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群體,鯨魚。哪怕在大海中已經是霸主一樣的存在,卻還是敗給了在陸地生活的渺小人類。
日本,多年來對鯨魚進行不間斷的捕殺,而更可怕的是,他們捕殺鯨魚之后并不僅僅是為了吃掉,也完全不是為了買賣。
他們的行為也直接導致了世界范圍內鯨魚數量的大量減少。這樣做事,他們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這可能是能被算做是陰謀一樣的存在的事情,世界上的所有國家都應該要警惕日本捕殺鯨魚的真正意圖了。
(現代捕鯨)
鯨魚的種類有100多種,但基本上都龐然大物。比如地球上最大的哺乳動物藍鯨,其平均體長可以超過30米,體重能達到180噸以上。
相對較小的虎鯨,平均體長也要在6-9米之間,體重超過6噸,基本上就相當于一輛小卡車了。
鯨魚的存在,對整個海洋環境甚至整個世界的生態環境都有不小的作用。
(鯨魚)
在學術界有一個俗語——一鯨落,萬物生。
鯨落指的是鯨魚死亡之后沉入海底的現象,其對于海洋的作用絲毫不亞于落紅“化作春泥更護花”,故才擁有了這樣一個浪漫的名字。
一只成年體型的藍鯨在死亡之后,可以在不久的時間里形成一個生態循環系統。并且可以保證讓一套以分解者為主體的循環系統存在上百年的時間。
簡單來說,如果只靠海底中處理鯨魚尸體的分解者,它們需要上百年才可以分解完整條藍鯨。
(鯨落殘骸)
可想而知藍鯨的尸體擁有著怎樣強大的能力,這就相當于是陸地上的核電站一樣,擁有難以想象的能量。
1998年,美國夏威夷大學的科學家在太平洋的深海之中發現了一處鯨落。里面生活著43個種類的海洋生物,個體數量高達12490個。
其中甚至還有盲蝦等稀有的海洋品種。
從這些動物的角度來看,鯨魚的尸體就成為了它們的家,讓它們在其中生存,并且受到庇護。
(鯨落參考圖)
像白鯨、灰鯨、抹香鯨、座頭鯨等大型鯨類,也都可以在死亡之后形成大大小小的鯨落。
因為一般情況下鯨落只出現在大洋海底之中,成型之后體積又會有所減小。所以現在世界范圍內對鯨落的研究還是相對比較少的。
除了鯨落,鯨魚的一些生物行為也同樣對生態有著重要的好處,甚至可以影響到人類。
諸如藍鯨等大型鯨魚,他們體型大,排泄量也大。
(藍鯨參考圖)
這些從大型鯨魚體內被排出的物質在他們消化系統的加工下,形成了富含鐵和氮的物質。
這些物質可以改善大海的營養環境,促使其他海洋生物茁壯成長。
另外,鯨魚還為海中碳排放做出了貢獻。比如一只灰鯨死亡后,不管有沒有形成鯨落,都可以為海底生態提供相當于正常情況下2000年才能自然排放出碳的總量。
鯨魚還可以調節物種數量和生態系統。
(藍鯨)
以藍鯨為例,藍鯨每天至少可以吃下5噸重的食物,包括大小魚類。
它們就像是一發火箭,只要啟動,就需要源源不斷的能源。
同時,鯨魚在攝取食物方面并沒有任何側重點,它們也不會專門去襲擊、食用特定的生物。
所以鯨魚最大的作用就是調解生態系統中海洋生物種群中個體的數量,控制海洋生物的數目之中都在一個科學的閾值中,維持海洋的健康。
就是這樣一個對海洋環境、自然環境和全體人類都有好處的生物,卻在近年來被日本大量捕殺,他們為什么這樣做?
