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姜棗湯詳論

姜棗湯詳論

姜棗湯:

大人治療量—— 生姜80克~200克 紅棗20~30枚
【大火燒開后小火再煎30分鐘,控制約剩一碗,趁熱兌入紅糖適量服用】
 
大人保健量—— 生姜80~30克 紅棗30~10枚
【大火燒開后小火再煎30分鐘,控制約剩一碗,趁熱兌入紅糖適量服用】
 
小兒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一般生姜10~30克 紅棗10~20枚加減 熬水出鍋后加紅糖適量,空腹趁熱服用。
【紅糖隨意,依個人口味加量】
大人只要能量不足嚴重,皆以兒童量為準。大人小兒區(qū)別之本質(zhì),是能量多少的意思。
小兒【3歲以下慎用】止咳:
生姜10~30克、  紅棗10枚 、川貝10克、 梨(1/3~一整個,連皮帶芯),新鮮桔子1個取皮。
【高燒則加石膏10~40克】。
方解:病為一氣周流不暢,生姜助左升,【石膏】川貝梨助右降,紅棗紅糖甘緩調(diào)和,使升降不至于太
過,兼補充津液。梨肉甜多汁養(yǎng)陰補水,梨芯酸,鎖水,梨皮也有鎖水的作用。鮮桔子皮芳香發(fā)散而柔
和,有于提神,使陰水變活水。加熱加水兼宣、降有度【可外汗可下泄】,性質(zhì)溫和,故可普適,但
不一定是最佳方法,僅供參考。
姜棗湯及止咳方服法:
熬水兌紅糖,中火燒開,小火再煎20分鐘后控制約剩1碗,溫服小半碗,3小時候加熱再服剩下的半碗。
急病外寒,半小時服一次 ,蓋被發(fā)汗 ;慢性排里寒,2~3小時服一次,紅糖加倍。
藥后若咳嗽增加,是為排寒氣,具體看看別人的案例參考。如果流汗,及時換下濕衣服,注意避風。汗
出,延長服藥時間,按慢性法調(diào)養(yǎng)常服即可。汗出,癥狀緩解后,都改以白米粥調(diào)養(yǎng)為宜。直到再出現(xiàn)
癥狀時服用姜棗湯——粥才是最養(yǎng)人的,不是藥。
平時服用可保健,但最好在早上和中午空腹服用,下午3點后不要喝【此方升氣,晚上降氣,服用后會
眠】。但若是感冒發(fā)燒時,就不論時間,什么時候都可以服用。比起睡不著覺,和感冒發(fā)燒的難受,
兩者選一。
攻邪宜用生姜,保健宜用干姜。生姜補陽,起發(fā)散作用,受寒需要發(fā)散時,生姜加大量。紅棗紅糖補陰。
起收斂緩慢釋放生姜發(fā)散力量的作用,保健時要收藏陽氣,或者陰虛時,就加大糖棗的量,紅棗用雙數(shù)
陰。 適應(yīng)不了辛辣的,可以小制其量:生姜30克起。但是,急病外寒痛證時,必須80克大劑量起步,
則效果不佳。最高200克,量越大,痛楚越小 恢復(fù)越快【秋冬用量大 春夏用量小】
特別提示——有治療量和保健量的區(qū)別,大劑量治療量的姜棗湯,不可久用,最多3天為宜。
陰虛服用姜棗湯,就會上火,不是通道問題,而是因為沒有水【陰】稀釋,就要加大紅棗紅糖劑量。
紅棗最大劑量
紅棗30枚【1~10為基本數(shù) 單數(shù)為陽,雙數(shù)為陰,雙數(shù)之和最高值就是30 。所以紅棗最高養(yǎng)陰效果
最好用30枚】,同時,還可以: 加黃芩20克,姜棗湯就具備下降的力量了,降火效果更好,相當于
小劑量的小柴胡加姜附湯。
生姜最大劑量
200克 足矣 補陽的最大劑量 紅棗的極量:30枚【補陰的極量】25枚【補陽的極量】
原則:補陽時 陽加、陰減少 補陰時 陰加、陽減少 如上比例調(diào)整就是
比如:
補陰極量:紅棗30枚 生姜【10克 20克 30克都可以】
補陽極量:生姜200克 紅棗【30枚、20枚、10枚都可以】
還可以全陰——不放姜。當然,就不合適叫姜棗湯了,只是說明有這樣的變化。姜棗湯本身就是一個
太極,可以隨意變化劑量,可為補陰方,也可為補陽方,全在劑量變化。
