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安婦”,是一個令人一提到就能感受到心酸和屈辱的詞語。這個詞誕生于二戰期間,是當時日軍為了完成侵略亞洲的戰爭而推行的一種軍隊性奴隸制度。通俗來說,就是當時的日本政府為了“撫慰”軍隊而通過誘騙、強迫的方式,召集了來自中國、朝鮮、韓國及日本本土等地的女性,這些女性專供日軍享樂,是二戰期間最大的受害者之一。
但鮮為人知的是,在二戰期間,遭受到如此屈辱的除了慰安婦外,還有一個群體,他們被稱為“慰安夫”。確切的是,是在二戰結束后,日軍在無條件投降后,回到了日本本國。當時,美國軍隊還留守于日本國內,而日本為了保護皇室的尊嚴,選擇了利用本國民眾來為美軍提供那不堪的服務
事實上,駐扎在日本的美軍中,除了絕大部分的男兵外,還有大約一萬名女兵,她們眼看著男兵可以享受慰安婦的“待遇”,因此提出了異議,表示女兵也應該受到同等對待。作為戰敗國,日本沒有任何反抗的余地,被迫同意了這一要求,于是召集了一小批慰安夫送入了美國軍隊中。
安夫都是一對一服務的,而且慰安夫要經過重重的身體檢查。其中,有一名日本慰安夫曾經這樣回憶美國女兵,他叫趙田純一,他所服務的正好是一名美國女護士,這名女護士的身材很好,但就是性格十分暴虐,如果惹她不高興了,她就會暴跳如雷,所以趙田純一每次回想起美國女兵,都會聯想到家鄉的水牛。
同慰安婦的結局一樣,一些慰安夫無法撐過這些非人的折磨,就這樣慘死在軍營。而那些僥幸存活下來的慰安夫,則經歷了巨大的心理和身體創傷。重新回歸自由后,他們拒絕露面,并不愿意接受任何訪問,更不愿意提起當時的悲慘遭遇。此時的他們,哪怕已經脫離苦海,但一見到女兵,就會害怕到瑟瑟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