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陪著女兒一起看一個親子類的娛樂節目。節目中,父母和孩子互相幫助、配合默契,他們流露出的濃濃深情讓我們感動不已。看到這里,女兒揚起小臉,眨巴著小眼睛撒嬌似的問我:“媽媽,你愛我嗎?”
“我當然……”我幾乎要脫口而出“當然愛你”之時,突然想到女兒的作業還沒寫。于是,我話鋒一轉,接著說:“如果你能按時完成作業,媽媽就愛你。”聽完我的話,女兒乖乖地起身寫作業去了。我炫耀地沖老公一笑,對自己的教子方法暗自得意,卻絲毫沒有注意到女兒瞬間黯淡的眼神和臉上失望的表情。
一次,我帶女兒逛街,可能是因為走的路太長了,女兒喊著腳疼,想讓我抱著她走。看著女兒可憐的樣子,我只好抱著她繼續逛街。走到一家玩具店門口時,女兒突然指著一個毛絨玩具喊道:“媽媽,熊貓呀,你不是答應要給我買的嗎?”確實,自從在電視上看過熊貓之后,女兒就一直嚷嚷著想要一個熊貓玩具,我答應她如果遇到一定給她買。
但這時,我卻沒有爽快地答應,我笑著說:“如果你能下來自己走路,不要讓媽媽抱你,我就給你買。”女兒低著頭,考慮了片刻,點了點頭。可是我卻發現,抱著心儀已久的玩具熊貓時,女兒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高興。
女兒提出想要讓我帶她去看海。本來我就打算暑假帶著全家一起出游,但既然女兒提出來了,我便順口又提出了一個條件:“好呀,不過這次考試你得考班里前10名。”雖然女兒答應了,但我卻聽出了女兒話語里的不情愿。
有時女兒跟我要零花錢,我便會讓她做一點諸如扔垃圾、擦桌子等家務作為條件來交換。總之,只要女兒提出什么要求,我總會順勢提出相應的條件來跟她交換。而且還以這種教育方式而沾沾自喜,頗為得意。
直到有一天,我驀然發覺,女兒做事的積極性越來越低了。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不主動,甚至連做作業、洗澡這類應該自覺完成的事情也要我再三催促,甚至等著我拿條件來跟她交換。這時,我才意識到自己一貫的做法給孩子帶來了多么大的負面影響,自己對女兒有條件的愛,也讓女兒學會開始跟自己談條件了。而長此以往,女兒缺失的將不再是做事的積極主動性,而是責任和擔當呀!
父母對孩子的愛原本都是無私的,有多少愛便會有多少殷切的希望。但希望和愛本就是兩碼事,為人父母者一定不要將兩者混淆,更不能以此作為跟孩子交換愛的條件,我想以后我不會再給孩子有條件的“愛”!
免費【訂閱】給孩子最好的微信號ID : zzdym1
強烈推薦 領航企業家 lhqiyj
敢不敢猛戳【閱讀原文】,絕對讓你爽歪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