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2-2古希臘城邦時代的宗教

  二、古希臘城邦時代的宗教

  1.古希臘城邦時代的歷史與宗教概述

  (1)城邦時期的歷史轉折與宗教變遷

  古希臘于公元前8 世紀步入了文明社會,開始了其城邦時期的歷史。這一時期又分為兩個時代。公元前800 年至公元前500 年為其城邦的形成時期,史稱古樸時代;公元前500 年至公元前330 年是城邦的發展與繁榮時期,史稱古典時代。此后則進入希臘化時代。

  公元前8 世紀古希臘的歷史轉折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國家的產生,約公元前800 年左右,在希臘半島及其附近島嶼產生了200 余個城市國家,史稱城邦。它是國家的初級形式,特點為小國寡民,一城一邦,互不相屬,最多只是形成幾個地區性聯盟,而在此時期未出現統一的王國。另一轉折是出現了古希臘民族形成的趨勢,各城邦的公民均認為他們屬于同一民族,稱自己為" 希臘人" ,稱各城邦之國土為" 希臘".他們由于進入希臘的時間不一,形成了阿卡亞、伊奧利亞、愛奧尼亞和多利亞四種方言,但其語言是共通的,并隨城邦之形成創造了共同的字母文字。希臘各邦均以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始之年(公元前776 年)作為紀年,并具有共同的節日與文化。

  伴隨希臘社會的這兩大轉折,在宗教上的反映是多種宗教形式并存,相互交叉,既有軍事民主制時期遺存的民間宗教,又有構成本時期主體的城邦宗教,還有反映希臘民族形成趨勢的泛希臘宗教。

  (2)古希臘宗教的特征

  古希臘宗教屬于多神教類型,但具有其自身的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神祇的三個層次。古希臘之神祇數以百計,職能不一,但已區分出了三個層次,泛希臘的十二天神是全希臘共同崇拜的對象,其中眾神之父宙斯已成為最高神。各城邦除崇拜十二天神外,還有各自的國家保護神與城市保護神,其來源或選自天神中的一個或數個,或來自本地之神祇、英雄。民間宗教則崇拜各自的祖先、氏族、胞族、英雄神祇等。古希臘宗教三個層次的神祇雖已明朗化,但其職能尚未專一,存在一神多職或多神一職的現象,在國家形成后,亦有職司升降的情況。

  ②神人同形同性。高度擬人化是希臘神祇的特征之一。神之外形為人體之完美造型,經歷代文學家之描述與藝術家之造型,神像不僅具有凡人之外表,而且具有人之個性,栩栩如生,親切有加。其神性既高于人性又同于人性。高于人性之處表現在神的生命無限,長生不老,充滿智慧,在其職司范圍內法力無邊;同于人性之處則表現在神具有與人同樣的喜、怒、哀、樂,同樣之情欲、弱點、缺點與錯誤,如嫉妬、報復等在希臘神話中屬于家常便飯,諸神包括最高神宙斯之風流韻事、不軌行為,并非罕見。

  ③尚無系統之冥世觀。人死后其靈魂到哪里去.古希臘宗教認為人死后均至冥神主宰之冥城。那里并無恐怖的場面,靈魂仍與生前一樣飲水吃飯,故其家屬后代必于其祭日奠酒上供,提供飲食。但希臘宗教認為唯有死者之尸體入士埋葬,始能安息于冥府。故希臘人對死亡并不恐懼,所懼者是無人埋葬。本時期他們尚無系統的天堂、地獄觀念,僅認為人在生前如不嚴遵祭儀、褻瀆或觸怒神靈,在冥府必受懲罰。故希臘宗教極端重視祭祀禮儀,按時獻祭,搞好神與人之關系,祈福佑護人們福壽綿長,國運亨通。

  ④無系統的經典、教義。由于城邦時代僅為文明社會之初期,故希臘宗教尚無經典,僅有神話。在教義中亦未形成系統的神學與哲學思想,亦無高度抽象與完美的神的理念和具有誡律性的倫理道德思想。他們重視現實社會與現實的人,而缺乏宗教的社會理想。

  ⑤無具特權的祭司集團。由于城邦時代的政權高于教權,尚未形成嚴密的宗教組織制度與具有神權的祭司集團。國家宗教的主祭人為城邦領袖。神廟由城邦建造,祭司僅為神廟的管理人員,負責日常的供奉,照看圣火,傳達神諭等項具體事務。

  ⑥輕信仰,重獻祭。希臘宗教非常重視獻祭與儀規,他們認為人們信仰的虔誠程度必付諸行動,奉獻之貢品愈多,神廟愈豪華、儀式愈隆重,則得到神之佑護愈豐厚,神之回報愈多,賜福祛災,保境安民、平安無事。

  (3)城邦時代古希臘宗教的史料

  ①考古學資料。本時期古希臘宗教的史料較為豐富。其古代遺址已多處發掘,并已進行了較翔實的研究。希臘神祇的名稱來源,最早可上溯至愛琴文明時代(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100年),19世紀西方學者對克里特與邁錫尼兩地的考古,發掘出了線形文字A 與線形文字B 1952年英國學者已成功地釋讀了線形文字B ,為我們提供了希臘神祇最早的名稱與職司。另外大量古樸時代與古典時代神廟、神象、陶器繪畫的考古發掘,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實際材料。

  ②希臘神話與史詩。古希臘的史詩是研究其宗教的重要參考材料。著名的荷馬史詩《伊里亞特》與《奧德賽》約形成于公元前8 世紀,定稿于前6 世紀。它反映了當時的宗教觀念與宗教生活,以及諸神的性格與神人關系。

  其內容還含有比公元前8 世紀更早一些的宗教內容。希西阿德(公元前750~公元前770 年)所著之《神譜》,系統地反映了古希臘人之宇宙觀與各代天神的譜系及其斗爭,以及神與凡人所" " 的子嗣,雖具有濃厚的神話成份,但對系統了解其神系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③文學、史學與哲學著作。公元前7 世紀至前6 世紀古希臘的抒情詩集,公元前5 世紀雅典悲劇作家愛斯奇里斯(公元前525 年至前456 年)、索福克里斯(公元前496 年至公元前406 年)和幼里披里斯(公元前485 年至公元前406 年)的偉大劇作為我們提供了古典時代希臘人的宗教觀念與生活。

  公元前5 世紀至前4 世紀的歷史學、哲學著作中包含了豐富的宗教內容,希羅多德(約公元前484 年至前425 年)的《歷史》,修昔底德(約公元前460 年至公元前400 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色諾芬(約公元前430 年至公元前354 年)的《希臘史》以及柏拉圖等人的哲學著作,均為研究本時期宗教史不可或缺的參考書。

  2.泛希臘宗教要義

  城邦時代的泛希臘宗教表明希臘各族已具有共同的宇宙起源觀,人類起源觀、冥世觀和公認的神祇.

  (1)宇宙與人類起源觀

  關于此,在希臘宗教中甚為模糊,主要反映于傳說與神話,在其信仰中非居于重要地位。據說宇宙最初處于混沌狀態,由混沌生大地之母蓋婭與夜,繼而又生天空之父烏瑞諾斯、光、白晝、海洋、以太(虛空或太空之意)和諸自然力,最后產生了希臘諸神系。宇宙非神所創造,而神來源于混沌的大自然,這是希臘宗教不同于后世神學宗教的特色。

  據希臘神話,人類是一個先知先覺者普羅米修斯所塑造。他是地母蓋婭之孫,機敏而睿智,他洞悉天神的種子埋藏在泥土中,遂撮起一些泥土,以河水潤濕,依神的形象捏成人形。為給此人形以生命,他從各種動物的心中攝取善與惡,將它封于人的胸膛里,其神友,智慧之神雅典娜對此塑造物頗為驚奇,遂對之吹氣,賦予了人的靈魂與呼吸,由此產生人類。