處方藥性作用陰陽寒熱比例
1 小柴胡加姜附湯 7陽3陰
2 生脈熟地枸杞飲 3陽7陰
3 加味生脈理中湯 秋冬方 5陽5陰
4 加味生脈理中湯 春夏方 4陽6陰
5 加味肉桂理中湯 6陽4陰
姜棗湯 ——可以6陰4陽 【姜少、紅棗紅糖多】 也可6陽4陰 【姜多、棗糖少】
什么季節(jié)適合服用姜棗湯?
四季皆宜服用——秋冬的早上也是春夏。春夏的晚上都是秋冬——都不宜服用。
原則:
治療看人道,攻邪時——秋冬天冷難發(fā)表,加姜減棗;春夏天熱易發(fā)表,加棗減姜;
保健看天道,保健時——秋冬要藏陽,加棗減姜;春夏要用陽,加姜減棗。
夏天能量過度發(fā)散,所以多用【王道】類處方收斂為主。生姜發(fā)散,可以由功效“守而不走”的干姜代替,
回陽散即是代表。現(xiàn)代人,夏天多處空調(diào)房,反受寒涼,所以,這些人反而還需要姜棗湯。最好的服藥
序,就是白天姜姜棗湯,晚上王道【例如:加味生脈理中湯、生脈熟地枸杞】收斂。
停止服用姜棗湯標準
憑著自己服藥后的感覺調(diào)整就是。除了前幾次需要大劑量生姜打開通道,后續(xù)的都是較小劑量保健就可以。
服用保健量都上火了,就減少生姜,加紅棗紅糖量。夏天天氣熱,陽氣易散,建議紅棗保持30枚不變,
是調(diào)整生姜量。保健量服用到上火,就減少到50克,一段時間后又上火,再減少到30克,一段時間后
又上火了,說明熱氣已經(jīng)足夠,就不需要服用姜棗湯了。有的人一開始服用大劑量就上火,說明體內(nèi)不
寒或者傷陰缺水,就不合適服用姜棗湯了。憑著自己服藥后的感覺調(diào)整就是。除了前幾次需要大劑量生
姜打開通道,后續(xù)的都是較小劑量保健就可以。服用保健量都上火了,就減少生姜,加紅棗紅糖量。如
此如此……汗出,癥狀緩解后,都改以白米粥調(diào)養(yǎng)為宜。直到再出現(xiàn)癥狀時再服用姜棗湯——粥才是最
養(yǎng)人的,不是藥。
為何要用大劑量生姜
小劑量生姜抵不過脾胃的寒氣,打不開,就反而被阻擋反逆上喉嚨,就上火。大劑量的生姜就不會上火,
因為實力對比變化了,這個熱能夠打敗脾胃寒氣的束縛,閉塞的門被打開,熱氣就可以直泄而下了,就
不會上火了。
如何鑒別是生姜劑量不夠大導(dǎo)致的陰寒(缺火)隔熱【就需要加大生姜劑量】,還是陰虛(缺水)導(dǎo)致
上火【不可以再用或者減用生姜量】?
——兩者都有熱像,如果只是寒隔熱之象,不會有干燥缺水的癥狀:如皮膚(嘴唇或者臉上或者手腳)
燥甚至起皮屑裂紋,舌頭也是干紅。寒重之人(不缺水)不喜歡喝水,陰虛之人(缺水)就喜歡喝水。
也是核心的鑒別。
慎用、禁用姜棗湯人群
以下情況的人【特別是小兒】慎用、禁用姜棗湯:
1 能量不足嚴重【表現(xiàn)為氣喘吁吁,容易疲勞,甚至走路都疲勞】
2 長期慢性消耗性疾病【久咳,咳血,長期月經(jīng)過多,淋漓不凈,遺精,遺尿】
3 動則出汗(易于傷陰)或者很難出汗(已經(jīng)傷陰  無汗可流)【慎用】
4 呼吸喘促的同時,手腳冷
5 唇干、唇紅,燥熱無汗
6 幾天內(nèi)已經(jīng)發(fā)汗退燒3次以上【大量流汗傷陰】 
7 長期失眠【慎用】
8 身高體重顯示體質(zhì)瘦弱者 【慎用】
9 手淫、性生活過多傷精嚴重者【慎用】
【以上標準內(nèi)容,其實就是陰虛的表現(xiàn),部分兼有陽虛】
陰虛的至簡辨證:
調(diào)養(yǎng)過程中  出現(xiàn)疑是以上癥狀的   或有疑慮者  請及時和悠然生聯(lián)系咨詢
若有緊急情況  先送醫(yī)院
注意:姜棗湯不是萬靈藥  請使用時審慎考慮!詳細閱讀姜棗湯詳論。
相關(guān)文章:健康通論——天道篇【姜棗湯】補論  http://zhi-jian.net/newsinfo.asp?cxid=202
有問有答

