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首詩題為《題都城南莊》,作者是崔護。崔護,中唐詩人。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市)人。德宗貞元十二年(796)進士及第。文宗大和三年(829)為京兆尹,同年為御史大夫、嶺南節度使。官終嶺南節度使。其詩詩風精練婉麗,語極清新?!度圃姟反嬖娏?,《郡齋三月下旬作》《五月水邊柳》《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長沙東湖》《山雞舞石鏡》《晚雞》《題都城南莊》以《題都城南莊》流傳最廣。
《題都城南莊》寫作者在郊外踏青時的一次艷遇。題材并無多少新意,但作者處理的十分精妙。全詩采用今昔對比的手法來抒物是人非的今日之嘆。四句詩寫了兩個場面:一是去年今日:場面是“人面桃花相映紅”;另一是今年今日,場面是物是人非:“人面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人面桃花,物是人非”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人生經歷道出了千萬人都似曾有過的共同生活體驗,因而具備了典型性,打動了古往今來看到過或經歷過的千千萬萬的讀者。
孟棨《本事詩》曾記錄了這首詩中發生的故事,不知是先有這段經歷,詩人有感而寫下此詩,抑或是后人根據此詩敷衍成下面這段故事:
博陵人崔護,資質甚美,性情孤潔寡合,進士及第后清明節這一天,他一個人去都城南門外郊游,遇到一戶莊園,房舍占地一畝左右,園內花木叢生,靜若無人。崔護走上前去扣門想討點水喝,一會有位女子從門縫里瞧了瞧他,問道:“誰呀?”崔護告訴了自己的姓名和來意。姑娘打開門,讓崔護進去坐下并端了一杯水。然后靠著小桃樹靜靜地立在那里,似有深厚的情意。她姿色艷麗,神態嫵媚,極有風韻。崔護用話挑逗,她只是默默不語。兩人相互注視了許久,崔護起身告辭。送到門口后,她似有不勝之情地默默回到屋里,崔護也不往地顧盼,然后悵然而歸。此后,崔護再沒有去過城南莊。到了第二年清明節,他又想起此事,思念之情無法控制,于是直奔城南去找她。到那里一看,門庭莊園一如既往,但是大門已上了鎖。崔護便在左邊一扇門上題詩道:“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边^了幾天,他有事經過城南,又忍不住去尋找那位女子。到了門前,聽到里面有哭聲??坶T詢問時,有位老父走出來說:“你是不是崔護?”答道:“正是?!崩细缚拗f:“是您殺了我的女兒。”崔護又驚又怕,不知該怎樣回答。老父說:“我女兒已經成年,能知書達理,尚未嫁人。自從去年見了你后,經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那天陪她出去散心,回家時,見在左邊門扇上有題字,讀完之后,進門她便病了,于是絕食數日便死了。我老了,只有這么個女兒,遲遲不嫁的原因,就是想找個可靠的君子,借以寄托我的終身。如今她竟不幸去世。這不是您害死她的嗎?”說完又大哭起來。崔護聽后極為感到。要到遺體前祭拜。來到床前,枕在姑娘的腿上,并托起姑娘的頭,邊哭邊喊著: “我來了!我來了!”姑娘聽到呼喊,突然活了過來。老父大喜過望,于是便讓兩人結為夫妻。
這個故事既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又有著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發生的浪漫成分,古往今來不知打動了多少癡男怨女,而且成為中國文學長河中的母題,宋人話本中的《崔護渴漿》,元代雜劇中的《墻頭馬上》、《桃花人面》就直接取材于這個唐詩故事;元代鄭光祖的《倩女離魂》,明代湯顯祖的《牡丹亭》這類浪漫主義杰作,也直接受其啟發。而且情節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貼近生活。如《宋人話本》中的《崔護渴漿》,就給這位姑娘起了個名字宜春,加了許多兩人相思相慕的情節。并將結尾的神怪情節去掉,改為宜春由于思念崔護,病倒在床。崔護聞訊,不顧雙方家庭阻擾和世俗觀念,設計前往探視,最后終成連理。使這個故事更加世俗化。明代戲曲家孟稱舜《桃花人面》是明人雜劇代表作之一。其題材取自這則唐詩故事而情節基本不變:講述了主人公蓁兒與崔護清明節游春偶遇,兩下有情,私定終身。次年清明,崔護又來找蓁兒,遺憾的是沒有見到,只得題詩門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蓁兒回家后見詩極度傷感,思念成疾,香消玉殞。后來崔護再次尋訪,知道蓁兒為情而亡,撫尸痛哭,竟使蓁兒死而復生,二人終于結成夫婦。與同時代的傳奇《牡丹亭》主題相近,突出情可以使人死而復生,“情”可以戰勝“理”這個反理學的主題。其曲文在抒情寫景中營造出詩意的氛圍更令人稱道,如:
【混江龍】“斷山凝翠,小橋流水自東西。霞光新靚,霧影凄迷。店舍無煙花滿樹,旗亭喚酒蚤涼時。繞孤村長河如帶,映雕車細柳成帷。牽繡袂田田水荇,鋪翠褥漠漠江籬。俺則是閑趁香風信馬行,身游光入壺山里。過了些芳郊綺陌,曲徑幽堤”。
這段唱詞是崔護進士及第后,抒發自己已到弱冠之年卻未獲良緣的感慨。作者不直抒崔護希望得到佳偶的渴望,而將崔護置身于春光美景之中,“斷山凝翠,小橋流水自東西”,如此美好的景致,不由讓人意惹情牽,而在對如詩如畫景致的勾勒中,崔護對愛情的渴求已和盤托出。情與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創造了一個詩情盎然的抒情世界。
其曲詞賓白淺深濃淡、恰到好處,往往是三言兩語,人物形象便神態活現。如:
【七弟兄】似這般煙花悶天,繞花邊,幾回兒盼不見可人人面,單則見數朵兒花開照眼前。問春光飛入誰家院?
【甜水令】呀!為甚呵村莊冷落,朱扉鎮鎖?春風靜掩,桃李笑無言。可正是云離楚岫,霧散秦樓,玉去藍田。則教我對花枝空憶當年。
今日定縣崔護題詩處
資料來源: 唐·孟棨《本事詩》、薛用弱《集異記》,宋·尤袤《全唐詩話》、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元·辛文房《唐才子傳》、方回《瀛奎律髓》,清·孫濤《全唐詩話續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