  (2)冥世觀與冥府

  此時,古希臘宗教尚無系統的天堂地獄觀,亦無善惡報應與靈魂轉世說。

  他們認為人死后,將渡過西海,前往與奧林匹斯神系相對立的冥府,那里是靈魂的安息之所,其差別僅是無人間之樂趣,但每日衣食一如生前,故需后人供奉。冥府由宙斯之弟、冥王哈德斯及冥后佩爾塞福妮(宙斯與德墨特爾之女)主宰。哈德斯可能原為埃利斯的地方守護神,后在神話中被奉為冥府的主宰。與此同時又有傳說,唯少數賢人可不去冥府,死后可去西海海島上之樂土。

  (3)諸神譜系的四個世代

  " 荷馬與希西阿德,為希臘諸神創立了譜系,給諸神以各自的稱號,授以榮譽和職能,并塑造了其外貌。" 據希西阿德之描述,古希臘神祇共有四個世代,原始世代之神為地母蓋婭與天神烏瑞諾斯。他們相結合生下了提坦諸神(又譯為巨人神或大力神)。巨人神為第二代神系,共十二人,男女各半。后其最幼之子克洛諾斯成為領袖,他以殘暴的手段廢黜其父,奪取了神權,成為第二代天神。他生有以宙斯為首的子女若干,是為第三代神系。巨人神中,除普羅米修斯塑造了人,并為人類偷來火種,造福人類外,其它巨人神多有殺父食子之惡習。克洛諾斯即常吞食其子,在他欲吞食宙斯時,幸宙斯之母瑞亞施巧計讓他吞下一塊石頭,宙斯始免于災難。其后,宙斯長大成人率第三代諸神,發動了反對巨人神的戰斗,征戰于天空、大地與海洋,世界為之震撼,宙斯幸有雷擊閃電之神功,最終取得了勝利,建立了正義與秩序。此后,宙斯及其子女以及他的兄弟姊妹們遂成為第四代神系,即奧林匹斯神系。這四個世代神系的更迭反映了史前歷史的發展,宙斯之勝利則反映了文明社會取代了原始社會。奧林匹斯神系的十二天神成為泛希臘宗教崇拜的核心。

  3.奧林區斯神系的十二天神

  希臘人崇拜由十二天神組成的奧林匹斯神系于公元前8 世紀產生,貫穿于整個城邦時代。相傳,他們居于云霧迷漫的奧林匹斯山上的神宮。據宗教學者們研究,十二主神的起源并非單一,納入神系亦有先后,有的可追溯至克里特、邁錫尼時期,有的則見于荷馬時代,至公元前8 世紀始演化為希臘各族供奉的奧林匹斯神系的十二天神。

  (1)最高天神宙斯

  宙斯是十二天神中的最高神,被稱為" 諸神與人類之父" ,其原意為明朗之天宇,同時又是雷神和司雨澤、豐收之神。他的得力武器為雷霆電擊,其形象為成年蓄須、身材魁梧的男子。

  在希臘,其崇拜中心甚多,最重要的地區是克里特島與帖薩利亞。傳說宙斯生于克里特島,那里有宙斯之墓,屬于克里特文明時期司雷電的古老神祇. 同時他也是帖撒利亞地區司氣候之神。該地為希臘各族的故土和遷徙必經之地,又是奧林匹斯山之所在。所以他們把白雪皚皚的山峰視為宙斯的居住地,隨各族遷徙于希臘各地,對宙斯的崇拜也流傳開來,并與克里特之雷神相溶合,成為神系的最高神。由于在流傳的過程中,他與許多地方神相結合,故其神名被冠以許多不同的稱號,在全希臘有50多個。依其職司的名稱有:豐收賜與者宙斯、城垣守護者宙斯、司雨澤的宙斯、司繁衍的宙斯、司占卜的宙斯等,以及冠以地名的諸多稱號。隨其地位的提高,宙斯還被視為正義之神,城市、家庭、財產、異鄉人、客人的保護神。他作為最高神在全希臘每個城邦均有其圣所或神廟。

  這位被稱為神圣中的最神圣者、最高天神,但仍保留了人性中之弱點,他以好色聞名于世,為滿足其情欲,經常以偽裝手段   與其它女神或婦女通奸,為此經常與其妻赫拉吵架。

  (2)無后赫拉

  赫拉為宙斯之妻與姊妹,女神之首,稱為天后,同時也是生育女神,婦女與婚姻的保護神,在希臘廣受崇拜。其崇拜的重要中心有三:阿戈斯、邁錫尼、薩摩斯、她是這三地的保護神。約于公元前800 年其神廟首建于薩摩斯,公元前6世紀又重建新廟,為希臘最大的神廟之一。其神名始于邁錫尼時代,最初是牛神。其形象為巨目明眸、頭戴鳳冠之天后。

  作為宙斯之正妻,其婚姻并不美滿。在神話中她被描繪為嫉妬與記仇之典型,時時圖謀報復。神話傳說,她是克洛諾斯的長女,由于血親婚配之禁忌,以及她強調她有個人選擇的自由,而不愿與宙斯結婚,只是在宙斯答應在其稱號中增加一個" 赫拉的雷鳴之夫" 稱號時,始同意結為夫婦。宙斯有許多配偶與情婦,但只有赫拉坐在黃金寶座上,手持權杖。

  在奧林匹亞,希臘婦女每四年舉行一次赫拉節,為她換一條新的披肩。

  屆時,從全希臘選出16名婦女,負責主持節慶,包括籌備祭祀與慶典,在運動場舉行少女賽跑比賽。獲勝者的獎品為一橄欖枝和一份祭祀赫拉的母牛肉。這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婦女節和婦女運動會。

  (3)智慧女神雅典娜

  雅典娜為宙斯之女,其字意為" 雅典女郎" ,是希臘的女戰神、智慧女神以及紡織與木匠的保護神,但其最重要的職能是城邦國家的保護神。她的另一個稱號是帕拉斯,意為持戈者。在全希臘她受到廣泛的崇拜,其冠以職司或地方名稱的稱號達50余種,在70余城邦立有其廟。在阿戈斯、斯巴達、克里特島的哥爾廷、林都斯其神廟均建于衛城中心處。但對其崇拜最盛者為雅典,甚至其神名均與雅典有關。到底女神根據城市命名,還是城市根據女神之名命名,在宗教史學界尚有爭論,一般認為她是因雅典城之名而得名的。

  " 在《荷馬史詩》中其神名就寫為"Athene""ene" 在古希臘文中是典型的地名之后綴。所以很可能女神是因城市之名而得名。" 她是雅典國家的保護神,在全希臘最著名的帕爾特隆神廟中,她受到最隆重的崇拜。該廟塑有其少女時之形象,集中了關于她的最杰出的藝術作品。

  其神名甚為古老,可溯源于線形文字B ,其中有一處提到她是雅典的女主人。考古學者發現在邁錫尼的宮殿里有一雅典娜圣殿,壁畫中有一頭戴盔甲的女神形象。在《荷馬史詩》中她是一位戰無不勝、鼓勵戰士英勇善戰,激起狂熱殺敵的女戰神。希西阿德將其描寫為不知疲倦的大軍統帥,其形象為身著盔甲戎裝,手持盾牌、兵器的女神。

  她之所以被封為智慧女神可能與其出生之神話有關。據希西阿德在《神譜》中說:雅典娜之母是梅蒂斯(意為智慧,包括足智多謀與詭計多端),宙斯與其結合時心懷詭計,將其吞食,后來雅典娜從宙斯頭上生出來。另一說法是雅典娜沒有母親,她是全付武裝地從宙斯頭上生出來的。這一情景在公元前7 世紀以后的壁畫中屢有所見。有一幅畫說明,赫菲斯托斯(火神)

  用斧子劈開宙斯的頭,以便讓雅典娜出生。兩種說法的共同點是她生于宙斯之頭,而智慧來自頭腦,所以她被封為智慧女神。

  由于對女神的崇敬,古希臘人還把她與一些手工業神相溶合,被認為是毛紡織業的贊助者和木匠的保護神,并傳說她發明了兩輪馬車和馬嚼子、馬籠頭、并建造了第一只船。

  她在全希臘受到廣泛的崇拜,是最崇敬的天神之一。公元前5 世紀雅典人為她建立了金碧輝煌的圣殿,用黃金與象牙雕塑女神像。其形象為披甲持盾,帶有勝利女神的翅膀,盾牌下有蛇及橄欖木相伴。雅典是崇拜她的中心,每四年舉行一次泛雅典娜節,有體育、音樂、詩歌比賽助興。

