以,太子方集中的只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兩兄弟的智慧,而李世民這邊就不同了,他身邊始終圍繞著三個心腹——房玄齡、杜如晦和長孫無忌。都是人精,兩個人精抵得過四個人精么?
  再看雙方的兵士。玄武門之變當日,東宮太子府這邊有2000精兵,而李世民一方就很弱。舊唐書上有這么一段記載:六月初四,公謹與長孫無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門以俟變。看了嚇人一跳,9個人對壘2000人,你還不夠人一口吃的。好在有另一段記載:六月初四,建成既死,敬德引七十騎躡踵繼至。掰指頭算算,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手下的武將謀臣和兵士加在一起,也不過80余人。但是最終他贏了,他以少勝多。確切地說,這不是一次戰斗,而是一次謀殺。更確切地說,這是一場兄弟間的相互謀殺,對親情的殘暴屠殺??鬃幽且惶拙汲?、父父子子的傳統倫理觀念,是否只是一種理想化的境界?人際關系中真有一種任什么也改變不了,摧毀不了的情感嗎?
  不得不說,太子府和秦王府兵將謀士的實力,僅僅是雙方力量對比之一。還有另一種力量,就是后宮的力量。在這方面,李世民完全不是李建成的對手。這和他們父親李淵密切相關。李淵晚年的時候,有很多內寵和嬪妃。其中有兩個寵妃是李淵的最愛,一個是張婕妤,一個是尹德妃。對于父皇李淵的這兩個寵妃,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態度迥然不同,李建成利用太子的身份和她們結交,討她們喜歡;而據舊史記載,李世民從不對她們曲意奉承。單就這一點來說,李建成和李世民性格里,都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狠勁兒,但李世民更坦蕩、更大氣、更男人。
  性格決定命運,這話不是真理,卻真的有道理。
  張婕妤和尹德妃就在李淵跟前說太子的好話,傳李世民的壞話。李氏三兄弟中,李世民其實是不圓滑的,或者說不善于適時妥協,應了關漢卿那句詞兒: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這就夠讓兩位寵妃討厭的了,不光討厭,還充滿怨恨,怎么呢?因為這兩位寵妃都和李世民有過矛盾。
  先說尹德妃,這位寵妃的爹叫尹阿鼠,是個欺軟怕惡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有一天,李世民的謀士杜如晦打尹阿鼠門前過,沒有下馬,尹府里一幫雜役不由分說把杜如晦拖下馬就打。事后,尹阿鼠心里害怕李淵怪罪,趕緊來個惡人先告狀,倒打一耙,讓女兒尹德妃到李淵面前告狀說:“秦王手下的人蠻橫無理,欺負我年邁的父親,經過我父府邸,我父稍有些怠慢,就被他們痛打一頓。”兒子手下痛打老子的老丈人,這事兒說破大天去也是不孝,李淵憤怒之下也沒調查,也不聽李世民的解釋,就是狠狠一通訓斥。
  李世民和尹德妃仇怨這就算結下了。
  電視劇《貞觀之治》里,把這個事兒擱到張婕妤身上,是不符合事實的。事實上,張婕妤和李世民的矛盾在武德初年就結下了。這矛盾說起來不起眼,只是為了一塊田地。那時李世民當陜東道行臺。臺”就是指在中央的尚書省,出征時,在其駐地設立臨時性機構稱為行臺,又稱行尚書臺或行臺省。在這個管轄區里,李世民有權處理所有事務,就把轄區里的10頃田地賞賜給立了戰功的淮南王李神通。要說這都不叫個事兒,可張婕妤恰巧也看重了這一大塊田地,請求李淵下詔書將這塊田地賜給自己的父親。不就10頃地么,李淵當即就答應了。可李神通不干了,這塊地明明是秦王先就賜給自己的,憑什么你要我就給?不給,打死也不給。張婕妤哪吃這套,向李淵讒言道:陛下賜給我父親的田地,被李世民奪去賜給了李神通。李淵為此很生氣,他氣什么呢?當然不是為一塊田地生氣。他氣的是李世民,哦,如今你翅膀硬了,我的詔書成廢紙了,你的指令成圣旨了,成何體統!提起這事李淵就不舒坦,向寵臣裴寂抱怨說,世民這孩子在外帶兵,被他身邊那些謀士教壞了,作風專制,不像是我以前那個孩子了。