(日本捕鯨)
鯨魚早在6000萬年前就出現在地球上了,人類捕殺鯨魚的歷史也長達4000年。
最初捕殺鯨魚最多的是歐美地區,英國、德國、法國在內的多個國家都有專門的捕鯨隊。
他們一般都是在格陵蘭島附近的海域,乘坐木船尋找大型鯨魚的身影。
一旦他們發現類似駝背鯨這種游速很慢,又不向深海移動的鯨魚之后,就會用隨身攜帶的標槍刺向它們,直到鯨魚死亡。
(駝背鯨)
隨后這些捕鯨人把鯨魚帶到岸上,把鯨魚身上所有有價值的東西都賣掉。
比如鯨油,是當時北歐油脂工業的重要原材料,而且因為數量比較少,價格昂貴。
再比如鯨肉,雖然其產出的肉有很多,但這不妨礙它擁有可觀的價格,不妨礙大量人員購買。
于是在利益的驅動下,歐洲的捕鯨業越來越發達,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走上了捕鯨之路。
(眾人捕鯨)
到十八世紀末,當地的駝背鯨等種類的鯨魚,就被基本捕殺殆盡,瀕臨滅絕。
北歐的捕鯨業也隨著鯨魚數量的減少而衰落。
到了十九世紀中期,科學技術的大力發展,讓人類擁有了更強大的航海能力。
美國、法國也在那之后開始于大西洋、太平洋等海域大量捕殺抹香鯨,并把它們送回本土銷售。
1846年,美國捕鯨業空前發達,僅僅是當年,他們就捕殺了一萬頭抹香鯨。
(抹香鯨)
1904年,人類開始在南極洲周圍海域捕殺鯨魚。
1910年,挪威在南極洲用4個月的時間捕獲各類鯨魚多達12300頭。
從那之后,全世界的鯨魚數量都大量減少,在人類的捕殺下成為了瀕危種群。這樣下去,人類只有可能是在自掘墳墓。
二戰結束之后,國際捕鯨業恢復。1946年11月20日,以美國為首的全世界捕鯨行業最發達的19個國家在華盛頓召開“全球捕鯨大會”。
在那場會議上,眾捕鯨大國成立了“國際捕鯨委員會”并通過了《國際捕鯨管制公約》。
(國際捕鯨委員會)
其要求所有簽署公約的國家都要以保護鯨魚為前提,以謀取正常利益為目標進行捕鯨工作。
也就是說,各國家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對肆意捕鯨,破壞生態。
那么這有沒有讓鯨魚的種群數量有所上升呢?
答案是否定的。雖然《公約》中說得輕輕楚楚,但實際遵守的國家卻并不多。
按照《公約》的內容,最好的方式應該是在全世界范圍內徹底停止捕鯨行為。可沒有一個國家愿意放棄這項暴利行業,鯨魚的數量依然在持續減少。
(1949年到1978年捕鯨數量)
在這個事件上,就不得不提到日本。
一直以來,日本都在世界范圍內建立自己遵守國際法,熱衷于保護環境的形象。
不過在2021年之后,日本有些捉襟見肘,難以維持曾經的正面形象。畢竟靠“假裝”環保,是不能裝走所有核廢水的。
把核廢水排入大海這件事,徹底把日本定在了破壞生態環境的恥辱柱上。
早年間日本其實就海洋下過毒手,肆無忌憚地捕殺對海洋生態至關重要的鯨魚。
(被捕殺的虎鯨)
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見鯨魚的數量還在持續下降,當即發布了《禁止商業捕鯨》條款。
其中規定:“從1986年起,所有國家都商業捕鯨的配額均為0。”
日本作為島國,有長達少年的捕鯨歷史,早就加入了捕鯨委員會。
簽署條款后,日本發現了其中的漏洞。那就是雖然商業捕鯨被限制了,“科研捕鯨”卻沒有被限制。
(日本捕鯨)
《公約》允許成員國為了科研項目捕獲鯨魚進行研究,具體數量也是可以自己隨意決定的。
1986年,日本以“科學研究”的名義捕殺包括藍鯨、抹香鯨在內的大型鯨類共240頭。所謂《公約》也在日本的眼中變成了“廢紙一張”。
從一開始,日本就不愿意配合《公約》,當初通過《禁止商業捕鯨》的時候,日本投的就是反對票。
這是因為日本面積小、資源少,可對于捕鯨發展來說卻是得天獨厚的。
(日本捕鯨)
停止商業捕鯨,那就是掐斷了日本的一條重要的資金來源。這也是為什么即便找借口也要捕鯨的原因。
日本以“科研”為借口,無視《公約》內容,對鯨魚進行捕殺的行為,一直從1986年持續到了2014年。
按照平均一年300頭的數量來算,最少已經有上萬頭鯨魚被日本捕殺。
在過去這些數量鯨魚可能只是一個北歐國家一年捕殺的數量,并不足為奇。
但日本捕殺鯨魚的時候可是鯨魚被宣布瀕臨之后,原本就大量減少的鯨魚,在日本的迫害無異于“釜底抽薪”、“落井下石”。
(捕鯨參考圖)
2014年3月,全球捕鯨委員會見日本捕鯨行為太過猖獗,對日本提出了警告。從那之后,日本的捕鯨行為才有所收斂。
現在鯨魚的商用價值已經很小了,古代人捕殺鯨魚多數用來食用,有一部分原因是當時捕魚的技術沒有現在先進。
而現在,捕魚的難度比捕鯨的難度要小很多。同時隨著科技的發展,養殖業、畜牧業、農業在各個國家都有了進步,人類再也不需要用鯨魚來填飽自己的肚子了。
即使在日本食用鯨魚的人還存在,可他們不會像以前一樣過分依賴鯨魚肉。絕大多數日本人食用鯨魚,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獵奇心理。
(日本捕鯨)
這些情況直接導致鯨魚肉的需求量大大減少。
同樣貶值的還有在以前備受工廠歡迎的鯨油。石油的出現,讓鯨油這種產量低、作用小的油脂失去了以前價值。
既然現如今鯨魚帶來的收益遠不及過去,日本為什么還要捕殺鯨魚?難道真的是因為科研?
