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紹興,人們就會想到這里是魯迅的故鄉。然而,古時候紹興叫做山陰,還叫做會稽。那么,為啥叫山陰、會稽呢?
(會稽山)
紹興的第一個名字叫做會稽,這地是秦朝開始設立的,是秦朝三十六郡之一。為啥叫做會稽呢?是因為一座山,也就是今日的會稽山。
資料記載,會稽山也叫茅山、畝山,在今日浙江紹興北部平原南部,跨越柯橋區、越城區、諸暨市、新昌縣、嵊州市、上虞區等地,主峰在嵊州市西北。會稽山占地5平方公里,以大禹陵、百鳥樂園、香爐峰、大香林等景區為主要景觀。
因為這座山,就有了紹興的第一個名字,會稽。在很多著作中都會提到會稽,轄區大概都是今日紹興地界。
(會稽山)
按照秦朝的慣例,有郡還要有縣,當時會稽郡共有26縣,山陰縣就是會稽郡26縣之一。為啥叫山陰呢,主要這地在會稽山北側,所以叫做山陰。這地氣候很好,引來很多人居住。所以,山陰發展很好,人口越來越多。
隨著人口增加,經濟繁榮,后來山陰縣和會稽縣平起平坐。六朝時期,隨著中原人士大量南遷,山陰縣人口眾多,在陳永定年間,分為西部的山陰縣和東部的會稽縣,二縣同城而治,同為會稽郡首縣。
在中國歷史上,兩個縣的縣衙在同一個城市的事情非常少,而山陰和會稽卻開創了中國歷史的先河。
(趙構)
山陰、會稽為啥改稱紹興呢?和宋朝的一個皇帝有關。
12世紀20年代,北宋北面日益強大的女真族政權——金,攻下了北宋首都東京汴梁(現開封)。當時,北宋皇帝欽宗和太上皇徽宗都成了金兵的俘虜。金兵大肆搶擄東京后,又繼續發兵南下,想一舉推倒宋室江山。在國家危難之際,康王趙構被擁立為皇帝,即宋高宗。高宗從海上逃到了會稽(紹興原名),使會稽成了南宋王朝的臨時都城。為了勵精圖治,匡興宋室,即所謂的“紹祚中興”,趙構決定用“紹興”作為自己的年號,并把會稽改稱“紹興”。
此后,紹興的名字就出現了,一直沿用至今。【參考資料:《一統志》、《宋史》】 (作者:每日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