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強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每次考試都是九十分以上。但是不知道為什么到了三年級考試經常出現七八十分,成績是只減不增,家長對此很是擔心。小偉從一年級開始就在上各種提高班,成績十分突出。但是到了三年級,不知道為什么慢慢地產生了厭學的情緒,學習成績也是直線下降。面對這種現象,中教高級教師王老師指出,三年級是個“分水嶺”,家長對此切莫大意。
學習壓力加大,家長應做好提前規劃
對于孩子到三年級出現成績突然下降并產生厭學情緒的情況,王老師認為主要有兩點原因:
首先,“三年級本身就是一個‘分水嶺’,一二年級的教學內容就像是‘看圖說話’,知識學習起來相對比較簡單,主要是使學生適應小學的生活,培養學習習慣及能力。然而到了三年級,教學內容難度越來越大,知識量逐漸加大,有一些孩子一時間適應不了新的學習壓力,繼而導致了學習成績的下降。”
對于這個問題,王老師認為解決辦法主要是:“在二年級結束的這個暑假中,家長不能對孩子完全放松,應該讓孩子抓緊時間鞏固一二年級的舊知識。之后,讓孩子提前預習一下三年級的知識,對即將開始的學期有一個籠統的知識儲備,這樣有利于孩子在三年級的學習中有心理準備及學習自信心。”
報班適量,避免厭學抵觸
其次,王老師認為導致準三年級學生出現厭學現象的原因是:“現在家長給孩子報多種學習班,盲目追求提高孩子的能力和成績,作業量過大導致學生過累,就會致使學生出現厭學的情緒。”
面對盲目報班的現象,王老師建議:“在課余時間適當地報一些課外班并不是絕對不可以,但是選擇課外班一定要適時適量,否則孩子失去了消化知識的時間和娛樂時間,反而會產生厭學情緒,得不償失。”
從興趣出發,找到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
王老師認為要想讓孩子學習好,主要應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不要一味地給孩子強加學習壓力,而是要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點因材施教,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學習辦法,并且做到勞逸結合。
“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是一門藝術。”王老師指出,若想讓孩子學習好,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對學習有興趣,并讓孩子對學習有信心。就算孩子出現了成績下降,家長也不要著急,細心地找到孩子出錯的問題所在,耐心地給孩子進行輔導,給孩子加油打氣;及時關心孩子的學習近況,發現孩子成績下降之后,一定要及時和老師進行溝通,找到孩子的問題所在并作出調整;讓生活與學習聯系起來,鼓勵孩子將在學校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使孩子產生對學習的興趣,自身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從而使孩子發自內心積極上進,愛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