問:什么季節(jié)適合服用姜棗湯?

答:四季皆宜服用——秋冬的早上也是春夏。春夏的晚上都是秋冬——都不宜服用。原則:治療

看人道,攻邪時——秋冬天冷難發(fā)表,加姜減棗;春夏天熱易發(fā)表,加棗減姜;保健看天道,保

健時——秋冬要藏陽,加棗減姜;春夏要用陽,加姜減棗。夏天能量過度發(fā)散,所以多用【王道】

類處方收斂為主。生姜發(fā)散,可以由功效“守而不走”的干姜代替,回陽散即是代表。現(xiàn)代人,夏

天多處空調(diào)房,反受寒涼,所以,這些人反而還需要姜棗湯。最好的服藥順序,就是白天干姜姜棗

湯,晚上王道【例如:加味生脈理中湯、生脈熟地枸杞】收斂。

 

問:停止服用姜棗湯標準?

答:憑著自己服藥后的感覺調(diào)整就是。除了前幾次需要大劑量生姜打開通道,后續(xù)的都是較小劑量

健就可以。服用保健量都上火了,就減少生姜,加紅棗紅糖量。夏天天氣熱,陽氣易散,建議紅

棗保持30枚不變,只是調(diào)整生姜量。保健量服用到上火,就減少到50克,一段時間后又上火,再減

少到30克,一段時間后又上火了,說明熱氣已經(jīng)足夠,就不需要服用姜棗湯了。有的人一開始服用

大劑量就上火,說明體內(nèi)不寒或者傷陰缺水,就不合適服用姜棗湯了。憑著自己服藥后的感覺調(diào)整

就是。除了前幾次需要大劑量生姜打開通道,后續(xù)的都是較小劑量保健就可以。服用保健量都上火了,就減少生姜,加紅棗紅糖量。如此如此……汗出,癥狀緩解后,都改以白米粥調(diào)養(yǎng)為宜。直到再出現(xiàn)癥狀時再服用姜棗湯——粥才是最養(yǎng)人的,不是藥。

大劑量的姜附劑,中效即可,大劑量的姜棗湯,我再一次聲明:3劑即可。之后必須隨個人感受減量

用。生姜減量,紅棗可以不減。小量中等量的姜棗湯是可以長期服用的。所生【化氣造血】大于

所耗,就是有利可圖的生意,可以做。越喝越有精神,就是有利可圖;越喝越疲勞就是虧本生意。

問:為何要用大劑量生姜?

答:小劑量生姜抵不過脾胃的寒氣,打不開,就反而被阻擋反逆上喉嚨,就上火。大劑量的生姜就

不會上火,因為實力對比變化了,這個熱能夠打敗脾胃寒氣的束縛,閉塞的門被打開,熱氣就可以直泄而下了,就不會上火了。

問:如何鑒別是生姜劑量不夠大導(dǎo)致的陰寒(缺火)隔熱【就需要加大生姜劑量】,還是陰虛(缺水)

導(dǎo)致的上火【不可以再用或者減用生姜量】?

答:兩者都有熱像,如果只是寒隔熱之象,不會有干燥缺水的癥狀:如皮膚(嘴唇或者臉上或者手腳)干燥甚至起皮屑裂紋,舌頭也是干紅。寒重之人(不缺水)不喜歡喝水,陰虛之人(缺水)就喜歡喝水這也是核心的鑒別。

相關(guān)討論——————————————————————
干姜是開太陰的主藥.我用姜棗湯就經(jīng)常是生姜干姜同時使用.
請問老師:
1、是大劑量生姜本身的溫熱之性增加了脾胃的溫度,打敗脾胃的寒氣?還是通過生姜溫熱之性,調(diào)動身體其它地方的陽氣到脾胃而打敗的脾胃寒氣?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
2、平常所說的補氣藥,是直接增加人體元氣,還是調(diào)整分配進行的轉(zhuǎn)移扶貧(調(diào)動一個地方的陽
氣到另一個地方)?
二者兼而有之
先天提供干柴  后天提供烈火  干柴遇烈火——絕配~~~
我應(yīng)該是寒底身體.怕冷可是吃姜會口臭.胃不舒服現(xiàn)在看到以上的貼子我加多姜吃
請問大家干姜是自已曬呢還是去藥店買的?
干姜是藥店賣的那種。如果能買到晶體狀的干姜最好,那種干姜只有先生那里有,敲碎后象紅糖般
一塊塊的,只以敲得粉碎。藥店賣的纖維姜居多。
我以前在其他藥店買的干姜都是生姜直接曬干的,到了先生里才知有玻璃姜,完全兩樣的東西。
74歲老爹晚上去拉趴在地上的小布,剛伸出手歪了一下身子,哎喲一聲:閃腰了。
(請教先生,他明示:艾炙,姜敷,泡腳)
第一日:連忙用姜包(約50克姜切片加熱用布包上)熱敷在痛患處
第二日:早上起床換過一次熱姜包,(翻身困難,整個上午都躺著)  中午曬后背,用艾條隔姜炙了
約20分鐘(感覺渾身發(fā)熱),  晚上睡覺前泡熱水腳
第三日:早上起床又換過一次熱姜包。(到下午感覺輕松很多),晚上睡覺前泡熱水腳
第二天起床可以彎腰掃地。
老師救命,我過敏性鼻炎發(fā)作,這幾天每兩天就用掉一卷紙,眼眶周圍腫大,烏黑,鼻道幾乎全堵塞,呼吸
不暢,眼睛老流淚,我除了加大喝王道的量,沒有別的辦法,怎么辦?今天下午還要見客戶,丑死了,到時不
停打噴嚏怎么辦?

宇晨 你不知道姜棗湯的威力嗎?

好吧,香香,我怕喝了一排毒更厲害

你就是能量不足 排一半半的 要是足了 一鼓作氣 早就好了

過敏性鼻炎發(fā)作---寒氣已經(jīng)被肺趕出來了

眼眶周圍腫大,烏黑【膀胱經(jīng)和胃經(jīng)的位置 在排寒,黑為陰嘛 里寒被趕到體表了】,鼻道幾乎全堵塞,

呼吸不暢【垃圾堆積在表層了】,眼睛老流淚 【水是最好的清潔液 眼淚是肝在排毒】

不喝姜棗湯 你還等什么
姜棗湯 姜100克起  白天下午7點前  當開水喝 口渴就喝 不要按時間來算

我最近流淚很多啊,都在排肝毒......

香香,我太謝謝你了,干脆拜你為師好了,
那老師怎么辦? 那就叫太師好了
哦對了,那你分析下我媽喝了王道后眼睛十分癢,又流淚怎么回事?

