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近代的歷史上,辛亥革命無疑是影響最大的事件之一。隨著辛亥革命的到來,中國從此結束了封建王朝的統治歷史。
辛亥革命是由武昌起義最終引發的,而武昌起義之所以能夠順利進行,是因為四川的保路運動,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從湖北調遣新軍前往四川,使得武昌能夠順利發生起義。保路運動的領導人蒲殿俊在辛亥革命后更是曾一度擔任四川督軍,然而總體而言,他的這條道路卻是不順的,督軍總共也就十多天就被趕下臺了。
蒲殿俊是四川廣安人,他本身是光緒三十年的進士,也曾經遠赴日本留學。就在蒲殿俊前往日本留學期間,四川也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時任四川總督的錫良上奏朝廷,請求允許四川人自己籌集資金修建川漢鐵路。早期的鐵路一直是由官方掌控,長期由西方列強修建,他們侵略的魔爪也隨著鐵路不斷向各地延伸。但錫良上書之時,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清政府在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已經廢除了鐵路總局,并頒布《鐵路簡明章程》,允許各地官商自行籌辦鐵路。
蒲殿俊雖然人在日本,但接到消息后大為振奮,不但當場認購了股金,還為川漢鐵路的籌辦事宜往來奔走。最終四川川漢鐵路總公司在成都成立,由官商合辦,川人也紛紛認購股權,自辦鐵路的事宜一時之間成為了中國的熱潮。
到了1911年,形勢再度發生變化,因為上海橡膠股票風潮之中,清政府大量向外國借款,但卻無力償還,郵傳部尚書大臣盛宣懷只好建議清政府將已經交給地方商辦的鐵路收歸國有,而這其中首先被拿出來開刀的就是川漢、粵漢兩條鐵路。
消息傳出以后,四川地區一下子就炸開了鍋,很多川人都已經認購股票,清政府又不給退款,這就意味著他們全都將血本無歸,很多人便開始自發在成都游行抗議。然而當時的四川總督王人文根本不予理會,堅持要收掉川漢鐵路。無奈之下蒲殿俊等人只得在成都組織起保路同志會,由蒲殿俊任會長,羅綸任副會長,正式拉開了四川保路運動的序幕。
保路運動最初采用的也是還是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學生罷課的手段,蒲殿俊心中只希望能將川漢鐵路收回,并不愿意武力與清政府對抗。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大出蒲殿俊的意料之外,新任四川總督趙爾豐到任后立刻就將蒲殿俊等九個保路運動的領袖扣押了起來,隨后又槍殺游行群眾,制造了震驚全國的成都血案。
只可惜趙爾豐的做法不但沒有將保路運動鎮壓下去,反而使得保路同志會走上了武力對抗的道路。短時間之內,四川各地就聚集起了幾十萬保路同志軍,從四面八方對成都展開圍攻。與此同時,南方各省也紛紛發動起義,正式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全國形勢的變化大出趙爾豐的預料之外,他無奈之下只得將蒲殿俊請了出來,與他商談四川獨立事宜。最終大漢四川軍政府在成都成立,由蒲殿俊擔任都督。蒲殿俊雖然被強推了出來,但他心里其實也沒有搞明白外界局勢的變化,在他自己心中,本身也并沒有和朝廷對抗的想法,只不過迫于形勢,已經不得不革命了。
蒲殿俊上任以后,面對的首要難題就是聚集在成都的軍隊,這些軍隊里面既有原綠營改編而來的巡防軍,也有新編練的第十九鎮新軍,更有從各地趕來的保路同志軍。這么多的軍隊齊聚成都,鬧得當地是一片混亂。蒲殿俊本就是文人出身,對于如何管理軍隊沒有任何經驗,他上臺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這些軍隊召集起來,準備給他們發些餉銀以安定軍心。
發銀子原本是好事,各路軍隊也都很歡迎,但具體發的過程中卻出了點問題,蒲殿俊認為來的人實在太多,全部發上幾個月餉銀,恐怕財政上受不了,就宣布暫發一部分,其他的以后再慢慢補發。沒想到這一來惹怒了到場的士兵,沒拿到錢的立刻帶頭鬧起事來,他們紛紛涌到成都街頭四處搶劫,這就是成都兵變。
蒲殿俊無力控制亂局,當天就易服逃出成都,從他上任開始,到離開成都,一共只有十二天,所以被稱為“十日都督”。離開成都以后,蒲殿俊也離自己的理想漸行漸遠,到后來連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只是寫寫詩文的文人,干不了什么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