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得有個愿意幫忙帶娃的婆婆?
兩代人一起帶娃難免會有各種矛盾。耳邊也總是充斥著諸多對隔代育兒的擔憂和不滿。然而這一切的基礎是,你得有個愿意幫忙帶娃的婆婆。不然,你就做好準備至少兩三年不上班,沒有個人時間,全年無休地慢慢熬吧。??
當然,雖然每個家庭各有其相處模式,但是在中國,真心疼愛子女孫兒,愿意付出一切,只是因為觀念不一樣而產(chǎn)生分歧的婆婆還是占絕大多數(shù)。?
沒錯,晚奶奶正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員。?
兩代人的育兒矛盾及原因?
1、溺愛?
俗話說“隔代親”,人一旦上了年紀,心態(tài)就會寬容平和許多。這一輩的老人多是在那個特殊年代出生的,年輕時都吃過苦,甚至子女也跟自己吃了苦。于是,出于彌補的心態(tài),恨不得把什么都給孫子。這樣就造成了溺愛,比如,總擔心娃吃不飽,追著屁股后面喂;總擔心娃凍著,裹成個棉花球;怕娃累著,不讓走不讓爬成天抱著玩等等。??
老人的愛與父母的愛是有本質(zhì)區(qū)別的。老人重視眼前,只要娃高興,想怎么樣都行;?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父母更重視將來,所以要制定規(guī)則,嚴格要求孩子。?
2、觀念陳舊?
社會日新月異,育兒知識也改更新?lián)Q代了。比如嬰兒裹“蠟燭包”就已經(jīng)是被證明對腿部發(fā)育有害的。但老人思維模式已固定,喜歡依據(jù)當年的經(jīng)驗,還相當固執(zhí):?
想當年她爸爸就是這樣養(yǎng)大的!?
你們又沒養(yǎng)過娃,懂什么??
因此,跟老人溝通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是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作為負責任的家長,一定要有技巧的說服老人。可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有些問題是必須堅定立場的
這類事情會對寶寶成長產(chǎn)生危害,而且這種傷害是不可逆的。?
比如前面說過的裹蠟燭包,以及過早把尿、過早吃鹽等。??
這類事情一定要堅定立場,反復強調(diào),必要時請出外援。
我是堅決反對過早把尿的,寶寶一歲以后能表達自己的觀點再進行如廁訓練就可以了。過早把尿會影響脊椎發(fā)育,容易造成脫肛(長大后容易得痔瘡),會造成寶寶逆反心理。因此我在孕期就開始做工作,給晚奶奶看科普的文章,告訴她把尿的危害。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先生的態(tài)度,兩口子一定要結(jié)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一個人孤掌難鳴。相信當過媽的人都懂得的。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晚晚現(xiàn)在快10個月了也沒有把過尿。要知道在晚奶奶家在縣城,這樣的環(huán)境下沒被周圍的七大姑八大姨影響,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關于過早吃鹽,育兒書上說一歲以下不要添加鹽,晚奶奶嗤之以鼻,認為那是瞎說,“小孩要吃鹽才有勁”是她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我們爭論無數(shù)次,誰也說服不了誰。因為我堅持,奶奶雖然不認同倒也沒有強制添加。而隨著寶寶月齡增大,在這個問題上也慢慢的不用那么嚴防死守了。??
有些問題盡量爭取
用尿布還是紙尿褲,這是個問題。當然,奶奶是尿布黨,我是紙尿褲黨。客觀分析兩者的優(yōu)劣:尿布經(jīng)濟實惠透氣好但換洗麻煩,紙尿褲方便透氣性略差而且相對而言貴。我當然希望用紙尿褲,用完就甩多方便。最關鍵的是,晚上不用頻繁起來換尿布,大人輕松也不耽誤寶寶睡眠。但奶奶喜歡用尿布也行(別叫我洗就行,我是懶鬼)。也許是嫌麻煩,總之晚晚沒用過幾次尿布。前幾天晚奶奶還在吐槽,早知道就不剪那么多尿布了,浪費好幾塊新床單→_→?
又比如爬行,奶奶總擔心地上冷,不讓寶寶爬。這個時候還是要多爭取,告訴老人爬行的好處——鍛煉全身肌肉活動的力量、四肢的協(xié)調(diào)能力等等。而且寶寶爬行運動量比較大,消耗多,這樣有助于孩子吃得多、睡得好、長個子。?
如果奶奶還是想抱著玩那就抱唄,一天少爬一兩個小時也不會造成多么大的影響。等奶奶忙去了再爬也行,最最重要的,家和萬事興嘛。??
有些問題可以隨她去的
比如寶寶的穿著打扮。只要回老家,奶奶想給晚晚穿啥就穿啥,我基本上不發(fā)表意見。?
來感受一下
左邊是在自己家,右邊是剛回老家不到十分鐘。完全不在一個畫風嘛。
我一般給穿連體衣,順便說一句,嬰兒連體衣真是育嬰史上最偉大的發(fā)明之一,穿脫炒雞方便呀!奶奶愛給晚晚穿自己做的棉衣,真材實料,用自己的手一寸一寸的摩挲出來,溫暖放心。??
這樣的衣服誰能說不美?雖然我總調(diào)侃一回老家晚晚就變成了奶奶的小酸菜,但這份濃濃的愛是什么國際大牌也取代不了的。
當然客觀的說,是不咋符合我的審美。那也不要緊,無非少曬幾次娃嘛。我還可以把照片收集起來,等寶寶大了再嘲笑她呀!(像我這么吭娃的媽也真是夠了)??
有些嘮叨要無視
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婆婆是回奶神器。仔細想想好像還挺對→_→?
在我們家,晚晚出了任何狀況,奶奶最后都能總結(jié)到奶水上來。?
不好好睡覺——奶水不夠吧?娃娃餓得睡不著哦!?
沒長胖——肯定是奶水沒營養(yǎng)了!?
甚至在寶寶吃奶的時候質(zhì)疑:咋沒聽見咕咕咚咚的吞咽聲?奶水不夠吧??
這些話聽得多了,我一度對自己真產(chǎn)生了懷疑,準備斷奶換奶粉的。幸好最后堅持住了——話說母乳媽媽的生存環(huán)境真是艱辛啊!
這就是所謂的好心辦壞事吧,出發(fā)點是好的,但無形中給人帶來巨大的壓力。這種情況我們要用知識武裝自己,知道什么是對的,內(nèi)心強大起來。嘮叨什么的,聽聽就算了吧。??
感恩與包容
我們要明確的一點是,養(yǎng)育孩子是每個父母的責任,并不是爺爺奶奶的義務。奶奶們放棄自己清閑的生活,有的甚至離鄉(xiāng)背井離開老伴,為的就是幫我們分擔一部分理應我們自己承擔的責任。對此,我們應該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大家目的一致——都是想培養(yǎng)好寶寶,因此應該相互體諒,求同存異。?
都是為了愛,有什么好爭的呢??
轉(zhuǎn)載請簡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