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大家都聽過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這膾炙人口的句子來源于
《生查子 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關于詞的作者到底是誰
一直很有爭論
一說是北宋歐陽修所寫
一說是南宋朱淑真所寫
現在也不知道學界的結論是什么
而學界的結論會否是錯誤的呢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
我們先聊聊這段公案
《生查子》這首詞,在歐陽修的《廬陵集》和朱淑真的《斷腸集》都有收錄。關于此詞究竟屬歐陽修還是朱淑真作,自明朝就爭論不休。
明朝楊慎的《詞品》在品詞評人物的時候,說是朱淑真所寫,當然,在衛道士的眼里,寫出這樣描述男女夜間約會的女人,不是良家婦女。
小編對楊慎此舉,不恥之極,談詞就談詞作好壞,談論人家人私生活和人品,太沒氣度。同樣的男歡女愛,男人書寫是風流,女人寫就是品行不端。
朱淑真元夕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詞則佳矣,豈良人家婦所宜邪。
《詞品》
清朝《四庫全書》編寫的時候,認為是北宋歐陽修所寫。說楊慎是為了誣陷人家妹紙品行不端,用這首詞作為偽證。
就這點而言,給當時的編輯點個贊,至少沒有在朱淑真的身上繼續抹黑。
“此詞今載歐陽修《廬陵集》第一百三十一卷中,不知何以竄入朱淑真集內,誣以桑濮之行(指男女幽會)。慎收入《詞品》既而不考……
《四庫全書總目》卷百九十九
直至現代,爭論尚未平息。季工著文說《生查子·元夕》詞為朱淑真作,而胡云翼、俞平伯、姚奠中等人則認為是歐陽修所作。這場“官司”不知打到何時方能結束!
額外說兩個小故事,佐證一下這個爭端
這首詞,鄧麗君認為是朱淑真所做
百度漢語,認為作者是歐陽修
那首名傳千古的《生查子》,是誰所寫的,爭議很大。
但,說朱淑真是文藝女青年,估計沒人會提出異議
她是現存作品最多的,唐宋兩朝的女作者,足有185首
朱淑真(約1135~約1180)
年輕時候嫁給一個小官吏
新婚的時候,有過濃情蜜意
有個小故事作為佐證
有一次,朱淑真的丈夫出差在外。他收到妻子寫來的家書,頁面上全是圓圈。他不知道啥意思,翻來覆去,才在夾縫見到密密麻麻的小楷,上面有一首寫盡相思的圈兒詞。第二日,他便乘船返回海寧故里,妻子的身邊。
相思欲寄無從寄,畫個圈兒替
話在圈兒外,心在圈兒里
單圈是我,雙圈是你
月缺了會圓,月圓了會缺
我密密地加圈,你密密地知儂意
還有那說不盡的相思情,一路圈兒圈到底
《圈兒詞》
朱淑真對感情直白大膽,除了圈兒詞,還有更大膽的詞句,
“嬌癡不怕人猜, 和衣睡倒人懷”
簡直白描了男女間的熱烈相處。
然而,感情這種東西,容易變化,容易逝去。
又或許如傳言所說,兩人在精神無法溝通。而這,對心思細膩的文藝女青年朱淑真來說,是無法忍受的。忍得了一時沒能忍一世。下面這首詩,可以作為佐證。
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宜。
東風不與花為主,何似休生連理枝
——《愁懷》
夫妻感情破裂,兩人離異或者是分居。
朱淑真不是個唯唯諾諾的小婦人,她曾寫過
寧可枝頭抱香死,不隨黃葉舞秋風
也有傳言朱淑真有了情人,然而再次遇人不淑。
這個沒有確鑿的說法。小編就不在此多說。
只知道她后來回到了父母的身邊。街頭巷尾傳誦她的詞作,可她大膽的詞風,卻很難為世所容。
人們欣賞他的才華,卻認為她品行不端,就像楊慎《詞品》所述,認為她不是良家婦女。這些人里,包括她的父母。
再后來,朱淑真抑郁死去(也有傳言說她是投水而死)。死后書稿被她父母全部燒掉。
她死后兩年,也就是南宋淳熙九年(1182),她的一個粉絲,魏仲恭把朱淑真的作品收集出版,命名為《斷腸集》十卷,為之作序。
序文開頭說:“比在武陵,見旅邸dǐ中好事者往往傳頌朱淑真詞,每茄聽之,清新婉麗,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豈泛泛所能及?未嘗不一唱而三嘆也!”
故事說到這里,小編只覺得,這樣心思細膩,文采風流的創作者,可惜生錯了年代。生在當今的年代,妥妥是大才女一枚,可惜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