  從這些事件可以想見,李世民處于一個什么樣的境遇。太子齊王與他勢不兩立,后宮兩名長舌婦爭相詆毀。危機四伏!秦王府的幕僚們很害怕。骨干之一的房玄齡,當時任行臺考功郎,考功郎這個官職,在六朝隋唐時期,隸屬及其職掌的變化比較大。唐初的考功郎,與北朝略同,就是掌考課百官及考試秀孝,隸屬于吏部尚書。做這個官,頭腦當然很夠用。精明的房玄齡對長孫無忌說:到了如今這個地步,一旦禍亂發生,就會血染宮廷,實在是國家的憂患,不如勸秦王“行周公之事”,使國家安定。千萬別誤會,這里的“行周公之事”肯定不是指做夢和做愛。說的是西周成王初繼位時,因成王年少,由周公攝政。結果周公的兩個弟弟管叔、蔡叔不服,發動叛亂。周公經過一番討伐,誅殺了管叔,將蔡叔流放。
  史稱房玄齡善于謀略,杜如晦善于決斷,合稱“房謀杜斷”。這個“房謀”真厲害呵,瞧人的論據找得多好——當年周公誅殺了親弟弟。這對于李世民克服殺兄殺弟的心理障礙。是一劑特效藥。這里面有一個邏輯:眾所周知,周公是封建社會道德標準的制定者。按照周公這位爺的崇高地位,自然干什么都是對的,那他殺親弟弟也是對的。既然周公能夠正義地殺弟弟,李世民當然也能正義地殺兄弟!
  房玄齡把這意思先跟長孫無忌說了,長孫無忌當即贊同,說自己心中也早有此意,只是不敢說出來,如今你說了,正合我心意,應當好好地告訴秦王。
  長孫無忌這時候的官職是比部郎中。所謂“比部”,是隨、唐年間,在刑部之下設“比部”,使審計工作開始走向專業化、獨立化和司法化。長孫無忌就是這一機的高級官員。他與房玄齡、杜如晦一起去找李世民商議,說秦王功蓋天地,應當繼承帝業,今日的憂患恰恰是天助的機會,希望大王不要遲疑。
  就在此時,太子李建成一方來了一手更為露骨的——瓦解秦王府的整體實力。
  首先是利誘,爭對秦王驍勇的部將。李建成方派人裝了一車金銀器送給左二副護軍尉遲敬德。唐初的時候,秦王府和齊王府都各置左、右六府護軍。護軍是勛官的稱號。李建成此舉拿現在話說,就是未來的國家領導繼承人向高級軍事干部行賄。而尉遲敬德的態度很堅定,當場就拒絕了李建成。他說秦王對自己有再世之恩,如今在秦王府做事,應當效命報答,如果我與殿下私交,就是貪利忘義,殿下會用一個貪利忘義的人嗎?


     這番話說得李建成又氣又臊。而后,尉遲敬德把這個事情向李世民做了報告。李世民很信任尉遲敬德,他說,你的忠心像山岳一樣牢固,就算給你的金子像北斗星一樣多,你也不會動搖的,太子送你東西,你就接受,還可以知道他的陰謀。不然,災禍將會降臨到你的身上。
  果不其然,這事過去不久,齊王李元吉就派人在夜里去刺殺尉遲敬德。尉遲敬德是什么樣的人物?那是貼門上辟邪,擱床上避孕的門神,他察覺到有刺客,就打開各層的門,安臥于床,一動不動。刺客屢次到了他的庭前,就是不敢進入。
  搞不定尉遲敬德,李建成又派人用金帛去引誘右二護軍段志玄,同樣遭到拒絕。
  籠絡引誘不成,李建成換了一個招術,說起來也是老把戲——向李淵進讒言,誣陷尉遲敬德,企圖讓李淵下詔將其誅殺,在李世民的堅決請求下,才保住尉遲敬德性命。緊接著,李建成上場,譖毀左一馬軍總管程知節,要將他調離京城,到康州去做刺史。程知節抗旨冒死不肯離開。這還不夠,李建成和李元吉分析,這秦王府里的謀士,關鍵人物是房玄齡和杜如晦。于是又向李淵譖毀,把房玄齡和杜如晦驅逐出了秦王府。如此一來,李世民的心腹謀士就只有長孫無忌留在秦王府中。形勢非常嚴峻。
  走到這一步,難道李世民就一直沒采取任何手段,只是一味退讓嗎?貞觀史籍里有一段記錄:謀士魏征“見太宗勛業日隆,每勸建成早為之所”。就是說,當時任太子冼馬的魏征,意識到李世民對太子的威脅,所以常勸太子早早下手,除掉李世民。從這里看出,如果李世民沒有任何動作,他的態度是妥協,那么何來的威脅。所以,李世民并不像貞觀史籍中所說的處處被動挨打,他沒有坐以待斃,他干了兩件很重要的事兒。
