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知行合一的境界非常神往,但它并不神秘,工作中無意識地忙碌狀態(tài),就是知行合一狀態(tài)。如果還沒有感覺,就看看中年人的工作狀態(tài)。
人到中年,知道啥是舉重若輕了。不管工作任務(wù)是多是少,都會認真干完,不為別的,主要是感覺要對得起這點工資。工作任務(wù)重時,不再擰著眉頭、一副舊社會的臉,而是點上一根煙,略帶麻木,從容不迫地逐個搞定。
這是典型的一副駕輕就熟,輕車熟路、不興奮、不松懈、不硬努、不毛躁的工作狀態(tài)。盡管心很倦怠,身很疲軟,但是心很平靜,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切都處理得井然有序,按部就班。這種狀態(tài)不是麻木不仁,恰恰是熟練工的身心合一狀態(tài),知行合一狀態(tài)。一切都似乎在自動化地進行,但是心又沒有跑到別的事情上,而是保持著關(guān)注、覺察。外在的事情又多又亂,但是內(nèi)心卻有條不紊,先處理什么后處理什么,哪個緊急,哪個不著急,哪個集中辦理,哪個捎帶手辦理,在腦中籠統(tǒng)一想,馬上就開始著手行動,也不用著先運半天氣,喝一大杯濃咖啡,聊會兒天,在網(wǎng)上瞎看會兒新聞再動手。
中年人做到知行合一,靠的就是一個“熟”字。做的多了,重復得多了,就形成了自動化。
年輕人都希望自己能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但往往并不如愿,歸根結(jié)底還是練得少,心投入得不夠,心思全在外面,并且受著情緒的嚴重干擾。所以常常感到煩躁、心累,不知該怎么做到像個老司機一樣從容不迫,左右逢源。
王陽明在回答弟子的書信中,解答了這個問題。
弟子問:“若事變之來,有事勢不容不了,而精力雖衰,稍鼓舞亦能支持,則持志以帥氣可矣。然言動終無氣力,畢事則困憊已甚,不幾于暴其氣已乎?此其輕重緩急,良知固未嘗不知,然或迫于事勢,安能顧精力?或困于精力,安能顧事勢?如之何則可?”
王陽明給予了解答,他說你這是把一件事分割成了兩件事來辦。將內(nèi)心和外物對立起來了。君子之酬酢萬變,當行則行,當止則止,斟酌調(diào)停,無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足自快而已。凡是強努,私自用智,刻意用力,都不對。那樣便把完成一件事與良知分裂開了,你見過人對惡臭和美女有需要鼓舞才會討厭和喜歡的嗎?你感到心力交瘁,都是因為致良知之意缺乏“誠一真切”之故。
王陽明總的意思就是要誠意,心與外物合一,才能達到知行合一,不費力地做事。這個誠意的功夫需要反復磨練,因此,繁忙不是壞事,多在事上磨,自然就能把心練出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