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大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同。婚姻破裂已成為現代社會中首屈一指的社會心理問題了。經濟問題、性生活問題、子女問題、打罵虐待、家務分擔、志趣差異、“婚外情”等都是可能導致婚姻裂變的重要因素。據不完全統計,我國2020年的離婚率據前一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高達40%,其中離婚的主體主要在年輕的夫妻之中,在所有離婚人群中,年輕夫妻占總人數的45%。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般而言,婚姻裂變要經歷五個階段:糾紛、戒備、裂痕、猶豫和破裂。糾紛即矛盾的產生;戒備指各留一手,不再坦誠相待,開始提防對方;裂痕指已到了離心離德的狀態;猶豫則是離異前的思想斗爭,焦慮癥狀在猶豫期中表現得尤其明顯;破裂就意味著分道揚鑣、各奔東西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導致了現代社會離婚率越來越高?
(一)對婚姻的期望值過高。想從結婚中得到更多的東西,對結婚有更高的期待標準。也就是說,結婚前對結婚充滿期待,充滿幻想,充滿憧憬。以為結婚后,兩人的愛情會得到升華,沒想到換來的竟是一地雞毛。 隨著婚后孩子的出生,必須每天圍著柴米油鹽轉。今天吃什么菜?如果發現對方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樣會拌一下嘴。明天討論孩子吃什么奶粉,如果對方不認同自己的育兒觀,就會產生摩擦。而且,生活中這樣的摩擦越來越多,內心就會越來越疲憊,對婚姻生活越來越失望。再加上雙方都是經濟獨立的,所以不依賴對方就能活下去。 特別是在女性有能力養活自己和孩子的情況下,結婚只是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誰也不想遷就對方,所以選擇了離婚。
(二)現在女性經濟的獨立。上班族女性經濟自由,有很多機會接觸替代的伴侶。現在的女性投身勞動力市場,成為職業女性。有些女性工作比丈夫成功,收入也高,對婚姻生活失望,得不到想要的生活。她們之所以選擇更果斷地離婚,是因為她們有信心離婚后即使沒有丈夫,她們也能用錢給自己安全感。 由此,她們選擇了離婚。
(三)個人主義思想的影響。受個人主義的影響,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 舊時代,女性靠勞動掙不到收入,只能依賴男性生活,所以地位低下,男尊女卑,女性完全不談條件,談論平等。 隨著社會的發展,婦女可以獨立工作和收入。 因此,許多提倡男女平等的人不斷強調女性的獨立。 在個人主義的影響下,女性也開始追求結婚自由,在結婚不幸福、夫妻矛盾不和諧的時候,女性不想繼續勉強而選擇了離婚。
(四)婚前隨意的性行為。隨意的婚前同居削弱了對婚姻的忠誠度。 現在,戀愛自由是很多情侶確定關系后就住在一起了。 顧名思義,就是婚前試愛,事先體驗婚姻生活有積極的意義。 例如,我們可以事先了解彼此是否真的合適,然后決定是否分手,但也有其消極的一面。 婚前同居隨意, 婚前試愛的成本太低,情侶們不太珍惜這份感情。結婚后,沒有什么新鮮感,對結婚的期待和憧憬也在減少。從同居到結婚是因為未婚懷孕,必須結婚。他們的婚姻不是愛情,而是被迫選擇地決定,由此,對婚姻的忠誠度大幅下降,兩人的美好愿望,在必須決定結婚的瞬間破滅了。
如上所述,越來越多的人走上離婚這條路,離不開這四個理由。 中國的離婚率居高不下,每年都在持續上升。雖然,離婚只是去民政局辦手續就行了,但是感情的結束總是很悲傷,對雙方都有傷害。如果已經有孩子的話,離婚對孩子傷害最大,所以面對夫婦的感情矛盾時,必須三思而后行。
圖片來自網絡,若侵權將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