  (4)海神波塞冬

  波塞冬為宙斯之弟,海神、漁民保護神,地震神和馴馬神。他是古老的神祇之一,線形文字B 多次提及其名,最初是派羅斯崇奉的主神與海神,而后流傳于愛奧尼亞人與多利亞人之中,均崇奉之。在荷馬史詩中傳說,克洛諾斯有三個兒子,長子宙斯主管天空,次子波塞冬主管海洋,三子哈德斯管理冥界,而大地與奧林匹斯山則由三人共同管理,所以他經常不滿足于僅任海神而與宙斯斗爭。

  神話傳說他是在雅典進行改革的提修斯之父,這次改革確立了雅典的統一和秩序,所以波塞冬與雅典關系密切,并與雅典娜進行了典折復雜的斗爭,最后雅典娜取得了勝利。波塞冬的崇拜中心是控制著海洋的科林斯,該地舉辦泛希臘的地峽運動會,并舉行隆重的獻祭。

  由于他控制大海,所以很自然的成為漁民與航海船只的保護神。其形象為一手持魚或海豚,一手持三叉戟的雄壯男子。希臘人還認為海上破壞性的風暴浪濤是波塞冬在顯靈。公元前480 年,希波戰爭中的波斯艦隊被大風暴所摧毀,希臘軍隊為此舉行獻祭,奠酒于海作為貢品。

  在荷馬史詩中,他還是地震神,認為地震是他用三叉戟搖動巖石所致。

  公元前464 年斯巴達地震,公元前373 年赫里科與布拉兩城因地震而沉入科林斯峽谷,希臘人均認為是對波塞冬的敬奉不周與褻瀆了對其獻祭的圣物所致。所以當地震時,希臘人即高唱波塞冬的贊美詩,以求平安。總之,他是破壞性自然力的化身。

  (5)光明神阿波羅

  阿波羅為司光明、預言、藝術、醫療之神,同時也是農業與畜牧業的保護神。他是宙斯之子,為其情婦勒托娜所生。

  關于此神的起源,在學術界其說不一,尚無定論。但有一點已取得共識,即阿波羅最早非起源于希臘,在荷馬史詩中他偏袒希臘的敵人特洛伊人,在線形文字B 中,無其絲毫痕跡。多數學者認為他起源于小亞細亞,很可能是赫梯的城邦保護神。最初可能是愛奧尼亞人接受了此神,后隨該族之流動,傳入希臘。在流傳的過程中,他成為民間的農牧業保護神,阿波羅的希臘文原意即為畜牧保護神,在伯羅奔尼撒半島亦被視為牧神。

  公元前7 世紀,在希臘各地他已受到了廣泛崇拜。至古典時代,阿波羅已成為全希臘最敬奉的天神之一,在流傳中與許多地方神相溶合,其名號甚多,各地相繼建廟50余座,一些城市名稱均稱為阿波羅尼亞。

  神話傳說他具有雙重性格,阿波羅身佩銀弓神箭,手持豎琴,是一美少年的形象。當他憤怒時,即將瘟疫投入人間,其弓弦發出可怕的聲音,人們只有高唱阿波羅的頌歌與贊美詩,以平息其怒氣,當他手彈豎琴歡快跳舞時,則疾病消失,故而附會出他是醫療之神。又由于他經常在奧林匹斯山與諸神相會時表演豎琴,繆斯們以動聽的歌聲歡娛諸神,故而他又成為九繆斯之首的文藝保護神。

  在流傳過程中,希臘人認為其銀弓具有恐怖與敬畏之意,所以他被奉為主持公道正義之神,主管宗教法與城邦法,據說,他可以洗刷人間的罪惡,雅典的阿波羅神廟即為審理兇殺案的法庭之一。又因為他的豎琴給人們帶來歡快與文化,所以他被奉為光明與正義之神。至公元前5 世紀,他又被認為是太陽神,雖無史料的明確記載,但由于他給人們帶來文化、光明與正義,稱之為太陽神也是可以理解的。

  阿波羅神最重要的崇拜中心是德爾斐。該地有聞名全希臘的阿波羅神托所,各城邦的國家大事以及個人的重要問題,均至德爾斐的阿波羅神托所祈神求神諭,由女祭司加以詮釋。在德爾斐舉行奉獻阿波羅神的泛希臘運動會,其規模僅次于奧林匹亞運動會。

  (6)狩獵女神阿爾蒂密司

  阿爾蒂密司是狩獵、動物、豐收與生育女神。她是宙斯與勒托娜之女,阿波羅之妹。

  關于此女神的起源可謂眾說紛壇。因為在荷馬史詩中她與阿波羅一樣,對阿卡亞人持敵對態度,故一般認為她起源于小亞細亞的豐收神。后來在小亞細亞的以弗所,考古發掘出公元前6 世紀的該女神廟,更增加了此觀點的說服力。另一說認為她是阿卡地亞的地域神,獵熊者的保護神,在雅典其節日中,女祭司身披熊皮,少女著紅衣仿熊姿作舞。這很可能是在流傳過程中與諸多地方崇拜溶合的結果。

  在《伊里亞特》中,她被稱為動物女神。據其形象觀察,她既是動物的保護者,又是狩獵者的保護神。其形象為一純潔少女,女孩發型,背帶箭囊,通常有一扁角鹿形影子相隨,手持弓箭,背有翅膀,玉立于動物之間。她似乎是野生動物的女主人,被形容為水中的魚,空中的鳥,陸地上的獅子、牡鹿、山羊與兔子,經常出沒于野生動物之間,甚至為小動物喂奶,同時她又是女獵手。

  這位寧靜的女神亦有其冷酷的一面。她的神箭威脅著每個將分娩的婦女,死于分娩中的女人被認為是阿爾蒂密司的犧牲品,從而她又被奉為生育女神。分娩婦女的喊叫聲被認為是向她呼救,隨之而來的放松、順利分娩則認為是她保護的結果。

  在全希臘她受到了廣泛的崇拜,其廟宇達80余處,為諸神之冠。其神名稱謂達40余個,說明在流傳過程中,她與諸多地方神祇和專業神祇相溶合,至于說她是月亮女神,則未見于宗教信仰與禮儀,亦未見于史料,很可能是虛構。

  (7)愛與美女神阿芙洛狄蒂

  阿芙洛狄蒂是愛與美的女神。荷馬史詩認為她是宙斯與狄奧瑞所生。此女神在線形文字B 中沒有痕跡,她原是塞浦路斯島的愛神,后經愛奧尼亞人的傳播,成為流傳于希臘的愛神與美神。阿芙洛狄蒂起源于希西阿德之神話,據說,克洛諾斯對其父烏瑞諾斯的統治不滿,趁其父與其母擁抱時,用鐮刀砍下了其父的生殖器,扔入海中,被海水沖走。這時,一團白色" 泡沫" (希臘文Aphros,音譯阿芙洛斯)聚集在其周圍,從中長出一少女,在塞浦路斯上岸,即阿芙洛狄蒂。這一傳說雖與荷馬史詩的說法有輩份的差別,但說明了她與塞浦路斯之關系及其與希臘之間的聯系。另據新的考古發掘,在塞浦路斯島的帕菲斯西南部發現了阿芙洛狄蒂的神廟和她的另一個名字塞浦麗斯,更進一步地說明了其古老的崇拜中心在塞浦路斯島。

  在希臘流傳的過程中,她成為性愛與美貌的女神。在古典時代,阿芙洛狄蒂的塑像達到了女性美之理想境界,這是古希臘藝術人文主義思想的反映。至公元前4 世紀,由于希臘哲學與美學的發展,對她的崇拜出現了兩個層面,一種是更高更美的愛,即對人類之愛,另一種是較低層次的性愛,當時的妓女奉其為自己的保護神。其流傳后世的典型作品為希臘著名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利的杰作,是一位體現女性嫵媚魅力的浴前裸體塑像。