  第一,    通過妻子長孫氏爭取到李淵嬪妃的支持,收買東宮集團的心腹人物。
  第二, 收買了玄武門的值班將士常何。
  準確地說,對于奪取皇位繼承權,李世民一直是有準備沒決心。雖然他蓄謀已經,但何時奪位,以何種形式奪位,一直是不明確的,只能說句大白話,沒逼到那份兒上,逼狠了咱也不怵。
  由于房玄齡和杜如晦被調離秦王府。長孫無忌、候君集和尉遲敬德等人日夜苦勸李世民,讓他誅殺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仍然猶豫不決,去向靈州大都督李靖請教,李靖推辭,說無可奉告,又向行軍總管李世勣請教,李世勣也推辭,同樣無可奉告。這兩位可是了不起的人物,在初唐的歷史中,都是頗具影響力的人物。李靖具有很高的軍事指揮才能,熟悉兵法,戰功卓著;李世勣則跟隨李世民征討竇建德、王世充、也立下過赫赫戰功。這二位對李世民想要奪權的暗示置若罔聞,沒有反應卻是最大的反應。李靖和李世勣的想法無非有兩個:  
  一、李世民若誅殺太子齊王而奪權,勢必產生變革,而變革直接導致的是權力的重新分配。李靖和李世勣當然想因為變革,影響到自己。
  二、李世民兵變是否成功,他們沒有把握,從朝廷勢力對比來看,朝廷官員基本都傾向于太子李建成,寵臣裴寂更是公開支持太子,宇文士及、陳叔達等人心里支持李世民,但又不敢公開;大臣封德彝則是首鼠兩端。李淵每次外出,都由太子留守京城,這就使大臣、各地的都督大多依附于太子。因此,太子李建成在京城勢力比李世民雄厚多了。從根本上說,李靖和李世勣是不相信李世民會成功的,如果支持他,一旦失敗得罪了太子,將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因此,這二位的態度就是不表態。這讓李世民更加猶豫。猶豫并非心軟。李世民很清楚,兄弟自相殘殺,是古今大惡,這場爭斗雖然早晚要發生,但李世民想等太子方面先發動,自己再以道義的理由去征討他們。
  李建成何嘗不是這樣想呢?
  兩兄弟的箭都搭在弦上,都想站在所謂正義的一面,等待一個契機,一個突發的動,力,將毒箭射向對方,置對方于死地。
  這個契機還真來了。


兩兄弟的箭都搭在弦上,都想站在所謂正義的一面,等待一個契機,一個突發的動力,將毒箭射向對方,置對方于死地。
  這個契機還真來了。
  武德九年,東突厥郁射設率領數萬騎兵,屯兵黃河以東。侵入大唐邊塞,圍攻烏城。李建成像李淵推薦李元吉帶軍北上征討。李建成的本意是讓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建立戰功。李淵聽從了李建成的建議。詔令李元吉為都督,右武衛大將軍李藝、天紀大將軍張瑾等人去援救烏城。李元吉這時就使了鬼心眼兒,他請求調用秦王府的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以及右三統將軍秦叔寶等猛將同行,而且,還挑選秦王府里的精銳士兵來補充軍力,全部編入出征的部隊。
  這是一副猛藥,先把你掏空,然后再殺你,讓你連一點抵抗的力量都沒有。對比后宮力量和朝廷勢力,東宮集團和秦王集團的懸殊很大。只有戰斗實力方面雙方有得一拼,這下可好,戰斗實力也給你挖空了。你李世民就等被宰割吧。
  先前說過,李世民通過妻子長孫氏爭取到李淵嬪妃的支持,收買了東宮集團的心腹人物。這個心腹人物是誰呢?就是太子宮率更丞王晊。他向秘密報告,說太子告訴齊王:“現在你已兼并秦王的精兵猛將,擁有數萬之眾。我與秦王在昆明池與你踐行,就在踐行宴席上,派壯士將秦王殺死。然后上奏父皇,就說秦王患急病死去,父皇不會不信。到時候,我再派人進宮游說,要父皇把國事大勸移交給我。而尉遲敬德等人也落到了你手里,正好將他們全部坑殺,誰敢不服?”