了解病情  可以看一元堂的 治療有效標準及辨證機要:
自己看文章了解病因機理:一元堂辨證匯總

娃娃 能流淚就好 否則肝毒就積滯了 哈哈 非抑郁癥了不可

那就哭  沒事多哭哭  
所以這么多年我沒抑郁全靠眼淚了

宇晨  不叫我做“師太”就好
香香,我喝了姜棗茶,7個小時后鼻子就通氣了,原來已經(jīng)腫得看不見一點縫兒了,多謝你
真是又快又神

把經(jīng)歷和過程貼到一元堂交流室去 教育更多的新朋友

記得把自己的思考辨證也寫進去哦 聊天記錄也貼一下吧  呵呵 省我一道工序啊 呵呵

好的
我嘴角虛了個泡,有7,8天了,沒動它,黑呼呼的,已經(jīng)有點干癟了,昨下午喝了姜棗茶之后,昨天

半夜自己破了 ,留了很多血,一開始我還以為是自己流的口水呢,眼睛沒睜開就納悶了,什么時候我

開始流口水了,打開燈一看是泡破了。干癟的虛泡自己破了,我估計是姜棗茶逼的
祝賀你啊,宇晨!
你喝姜棗茶的時候放紅糖嗎?
我兒子喝的時候總是放紅糖,不放紅糖效果是不是更好呢?

應(yīng)該用放紅糖啊,糖入脾土啊。

姜棗茶的威力真的不可低估啊!

昨天,早晨起來頭有點痛,上班之后眼睛也開始痛,然后就惡心嘔吐,這是我的頭痛三步曲,老毛病。之前,

癥狀輕時就吃安乃近和撲熱息痛片,癥狀嚴重時,要扎兩支安痛定才能止痛。

自從來到了一元養(yǎng)生堂之后,就再也沒有用西藥。昨天上午在單位到十點多鐘實在堅持不住了,同事

我頭痛嘔吐的這么厲害,都勸我回家打吊瓶,我就請假回家了。

回家后,喝了姜棗湯,泡腳出了微汗,然后就上床睡覺,睡到下午3點多鐘醒了,好了,這種無病一

輕感覺真的很幸福。這一次生病,我又省了錢,又讓身體免去西藥的毒害,一舉兩得,這就是姜棗

茶的威力! 
我現(xiàn)在已動員老人喝姜棗茶,他們有點舍不得倒掉
姜片可以攪碎  做姜汁 可以洗腳 洗發(fā) 按摩頭皮很好 去屑、長頭發(fā)、去頭風  我就經(jīng)常這樣洗發(fā)

請問,老爸風濕,服用姜棗湯(姜200克,棗12枚)3天后腹瀉,打嗝,是何原因 胃部也不適
能量進,垃圾出。
打嗝,清氣上升,濁氣下降。
胃部不適攻邪中。
胃部也不適---傍晚6點后一定不要喝了 200克姜的發(fā)散作用很厲害  要是太晚喝 會導(dǎo)致晚上陽氣收斂

不利 故晚上還繼續(xù)攻邪 自身就難受    -----可以再姜棗湯里加老師的炙甘草  緩解一下姜的快速發(fā)散 
炙甘草藥性沉穩(wěn)  能將生姜快速揮發(fā)的藥性牽制住 對于老人家來說 會更溫和一些 排病反應(yīng)就沒那么
難受

標題: 現(xiàn)身說法——姜棗茶又一成功案例!!
第1天:下午開始,就感覺不對勁:全身乏力,頭身發(fā)熱;于是晚上回到家,趕緊連喝了兩碗姜棗茶后

上床捂被;隨后,冷顫一個接一個的發(fā)作出來,全身所有部位酸軟無力,這個過程相當難受嘿!
第2天:起床后所有癥狀消失,只是有點乏力而已,精神已基本恢復(fù),早上在家休息,下午就去工作了。

然,一天里繼續(xù)服姜棗茶,從早到晚連服了6、7次。

第3天:哈哈,完全好了!

以上是本人前幾天的“實戰(zhàn)”經(jīng)歷,只喝姜棗茶,完全沒服任何其他藥物,病愈得是相當?shù)乜欤。?/span>

關(guān)于姜棗茶,我也來說說:

第1天  老公在外奔波出汗了,受了風寒,咳嗽且喉嚨痛,流鼻涕;

第2天  早上喝姜棗茶(生姜100克),咳嗽,打噴嚏,流清鼻涕;
第3天 起床洗臉時發(fā)現(xiàn)流鼻血,咳嗽但喉嚨不痛,清鼻涕減少;
第4天 感冒癥狀逐漸消失,只剩鼻音稍重

關(guān)于喝姜棗茶喉嚨長泡
昨天我嫂開始喝姜棗湯,當天就喉嚨長水泡,那請問姜的份量是不是應(yīng)該增加,才能把邪氣攻下呀
昨天我嫂開始喝姜棗湯,當天就喉嚨長水泡,----紅棗記得吃下去!也可以加點山楂進去
紅棗給我吃了,她就喝湯
紅棗或者山楂酸味 酸味可以打開封閉  所以 生姜的發(fā)散力量就可以進去攻邪!  不吃紅棗  寒氣打
不開姜的熱性就只會往上走 下不去  所以咽喉疼痛 水泡·····要么加大姜的用量  暴力打開寒氣  要么加山楂或者紅棗,誘敵變節(jié),事半功倍