如果是為了科研,日本大可以探索人工養殖鯨魚的行業,可直到現在日本也沒有落實這樣政策,這意味著所謂“科研捕鯨”本就是虛偽的。
(日本捕鯨)
早在《禁止商業捕鯨》條款出現的時候,就在日本成為了政治問題。
日本捕鯨的重點并不在于收益,因為在日本看來這是對國家發展的抑制,所以他們通過捕鯨行為惡意反抗世界范圍內的規則。
這在無意中提醒了全世界所有的國家,要警惕日本一直都存在政治野心。他們一直都想獲得和別人不一樣的地位和權力。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日本甚至出資賄賂相關國家,讓他們和自己一樣走上反對“禁止商業捕鯨”的行列之中。
(捕鯨)
比如2007年6月,內陸國老撾加入全球捕鯨委員會之后,就提議開放對捕鯨行業的限制。
按理說捕鯨事業如何,對老撾并沒有太大影響。歸根結底是日本對老撾動用了大量的財力和物力。日本的這種行為,也被稱之為“捕鯨外交”。
除了“賄賂”,日本還可以通過“捕鯨外交”加強了自己與澳大利亞、美國的聯系。
這些大國若是同意日本惡意捕鯨的行為,也就意味著他們和日本的關系將更上一層樓。
(鯨魚受傷參考圖)
屆時,捕鯨行業上帶來的收益要遠遠低于日本在外交上的收益。
當這種外交形勢大行其道的時候,重點也就不再是商業捕鯨是否合法了。而是日本在通過不正當的方式集結自己的同盟,擴大勢力范圍。
這就是日本惡意捕鯨給世界范圍帶來的第二個警醒,他們正在以所謂“合法捕鯨”的借口去拉攏世界上的大小國家。
到此,捕鯨問題已經在日本身上變了味道。
(捕鯨參考圖)
在日本國內,不管是新黨還是舊黨,絕大多數黨派都支持商業捕鯨,他們甚至在國內建立了“支持商業捕鯨議員聯盟”。
這讓商業捕鯨合法成為了日本政壇中最普遍的共識。
在這樣的背景下,所有人都能看得出來,日本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從沒有考慮到他們對鯨魚和世界生態環境的迫害。
通過這件事,就明白日本能做出排放核廢水到太平洋這種荒唐事也就不足為奇了。
(反對排放污水的日本民眾)
在2014年以前,關于日本是否違反“禁止商業捕鯨”的條例,在世界范圍內都沒有得到重點的關注。甚至很多人到現在還不知道日本對鯨魚的迫害。
所以日本才敢在那之前旁若無人地進行鯨魚捕殺工作。
這提醒全世界要注意,在禁止捕鯨的事情上,國際聚焦還不到位,管理上也存在著紕漏。
如果早一點對日本的行為進行制裁,還能拯救很多鯨魚,甚至可以拯救海洋生態。
(生機勃勃的海底世界)
日本的肆意捕鯨行為,絕對不是看起來那么簡單。
他們可以把捕鯨問題上升到外交和政治層面,那是不是就有理由懷疑他們在其他行業也有類似的行為?這也是需要世界各國警惕的,很有可能有的國家已經深陷其中。
人類立足于地球,生態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野生動物在這其中扮演的角色也更為重要。這原本是一個堅強、有機的循環系統,最終卻輸給了人性和政治。日本的惡意捕鯨、排放污水的行為就是最可怕的論據。
當這一切不加以節制,末日可能就在明天……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日本的不正當行為,你想怎么說呢?歡迎交流。
(自然風景)
張偉.日本政府非法捕鯨的動因分析[D].外交學院:2016.
孫成志,柳瑞松.日本“捕鯨問題”的話語——歷史分析[J].東北亞外語研究,2020,8(01)
房琴.捕鯨業與現代日本[J].書屋,2018(12):27-33.
林明利,李松海.鯨落生態研究進展與展望[J].熱帶生物學報,2023,14(01):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