  率更丞這個職務,是“掌宗族次序、禮樂、刑罰及漏刻之政令”,一把手是率更令,率更丞是兩個副手之一,級別是從七品上。從職務來看,這個率更丞王晊應在太子率更寺任職。作為太子率更寺的官員,王晊提供的這個情況應該是可信的。而且,李建成、李元吉利用這個時機機下手,也是符合邏輯的。
  李世民把王晊的密報告訴給長孫無忌等人。為了徹底清除李世民的心理障礙,長孫無忌等幕僚們循著房玄齡“行周公之事”的思路,找出新的殺兄論據:假如當初舜在疏浚水井時,沒有躲過他父親與哥哥在上面填土的暗算,他便成為井中之鬼了;假如當初舜在粉刷糧倉時,沒有躲過他父親與哥哥突然放火的毒手,他便化為灰燼了。如果這樣,他怎么能夠登上天子之位,使自己的恩澤遍及天下呢?所以,舜在父親用小棍棒打他時,就忍受了,在父親用大棍棒打他時,就逃跑了。這是因為舜心目中所考慮的只有大事?。 ?br>  李世民目前的狀況,正如舜當年曾受自己父親和哥哥的聯合暗算一樣。李世民的心理障礙就這樣被他的幕僚們一層層打通。最后,他決定讓人占卜,看是否應該立即采取行動。恰好這時,張公瑾從外面進來,便將龜甲扔在了地上,說:“占卜是為了決定疑難之事,可是現在的事情并無疑難!而且,如果占卜的結果不吉利,難道我們就不采取行動了嗎?”
  至此,李世民決心已定,命令長孫無忌去召集房玄齡和杜如晦。在場的幕僚們很擔心,擔心什么呢?房玄齡和杜如晦已經遵旨不再侍奉秦王,私下來見是死罪,恐怕他們不敢來。李世民很氣憤,拿了自己的佩刀給尉遲敬德,囑咐說:你去看他們的態度,他們若不肯來,可以把他們的頭砍來!
  開弓沒有回頭箭,李世民這時候已然是一不做,二不休的架勢。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一同去房玄齡和杜如晦,告訴他們,秦王已決定大計,你們應急速入府共同商議。房、杜二人便穿上道士的衣服,秘密回到秦王府。
  這一天是武德九年六月初三。就在李世民和他的幕僚們深夜密謀之際,天空中出現了太白星。這時候有個人把這一氣象報告,密奏高祖李淵“太白星見于秦封地的分野,秦王會擁有天下。這人誰呢?傅奕。他曾做過隋朝禮部的屬官。精通天文歷數。唐初任太使丞,又升太史令?,F在看起來,這個傅奕算是唐初的自然科學家,曾反對過佛教,甚至建議李淵把十萬僧尼配成夫婦,繁育后代,益國足兵。這樣一個無神論者,這時刻提出如此荒誕的氣象預言,很難讓人相信他沒有受人指使。
  接到密奏的李淵連夜召李世民來見。李世民和他的幕僚們很為難,李淵此時召見,篤定是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去不去見呢?去,恐怕兇多吉少;不去,皇上必生疑心,對兵變不利。
  商議之后,李世民還是去了。他密奏李淵,指出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亂后宮。接著又說:我對于兄弟無所虧欠,如今他們要殺我,好像是要為王世充、竇建德報仇,兒臣冤死,魂歸地下,永遠離開君親,不見這些賊人,見了都感到羞恥!