  在古希臘,她作為愛與美的女神受到廣泛崇拜,但有一些城市將其尊為戰爭女神敬奉,如斯巴達底比斯等,原因不詳。

  (8)商賈神赫耳墨斯

  赫耳墨斯是宙斯與邁亞之子,希臘宗教的商賈神,兼諸神的傳諭者與亡靈的接引神。他是希臘本土的一位古老神祇,其神名源于赫爾墨、直譯是一堆石頭,引申含意為分界限,即領土劃分的標記。古老的希臘人在領土分界限上均豎立一條象征男性生殖器的石柱作為標記,在邁錫尼時代被寫作e- ma-a ,在多利亞時代寫為Herman、在愛奧尼亞人的阿提卡地區寫為Her mes.公元前520 年,他被僭主希帕爾朝斯引進雅典,作為各村莊公民大會會場路程中間線的標記,標記的上部有赫耳墨斯之像,以示神圣。此后赫耳墨斯作為路標被全希臘所推廣。由于道路的標記是商旅者必須識別之物,所以在流傳過程中演化為商賈與旅行者的保護神。又因赫耳墨斯熟悉與掌握道路,所以他在十二天神中成為傳達神諭者。作為此神;他手持盤蛇之權杖,腳穿金鞋,橫渡波浪,傳達神諭,在繪畫中此鞋還有兩個翅膀。由于死者墓前有石碑或石堆作為紀念物,所以他又被演化為亡靈接引神,家屬向石奠酒,以求赫耳墨斯照看死者和墳墓,并指引其回家的方向。

  在希臘神話中傳說其出生地為阿卡地亞之凱握瑞山,故其重要節日在該地的菲尼阿斯城舉行,有競技會等慶典。在該城他被尊為豐產神。此外,在神話傳說中說他是豎琴的發明者,曾贈琴給阿波羅,所以他也被奉為音樂的庇護神。

  (9)谷物女神德墨特爾

  德墨特爾是谷物女神,克洛諾斯與瑞亞之女,宙斯的諸妻之一。

  德墨特爾意譯為" 谷物之母" ,其神話傳說與她的女兒科瑞(意為谷物之化身)聯系在一起。科瑞是宙斯與德墨特爾之女,這母女二神的最初崇拜地為埃琉西斯城。少女時代的科瑞經常與同伴在草坪上玩耍嬉戲,采集花朵。某日,正當她彎腰采花時,大地突然裂開,陷入地府,被冥王哈德斯強行娶為冥后,其神名為佩爾塞福妮。德墨特爾得知愛女失蹤后悲痛萬分,四處尋覓,傳說她曾到埃琉西斯探訪,當地對其關心備至,遂授以谷物生長之秘儀。在尋女期間,由于她無心司其神職,導致大地谷物不發芽,不抽穗,人類面臨饑餓死亡之境地,諸天神亦面臨危機,因為如果人類死光,將無人崇奉獻祭。在此關鍵時刻,幸得宙斯多方調解,冥王被迫同意將佩爾塞福妮有條件的放回世間,即每年秋后4 個月必返回冥府,開春后放回,因此德墨特爾重司其職,大地又恢復生機。這一神話象征農產品每年之春華秋實與翌年之再生。在以農業為主的古希臘,對此相當重視,所以德墨特爾在各城邦受到廣泛的崇拜,并上升為12天神之一。在古典時期對德墨特爾的崇拜發展為埃琉西斯秘密宗教。

  其形象為氣質高雅、溫情脈脈的婦女,塑像伴以谷物之穗。

  (10)酒神狄奧尼索斯

  狄奧尼索斯為宙斯之子,是希臘宗教中的酒神,亦為葡萄種植的保護神與狂歡神。關于其發源地目前尚無定論。傳統認為其發祥地為色雷斯與弗里吉亞(小亞細亞古國),公元前7 至公元前6 世紀,由僭主引入希臘宗教,用以抵制貴族政治的英雄崇拜。但近年來線形文字B 之研究,對其起源另有新說。" 在派羅斯文本中發現有狄奧尼索斯之名,而且很可能是與酒有關的神,同時還發現有對該神許愿的銘文,進一步加強了他是" 本地神" 的依據。

  此問題正在研究中。

  據希臘神話,他是宙斯與凡女塞墨勒之子。由于赫拉的嫉妬與挑撥,塞墨勒被雷擊斃,胎兒在宙斯的大腿中完成了生長期,狄奧尼索斯又第二次從宙斯大腿中出生。作為酒神他給民間帶來了歡樂,并傳播了葡萄種植與釀酒術,在希臘受到廣泛的崇拜。由于古希臘喜劇源于民間的酒神狂歡節,悲劇表演于酒神的祭典中,所以他又被奉為詩歌、文藝的保護神。其形象先后有所變化,在古樸時代,他是一蒼老年邁、蓄須、著長袍,持酒杯的長者,至古典時代其形象變得年青有力,經常是裸體的形象。

  (11)火與鍛冶神赫菲斯托斯

  赫菲斯托斯是火神兼鍛冶神與工匠的保護神,系赫拉之子。其最初的崇拜中心,在愛琴海北部利姆諾斯島上的赫菲斯提阿斯城。約于公元前6 世紀雅典由于手工業興盛,開始崇拜此神,后由雅典傳入希臘各城邦,但在純農業的城邦未受到重視。

  在希臘神話中,傳說他是赫拉未與男性交配而生下的兒子,故天生跛足。

  赫拉對此非常憤怒,將他從天上扔到人間,后經反復斗爭,始重返天空。他在奧林匹斯山建造鐵匠鋪,通過風箱加強火力,鍛造出了精美的盾牌,從而成為手工業的保護神與火神。其形象為健壯跛足,蓄須的中年男子。

  (12)戰爭神阿瑞斯

  Ares是希臘文中典型的抽象名詞,意為戰爭,阿瑞斯即戰爭神,盡管他較早成為十二天神之一,但由于他代表的是野蠻的屠殺,所以并不受希臘人的歡迎,納入天神行列,是恐懼其破壞力,不得己而為之。所以除北方邊陲拉科尼亞為其建廟,舉行節日慶典外,其它城邦少有崇拜,認為他是暴戾之神,對他敬而遠之。他在諸神中亦很孤立,只有其妹" 不和女神" 厄里斯常與之為伴。他性格狂暴,據說其鼓吹戰爭咆哮時,其聲音相當一萬人共同的吼叫聲。宙斯曾說:你是奧林匹斯山諸神中最令人厭惡的一個。阿瑞斯對雅典娜所獲得的榮譽不服,經常與之較量,但每次均以失敗而告終。他鼓吹的是兇暴的戰爭與殘酷的屠殺,而雅典娜所提倡的是戰斗的勇氣與輝煌的勝利。所以阿瑞斯只能在北方荒僻的不毛之地受到崇拜。其形象為武裝的、青銅鑄造的青年勇士。

  4.重要神祇與民間崇拜

  古希臘的12主神是由《荷馬史詩》與希西阿德之《神譜》奠定基礎,并為泛希臘的共同文化所認同。但除12主神外,古希臘尚有數量可觀的眾神祇,其中有些神祇被崇拜的程度、影響與范圍,并不亞于某些主神,僅擇其重要者述之。

  (1)普羅米修斯與潘朵拉

  普羅米修斯是提坦神拉帕特斯之子,是造福人類最杰出的英雄神祇之一。傳說他創造了人,并將生存手段,諸如智慧、知識、農耕、畜牧、航海等傳授給人類。特別重要的是他從天上竊得火種施與人間,因而遭宙斯之忌恨。為抵消普羅米修斯給人類帶來之福趾,宙斯給人類以新的災害。他造了第一個女人潘朵拉(意為具有一切天賦的女人)降臨人間,她打開了帶來的" 潘朵拉之盒" ,于是災難、疾病、悲苦充滿大地,僅把盒子最下層的、最美好的東西——希望,留在盒中。繼而宙斯又對普羅米修斯個人施以酷刑,將他鎖在高加索山的山崖上,令鷹鷲啄食其肝臟,白天被啄食后,夜間復長出,永無終期,若干年后始被釋放。因此,普羅米修斯在全希臘廣泛流傳,備受崇敬,他象征了人類的才智、勇武、無畏、與救助他人之美德,以及人類為了文明、進步所付出的巨大代價。潘朵拉由于是第一個女人,人們懼其帶來災禍,所以希臘婦女亦將其奉為女神崇拜。