酸味可以打開封閉 就好像  煮東西的時候  不入味的菜肴只要放了酸菜  馬上味道就進去了 煮出來

的口感覺得特別棒···酸菜魚啦 等等 酸味打開了物體的氣  就像打開了細胞的毛孔 ·····
那不放紅棗,放山楂好了,更快
紅棗安神   紅棗入心的  心腎相交 愈合修復(fù)更快

--------------------------------------------------------------------
昨晚老公狂吐不止頭痛厲害,到這里求助后推薦用200g的姜棗湯后,只給他喝了一次,后來渾身出汗不止,

不到一個小時就不難受了。。。謝謝啊

嘿嘿。。。真是太有效果了。。

本來還擔心用200g的姜有點太多了呢

前幾天,我媽忽然感覺渾身大小骨頭皆酸疼,之后感到腹中隱痛,當晚疼痛以至于無眠,第二天從早上

腹中急痛,就上廁所,幾次之后開始水瀉,一日8次,全身脫力,自以為吃壞肚子,采取禁食的辦法,

效,后來服黃連素、羅紅霉素(抗生素)無效。

她急痛難忍,不得已聽我勸說,服用回陽散,10g左右,兩小時服用一次,連服用3次之后,腹痛緩

解,但是,我媽病氣重,回陽散難以入口下咽,服藥過程痛苦,后來建議她上大劑量姜棗湯,足量姜棗

湯下肚,腹中咕咕作響,頃刻,矢氣排出,肚中舒適,一日5-6回姜棗湯伺候,腹瀉止住,面色轉(zhuǎn)黃,

第二日續(xù)服姜棗湯,腹痛、全身骨頭酸疼也消失,目前,精神恢復(fù),但身體仍虛弱,臉面的黃色退去,

晚上睡眠改善,胃口稍好,現(xiàn)等待全面恢復(fù)中。

此癥中,渾身骨頭酸疼----病由寒致,故之后的禁食,服用黃連素等措施無效,至于抗生素就更是

不對,誤病誤己

足量姜棗湯下肚,腹中咕咕作響,頃刻,矢氣排出,肚中舒適----正邪相抗,姜棗湯補充能量助

攻邪,寒氣出,腹痛減

腹瀉止住,面色轉(zhuǎn)黃----顯出脾胃能量不足之相

續(xù)服姜棗湯,腹痛、全身骨頭酸疼也消失----證明果然是寒氣作怪
姜棗湯補充陽氣,攻邪的作用不容小覷!