  李淵看完奏章,表情驚愕,對李世民,明日追查這個事,你應該早些來朝參。
  不知道這個夏日夜晚,李淵是不是失眠?內心是不是有一種強烈的惶恐不安?會不會預感到,就在明天,他將同時失去兩個親生兒子。
  事實上,他做夢也沒想到。


開弓沒有回頭箭,李世民此時已做好魚死網破的準備。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一同去房玄齡和杜如晦,告訴他們,秦王已決定大計,你們應急速入府共同商議。房、杜二人便穿上道士的衣服,秘密回到秦王府。
  這一天是武德九年六月初三。就在李世民和他的幕僚們深夜密謀之際,天空中出現了太白星。這時候有個人把這一氣象報告,密奏高祖李淵“太白星見于秦封地的分野,秦王會擁有天下。這人誰呢?傅奕。他曾做過隋朝禮部的屬官。精通天文歷數。唐初任太使丞,又升太史令?,F在看起來,這個傅奕算是唐初的自然科學家,曾反對過佛教,甚至建議李淵把十萬僧尼配成夫婦,繁育后代,益國足兵。這樣一個無神論者,這時刻提出如此荒誕的氣象預言,很難讓人相信他沒有受人指使。
  接到密奏的李淵連夜召李世民來見。李世民和他的幕僚們很為難,李淵此時召見,篤定是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去不去見呢?去,恐怕兇多吉少;不去,皇上必生疑心,對兵變不利。
  商議之后,李世民還是去了。他吩咐長孫無忌密奏李淵,指出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亂后宮。這樣可以拖延時間。安排妥當,李世民便去見李淵。
  出乎意料的是,李世民一到李淵那里,李淵就把傅奕的密奏拿給李世民看,李世民看完,心驚肉跳,跪地哭訴道:這是說我謀反啊,我對于兄弟無所虧欠,如今他們要殺我,好像是要為王世充、竇建德報仇,兒臣冤死,魂歸地下,永遠離開君親,不見這些賊人,見了都感到羞恥!父親要怎么處置我都可以。
  李淵沒表態,恰在此時,長孫無忌的密奏來來。李淵看完奏章,表情驚愕而憤怒,把密奏一扔,對李世民說,明日追查這個事,你應該早些來朝參。
  這個有些炎熱的夏日夜晚,李淵會不會失眠?他的內心有沒有一種強烈的惶恐不安?他會不會有所預感,就在明天,他會同時失去兩個親生兒子。
  事實上,他做夢也沒想到。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清晨,秦王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等人,在玄武門埋下伏兵。
  還記得李世民收買了兩個人吧,一個是太子宮率更丞王晊,另一個是玄武門的值班將士常何。正式這個常何,為李世民等人順利進宮提供了方便。
  這個時候,李建成和李元吉接到張婕妤密告,這個女人暗中得知了李世民奏表中的內容。她急速地通報太子和元吉。李建成遇事就找李元吉商量,今兒也一樣。李元吉的意見是,,咱們應該率領東宮、齊王府的兵馬,托病不上朝,看情況再說。李建成則認為兵防都已齊備,應該同去上朝。李元吉的意見,李建成幾乎都予以采納,唯獨這一回他沒聽,這就是命!
