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業界有著這樣一則傳聞,那就是阿里集團已經正式向相關金融監管部門提交擬設立阿里網絡銀行申請,如果這項申請被批準下來,那么阿里的金融業務就會上升到一個新的質的高度,其范圍也會包含存款、貸款、匯款等傳統業務,如此以來阿里的金融戰略算是被極大地放大了。
之前就曾看過一個朋友寫的文章,其中較為系統的分析了阿里在平臺策略上的行為以及動機,每一個商業行為的實施都給予了筆者自己的理解,很透徹。其實不分析別的,僅僅從阿里在金融方面的考慮,我們就能大體總結出其發展思路總計歸納的四個層次,今天筆者也來當一回老師,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1 鋪設整個產品鏈條,先培養整個用戶土壤,塑造產品基因,突出未來發展的核心元素,就好像阿里金融講究信用一樣,無論是誰,無論是多么資深的賣家,只要高信用,就能獲得比較理想的信貸,這便是阿里給自己架構的一個基點,那就是先做好金融的先決條件,讓賣家們都明白信用的重要性,此外,從淘寶、天貓、聚劃算及一淘的淘寶貸款,到面向CBU和ICBU的阿里貸款,阿里雖然沒有簡單直接的做銀行,但是在側面已經為自己的戰略開始鋪設鏈條了,未雨綢繆是智慧。
2 形成閉環的產品圈。做任何產品為的就是將盡可能多的流量留下并為自己所用,從支付寶的改版、微博的加入、高德的收購以及丁丁優惠、陌陌的補充,阿里放佛將所有的渠道都已經構建好,再加上之前已經成熟的購物平臺,電商生態的雛形已經越發明顯,不僅如此,現在從購物、社交、娛樂、線下、地圖上都有阿里的影子。可以說,阿里的生態能夠滿足更多人的需求。
3 運用技術優勢進行業務鞏固,早些時候阿里金融就已經開始使用阿里云的云計算平臺作為運算淘寶和支付寶數據的計算平臺,隨后訂單貸款、淘寶信用貸款等產品都是基于此產生的。可以看出阿里集團在不斷優化自己的業務類型,而技術和數據的作用就不言而喻。早期阿里已經將數據定為自己的三大戰略之一,而此番厚積薄發,我們也能感受到數據對于產品運營過程中重要作用。
4 規避鋒芒競爭者,前期尋求差異發展。大家都知道互聯網產品的革命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傳統產品造成影響,微信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如今阿里進入金融業務,也是對銀行的一種挑戰,茅臺特供酒站長認為,阿里采取的規避策略很明智。“平臺+小貸”的融資模式主要針對阿里巴巴B2B和B2C業務的眾多中小賣家,這是一個很難從傳統銀行渠道中獲得融資的群體。也是傳統銀行并不重視的群體。阿里從他們著手則是一種退而求其次的行為,雖然不能直接完成自身的蛻變,但從前期看會給自己省下很多麻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