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已近百年的榮國府,在《紅樓夢》剛開篇的時候,就已經“內囊也盡上來了”。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榮國府中的財政危機越來越嚴重,直至在賈母生日過后,當家人賈璉和王熙鳳,已經開始想法設法典當東西,維持家中的開支。
榮國府中為何會越來越窮?倒是隔壁的賈珍,早就一語道破其中的原因:“……那府里,這幾年添了許多花錢的事,一定不可免是要花的,卻又不添些銀子產業,這一二年倒賠了許多……”這是在《紅樓夢》第五十三回,賈珍和前來“進貢”的烏進孝談及的。
作為榮國府的旁觀者,賈珍看透了榮國府的財政危機的真正原因:第一,事多,花錢多;第二,產業少,掙得少。簡單概括一下,就是不節流,不開源。
賈珍這話說得極明白,似乎他是一個很通透的人。然而,在賈珍領導下的寧國府,又是什么樣子呢?第一,不節流。為了兒媳婦秦可卿的葬禮,他寧愿“盡我所有罷了”;他每天花天酒地,養男寵,養女人,招聚一幫世家子弟在家中飲酒作樂。哪里又有一點節流的樣子?
第二,不開源。賈珍早就明白要“添些銀子產業”的道理,但他又何嘗做到了?他只會埋怨自己的莊田負責人烏進孝,上繳的東西少了,卻根本沒想著添置一些產業,來擴大收入。甚至于,賈珍早已有賣地的嫌疑。比如他曾經對烏進孝說過這樣一句話:“如今你們一共只剩了八九個莊子……”為什么會只剩了八九個莊子?以前有多少個莊子?那些莊子都去哪兒了?
烏進孝也說了:“……我兄弟現管著那府里八處莊田,比爺這里多著幾倍……”寧榮二府創建之初,產業規模絕對不會相差太多,甚至還有可能是寧國府的更多。但此時,寧國府的產業,只是榮國府的幾分之一。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只有一種解釋,就是賈珍早就開始賣祖宗產業了。虧得賈珍還好意思說隔壁“不添些銀子產業”。
丈八的燈臺——照得見別人,照不見自己。這句話用在賈珍身上,只怕再合適不過了。別人家的問題,看的一清二楚,自己家的問題,卻渾然不覺。這樣的賈珍,也難怪在父親的葬禮上,連一二百兩的工錢,都要借下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