  李氏三兄弟的父皇李淵這時在做什么呢?他正要召集裴寂、蕭瑀、陳叔達等人,打算詢問關于太子和李元吉的事情。
  李建成和李元吉從玄武門進宮去面見父皇李淵,到了臨湖殿,發現殿周圍人馬閃動,感覺情況不妙。要說這兩兄弟反應也夠快的,立刻掉轉馬頭,飛一般往回疾馳,打算返回東宮府。但是,已經晚了。李世民從后面拍馬追來,高喊李建成“大哥”,這是李世民最后一次呼喚自己的哥哥。李元吉一眼看出李世民的意圖,舉起弓箭要射殺李世民,不知道是因為緊張,還是另有緣故,拉了三次也沒把弓拉滿,箭在中途落地。這就是命,這就是純粹意義上的你死我活,你可以說李世民是出于本能,他舉箭瞄準李建成,一箭將李建成射死于馬下。進接著,尉遲敬德率領七十騎趕到,射殺李元吉,李元吉墜馬。此時,李世民的馬受驚直奔樹林,被樹枝掛倒,半天沒站起來。李元吉很快朝李世民跑來,奪了李世民的弓企圖將他扼殺。危急時刻,尉遲敬德趕到,李元吉放過李世民,往武德殿奔逃,尉遲敬德追上,射殺了李元吉。
  李建成死亡的消息很快傳到東宮,東宮翊衛車騎將軍馮立聽到嘆息說:他活著的時候,我們接受他的恩惠,他死了怎么躲避他帶來的災難?。‰S后他們跟隨東宮副護衛車騎將軍軍薛萬徹、屈咥、謝叔方等人率領東宮、齊王府的兩千精兵飛奔到玄武門。李世民手下將領張公謹力,一人將宮門關上,大有一夫當關,萬夫難開的氣勢,薛萬徹的軍隊一時無法進入。掌管宿衛兵的云麾將軍敬君弘,駐守玄武門,挺身出戰,與內府中郎將呂世衡一起戰死。守門的宿衛兵和薛萬徹的軍隊力戰很久,薛萬徹攻不開城門,就擊鼓喧囂,要去攻打秦王府。這時候,秦王府的兵力全都聚集在玄武門,府中只留下房玄齡、杜如晦等文官,還有李世民的妻子長孫氏,以及兩個孩子承乾和青鳥。秦軍將士非常惶恐。此時,尉遲敬德提著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首級趕到,東宮和齊王府的人一見首領的腦袋,軍心立刻像被針刺破的氣球。兵士再無斗志,頓時作鳥獸散。薛萬徹控制不住局面,帶著數十騎兵倉皇逃往終南山。
  東宮翊衛車騎將軍馮立最后干了一件事,殺了敬君弘,對他的部下說:這也足以回報太子了!之后,解散了軍隊,逃往郊野。
  皇帝李淵這時候是個什么狀況呢?他還丁點兒不知道玄武門的事情。突然,尉遲敬德全身披甲,手持長矛,闖入宮中。李淵很吃驚,大叫誰在作亂,你們來這里干什么?尉遲敬德說:太子和齊王作亂謀反,秦王派兵討伐,現已將二人誅殺,恐怕驚動陛下,所以怕我來保衛陛下。
  這個時候,可以說李世民獲得了勝利。然而,不得不說,他贏得很僥幸。對于李世民,本來有“五死”等著他。何謂“五死”?第一死,李淵將傅奕的密奏給他看,說明李淵對這個秦王已存戒心,可以謀反罪將他誅殺;第二死,太子和齊王已密謀在昆明池對他下手,如果不反抗,必死無疑;第三死,齊王李元吉的弓拉了三次沒有拉滿,當李世民跌倒樹林里間,李元吉趕上要殺他,尉遲敬德出現了。這才逃過一劫。第四死,雙方兵力懸殊之大,東宮有長林軍,齊王手握出征的統兵權,如果不是李世民收買了玄武門值班將士常何,先行進入宮中,后果不堪設想,如果常何臨時叛變,李世民也將死于太子之手;第五死,如果不是尉遲敬德提著太子和齊王的人頭出現,薛萬徹去攻打秦王府,勢必會拿長孫氏及其孩子相要挾,事情恐怕又是另一種結局,李淵會放過他嗎?
  一切都很懸,一切生死成敗,就在轉瞬之間。這就是命!歷史很無奈,但,歷史從不曾心軟。
  事已至此,李淵沒有任何辦法。他問裴寂等人:沒想到發生這樣的事,沒有到他們兄弟之間,竟是這樣一個結局,現在應該怎么辦?