姜,還有必要再說一說

生姜祛病保健的方法由來已久。吃過生姜后,人會有身體發(fā)熱的感覺,這是因為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huán)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這樣不但能把多余的熱帶走,同時還把體內(nèi)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所以,當身體吃了寒涼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調(diào)房間里呆久后,吃生姜就能及時排除寒氣,消除因肌體寒重造成的各種不適。
√ 生姜的不同用法:
受涼感冒:用生姜3~4片加半勺紅糖煮水喝,一日2~3次。
吃過食物后腹脹:可直接口含生姜片,或喝生姜水,一會兒就能緩解。
空調(diào)房間后呆久后引起的渾身發(fā)緊,頭發(fā)脹:隨時口含生姜片或每天在用2~3片生姜泡水喝,身體的不適馬上消除。
口腔潰瘍、牙周炎、口臭、喉嚨發(fā)癢:口含生姜片或煮生姜水喝就能治愈,以后只要不吃寒涼食物,就不會復(fù)發(fā)。
咽喉腫痛:在熱姜水中加入少許的食鹽,當茶飲用。
孕期嘔吐:經(jīng)常口含一片生姜就能治療和預(yù)防。
小兒吐奶:用1~2片生姜煮水喝后再喂奶。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生姜和紅棗(切片)一起煮水喝,一日2次,就能開胃。
關(guān)節(jié)痛:每天早上起床后吃幾片生姜或者煮姜棗水喝,一日3次堅持吃能明顯緩解關(guān)節(jié)的疼痛。
痛經(jīng):在生姜、紅糖水里再加入2~3粒山楂,一日2~3次即好。
酒后頭痛、頭暈:可用生姜煮水喝,馬上緩解。
手腳已生凍瘡但未破潰:可用生姜煮水泡手、泡腳。
長痱子:用生姜切片外擦,痱子很快就退,大人孩子都可用。
頭屑多、掉發(fā):經(jīng)常用溫姜水洗頭,效果不錯可試試。
狐臭:每天用生姜片多擦幾次,能明顯減少臭味。
√ 吃姜保安康
古藥書云“生姜辛溫,行陽分而祛寒發(fā)表,宣肺氣而解郁調(diào)中,暢胃口而開痰下食,治傷寒頭痛、傷風鼻塞、胸壅痰隔、寒痛濕瀉,清水氣、行血痹。”、“炮姜辛苦大熱,除胃寒而守中,溫經(jīng)止血,定嘔消痰,去臟腑沉寒痼冷……”中醫(yī)常用姜作佐藥使藥。
牙周炎 先用熱姜水清洗牙石,然后以熱姜水代茶飲用,一般6次左右即可消除炎癥。
頭皮屑 先用生姜輕輕擦洗頭發(fā),再用熱姜水清洗頭發(fā),可有效地防治頭皮屑。經(jīng)常用熱姜水洗頭,對禿頭也有一定療效。 
面部暗瘡 用熱姜水清洗面部,每天早晚各1次,約60天左右暗瘡減輕或消失。此法對雀斑及皮膚干燥等也有一定療效。 
√ 姜之家族
生姜多加工成絲、片、末、汁來入菜,是炒、煮、拌中不可缺少的佐料。生姜的運用范圍是最廣泛,我們常說的老姜,泛指生姜。
子姜,則是生姜的嫩芽,為時令鮮蔬,季節(jié)性強,可作輔料、腌漬成泡姜或切絲生食。
干姜,是姜的干燥根莖,主溫中,能溫中散寒、溫肺化飲,主治脾胃虛寒、吐瀉、寒喘咳等癥狀。干姜在川菜中常用來煮湯食用。
√ 含姜的方法是:
將生姜刮去皮(姜皮屬涼性),每天切四五片生姜(切得像厚紙一樣薄,切得太厚,很辣),放在碗內(nèi)。每天早上起來,先飲一杯開水,再用開水沖到盛有姜片的碗中消毒處理,然后將姜片放在嘴里慢慢咀嚼,含10~30分鐘,將姜片咬爛,讓生姜的氣味,在口腔內(nèi)散發(fā),擴散到腸胃內(nèi)和鼻孔外。 
√ 姜的二十種食療功
研究證明,生姜含姜辣素、芳香醇、姜烯、水芳烯、茨烯、氨基酸、尼克酸、檸檬酸、抗壞血酸、蛋白質(zhì)、脂肪、硫胺素、核黃素、胡蘿卜素、粗纖維素及鈣、鐵、磷等,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
生姜甘辛而溫,具有散寒發(fā)汗、溫胃止吐、鎮(zhèn)痛、抗炎之功效,還能舒張毛細血管,增強血液循環(huán),幫助消化。鮮姜可用于“風寒邪熱、傷寒頭痛、鼻塞、咳逆止氣、止嘔、祛痰下氣”。干姜適于“寒冷腹痛、中惡霍亂、脹滿、風邪消毒、皮膚間結(jié)氣、止唾血”。民間在生活實踐和醫(yī)療實踐中,逐步摸索出許多用生姜治病的驗方,而且具有良好療效。
1、治風寒骨疼、關(guān)節(jié)疼:生姜數(shù)片放患處,用艾條灸之。
2、治胃病發(fā)作:生姜、桂皮各12克,加水適量煎湯服下,一日2次。
3、治急性菌痢:生姜25克,紅糖50克,共搗成糊狀,一日3次分服,連服數(shù)日。
4、治跌打損傷、腰扭傷:生姜、芋頭各半搗成泥狀,加面粉適量調(diào)勻,貼敷患處,每日更換2次。
5、治寒痢:生姜4片,茶葉15克,煎濃加半湯匙食醋,趁熱飲服,每日3次。
6、治熱痢:生姜 4片,茶葉15克,黃連6克,煎水晾涼飲服,每日3次。
7、 治瘧疾:生姜 4片,茶葉15克,煎水調(diào)紅糖適量,趁熱飲下,每日2次。
8、治暈車暈船:生姜1片貼于肚臍,外貼1張傷濕止痛膏,有明顯的緩解作用。  
最后再說說吃姜,那些人少吃或者不能吃呢?
手腳心發(fā)熱的人
這類人屬于陰虛體質(zhì),是體內(nèi)津液不足所導(dǎo)致。而生姜性溫,會容易耗損津液,加重陰虛的程度,使津液虧損得更厲害,還會出現(xiàn)口干、眼干、心煩易怒、失眠等癥狀。
眩暈耳鳴的人
有此癥狀的人多是由于肝火過旺導(dǎo)致的一些并發(fā)癥所致,這類人本來就陽熱亢盛,如果再吃過多的姜,相當于“火上澆油”。
肝炎病人
一般情況下,肝炎病人都是忌吃姜的,因為常吃姜會加重其癥狀,生姜引起的燥熱對炎癥的消除不利。
口臭(胃熱)的人
生姜性溫,胃熱的人吃會加重原有的胃熱,甚至引起牙痛、頭痛、痔瘡出血等癥狀。
便秘人群
便秘多屬于腸熱,此時如果過食生姜,也會加重癥狀。
咳痰較黃的人
痰黃的人是因為肺熱肺燥,生姜性溫,食用姜易加重癥狀。
脫發(fā)的人
中醫(yī)認為,頭發(fā)與腎有密切關(guān)系,老年人腎精不足,腎陰虧虛,頭發(fā)得不到充足的滋養(yǎng),就會脫發(fā),生姜性溫,脫發(fā)的人食用,腎陰虛更甚,會加重脫發(fā)的程度。

醫(yī)生,為何不敢小瞧這2種食物

本文摘自《中國中醫(yī)藥報》,2015年7月15日。

作者/葉晟、陳春盈

生姜、大棗雖為日常平淡之物,卻在中醫(yī)方劑中有著廣泛的應(yīng)用,這一點在《傷寒論》及《金匱要略》中有著充分的體現(xiàn)。縱觀仲景《傷寒論》112方,用生姜者37首,用大棗者40首,姜棗同用者達33首;而《金匱要略》205首方中,用生姜者83首,用大棗者49首,姜棗同用達41首。

近年來,筆者隨廈門陳三才主任侍診,發(fā)現(xiàn)其在臨床上常在處方后囑病人自加生姜與大棗。茲結(jié)合陳三才學術(shù)思想與所查資料,將心得分享如下。

