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老北京的城門,那叫“內九外七皇城四”。內九說的是內城九門,就是如今東、西、北二環和前三門地鐵路圍起來的這一圈上的九個城門;外七說的是外城七門,就是如今東西二環南段和南二環這一圈上的七個城門;皇城四指的是天安、地安、東安、西安這四門。今天,先給諸位講講內城九門。
言歸正傳,今兒給諸位說說這內城九門。先說正陽門,正陽門在咱老百姓口中叫大前門、前門,咱老北京說話帶兒化音,但是對城門的稱呼,一聽就能聽出來您是不是老北京,像城門這個門字的發音,除了西便、東便這兩個小門外,其他的都不帶兒音。前門處于中軸線也就是龍脈上,重要性不言而喻,正中的門洞只有皇上能走,文武百官都不是什么時候都能走,就別說咱小老百姓了。老北京的內城城門都是一個城樓一個箭樓,中間是弧形的甕城,在側面的閘樓處進出,箭樓上沒有門。但前門不一樣,哪能讓皇上拐個彎兒啊,所以前門的箭樓也有南北向的門,一條直道直通內外,獨此一處。
前門往東是崇文門,崇文門也叫哈(ha,三聲)德門。北京的香煙除了大前門,還有個哈德門,就是說的這兒。這門是個稅門,進城做買賣的得從這門走,門口有稅官征稅,當時有名的南路燒鍋就是從這城去賣。
崇文門往東到內城東南角樓,我們今天坐火車出北京站看到的城樓,很多人認為是東便門,其實不是,東便門只是當時外城內城銜接部朝北開的便于進出的小門,如今早已不存,我們看到的是經過修復的內城東南角樓。
東南角樓向北,就是朝陽門,朝陽門的位置在東側,是距離通州最近的城門,過去北京城的糧食都來自南方漕運,糧船延大運河到達通州后,在大光樓驗糧裝車,延陸路送進朝陽門,走的就是如今的朝陽路。現在我們看到朝陽路是斜的,一頭是通州、一頭是朝陽門,就是這么來的。朝陽門內遍布糧倉,我們今天還看到很多地名,比如南新倉、海運倉、祿米倉等等,南新倉保留了建筑外觀。朝陽門因為主要功能是走糧食,所以門洞頂上刻有一朵麥穗。
?朝陽門向北,就是東直門。東直門當時主要的作用是進木材,北京當時用的木材主要來自東北方向。因為是走木材的門,東直門外當時是一大片墳場,東直門內大街從東直門到北新橋這一路最多的生意則是棺材鋪,晚間做小買賣的點著煤油燈,“鬼火”和棺材鋪混在一起,被稱為鬼市,據說這就是簋街的由來。
?東直門向北,城墻折向西,到達安定門。安定門從名字上您就看出來的,安定之意,一般出兵打仗班師回朝,都從這個門進。安定門還有一個功能,走糞車,當時安定門外多是糞場。
說完安定門,我們繼續向西,說德勝門。細心的人發現了,這倆門再北城墻上一東一西,怎么都不在中間啊。這就有講究了,北京城相當于一個大院子,您見過后門正當間兒開個門洞么?這就是風水。過去打仗主要在北方,大軍出城,經昌平、南口,出居庸關,基本就是現在八達嶺高速的線路出去。德勝門就是取希望大軍得勝歸來之意。
德勝門往西,城墻走了一段斜線,我們看今天西北二環積水潭、玉桃園這一線就能看出來,據說當年這一片因太平湖所在,地基不穩,最后選了這么條線路。城墻西南向走向后折向南,就到了西直門。西直門很有特點,所有的內城九門甕城都是弧形,唯獨西直門是個規矩的長方形。西直門地處內城西北,距離當時內城用水水源的玉泉山最近,所以它的功能主要是走水車,因此西直門門洞頂上刻有三條水波紋。
西直門往南,就到了阜成門。阜成門向西直通門頭溝,京城的煤炭當時主要都是門頭溝供應,所以這個門主要用于進煤炭,門洞頂上刻有一朵梅花,“梅”與“煤”同音。阜成門外是當時京城最大的驢市,向西進山通常租驢前往,所以城門外有兩條路,南驢市路、北驢市路,后來名字不好聽,改成了今天的南北禮士路。
阜成門向南到達內城西南角樓后折向東,到達宣武門。宣武門當時是個可怕的地方,因為宣武門外的菜市口是秋決后殺犯人的地方,所以所有犯人都是從宣武門推出去的,和別的城門門洞上有圖案不同,宣武門門洞頂上是三個大字“后悔遲”。您要是站在囚車里從這過了,就代表該去見閻王爺了,這時候再后悔也沒用了。
好了,內城九門就給諸位說到這。雖然今天北京的城墻沒了,城門也只剩下一對半,即正陽門箭樓與城樓和德勝門箭樓,但是不妨礙我們回憶它當年的巍峨壯觀。希望這些東西能傳承下去,因為歷史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