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山勝處
清 王應綬1835年作
壽山石古獸鈕
邊款:榖翁二兄命作此印并記,乙未四月子若。
中國印(篆刻)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傳統藝術。如單從文字釋意,“印”字左半部是個“爪”字,即手,右半部是個“節”字,就是符節,也就是憑證,合起來就是手持符節,代表誠信。
一片冰心在玉壺
清 李漁1657年作
壽山石
邊款:丁卯三月仿虞世南印,湖上笠翁。
一生辛苦為情多
馮康侯刻
竹節螭鈕高山石
邊款:康侯
秦以前,無論官,私印都稱“璽”,秦統一六國后,規定皇帝的印獨稱“璽”,臣民只稱“印”。
陳子奮刻壽山石子母獸鈕閑章
1969年作
印文:山不厭高
邊款:樂山仁兄正,己酉三月,子奮。
漢代也有諸侯王、王太后稱為“璽”的。唐武則天時因覺得“璽”與“死”近音(也有說法是與“息”同音),遂改稱為“寶”。唐至清沿舊制。
而“璽”“寶”并用。漢將軍印稱“章”。之后,印章根據歷代人民的習慣有:“印章”、“印信”、“記”、“朱記”、“合同”、“關防”、“圖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種稱呼。
印章石一直為文人術心靈和思緒的寓體,陸游有詩云“花如解語嫌多事,石不能言最可有(不獨指印石,包括其他靈石等)”,印石以其特有的色、紋、韻、剛、柔、形、理,無言地傳文達意,以無聲勝有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印,即信也
古往今來,印章就如指紋
是最能代表一個人的信物
見印如見其人
大印一蓋,一諾千金,一言九鼎
人們總說,諾言是歲月的一方印章
印章落成,諾言已定
縱然走過悠悠歲月,青絲變白發
只要印章在手
便不會忘記曾經許下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