  • 生姜單用

《中藥學》教材對生姜的描述為:辛溫,歸肺、脾、胃經(jīng),功效為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

解表散寒,功不可沒。在陳瑞春先生的《傷寒實踐論》中,以《桂枝湯中不可缺生姜》為題記載了一則醫(yī)案,患者在服用沒有生姜的桂枝湯后,導(dǎo)致渾身瘙癢而不得汗出,再加入生姜后,得汗而解,病亦除。這個病例告訴我們,桂枝湯發(fā)汗必用生姜,取其解表之功。

和胃消痞,止嘔圣藥。在仲景著作中,生姜常用于降胃氣。如少陽病“嘔不止,心下痞鞕,郁郁微煩者”的大柴胡湯,重用生姜五兩以和胃止嘔,同時與半夏形成辛開苦降之勢,以奏和胃消痞之功;在治療熱擾胸膈心煩不眠而兼嘔吐的梔子生姜豉湯中,亦用生姜以止胃寒之嘔吐。

《名醫(yī)別錄》中亦記載生姜能“下氣而止嘔吐”。曾有一位妊娠期久吐不止的孕婦找陳三才主任看診,陳老運用小半夏加茯苓湯治療,先讓患者口含生姜片,后再少少飲入湯劑,數(shù)劑見功。可見,生姜確為止嘔圣藥。半夏本為孕婦禁藥,但生姜不僅能和胃止嘔,更能減半夏之毒,且藥少味淡,使患者容易接受而收效。

溫陽行水,最宜生姜。仲景針對陽虛水停、氣機不行的病機,往往都會配伍生姜。如茯苓甘草湯中配伍生姜以散寒行水,而救厥逆。在治陽虛水泛的真武湯中,不用守而不走的干姜,而用生姜助附子溫脾胃之陽,而散周身水飲,溫陽以利水,標本同治,故效如桴鼓。

生姜新用,可通神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載:“生姜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氣,通神明。”如何理解古人所謂的“通神明”呢?對此,陳三才主任也百思不得其解,后查閱現(xiàn)代醫(yī)學文獻,發(fā)現(xiàn)生姜中的姜辣素可有效控制導(dǎo)致人體衰老的自由基,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這或許可以作為“通神明”的一個解釋。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在《蘇沈良方》中,有一方子叫“駐顏不老方”,即以生姜為主藥,配合補脾、養(yǎng)血、健胃、安神、解郁之品,久服令人容顏白嫩、皮膚細滑、皺紋減少。再,孔子曾言:“不撤姜食。”在當時“人生七十古來稀”的環(huán)境中,孔子能活到73歲之高齡,應(yīng)與他堅持服姜不無關(guān)系。

然而,凡事皆有兩面性,孔子也告誡我們:“夜不食姜,秋不食姜”。臨床上,陰虛火旺內(nèi)熱之人,不宜服用;晚上陰氣內(nèi)收,生姜偏于發(fā)散,也不宜食姜;秋天人體津液干躁,亦不宜服姜耗散津液。

  • 大棗單用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載:“大棗主心腹邪氣,安中養(yǎng)脾,助十二經(jīng),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本草匯言》載:“此藥甘潤膏凝,善補陰陽、氣血、津液、脈絡(luò)、筋俞、骨髓,一切虛損,無不宜之,或中氣不和,飲食無味,肢體懶重,肌肉羸瘦,必用大棗治之”。

養(yǎng)血安中,大棗常用。《傷寒論》炙甘草湯大棗用30枚,治療心之陰陽兩虛而導(dǎo)致的“脈結(jié)代、心動悸”等癥。正如《黃帝內(nèi)經(jīng)》所說:“陰陽俱不足,補陽則陰竭,瀉陰則陽脫,如是者,可將以甘藥,不可飲以至劑。”故炙甘草湯在補陽、補陰的同時,重用甘味之大棗以調(diào)補陰陽。同時,大棗色紅入心,味甘入脾,最是補益心脾之妙品,可與方中生地、炙甘草、麻仁、麥冬等共奏養(yǎng)陰補中生血之功。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近賢張錫純言:大棗“最能滋養(yǎng)血脈”,正是本經(jīng)“安中養(yǎng)脾,助十二經(jīng)”的最好詮釋。又,《金匱要略》治療臟燥的甘麥大棗湯,三藥性平味甘,可謂集甘藥之大成,甘潤調(diào)養(yǎng),有養(yǎng)心安神、和中緩急之效,對婦女緊張過度、臟陰不足的心煩失眠確有良效。

緩和毒性,調(diào)和百藥。《傷寒論》十棗湯中化頑飲用芫花、甘遂、大戟等峻逐水飲,最易傷人脾胃,損人正氣。仲景以肥大棗10枚煮湯服之,能顧護中氣,緩諸藥之劇烈毒性。正如張錫純所說:大棗“調(diào)和百藥,能緩猛悍之性,使不傷脾胃。”

  • 姜棗同用

生姜性味辛溫,功專溫胃散寒;大棗性味甘溫,功擅補中益氣安心脾。生姜芳香而通,得大棗相合,乃不至過散而耗氣;大棗黏膩甘守,得生姜辛散,乃不至過守而礙脾。二藥相互配合,得辛甘化陽之功,卻又剛?cè)嵯酀?/span>

