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乾卦各爻形成的對比,初九和上九是“潛龍勿用”與“亢龍有悔”,頭和尾都不好,都不宜行動;九二和九五都是“利見大人”,因為兩者皆居中位;九三和九四在《文言傳》里面都提及“進德修業”,要自強不息,所以這六爻形成一個首尾相應的整體。如此說來,人的行動如何配合時與位來表現呢?
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初九)龍潛伏著,不要有所作為,這是因為處于卑下的位置。(九二)龍出現在地上,這是因為順著時勢而一步步前進。(九三)整天勤奮不休,這是因為正要進行該做的事。(九四)或往上躍升,或留在深淵,這是因為要檢驗自己的能力。(九五)龍飛翔在天空,這是因為處于上位,可以治理百姓。(上九)龍飛得太高,已經有所懊悔,這是因為走到窮困時會有災難。(用九)乾卦的元氣施展在全卦中;這是因為天下都治理好了。
“乾元用九”是因為全卦皆為陽爻,可以上下貫通無首無尾,形成一個不斷流變的過程。《易經》講變化,不可能停下來,某種狀態待久之后就窮困,走不通了,所以政策順時而變,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久之后又窮,然后再不斷地循環。《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也正說明了“天下亂”到“天下治也”,然后再亂再治的時勢變化過程,和《易經》的動態變化不謀而合。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初九)龍潛伏著,不要有所作為,這是由于陽氣處在潛伏隱藏的時期。(九二)龍出現在地上,這是由于天下萬物紛紜有序并顯現光明。(九三)整天勤奮不休,這是由于隨著時勢一起前進。(九四)或往上躍升,或留在深淵,這是由于乾卦進展的變革已經來到。(九五)龍飛翔在天空,這是由于上達天位,可以展現天的功能。(上九)龍飛得太高,已經有所懊悔,這是由于隨著時勢走到窮困的地步。(用九)乾卦的元氣施展在全卦中,這是由于顯現了天的規律。
這一段是依各爻爻辭,說明其相關現象,所以第一段話都有特別關心的問題。
“陽氣”是指陽剛的生命活力,也就是乾卦的元氣。初九代表一切生命處于萌發狀態。
十一月雖寒冷至極,不過也是陽氣開始積聚的時候
九二陽氣升到地面,萬物顯示了文采與光明。九三是順著時勢抵達下卦的終點。九四的“乾道”,是指陽氣所形成乾卦已經有其進展的路線,由下卦走到上卦了;下卦本來就是一個基本的乾卦,九四的乾道往上走,所以說“乾道乃革”,革就是改變,乾道要繼續變化,變到上面完整的乾卦。九五的“天德”代表天子的位置,要治理百姓。最后用九所說的“天則”,是指天的規律,就是無首無尾的和諧境界。這一段話形成一種對比,初九跟九四是“陽氣潛藏”與“乾道乃革”,這兩個相應;九二跟九五是“天下文明”與“位乎天德”;九三跟上九則是“與時偕行”和“與時偕極”,與時有關,走到這一步是大勢所趨。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乾卦所象征的元氣,是萬物得以創始并且通順暢達的基礎。至于適宜與正固,則是就萬物的本性與實情來說的。乾卦的創始作用能夠以美妙與適宜來造福天下萬物,但是它并不指明自己對什么有利,這實在太偉大了!偉大啊,乾卦!剛強勁健而居中守正,本身是純粹不雜的精氣。六爻按時位進展運作,向外貫通了萬物的實情。依循時序乘著六條龍,是要駕馭天體的運行。云四處飄行,雨降落下來,是要使天下獲得太平。
“性情”兩字,“性”代表本性,“情”代表實情。古文講到的“情”,通常是指實際的情況,而不是情感。“美、利”兩字要分開說,“美”代表美妙。老子說過“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意思是天地沒有偏愛。古代祭祀的時候,用草扎的狗放在臺上,讓它伺候祖。芻狗在臺上受祭的時候,人要向它跪拜。祭祀完畢,祖先牌位請走了,芻狗就被人丟棄,讓人踐踏,甚至撿去當柴燒,所以說芻狗的價值是由時機決定的。天地把萬物當芻狗,春花秋月各有其時,興盛衰亡也各有規律,我們還是應遵循時勢的變化,順其自然安頓好自己的人生。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圣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君子以成就道德作為行動的目標,要體現在日常可見的行為中。(初九)所謂的潛伏,是說隱藏而尚未顯露能力,行動而尚未成就道德,因此君子不會有所作為。(九二)君子努力學習以累積知識,向人請教以辨別是非,以寬容態度處世,以仁愛之心做事。《易經》就:“龍出現在地上,適宜見到大人。”因為他具備了君主所應有的德行。九三上下皆為剛爻,又未居中位(二、五),往上沒有達到天位,向下又已離開了地位,所以要勤奮不休,按所處的時勢來警惕自己,這樣即使有危險也不會有災難。九四上下皆為剛爻,又未居中位,往上沒有達到天位,向下已經脫離地位,中間又失去了人的合適位置,所以用“或”字來描寫它。所謂“或”,是疑而未決的意思,所以沒有災難。(九五)至于大人,他的道德與天地的功能相合,他的智慧與日月的光明相合,他的行事作風與四時的秩序相合,他的賞善罰惡與鬼神的吉兇報應相合。他的行動先于天的法則,天的法則不會違逆他;他的行動后于天的法則,他就會順應天的法則所界定的時勢。天的法則尚且興支違逆他,那么何況是人類呢?何況是鬼神呢?(上九)所謂的“亢”,是說只知前進而不知后退,只知生存而不知死亡,只知獲得而不知喪失。只有圣人吧?能知進退存亡的道理而不致偏離正途的,大概只有圣人做得到吧?
最后這一大段,是對《象傳》所做的說明,全文只有第一句針對《大象傳——后面都是針對《小象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