  (2)灶神赫斯提亞

  赫斯提亞為灶神或家室之神,供奉于家庭正室之中心。希臘人認為破壞或絕滅一個家庭的標志是將其灶神毀滅。各城邦亦有灶神,設于神廟或議事會大廳中。德爾斐神廟有長明的灶神之火,被視為全希臘各城邦灶神崇拜的中心。崇拜儀式為奠酒。灶神崇拜未曾人格化,因為爐灶不能移動,所以她未被列入諸主神的行列。她是克羅諾斯與蓋婭之女,阿波羅與波塞冬均曾向其求過婚,但她誓保處女之身,故始終被供奉于房屋中心。為此,宙斯賜與她主持一切祭儀的榮譽。

  (3)生育女神埃雷圖婭

  埃雷圖婭是古老的生育女神。在邁錫尼時代,其崇拜中心在阿姆尼蘇斯之巖洞,為已婚婦女崇拜之神,遍及每個家庭,其名字很可能是"Eleathyia" 一詞之訛用,此詞之意為分娩,陣痛的疼叫與哭喊,直至孩子生下來。在史詩中,她是宙斯與赫拉之女,她被描繪為阿爾蒂密司與赫拉之副手,因為她們也是主生育之女神。

  (4)圣殿之母勒托

  勒托為圣殿之母,是阿波羅與阿爾蒂密司的母親。其崇拜中心為提洛島、德爾斐與克里特,在這些地方被尊為圣殿之母。

  (5)畜牧保護神潘

  潘為山羊神,畜牧保護神,是赫耳墨斯之子。他一般被描述為好色之徒,被畫成大山羊角及山羊之雙足或畫成陽性生殖器。在公共節日奉獻羊牲,崇拜中心在阿卡迪亞。他在馬拉松戰役期間被引進阿提卡。傳說由于舉行了對潘神獻祭的宴會,決定了在馬拉松作戰的方案,并取得了勝利。

  (6)美少年神阿多尼斯

  阿多尼斯為美少年神。他是外來神,起源于塞浦路斯島,公元前6 世紀,崇拜此神流行于萊斯波斯島,后傳至希臘本土。他是愛神阿芙洛狄蒂的情人。

  在希臘,其節日是給平時生活在嚴格環境中的婦女們一個放縱情欲的機會。

  此節日是官方婦女節——德墨特爾節的對立物。

  (7)醫藥神阿斯克勒庇奧斯

  阿斯克勒庇奧斯為醫藥神,傳說是阿波羅之子,精通醫術,治病救人。

  但宙斯唯恐人類因此長生不老,以雷將其擊斃,被希臘人奉為神。希臘人認為他能為睡夢中的人治病,所以許多病人均眠于其神殿中。他在全希臘有38座神殿,其形象為著長袍袒胸站立,手持醫生標記:蛇纏繞的手杖。

  (8)復仇女神涅墨西斯

  涅墨西斯是復仇女神。荷馬以后的神話傳說,她曾被宙斯所追求,未允,為逃避此,她化作鵝離去,但宙斯化作天鵝將她占有,她表示憤怒與抗議,發誓將復仇,并表示反對諸神對人類的僭越行為。因此,在希臘作為抽象的復仇女神崇拜。

  (9)正義女神忒密斯

  忒密斯是正義女神,智慧與闡釋神意的女神,她是烏蘭諾斯與該亞之女,宙斯之次妻。她在奧林匹斯山的職司是維護秩序,監管儀式和司法制度。傳說德爾斐神廟最初崇奉之神為忒密斯,后來讓給了阿波羅。其形象為手持天平,表情嚴肅的女神。

  (10)勝利女神耐克

  耐克是勝利女神,為古希臘宗教中對" 勝利" 神格化的女神。古希臘人認為她是雅典娜與宙斯的象征,其職能不僅保護與贊賀軍隊之凱旋,而且也贊賀體育與文藝競賽之勝利。其形象為- 少女,長有翅膀,手持花環。

  5.城邦時期的國家宗教

  古希臘城邦時期仍保有原始宗教之遺存,如農事崇拜,狩獵崇拜,英雄崇拜,祖先崇拜,氏族崇拜等,但古樸時代,特別是古典時代其宗教形態的主體是國家宗教。

  (1)城市守護神與國家保護神

  古希臘的城邦國家,雖為一城一邦,但仍有城神(或地區神)與邦神之分。邦神即國家守護神,是每一城邦國家崇拜的主神。

  城神或城市守護神一般來源于本地的神祇或英雄。如雅典城內居民崇奉提修斯為守護神,雅典郊區法勒龍地區崇奉英雄法勒羅斯;科林斯城居民崇奉英雄科林托斯為城神;美塞尼亞居民信奉女英雄梅塞涅,奧林匹亞地方守護神是英雄佩羅普斯。另有一些城邦將當地之城神與泛希臘的天神攀親聯屬,在天神名字前面加一定語,則城神與天神結為一體。如底比斯城之伊斯梅尼奧斯河之神,后演化為阿波羅.伊斯梅尼奧斯,成為帶有地方性的神,許多天神,特別是宙斯,均有眾多之地方名號,即屬此種情況。希臘人對其城神均建廟立祠。

  其國家保護神為各城邦崇拜的主神,多為12天神中的成員,如雅典國家的保護神為雅典娜,斯巴達為阿波羅與阿爾蒂密斯孿生兄妹,赫拉是阿果斯與薩摩斯之主神,其它如底比斯為阿波羅,派羅斯為波塞冬。其它城邦之主神多為宙斯、雅典娜與阿波羅。

  其所以存在各自的城神與邦神,乃希臘各城邦分裂割據在宗教上的反映。泛希臘天神佑護全體希臘人抵御外族入侵或對外侵略,而希臘人之內爭則有各自的城神與邦神護佑。邦神與泛希臘神的合一,則是諸城邦對泛希臘文化認同的結果。

  希臘國家宗教對主神及天神的崇拜具有全民性與強制性。盡管它并無統一的教義、教規,人們可以懷疑、戲謔、甚至嘲弄神祇,但必須遵守與參加宗教禮儀,此乃標志對其公民身份之認同,亦為城邦的宗教法所規定。對于不敬神者或褻瀆神者必定重罪,最著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被處死的罪名是:不敬奉城邦所奉之神,而另樹新神。

  (2)圣所與著名神廟

  圣所不同于神廟。圣所是最早的崇拜中心,一般建于本城的最高要塞,即衛城,主要建于山口,而非最高峰。圣所周圍為圣地,凡人不得侵占,多數圣所有圣石,多為天然石形狀。特爾斐圣所有一塊" 船隊形" 山石,備受崇拜,每日均灑以油脂,此石座落處被認為是圣所的中心與世界的中心。圣所外圍有叢林環繞," 叢林" 體現繼往開來,崇拜延續。著名圣所植以不同林木,雅典衛城潘朵拉女神圣所有無花果林,薩摩斯之赫拉圣所為柳木林,提洛島的阿波羅圣所有棕櫚林,奧林匹亞為松林。多數圣所有溫泉或噴泉、河水,以供沐浴與凈手之用。無水源之圣所則要到附近河流或大海取水。圣所最重要之地為祭壇,由天然巖石、或幾塊石頭堆砌而成,亦有磚建者,中間置金屬板,以點燃圣火,各種祭品均供于祭壇前。

  多數圣所均較神廟古老,而且有些圣所一直輕視神廟。神廟為擬人偶象之殿堂或房室,故神廟的發展與偶象的發展并行。圣所無偶象,供奉之神僅以木牌或木塊代替。" 主要神廟均建于古典時代,宙斯與波塞冬在古典時代前無偶象與廟".神廟是獻給神的臨時住所,內有偶像,初為陶偶、青銅偶,后有木制包金偶像。公元前7 世紀的神偶有大理石雕像,公元前6 世紀有空心青銅像。