在解表劑中的運用。桂枝湯為傷寒開篇第一方,主治發(fā)熱、汗出、惡風、脈緩之太陽中風證,生姜辛散助桂枝以發(fā)汗散寒,大棗扶正助芍藥以養(yǎng)營益血,共奏調(diào)和營衛(wèi)之功。正如成無己所言:“姜棗之用,專行脾之津液,而和胃營衛(wèi)者也。”另外,在桂枝加葛根湯、桂枝加厚樸杏子湯等桂枝湯變方中,生姜大棗始終不動,可見不管病機如何改變,只要有營衛(wèi)不和的病機存在,便可用姜棗調(diào)和營衛(wèi)。

在傷寒表里同病,表寒重證而化里熱的大青龍湯中,用麻黃6兩的同時還用了生姜與大棗,以資汗源,以免發(fā)汗過多耗傷營血,同時調(diào)和營衛(wèi)、調(diào)和寒熱。曾有人用大青龍湯認為姜棗無用,擅自去之,數(shù)劑后病人汗出過多,肢厥神昏而亡。正如黃元御在《長沙藥解》中所說:“尤于外感之劑,若不以大棗補其榮陰,則汗出血亡,外感去而內(nèi)傷來矣”。后世醫(yī)家受此啟發(fā),更是發(fā)明了參蘇飲、人參敗毒散等名方,亦運用姜棗以扶正祛邪、安中和胃。可見姜棗雖為小物,但是在配伍嚴謹?shù)慕?jīng)方中卻不可小視。

在和解劑中的運用。小柴胡湯是和解劑代表方,方中用姜棗調(diào)和少陽樞機,樞機一轉(zhuǎn),半表半里之邪得散。正如清代張璐在《張氏醫(yī)通》中所言:“和解營衛(wèi)兩邪,表里交界之邪,必用姜棗。”道出了姜棗的和解之功。

又如治療“傷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的生姜瀉心湯,亦用生姜作為主藥,起到溫中和胃、化氣利水的作用。

在補益劑中的運用。小建中湯治虛勞病,乃甘溫與酸甘合用之方。“上下交損,治在其中”,方中用生姜和胃調(diào)中,大棗補脾益氣,相互配伍,能調(diào)補脾胃,開胃進食,促進君藥吸收,提高滋補效能。

后世治療心脾氣血兩虛的歸脾湯中也用到了姜棗,姜可開胃氣助藥物運化,而棗作為引經(jīng)藥入心脾,使得藥達病所,故歌訣云:“煎加姜棗益心脾。”

曾有一患神經(jīng)性厭食癥的女青年前來就診,聞藥或食物即吐,導(dǎo)致體瘦如柴,只能靠輸營養(yǎng)液支持。陳三才主任先用針灸,取足三里、內(nèi)關(guān)等穴和胃健脾,后用小半夏加茯苓湯再加大棗,囑其少量頻服,十劑過后,可進食少量稀粥,體重增加,經(jīng)過三個月調(diào)整,最后逐步恢復(fù)健康。

  • 使用心得

生姜與大棗是古人從食物到藥物,長期實踐體驗藥食同源的產(chǎn)物,是古人智慧的結(jié)晶,價廉效驗,應(yīng)當引起我們的重視。

“四時百病,胃氣為本。”所以無論使用什么藥物,俱從口而入,由胃而化,都應(yīng)考慮胃腸的吸收運化能力。如能善用姜棗,既能減輕對胃的刺激,又能和胃健脾,充分體現(xiàn)了中醫(yī)“保胃氣”扶正祛邪的重要思想。

姜棗同用,調(diào)營衛(wèi),和表里,和陰陽,亦充分體現(xiàn)傳統(tǒng)醫(yī)學“中和”的人文思想。故陳三才主任強調(diào):外感風寒,凡營衛(wèi)不和者,加之可助正驅(qū)邪;內(nèi)傷雜病,凡中焦虛寒者,加之可助中焦運化促進藥物吸收;凡使用滋膩藥物,加之可健脾助運化以防礙脾;凡使用毒性較強或峻下猛藥,加之可減毒增效;美食調(diào)味,姜棗不可少;中藥處方,更要善用姜棗。”可見姜棗雖尋常,卻不可小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紅棗和生姜煮湯喝對身體好嗎,有什么作用
夏天最該喝的不是綠豆湯,而是這碗“神仙湯”!驅(qū)寒濕、升陽氣,消暑養(yǎng)心,健康過夏!
【轉(zhuǎn)載】能驅(qū)寒的紅糖姜湯制作法+姜棗湯的誤區(qū)
姜之用2
中醫(yī)故事——《熱性藥之卷柏》婦人都應(yīng)知道的方子
張仲景《傷寒論》112方中,竟有40方用大棗,一用便是兩千多年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综艺| 南安市| 湖州市| 祥云县| 武鸣县| 宜兰市| 宝清县| 项城市| 木里| 余庆县| 临高县| 郁南县| 黔南| 曲水县| 乳山市| 民权县| 馆陶县| 黄平县| 宣恩县| 于田县| 山东| 双柏县| 兴义市| 萍乡市| 津南区| 斗六市| 双城市| 昌江| 青冈县| 东海县| 固镇县| 富民县| 南澳县| 辉县市| 安新县| 嘉善县| 江安县| 鄄城县| 杭锦后旗| 株洲县| 玉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