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 作 類 書 籍 推 薦
于爾根·沃爾夫 著
杜拉斯 著
2005-7
上海譯文出版社
雖然這本書的名字為“寫作”,但并不局限于寫作本身。作家的點滴回憶與感受:孤獨、酒精、情人、獨居的鄉村別墅、電影、乃至對小哥的愛都融入其中。
在這本書里,你既可以學習到關于杜拉斯對于“寫作”上的一些方法或者見解,也能了解到關于她的部分過往和內心世界。
在書中,作者將寫作和修行結合,分享在寫作中找到的馴服自己和釋放心靈的方法。如何開始寫作?如何尋找題材?如何應對逃避和拖延?如 何突破瓶頸?……指導讀者通過寫作全面探討自己的生命,重新注視生命的細節。
作者認為,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寫作了解自己、用筆表達喜悅和疼痛,如童年時的愉快暑假、面對父親生命垂危時的痛不欲生、離婚的煎熬……在勾勒生活事件的過程中,領會生命的奧義。這本書談論的不只是寫作,更是生活哲學、生命智慧。通過寫作給生活賦予光芒、色彩和故事,使我們再次審視這趟凡塵之旅,為平凡的生活心醉神迷。
書籍摘錄/
“慢慢來,先讓自己寫一陣子,熟悉一下寫作是怎么回事再說。寫作是一輩子的事,并且需要做很多很多練習。我們往往想要讓自己以為正在做件有用的事、去某個地方、完成某個目標——“我正在寫一本書”。決定書寫大塊文章前,先給自己一些空間。學會信任你自己聲音所擁有的力量,自然而然地,它會開展出方向和需要,但這與你想要達成某個目標的那種需要來自不同之處。寫作并不是麥當勞漢堡,寫作必須慢火細燉,而且一開頭時,你根本說不準燒出來的會是一頓烤肉、一桌盛宴,或是一塊羔羊肉排。”
2020-10
中國青年出版社
本書以獨特的“九宮格”為框架,啟發讀者直面自己的觀點和感受,收集素材、推敲文筆、巧用模板,邏輯清晰地將已知信息有效輸出。
作者用積累了20余年的寫作經驗整合出一套科學有效的寫作邏輯,為你消除“寫不出來”的煩惱,用極簡的方法提升個人極為重要的底層技能。
也許你是整日與郵件打交道的白領,也許你是急需優質文案的策劃人,也許你只是想好好發個朋友圈的普通人……本書就是為你量身打造的“寫作秘籍”,從此輕松應對日常場景下的寫作需求。
書籍摘錄/
“人往往會因過度在意他人的評價而對寫作產生抵觸情緒,這點我在前言部分已有提及。要想輕松寫出好文章,我們不妨先來找找產生問題的根源。
以下是我在寫作課上經常聽學生提起的幾點:
● 什么是正確的寫作方法?
● 不想與眾不同(觀點或想法)。
● 害怕被否定、被批判。
● 羞于表達自己。
事實上,大家的這些想法都源自“過于在意他人的評價”。這并不是個別現象,而是“追求正確答案、避免凸顯個性”的當今教育體制所存在的弊端。但你必須意識到:沒有個性的文章是“毫無價值”的。
那么,首先給想要提升寫作能力的你以下幾點建議:
● 并沒有所謂的“唯一正確的寫作方法”。
● 寫作就是為了表達不同意見與想法。
● 只有經得起否定和批判才能獨當一面。
● 人應該為無法表達自己而感到慚愧。
總而言之,不必過于在意他人的評價。不可思議的是,從你接受了這個觀點的那一刻起,你的文章便被賦予了力量。”
喬治·奧威爾 著
2007-6
上海譯文出版社
喬治·奧威爾不但是最著名的反極權小說的作者,還是著名的英語文體家、第一流的散文家以及頭腦清醒、目光犀利的文學評論家。《我為什么要寫作》選入作者《如此歡樂童年》等著名憶舊、紀實作品以及《我為什么要寫作》、《政治與英語》等著名論文。
書籍摘錄/
“一個一絲不茍的作家,每寫一句話就要問自己至少四個問題:我要說的是什么?用什么話來表達?用什么形象或成語使他更加明白?這個形象是否新鮮,足以產生效果?他還可能再問兩個:是否能寫得更短一些?有沒有可能避免的笨話蠢話?
不過你也不必非這么認真不可。你完全可以回避這么做,你只需在思想上門戶洞開,讓現成的短語蜂擁而入。
我坐下來寫一本書的時候,我并沒有對自己說,“我要生產一部藝術作品。”我所以寫一本書,是因為我有一個謊言要揭露,我有一個事實要引起大家的注意,我最先關心的事就是要有一個讓大家來聽我說話的機會。但是,如果這不能同時也成為一次審美的活動,我是不會寫一本書的。甚至不會寫一篇雜志長文。”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著
2019-11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本書剖析了長久以來困擾很多寫作者的重要問題。作者回顧了自己的童年及寫作歷程,以親身經歷檢視了小說家和詩人的創作活動、他們所扮演的角色、寫作到底需要怎樣的“天賦”、如何獲得這種“天賦”、作家與社會政治權力和讀者之間的關系,等等。她在書中談到了大量健在和已過世的作家,也談了很多自己在加拿大和國際文壇的寫作經驗和逸事。其文字風格輕松幽默,洞察力敏銳。本書將幫助寫作者理解文學傳統、作家身份,獲得對于創作生活更為深刻的認識。
書籍摘錄/
“小說中虛構的作家,鮮有不為任何人而寫的。更為常見的是,即便虛構的作家在虛構日記,他也會假想一個讀者。他會思考:他寫這本日記給誰看呢?給未來?給后來人?……他第一次完全明白了他所做的這件事的重大意義。我們如何與未來溝通呢?這種事本質上就是不可能的。如果未來與現在相似,那么它就與他所寫的不一致;如果未來與現在不一樣,那么他現在的困境到時將毫無意義。
寫作者常常面臨的困境是:誰會讀你寫的東西,無論現在或是將來?你希望誰來讀?溫斯頓·史密斯的第一個讀者就是他自己——將他自己不可告人的思想寫在日記上,給他帶來了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