  主要神廟完成于古典時代,多半是作為" 還愿物" 而興建。希波戰爭前,城邦軍民向神許愿,祈求神佑,勝利后建廟供奉。希波戰爭勝利后,則大興神廟。公元前5 世紀用黃金、象牙取代木雕,神像以木為核心,骨肉部分為象牙,衣飾均為黃金,藝術之光得到了最高之體現。公元前460 年完成的奧林匹亞宙斯神廟,公元前438 年完成的雅典帕爾特隆神廟以及德爾菲的阿波羅神廟,達到了希臘神廟的頂點與典型,是宗教藝術的頂峰。神廟的造價極其昂貴。伯里克利用于建造雅典衛城全部建筑之耗資,幾乎與伯羅奔尼撒戰爭的費用相等。

  修建神廟之費用,除國家集中撥款外,尚形成交納什一稅的傳統。古典時期,每一城邦取得勝利后,均將戰利品集中于圣所,其中十分之一歸神廟。

  希臘最著名的藝術品,如奧林匹亞的勝利女神像,薩摩斯的勝利女神廟,均以此方式建成。此后又號召居民奉獻,如斯克洛斯的阿爾蒂密斯圣所,內有神廟與祭壇,曾號召居民將四季物產的十分之一獻給圣所,后演化為在女神節日期間對居民的要求。約公元前420 年,埃琉西斯圣所為德墨特爾征收首批物產稅,規定:" 依照古希臘的風俗,和德爾菲神諭,雅典人應將首批農產品獻給女神,每100 蒲式耳(1 蒲式耳等于3.6369市斗)大麥交六分之一蒲式耳,每100 蒲式耳小麥,交十二分之一蒲式耳。雅典城邦官員須負責在各村莊征收,然后交給神廟".古希臘有三大著名神廟:奧林匹亞宙斯神廟,雅典帕爾特隆神廟,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這三大神廟在古代藝術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奧林匹亞位于伯羅奔尼撒半島西部。該地初為比薩城控制,公元前570 年后由埃利斯與斯巴達統治。公元前776 年當地舉行了第一次宗教節日,奧林匹亞競技會為其節慶活動重要的內容之一。宙斯神廟是奧林匹亞最重要的建筑,完工于公元前460 年,正面有六根廊柱,兩側各十三根,殿內有大量雕刻,正中為用黃金與象牙雕刻的巨大宙斯像,為著名雕刻家菲蒂亞斯的作品。宙斯坐于御座,右手托勝利女神,左手握權杖,神體用象牙、衣飾用黃金雕成,像高約42英尺,為真人的7 倍,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其祭臺為橢園形帶臺階的平臺,高6.7米。

  著名的雅典衛城帕爾特隆神廟供奉的主神為雅典娜。該廟由伯里克利主辦,菲蒂亞斯總設計,于公元前447 年開工,歷時9 年,于公元前438 年主體建筑始完工,其巨大的象牙、黃金雕象由菲蒂亞斯親自完成。神廟富麗堂皇,為希臘古典建筑之冠。神廟東西兩側各有廊柱8 根,南北面各17根。內殿墻外檐壁上有數組浮雕,表現雅典公民崇拜之行列。巨型雅典娜神像,以黃金與象牙雕成,站立的雅典娜高38英尺,著束腰外衣,佩護符盾,戴頭盔,右手托勝利女神耐克,左手持盾。

  以神諭靈驗稱著的德爾斐阿波羅神廟,位于希臘中部福基斯城郊之山坡上,有三座神殿,殿內墻壁上刻有阿波羅頌歌之音符。其神諭在全希臘聲譽極高,公私大事均前往請求神諭,舉凡內戰、立法、改革等國家大事均要前去,據云,請神諭者先說明請示之事由內容,然后由受到阿波羅靈感的女祭司傳達神諭,并加以闡釋。歷史學家希羅多在其所著《歷史》一書中,記述在希波戰爭中前往請示戰局者達63次之多,足見其聲望之高。據說該廟祭司專門研究希臘各城邦之政情以及敵方情況,以神諭方式對政治、戰爭施以影響。諸邦在建立宗教法過程中,亦多受該廟之影響,至于其宗教地位何以如此之高,尚有待研究。

  (3)祭祀與禮儀

  古希臘祭禮頗多,最常見者為奠酒,即將酒灑于圣火或地面,并以谷物、果品、油脂等敬神。在儀式中均有祈禱,通常是下跪,伸展雙臂,向天神乞靈,則手向天,掌心向下;向海神乞靈,手則伸向大海;在廟內則手向神像。

  祭祀中最繁瑣、規模與花費最大者是獻祭,一般是由城邦官員主持的對主神的祭祀,多在節日進行,屬全民參加的盛典。古希臘各城邦每年均有此類獻祭。獻祭的意義在于增強神人關系,祈福祛災,更重要的是在城邦公民間增強群體與團結意識,通過祭典加強凝聚力,亦表明團體對個人的認同。重要的獻祭是主神的節日,隆重而豪華,一般分五個步驟。

  ①儀式前的準備。首先要精選健壯、無殘疾的動物作為犧牲,因主神喜好之不同,選擇不同的祭品,如宙斯、雅典娜、波塞冬、赫耳墨斯喜愛公牛,赫拉則要求母牛,阿爾蒂密司喜歡鹿與山羊,阿芙洛狄蒂則喜愛野鴿。全體公民或成員均沐浴盛裝,戴飾品與嫩枝花環。作為犧牲的動物亦披彩帶,角骨涂七彩。祭禮隊伍自城門出發,經市場,護送犧牲至圣壇。走在隊伍最前面的是頭頂祭籃之少女,籃內裝有大麥與糕餅,餅下藏一祭刀,后面是提小壺者,提香爐者以及樂師,引導隊伍向祭壇行進。

  ②儀式初始。參加儀式者圍祭壇而立。每人行凈手禮,即每人在罐中用手撥一點水。祭司將水灑于動物之頭,此時動物之頭往往下伸,希臘人認為此表明它愿作犧牲,因德爾菲神諭規定,只有點頭的動物作為犧牲,始符合公平原則。此后為靜默,開始祈禱,群眾向天空伸出雙臂,主持人朗誦禱詞,然后將麥片灑向祭壇與祭物。

  ③獻祭。宰牲者拿出刀,割下動物前額上的一撮毛,投入火中,標志此犧牲不再具有神圣性,始可屠宰。如果犧牲是牛,需先用斧頭將其擊倒,然后割斷其頸動脈,接血入盆,灑在祭壇及其四周。在致命的一擊時,全體婦女需尖聲高喊,標志高潮開始。此后將犧牲剝皮,剖卸,取出心肝五臟,首先烤烘祭神。旋即將內臟分與站在最內圈的人吃,這是頭面人物的特權。

  在烘烤內臟的同時,將肉切成方塊,全部烘烤,群眾吟唱該神所喜愛的詩歌,唱頌神詩。肉烤熟后,凡參與者每人一塊,行烤肉宴,并將骨盆與尾骨獻給神,獸皮贈與祭司。

  ④感恩。宴后,舉行誦詩,合唱比賽,并表演舞蹈,贊歌與長笛演奏,以感謝神的恩賜。在大型節日中,舉行競賽活動,德爾斐神廟舉行長笛演奏比賽,雅典的酒神節則表演悲喜劇。夜間舉行火炬游行是狄奧尼索斯酒神狂歡節的重要禮儀。

  獻祭僅為血祭中規模最大的一種,其它許多事宜亦需流血祭神,每個斯巴達即將成年之男子,均要在阿爾蒂密司祭壇上受鞭笞,以流血表示堅強與對神的忠誠。戰爭前夕要宰牲以測吉兇,斯巴達在戰斗開始前要為阿爾蒂密司宰一只羊,占卜師據祭物之表現狀態測吉兇,決定是否開戰。薩拉米海戰前的祭禮以波斯戰俘代替動物獻神。一般葬禮亦需血祭,讓動物之血滴于地下,將動物焚燒于墳前,并奠酒三次,以向冥神與冥后祈求,讓死者靈魂早日聚攏并繼續保持神智清醒。

