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的位置在古絲綢之路往敦煌市東南方向25公里處的鳴沙山,山的東麓能夠遠遠望見長達1600米的崖壁,布滿了洞窟,又名千佛洞。此處南枕祁連,襟帶西域,前有陽關,后有玉門關。此處歷史悠久,自漢代起就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咽喉要塞。
莫高窟景區為了文物保護防止氧化風蝕,很早就將大部分洞窟關閉,735個洞窟常年對外開放的僅有60-70個。而一般進入莫高窟跟隨景區講解只能欣賞到5-6個——不過就算如此,觀眾也已經被眼前的這一切所震撼,進入莫高窟的人們會被僅存的藝術作品吸引。
這座“建造”在山間的中國盧浮宮,距今已有1600余年的歷史,始建于公元366年十六國時期。那個時候唐朝圣僧還未去西天取經,當時的僧人樂尊路經此山,偶然發現自然地質展現出來的金光閃耀如萬佛坐臥,于是便在巖壁上開始了第一個洞窟的創作。隨后歷經北魏、隋、唐、北宋、西夏不斷擴大修建,元代統治中原地區后,莫高窟漸漸衰敗而被廢棄。
這是一座融繪畫、雕塑和建筑藝術于一體,以壁畫為主、雕塑為輔的大型石窟群。莫高窟壁畫繪于洞窟的四壁、窟頂和佛龕內,制作工藝之復雜,技藝之精湛,內容博大之精深,是前人留下的高價值瑰寶。
所有藝術作品分為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跡、經變、神怪、供養人、裝飾圖案等七類題材,此外還有很多作品表現了當時的狩獵、耕作、紡織、交通、戰爭、建設、舞蹈、婚喪嫁娶等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社會形態。
這些藝術作品體現了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和特色。如果仔細品味,就仿佛進入時空的隧道,歷朝歷代的生活習俗、藝術造詣都歷歷在目。隨著時間推移與更迭,工匠們不同的畫風和表現手法,都在這里成為歷史的見證。
創造莫高窟的藝術大師大致分為三類:
僧官,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但為數不多。
畫僧,他們是僧侶也會作畫,人數較前者略多。
純粹的畫工,他們游走四方居無定所,在洞窟里創作,在洞窟里起居,一旦完工,再也看不到他們的身影了。
這個巨大繪制工程,令眾多畫工,耗盡畢生精力。他們走進石洞,有的再也沒有走出莫高窟。正是這批優秀偉大的無名者,為后世留下人類輝煌的絲路文明影像。
莫高窟壁畫創作的工藝早已失傳,至今無人能畫出盛唐時的那種奢華極致的美感。唐代到宋代的更替,畫風已有明顯變化——越往后越顯得浮躁與功力,若拿如今的藝術工匠對比,可以說不忍直視,僵硬呆板山寨十足。
▼國畫大師張大千臨摹之作▼
即便張大千的臨摹之作,也和真正原作有著巨大差距。
四大揭秘——
1、誰在經營
所有參觀的人們走進莫高窟都會一頭霧水——經過一千多年沉淀,人們最大的疑問是莫高窟何人所建?為何而建?
