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突厥,遼,金,都是我國北方地區(qū)存在過的強大少數(shù)民族,關于他們最初的起源可能存在不同的說法,但是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尤其是后期的演化與融合過程,他們之間可謂是剪不斷理還亂,本人詳細查閱了相關的資料,大致梳理了一下它們之間的關系。
從族源上來說,突厥和遼的關系最近,匈奴與這兩個民族稍有聯(lián)系,而金則是最獨立于其他三家的存在。從巔峰時期的活動區(qū)域以及直接交流來說,遼,金關系最大,它們都崛起于東北,后來還發(fā)生了金滅遼取而代之的事件。
匈奴屬于夏啟的一支,夏朝滅亡后,夏桀的一支后裔向北遷徙形成了后來的匈奴。司馬遷引用匈奴人的說法“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獯鬻、熏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獫允、薰粥,居于北邊,隨草畜牧而轉移”。
突厥起源于柔然,南北朝時期,柔然出現(xiàn)于鮮卑一部。突厥屬于柔然部。關于柔然人的來源,由于史籍記載歧異、簡略,有東胡、鮮卑、匈奴、塞外雜胡諸說。最被認可的起源是來源于東胡。
遼,也就是契丹,民族源于東胡的鮮卑部落,開始叫拓跋鮮卑,后來演變?yōu)槭翼f部落,最后形成了契丹民族。
金,也就是女真人,現(xiàn)在叫滿族,來自隋唐時期的黑水靺鞨,南北朝時期稱勿吉,漢至晉時期稱挹婁,最初來源于3000多年前的東北肅慎部落。
那么從族源上說,突厥和遼均來源于東胡,匈奴形成最初就叫匈奴,金則來源于肅慎部落。中國傳統(tǒng)古史觀認為,中國東北有三大基本族系:肅慎、穢貊和東胡。后來東北的東胡稱霸東北,期間可能融合了部分肅慎人。后來東胡與稱霸北方的匈奴并立,再后來匈奴擊敗東胡,東胡分裂,開始了漫長的民族演化過程,最終形成了后來的突厥和遼。
東胡是中國東北的古老游牧民族。是太昊伏羲后裔向東北遷徙后與胡人融合后形成的一一個部落聯(lián)盟,包括了當時族屬相同而名號不一的大小部落,而匈奴又起源于大禹,大禹是軒轅黃帝的嫡系后裔,伏羲女媧的母親又是華胥氏,根據(jù)《世本》中記載“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黃帝、炎帝,曾祖母華胥氏”。就是說黃帝的曾祖母是華胥氏,這樣看來伏羲和黃帝之間還是存在一定的血緣關系,如此,也就把匈奴、突厥以及遼之間建立了一定的血緣聯(lián)系,雖然這個有點牽強,但是。我就是要從頭來梳理他們之間的關系。
如果說從起源上他們是有一定關系的,那么,在匈奴,突厥,遼,金民族的演化與形成過程中他們的關系更加明確、復雜、千絲萬縷。
看圖會更清晰。
突厥、遼、匈奴之間的聯(lián)系
作者自己根據(jù)資料做的圖,圖中黃帝應為某華胥氏曾孫,寫成孫子是筆者手誤
匈奴,突厥,遼,金的演化形成過程以及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
作者自己根據(jù)資料做的圖
商周時代,匈奴比較強勢,東胡經(jīng)常挨打。
由網(wǎng)圖改動而來
東胡被匈奴攻滅,分裂為鮮卑和烏桓兩部。
由網(wǎng)圖改動而來
風水輪流轉,匈奴被大漢打垮,分裂為南北兩部,鮮卑烏桓趁機壯大。肅慎在漢朝開始被稱作挹婁。
由網(wǎng)圖改動而來
東漢末年,曹操滅烏桓,鮮卑開始崛起,匈奴進一步衰落。肅慎在漢朝開始被稱作挹婁。
由網(wǎng)圖改動而來
魏晉時期,鮮卑開始稱霸北方。肅慎在漢朝開始被稱作挹婁。
由網(wǎng)圖改動而來
西晉時期的鮮卑與匈奴,鮮卑也沒能逃過分裂的命運,變?yōu)槿蟛柯洌倥_始西遷。
由網(wǎng)圖改動而來
拓跋部鮮卑強大起來,后來創(chuàng)立了北魏,拓跋部鮮卑的奴隸柔然也開始崛起,匈奴西遷,消失于中國人的視野里。挹婁變?yōu)槲鸺?/p>
由網(wǎng)圖改動而來
北魏南遷洛陽后,柔然在北方強勢崛起。這個時期的肅慎由挹婁變?yōu)槲鸺?/p>
由網(wǎng)圖改動而來
一個負責給柔然煉鐵的奴隸部落突厥開始出現(xiàn),被喚作“煅奴”,意思就是打鐵的奴隸。挹婁變?yōu)槲鸺?/p>
由網(wǎng)圖改動而來
隋唐時期,奴隸翻身做主,突厥滅了柔然,稱霸北方,經(jīng)常跟隋唐打架。拓跋鮮卑變?yōu)榱耸翼f部落,勿吉部落變成了靺鞨部落。
在隋朝的離間計之下,突厥也沒能逃脫分裂的命運,室韋的一部分契丹出現(xiàn)。
由網(wǎng)圖改動而來
在唐朝的打擊下,突厥滅亡,到了唐朝末年,契丹崛起于東北部,靺鞨部落開始形成了女真族,但只能在東北玩泥巴。
由網(wǎng)圖改動而來
宋朝時,契丹人建立了遼國,稱霸東北亞,打的宋朝喊大哥,女真人叫爸爸。
網(wǎng)圖
后來,遼國太貪圖安逸,女真人趁機崛起,與宋聯(lián)手,滅遼國,建立金國。遼國后裔西遷中亞建立西遼。
網(wǎng)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