  (4)祭司

  希臘宗教是無專門祭司之宗教,在古希臘尚無有組織的教團與祭司階層,亦無固定的祭司教育、入教手續、教階制與教規,僅有慣例。神在原則上承認凡遵守慣例的人均可成為祭司。祭司僅是神廟的日常管理人員,其任務為日常的供奉、敬飾神像,為神行沐浴禮,有些祭司還負責占卜,傳達神諭并闡釋以及行醫。重大的祭典均由城邦領袖主持,包括宣布儀式開始,誦讀禱詞,奠酒等。主持人需具有權威性,斯巴達人由國王主持,雅典為執政官,有些祭典為軍事領袖或議事會主席主持。公元前6 世紀,雅典的雅典娜節與酒神狂歡節均規定由執政官主持。

  祭司無任何實權,僅屬榮譽職務,凡具有公民資格,無債務,無生理殘疾者(如斷肢或跛足)均可被任命或抽簽決定。祭司亦非謀生手段,最初他們的報酬僅是獻祭大典的一條牛腿或一張皮,后來始有一些固定收入。祭司亦很少住在圣所,古典時期有一塊碑文記載,要求祭司每年至少要在圣所居住十天。神廟的財政收入與開支由城邦官員監督,節慶獻祭各項活動的負責人亦由官員指定,神廟祭司僅為服務人員,只有雅典的雅典娜神廟的女祭司和派斯阿斯的阿波羅神廟的祭司具有官員身份。祭司的地位雖然不高,但往往被一些顯赫家族把持,如雅典波塞冬神廟的祭司與雅典娜神廟的女祭司,經常是從埃提波塔德家族中產生,從而該家族控制了衛城的重要祭祀。

  祭司是一種榮譽職務,在劇場為其特設榮譽席位。他們通常留長發,頭戴束發帶與花環,穿昂貴的白色或紫紅色長袍,飾以特制的腰帶,手持權杖。

  女祭司經常帶著神廟的長鑰匙于腰間。

  (5)宗教節日與競技會

  古希臘宗教節日眾多,僅各城邦國家舉行公祭的節日就有300 多個,每個節日均有前述之獻祭活動,同時還舉行各種技藝表演與文化交流。除體育運動外,其它競技還有健美,手工藝藝術,音樂,歌舞,講演,婦女梳毛與紡毛競賽。此外,在萊斯伯斯還有在宙斯與赫拉圣所舉行的少女選美比賽,在雅典的酒神節有悲、喜劇比賽。體育競賽有最簡單的賽跑,也有最奢侈的賽車,以后又增加了摔跤、拳擊、跳遠、標槍等。所有這些活動均非世俗性質,均在圣所的組織與管理下進行,從而說明了希臘宗教與文化的關系,及其對文化發展之貢獻。

  在節日競技中,體育比賽最富有吸引力,運動會要作30天的準備,在此期間,運動員需遵守禁食與禁欲的規定。最初的運動會以獻祭為開端,各種祭品置于祭臺上,賽跑者距祭壇607 英尺,祭司立于祭壇前,以火炬發出起跑信號,第一個到達祭壇者,獲點燃祭壇之火的殊榮。此項活動始于公元前776 年,即有記載的第一個奧林匹克冠軍產生之年。

  在眾多節日中,具有泛希臘性質者有四個:奧林匹亞宙斯節、科林斯地峽的波塞冬節,德爾菲的阿波羅節,阿戈斯的宙斯節。這四大節日均有盛大的祭祀活動,并舉行泛希臘的競技會。雅典的雅典娜節競技會與亞哥斯的赫拉節競技會,雖努力爭取達到泛希臘的范圍,但未獲此殊榮。

  奧林匹亞的宙斯節運動會,始于公元前776 年,包括宗教儀式與比賽共7 天。優勝者被視為希臘的民族英雄,受到各界的尊敬與歌頌,在運動會期間,各城邦間的一切戰爭均休戰。科林斯地峽運動會是為波塞冬舉行的體育與音樂賽會,每屆奧運會的第二年和第四年的春天在地峽海神殿舉行,希臘人均可參加,雅典人猶多。德爾斐競技會始于公元前582 年,每四年舉行一次。紀念宙斯的納米恩競技會每年7 月在阿戈斯舉行,公元前573 年對全希臘人開放。優勝者發一野芹菜花環。

  6.俄爾甫斯教與埃琉西斯密教

  公元前6 世紀后,希臘人在崇奉泛希臘宗教、國家宗教與民間宗教的同時,出現了信仰新的秘傳宗教與密儀宗教,即俄爾甫斯教與埃琉西斯密教。

  它們流傳于整個古典時代直到希臘化時期,雖非全希臘人之信仰,但亦有相當規模,而且形成了一種宗教運動。

  (1)俄爾甫斯教

  俄爾甫斯教,據傳其創始人為神話人物俄爾甫斯、阿波羅之子。阿波羅曾將第一把七弦豎琴贈給他。其歌聲與琴韻優美動聽,曾去冥府了解人死而復生之奧秘,后被酒神狄奧尼索斯的下屬所害。據德爾斐神廟中西息溫人金庫上的雕刻說明,該密傳宗教出現于公元前6 世紀初。參與荷馬史詩編纂者之一的奧諾瑪克里托斯(公元前530 至前480 年)曾弘揚該教。公元前5 世紀,出現俄爾甫斯運動,有巡回祭司傳教布道。由于該教秘密流傳,且其經典僅有殘篇傳世,故目前所知之史料,很難說明該教之全貌。

  該教之信仰與一般希臘宗教不同,認為人類起源于宙斯焚燒提坦諸神的灰燼,信仰死而復生之神札格列歐斯。據俄爾甫斯神話傳說,該神為宙斯與其女兒佩爾塞福妮所生之子。赫拉嫉之,唆使提坦諸神將他撕成碎片,除心臟外全部吞食。雅典娜將其心臟帶給宙斯。宙斯將心臟吞下,又與塞默勒結合生下札格列歐斯。由此,他死而復生。由于人類產生于提坦神之灰燼,而此灰燼中既有提坦神之惡,又有札格列歐斯神的善,所以,人生來具有善惡二性,人生的目的就是要抑惡揚善,以便得到解脫。人欲達此目的需實行潔凈禮,參加神秘的入教儀式,遵守禁忌,如不殺生、不吃肉、埋葬時不著羊毛之物、不碰豆類等。該教還吸收了東方宗教中的因果報應與靈魂轉世的觀念。人如行秘儀,遵守禁忌,堅持行善,才能擺脫魔性,獲得神性,死后可以避免或減少輪回的次數,然后進入福地,否則將罰作永世的苦役。

  俄爾甫斯教屬民間秘密宗教,它不計出身貴賤、性別、城邦,均可以個人身份參加。其宗教活動均秘密進行,包括獻祭、吟唱禱詞與咒語,參加者對外要保守秘密,因而后人對其宗教活動細節缺乏了解。該教的祭司很可能是定期舉行祭儀,其它時間從事游方傳教為個人或城邦消災祛難。

  該教認為參加入教儀式僅是死后得救的開端,更重要的是要堅持禁欲與正直的生活,以素食與非殺為戒律,必須終生堅持,才能避免與減少輪回之苦,此點為該教不同于雅典埃疏西斯密教之特點。它不僅強調入教,而需終生堅持禁欲生活與戒律。

  該教于公元前6 世紀主要流行于阿提卡地區與意大利半島的一些希臘城邦,受到社會下層的歡迎。但由于其濃厚的神秘性,追求死后幸福與強調過禁欲與素食的生活,使其傳播受到了局限。特別是古典時代的希臘、城邦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全面繁榮,人們更加重視現實世界的活動,因而該教在阿提卡半島逐漸走向衰落。但仍繼續存在,并向東流傳。對唯心主義哲學與后世宗教的影響不容忽視。其靈魂不滅觀念,在此岸世界之外尚存在著一個神的、永恒的彼岸世界觀念,這一思想有助于柏拉圖的理念論與理念世界觀念的形成,從而對后世的基督教也產生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2)埃琉西斯密教