仔細觀察每一個石窟,發現所有的開鑿結構大致相同,“前甬道,后洞窟”,每個甬道兩側的墻壁上都有人物繪畫,這些人物畫像就是供養人——出錢開鑿這個洞窟的人們。
▼ 供養人的畫像▼
洞窟內有供奉佛像,并繪制了經變圖,其目的就是供養菩薩與神靈為家族祈福。可見莫高窟其實是民間自發進行開鑿創造的產物,是各朝代達官顯貴積累的文化遺產。
2、穿越時空的歷史畫卷
莫高窟從一千六百年前開鑿以來,到元代停工,經歷眾多朝代,而可開發的洞窟只有這些,以至后人只能在前人的洞窟內覆蓋或者鏟掉原先的壁畫,重新繪制,可謂“寸土寸金”。
現在看到的壁畫就是一本藝術的編年史,不同畫風,不同造型,不同文化,匯聚一堂。有人認為壁畫枯燥看不懂,那是因為沒有用心,當耐心去欣賞與比對后會發現,雷同作品少之甚少。可以說,在這個舞臺上,千年間的藝術家竟然可以同臺競技,如此神奇只有在莫高窟才會發生。
3、神秘的九層樓
整個莫高窟,基本是沿山壁開鑿的原始洞窟,唯有北面聳立九層樓的建筑,很突兀。這就是編號為96號的洞窟,是標志性建筑。窟內彌勒大佛又稱“北大像”,建造于武則天登基那年。
2002年敦煌研究院發現這尊千年大佛竟然“長高”了1米。
此佛像和普通彌勒佛造型不同,兩腿下垂呈倚坐之勢,雙目俯視。一手上揚,一手平伸,體形飽滿圓潤,氣度莊重神圣。仔細端詳有種母儀天下的意境,完全是武則天的化身。
4、孫悟空的原型
莫高窟里可以找到很多傳說事物的真實原型,如嫦娥一般婀娜的飛天,造福眾生的九色神鹿,還有陪伴唐僧西天取經的孫悟空。下圖中的石磐陀就是孫悟空的原型,因其是胡人,所以毛發濃密,如毛猴一般。
▼ 唐僧和石磐陀▼
毛猴曾是一個殺人越貨的強盜,經唐僧教化迷途知返,成為他的第一個弟子,并幫助唐僧成功穿越荒漠,躲避官府的通緝。在《大唐西域記》中均有詳細的記載。
▼ 美術片《九色鹿》的原型▼
四大劫難——
從輝煌到毀滅
現在看到的莫高窟是經過修復的,經過元、明兩朝的廢棄,直至清末20世紀初被發現的時候,莫高窟已呈現荒蕪凄涼的景象。窟前木棧道大都被毀壞,崖面坍塌,洞窟殘破,堆積如山的流沙因長期無人清理,把最下層的許多洞窟都掩埋了。
▼ 元代莫高窟就開始逐漸衰敗▼
▼ 1914年的莫高窟▼
劫難一:藏經洞浩劫
第17號洞窟是中國人永遠恥辱的地方。
這個洞窟看似很小,卻被稱為“藏經洞”。西夏王朝時,為了躲避戰亂保護文獻資料,僧侶們將上萬經卷掩藏在此。1900年,卻被一個道士王圓祿發現。
▼ 賣掉經書的王道士▼
此后英國探險者斯坦因來到莫高窟,用4錠馬蹄銀誘騙王道士,換走了大部分經書,如今保存在大英博物館內。
▼ 斯坦因(圖中)▼
▼ 藏經洞內搬出的經卷圖左門洞即為藏經洞▼
劫難二:雕像和壁畫被切割剝離
英國人斯坦因和法國人伯希和將文獻資料盜搶一空后,莫高窟又迎來了美國人華爾納。
▼ 臭名昭著的華爾納▼
他來的時候已經晚了,能拿走的都被洗劫。華爾納卻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讓莫高窟遭受毀滅性的打擊——他殘忍地將大量雕像和壁畫切割下來偷運回國。
▼ 華爾納竊取的莫高窟第328窟供養佛像▼
現如今,我們在莫高窟看到的雕像基本都是清朝和民國時期修復的。然而,近代工藝和古代壁畫的風格早已無法融入,看上去牽強附會。
▼ 華爾納剝離莫高窟第323窟壁畫的殘痕▼
劫難三:安置沙俄匪軍
1920~1921年,俄國十月革命后在國內戰爭中失敗的沙俄白匪,在陸軍少校阿連闊夫的帶領下,越過邊界,從新疆大舉進犯到中國,后被拘留。他們被安置在莫高窟長達半年。匪軍在絕望中,對洞窟壁畫進行了毀壞,不僅亂涂亂抹,還在洞窟角落生火做飯,不少壁畫被油煙熏黑污損。
▼ 被油煙熏黑的壁畫▼
劫難四:張大千“名人也做暗事”
1941年初,一代國畫大師張大千率妻兒門生抵達敦煌莫高窟,在這里,他們待了兩年七個月。為了臨摹不同朝代的壁畫,竟將壁畫層層剝去!這對張大師本人藝術上的提升甚大,但對于國家和民族則是一種無法挽回的損失!
▼ 被油煙熏黑的壁畫▼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我們挖掘藝術家的生活趣聞
我們講述藝術作品創作的故事
我們呈送最藝術的大餐
長按下面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不錯過每一次精彩
愛德藝術院&藝旗科技聯合出品
合作與投稿請致電:18813086808
或發送郵件至:lixuming@17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