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怡最近心緒特別不好,因為媽媽病入膏肓,已到了彌留之際。
似乎好多媽媽都是年輕時受盡苦難,到老了卻疾病加身。當兒女都已成人,再來孝敬的時候,媽媽已經羸弱不堪了……
怡很難過,是為了媽媽的病,為了媽媽無法挽留的生命;我聽了也很難過,為老媽媽身不由已的命運。
她說了,現在用的藥只是為了維持媽媽的生命體征。不想讓她在這個節骨眼上走——爸爸認為,因為媽媽年輕舍不得花錢,現在就當為她花點錢吧;兒女們雖然也舍不得媽媽走,但考慮到怡的兒子、侄子就要在端午節的時候中考,不想影響孩子的考試,所以,也不得不用藥來延長媽媽的生命。
這是一個個似乎合理,卻多么殘酷的理由?
人的一生何其可憐?
出生在什么樣的家庭,由不了自己的選擇;當生命不得不走到盡頭,還得為子孫后代的生計而考慮——這樣的人生,豈止是可憐?更多的是可悲!
曾看到一篇文章,說人在彌留之際,身體也罷,靈魂也罷,是最痛苦的,而他卻無法選擇死亡——因為親人所謂的孝心,因為道義上的制約等等。往往延長的是病人的生命,可這段生命的所謂延長,對病人來說,多少殘忍!
浙江有一位醫學博士,在得知父親患了不治之癥后,并未隱瞞,而是將實情告訴了父親。按他在醫院的便利條件,按他所懂的醫學知識,他并沒有執意對父親進行相關治療,而是給他最真的關懷,讓老人家在最后的時光里,安靜地,不受治療痛苦地離開人世。
白巖松在電話采訪他的時候,父親已經去世了。雖然他的眼中滿是淚花,但對于不治療,他并不后悔。
如果說治療意味著良心的安寧,可有沒有想到患者的痛苦——生命被這樣延長,對患者來說,有多么痛苦!
想到了王菲的一首歌曲《棋子》,多少人就是那一枚小小的棋子,進退全不由自己??!
想到了自已:如果有一天,我的生命不幸要謝幕,而治療也沒有多大意義,我只想對親人說:請務必放棄治療,不要再浪費醫療資源,不要做無謂的搶救,不要浪費最后的平靜!讓我安然地,安心、體面地離開。支持安樂死。
如此甚好!
但是,真正面對親人,我們又能做多少?內心掙扎可想而知。
但愿還有一些理性吧——不是為了自己心安,而是真正為了病人而想:少受點罪,讓軀體、靈魂都自由地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