  埃琉西斯密教的崇拜對象是谷物女神德墨特爾及其女佩爾塞福妮。其神秘儀式與其神話相聯系。據說,德墨特爾之女被冥王哈德斯劫入冥府強行作為冥后,她聞知女兒被搶,并聽到她的哭聲后,極為憤怒,悲痛萬分,發誓將尋女至天涯海角。她曾跨越陸地、海洋、遇到許多為她提供住所和女兒信息的人。很可能埃琉西斯人為她提供了有價值的情況,女神遂在埃琉西斯降臨,授以種植農田與死而復生的神秘儀式。在她尋女期間,無法履行其谷物生長之職司,以致土地寸草不生。后經宙斯調解,命冥王放回其女,哈德斯雖不敢反抗,但給她吃下了一種石榴子,使之永不忘冥府。此后,佩爾塞福妮每年居冥府4 個月,8 個月回到人間與母親團聚,當其母女團聚時則萬物叢生,秋后返回冥府后,則萬物凋零。由此說明農作物的周而復始,春華秋實的自然現象。埃琉西斯密教吸收了這一神話,認為只要實行秘儀,便可受到女神的保護,五谷豐登,得善終,獲永生。死后安享福趾。

  其入教的秘密儀式頗為繁瑣,需舉行雙重入教儀式。每年春季在雅典舉行"小秘儀" ,入教者需經訓練、審查后始可參加。至初秋(9 月)舉行" 大秘儀" 始完成入教儀式。" 大秘儀" 在埃琉西斯舉行,所有參加秘儀的人均需在雅典附近的海中行凈身禮,上岸后舉行火凈化禮,女祭司將火把靠近他們。然后舉行夜祭,在埃琉西斯進行,祭司們裝滿兩容器水,走向東西兩方,容器口向天時喊" 下雨" ,向地時喊" 生長" ,然后進入圣殿,觀看密教神話表演,在神秘的氣氛中結束。

  密教最初產生于埃琉西斯,隨著該地被雅典吞并,約在公元前6 世紀初的梭倫時代傳入雅典,與當地的德墨特爾崇拜相溶合而成。庇西特拉圖(公元前600至前527 年)當政時期曾擴建埃琉西斯密教圣殿,至古典時代傳至整個提洛同盟城邦乃至全希臘。

  密教所以得到廣泛流傳,原因很多。首先,其冥世觀不同于傳統觀念。

  密教認為人可以死而復生,而且人人均可達到,只要加入密教遵守秘儀。這一觀念打破了等級、城邦、性別的界限,在宗教上體現人人平等,給人們留下一線希望,不僅在生前可獲農業豐收,死后亦有再生之希望。此乃雅典國家將其納入官方崇拜的主要原因。此外,將其納入國家宗教也有利于提高雅典在希臘的政治地位與經濟利益。公元前5 世紀,雅典已成為提洛同盟的領袖。推行秘儀意味著給同盟城邦的農業生產帶來福祉;在宗教上增強雅典之地位,在經濟上亦可獲益。公元前420 年,埃琉西斯圣所宣布,不僅雅典人要交納首產貢品,以敬奉德墨特爾,而且,結盟城市也應以同樣的方式送來首批物產……把貢品送往雅典。……議事會要給各城邦發出公告;……獻祭要用神圣麥粒制成,同時也要有三個動物作為犧牲,其中祭獻的牛的角要彩繪。埃琉西斯密教給雅典人帶來如此大的利益,它受到城邦的重視與提倡,就不足為奇了。

  7.柏拉圖的宗教思想

  柏拉圖(公元前427 年至前348 年)是古希臘三大著名哲學家之一,唯心主義哲學的集大成者,他是蘇格拉底(公元前470 年至前399 年)的學生。

  柏拉圖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與宗教思想的核心是" 理念論" ,理念或譯為觀念、概念,在柏拉圖看來,它是現實世界中一切具體與抽象事物的原型,世界上首先有了" 理念" ,然后才有具體的事物,例如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桌子,而且不斷變化,但桌子的理念不會變。正是因為世界上先有了桌子的理念,才產生現實世界的各種桌子。

  理念論認為宇宙間存在著兩個世界,一個現實的世界,一個理念世界,理念世界由各級理念所組成,它是真實的、永恒的,先于現實世界而存在,現實的世界僅是理念世界的一個影子、仿制品,因而是虛幻的、不真實的,只有理念世界才是完美的。例如圓、方、直、德性均各有其理念,而現實世界中的圓、方、直、德性均有缺陷,只有理念世界中的圓才是絕對的。具體的圓只有向理念的圓靠攏、貼近,才能接近理念的圓,而并不能成為理念的圓。他還認為理念世界中有其級別,例如方桌與圓桌是不同的理念,但都歸屬于桌子的理念、桌子的理念高于方桌與圓桌的理念。而家具的理念又高于桌子的理念,這樣層層上推。柏拉圖認為理念世界中最高的理念是" " ,具有創造一切的屬性。由此觀之,柏拉圖的理念論只不過是把寓于具體事物之中的共性或概念,說成是獨立于現實世界之外的實體,實際上是哲學式的彼岸世界,創造一切的最高級理念" " 只不過是哲學式的最高神。柏拉圖還主張,人的靈魂在理念世界里是自由和有知的,一旦輪回轉世為人,靈魂進入肉體的牢籠,他便遺忘了原已知道的一切,所以,人只要回憶即可重新獲得知識。因此,柏拉圖的理念世界(彼岸世界)與輪回轉世觀已將他的哲學引向宗教,亦是哲學與宗教相結合的產物。

  柏拉圖的理念論及后來的新柏拉圖主義對原始基督教上帝論、人的罪性論等神學思想具有重大的影響。

  8.馬其頓統治下的希臘宗教

  按照國家統治形式發展的規律是由小國寡民的城邦國家發展為統一的王國,而與之相適應的宗教形式將由城邦的國家宗教發展為王國的國家宗教,然而古典時代的希臘城邦在政治上始終處于四分五裂、各自為政的爭霸局面。盡管曾出現一些地區性的聯盟,也出現過居于領導地位的雅典、斯巴達、底比斯等城邦,但始終未完成統一事業,內耗殆盡,終在公元前337 年被北方來的馬其頓人所統治,中經亞歷山大帝國及其內爭,于公元前276 年,安提柯王朝(公元前276 至前168年)統治了希臘各城邦。

  在此期間希臘宗教出現了兩種新的動向。第一,王權神化。自亞歷山大(公元前336 至前323 年在位)始,即受東方宗教上影響,被奉為神,王權神化。以后的安提柯王朝諸王亦仿效之。但在希臘本土影響不深。因為在馬其頓統治下,希臘在政治上并未形成統一的王國,各城邦反馬其頓的斗爭連綿不斷,王權神化并未真正成為希臘宗教的組成部分,加之希臘各城邦的人本主義與理性主義的傳統很深,大多數城邦仍保持傳統的多神教信仰。

  第二,密教的繼續流傳與發展。在此期間,埃琉西斯密教在希臘地區繼續流傳。而俄耳甫斯教不僅流傳至東方,而且出現了" 救世觀念".該教崇拜之再生神札格列歐斯被認為是少年的狄奧尼索斯,并獲" 救主" 之稱,演化為救世之神。這一觀念很可能是來自東方猶太教的影響。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世界宗教源流史》古希臘宗教之六:奧林區斯神系的十二天神1
28 古希臘的體育競技與建筑
赫爾墨斯崇拜研究 Ⅰ
古希臘神話中的十二主神
希臘打卡--宙斯神廟
西方藝術風格-第 7 講《古希臘建筑》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江市| 潮安县| 南康市| 乡城县| 都江堰市| 荥阳市| 伊吾县| 藁城市| 普安县| 江华| 怀仁县| 西畴县| 漯河市| 齐齐哈尔市| 屯门区| 漳平市| 聂拉木县| 宜城市| 大理市| 台中县| 金坛市| 中山市| 扶绥县| 乾安县| 自治县| 宝清县| 南召县| 同心县| 彝良县| 玛多县| 黎城县| 营口市| 清远市| 如皋市| 宁晋县| 永吉县| 莱州市| 淮滨县| 新密市| 安图县| 南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