  心里一直支持而不敢公開的蕭瑀、陳叔達等人回答:當初,建成和元吉沒有參加起義,對于帝國的建立沒有功勞,因而他們嫉妒秦王,共同設下毒計,要加害秦王,如今秦王討伐他們,已將他們誅殺,秦王功蓋過世,全國歸心,陛下若封他為太子,將國事交付于他,就不會發生事端來,天下就太平了。
  此刻的李淵,既遭受喪子之痛的打擊,又遭受宮廷突變帶來的的震驚。極度悲傷和震驚的他,已經沒了主意。只得聽從近臣的建議。說很好,這也是我的心愿。
  事情平息之后,李淵召見李世民,對他的這個兒子進行安撫。他撫摸著李世民的頭說:這些日子以來,朕差點被人言所誤。
  李世民跪在地上,臉龐緊貼著父親的胸膛,泣不成聲,痛苦了很久。
  這時的李世民是真的傷心,真的痛苦。他終于得到了皇位繼承勸,終于執掌朝政國事,而得到這一切是代價何其巨大。他為他的父親哭泣,為他的兄弟哭泣,更為自己哭泣。


       玄武門事變后,李建成的兒子安陸王李承道、武安王李承訓、河東王李承德、汝南王李承明、鉅鹿李王承義,以及李元吉的兒子梁郡王李承業、漁陽王李承鸞、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等,接二連三被誅殺。這就是宮廷政變的特點之一,失敗一方的親屬家眷無一幸免。講究的是斬草除根。
  而且,李世民手下的將領們,還想殺盡李建成和李元吉府里的數百人,并沒收他們的家產。正要動手,尉遲敬德出面制止,他說:罪在兩個元兇,他們已經死了,若再濫殺無辜,宮廷會不安寧。將領們這才罷手。
  就在當天,高祖李淵下詔說:赦免天下,叛逆罪人,只是李建成、李元吉。其余參與者,全不追求。國家政事由秦王處理。
  六月初五,逃匿的馮立、謝淑芳等人,相繼投案自首。薛萬徹仍逃亡在外,躲藏起來。李世民屢次派人勸解,薛萬徹才回長安投案。李世民認為,這些人忠于他們的主人,是義士。全都不予追究。
  對待東宮的將士,李世民的態度很寬容。而太子府和齊王府的男性家眷幾乎被殺盡,女眷則被收入宮中。只剩下一個,就是齊王李元吉的愛妃楊氏。這個楊氏很神秘,在新舊《唐書》的后妃傳里都沒她。只是留下她和李世民的一段戀愛野史——
  據說,這個楊氏原是長安城的一個舞妓,美艷異常,清純且勾魂,又善吟詩作賦,是一個極有品位的女人。想形之下,李元吉相貌粗鄙,性情陰郁,他利用自己的皇室地位,將楊氏弄到手。楊氏猶如一朵鮮花插在那什么上??墒牵楹鬀]多久,李元吉就厭倦了這朵花,又去找別的花往自己身上插。楊氏呢,便獨守空房,任青春年華落花流水而去。李世民與楊氏結識后,總是尋找機會接近她
  玄武門政變時,楊氏23歲,目睹自己的丈夫慘死在親人手里,對李世民是又愛又恨。后來,在長孫皇后的同意下,將李明過繼到齊王李元吉的名下。《舊唐書》記載:“詔令繼巢敕王元吉后?!本褪钦f,這個過繼給齊王李元吉的當兒子的李明,最終被地方官員殺死。但是,沒有關于楊氏這個齊王妃的記載。所以,關于李世民“殺弟奪妻”一說,“殺弟”是真,“奪妻”未必能成立。
  玄武門之變后兩個月后,李淵詔令傳位于新太子李世民。李世民聽信房玄齡等人的勸解,推辭不接受。李淵只好退位,為太上皇,李世民即皇帝位于東宮顯德殿,自此開創貞觀盛世。而玄武門政變,終究是李世民人生中慘痛又黑暗的一筆,無法抹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玄武門之變始末,李建成逼著李世民上位,一切都是命啊
大唐為何屢屢上演宮廷政變?
深度揭露玄武門之變真相
唐朝帝王簡介上
唐朝歷史事件:玄武門之變
漫談玄武門血案里的父子兄弟5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如皋市| 田林县| 义乌市| 盐亭县| 大化| 惠来县| 台中市| 武隆县| 任丘市| 金华市| 汉川市| 上饶县| 林周县| 清流县| 山东| 京山县| 景泰县| 合肥市| 肇东市| 巴林右旗| 天长市| 扶风县| 昂仁县| 子洲县| 江华| 高雄县| 安达市| 嵊泗县| 宁乡县| 成都市| 南雄市| 怀宁县| 子长县| 武义县| 石泉县| 宁国市| 仁怀市| 临朐县| 峨山| 龙门县| 凤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