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富強(黑龍江省勃利縣中醫院 黑龍江勃利 154500)
【中圖分類號】R285.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5085 (2010)08-0262-01
【摘要】 運用加味生脈散治療病竇綜合征20例,治療結果,總有效率90%。提示溫陽益氣,活血通絡是治療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關鍵詞】 病竇綜合征/中醫藥療法 復方(中藥)/治療應用@加味生脈散/治療應用補氣藥[劑]/治療應用
病竇綜合征,又稱竇房結功能不全。由竇房結及其鄰近組織病變引起竇房結起搏功能和(或竇房傳導障礙,從而產生多種心律失常和臨床癥狀。竇房結及其鄰近組織的病變引起竇房結起搏功能和(或)竇房結傳導障礙,從而產生多種心律失常和臨床癥狀。病因有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心臟病等,可能以竇房結及其鄰近組織的特發性纖維化變性最常見。以心率緩慢所致的腦、心、腎等臟器供血不足尤其是腦供血不足癥狀為主,如心悸、乏力、頭暈、近乎暈厥甚至暈厥等癥狀。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時稱為慢-快綜合征。治療應針對病因,無癥狀者可定期隨診,有時顯腦供血不足癥狀如近乎暈厥或暈厥者宜安置按需型人工心臟起搏器,必要時再加用藥物控制快速心律失常。
筆者從2005年起至今,應用加味生脈散治療病竇綜合征20例,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總結如下。
一般資料:20例中,男13例,女7例;年齡36~45歲5例,46~55歲9例,56歲以上者6例;病程1~3年12例,4~6年5例,6年以上者3例;原發病:冠心病8例,心肌病1例,心肌炎5例,病因不明6例。心電圖:20例均有持久性竇性心動過緩,心率均在42~50次/min之間,竇性心動過緩伴心律不齊者9例,其中竇房阻滯7例,早搏2例,伴慢快綜合征6例。阿托品試驗18例,均陽性。
診斷標準:本文20例病人,從病史、臨床癥狀、體征、心電圖、阿托品試驗,符合病竇綜合征診斷,并排除生理表現、藥物作用及其它疾病的影響。
治療方法:基礎方:人參(黨參20g)、附子、五味子、桃仁、炙甘草各10g丹參、麥冬各15g。隨癥加減:陽虛甚者加肉桂、仙靈脾;氣虛甚者加炙黃芪、白術;血虛者加熟地、元肉、阿膠;血瘀者加赤芍、紅花、當歸尾;胸悶者加全瓜蔞、薤白;胸痛者加五靈脂、蒲黃、乳香;心悸者加石菖蒲、生龍骨、生牡蠣;失眠多夢者加酸棗仁、夜交藤、纈草。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兩次溫服,每15為1個療程,療程中不間斷,共觀察4~6個療程。
療效標準:顯效:脈捕上升到60次/min以上,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心電圖竇性心率上升60次/min以上,律齊:脈搏上升到50-60次/min,臨床癥狀減輕或部分明顯減輕,心電圖比治療前有明顯改變,竇性心率上升到50~60次/min,竇房阻滯或早搏明顯減少;無效:臨床癥狀,心率及心電圖均無變化。
治療結果:顯效11例,有效7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0%。
體會: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是由于竇房結及其周圍組織發生器質性病變導致竇房結功能低下或衰竭,從而出現多種緩慢心律失常或緩慢與快速心律失常交替出現的一組臨床綜合征。本組研究結果表明冠心病發生病竇綜合征的危險性最 大,其次為老年退行性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病、高血壓性心臟病等,而急性心肌梗死及肺心病發生病竇綜合征的OR值小于1,可能是由于樣本較少等原因所致.
病竇綜合征,以心腎陽虛,陽氣衰弱為發病之本。由于心腎陽氣衰弱,心氣不足,鼓動無力,日久心血瘀阻,因而出現了心悸、氣短、胸悶、乏力、脈搏遲緩結代等癥狀。故用加味生脈散治療,方中人參、麥冬、五味子能益氣復脈,藥理作用強心制脫,人參具有阻止竇房結自律性降低,使受損竇房結自律性逐漸恢復的作用,確使心率增加;附子能回陽救逆,通過腎上腺素能受體興奮作用,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率增快,從而增加心排出量,改善心肌缺血癥狀,增加冠脈流量,改善竇房結功能,所以附子是治療病竇綜合征的有效藥物;丹參、桃仁活血化瘀通絡,藥理作用改善心功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血流灌注量;甘草補脾益氣,治療心動悸,脈結代。總之,加味生脈散具有溫陽益氣,活血化瘀,通絡除痹的功能,幫能治療病竇綜合征。但還應根據病情變化,靈活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