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龍(1652-1736),原名陳港生,字廣陵,號乾齋,一號高齋,江蘇省海寧縣鹽官鎮人。擅長書法,工楷書,法趙、董。圣祖命就御前作大書一幅,頗受嘉獎,以御書闕里碑文賜之。歷官至翰林院掌院學士、、廣西巡撫、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加太子太傅,備受寵遇。人稱“陳閣老”,世稱廣陵相國(宰相),亦稱海寧相國,故其故宅俗呼“陳閣老宅”。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中一甲二名進士(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官大學士入直南書房。1686年充日講起居注官。后被劾結黨營私、招納賄賂,罷官回籍。康熙三十年(1691年)復任,遷侍講轉侍讀。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遷右庶子。隨康熙帝親征噶爾丹并巡幸塞北、江南。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任陜西鄉試主考官,后遷侍講學士轉侍讀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教習庶吉士、經筵講官、吏部侍郎。康熙五十年(1711年)出任廣西巡撫,賑濟災民,興修水利,廣建谷倉。五十七年(1717年)升工部尚書,后轉禮部尚書。受康熙帝嘉獎,康熙帝并親書“愛日堂”額賜之。雍正七年(1729年)授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因在廣西巡撫任內虧空遭劾,經核實,共虧銀212000多兩,責令5年賠清。不久雍正帝恩免全部賠款。雍正十一年(1733年)以老乞歸還鄉,加太子太傅銜。工書法,法宗趙孟頫、董其昌,擅楷書。
乾隆一年(1736年)因病在籍逝世,享年84歲。謚“文簡”。著有《愛日堂文集》、《愛日堂詩集》(27卷)等,編有《歷代賦匯》;還編了一部探討事物起源的科技類書《格致鏡原》(又名《格物致知》,100卷)等,國際著名學者李約瑟稱之為:“一部有用的”、“專門涉及科學技術史的小型百科全書”,很有參考價值。
清乾隆帝6次南巡,有4次到海寧,都住在陳元龍宅安瀾園中,每次題額書聯。陳氏科名仕宦特盛,當時野史和民間有“乾隆皇帝系陳元龍之子,雍正帝以女調包”的傳說,但并非事實。
陳元龍自題聯
風床展書卷;
雨檻臥花叢。
——自題
水能性淡為吾友;
竹解心虛是我師。
——自題書齋
陳元龍撰題聯
精理通談笑;
忘形向友朋。
——題江蘇省常熟縣興福寺廉飲堂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