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目前在中國越來越普遍,大約每4個成年人里就有1個患有高血壓,平均下來相當于每家每戶都有高血壓病人。
一旦患上高血壓,也就意味著漫長的服藥歷程正式開始。
然而“是藥三分毒”的概念深入人心,對于很可能需要終身服用的降壓藥,大家都擔憂會損傷身體縮短壽命。
于是,“天天吃降壓藥,也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成為了他們的口頭禪。
那么長期服用降壓藥,壽命真的會縮短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降壓藥給身體帶來的利弊。
顧名思義,服用降壓藥的主要目的就是將血壓降低到一個平穩的數值,從而降低血壓波動給身體其他靶器官帶來的傷害。
要知道,不受控制的血壓對身體的損害是十分恐怖的。
比如腦出血、腦梗死、心肌梗死、心絞痛、心衰、腎衰、主動脈夾層等等,這些非死即殘的病,基本都和血壓波動有關。
據統計,心腦血管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 40%以上,高血壓就是首位危險因素。其中50%的心肌梗死與高血壓相關,40%-50%的心力衰竭源于高血壓。
所以,控制血壓的平穩就是在降低心腦腎等靶器官危害的風險。
除了控制血壓,部分降壓藥還能緩解心絞痛、治療心衰、改善左室重構及功能等,在多種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中也都發揮著極大作用。
當然降壓藥也會給身體帶來壞處,畢竟任何藥物都有或多或少的副作用,它也不例外。
目前臨床使用的降壓藥有6類,分別為α受體阻斷劑、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
每種降壓藥的降壓機理不同,副作用也不一樣。
α受體阻斷劑:
可能會引起心率增快,個別患者因此誘發心絞痛、體位性低血壓;代表藥物特拉唑嗪、多沙唑嗪等。
鈣通道阻滯劑(地平類) :
心動過速或心悸、頭痛、水腫、牙齦增生;代表藥物硝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尼群地平等。
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沙坦類):
血鉀升高,有增加高鉀血癥的風險;代表藥物纈沙坦、氯沙坦、坎地沙坦、厄貝沙坦等。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普利類):
干咳、水腫、血管性低血壓、高鉀血癥;代表藥物依那普利、卡托普利、貝那普利等。
β受體阻滯劑(洛爾類):
心動過緩、支氣管痙攣、血糖異常;代表藥物美托洛爾(倍他樂克)、阿替洛爾、比索洛爾等。
利尿劑:
易發生水電解質紊亂、尿酸代謝異常、影響血脂和血糖;代表藥物氫氯噻嗪、呋塞米、氨苯蝶啶、螺內酯等。
細數了這么多降壓藥的副作用,是不是難免心生恐懼:
其實并不會。
因為降壓藥的副作用并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首先,目前臨床上常使用的降壓藥都是經過臨床試驗才批準上市的,安全性有保障。
其次,藥物副作用始終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并非所有人吃降壓藥都會面臨副作用。
更為重要的是,醫生對每一種可能出現的副作用都有明確認知,并且都有相對應的成熟處理方式。
因此,降壓藥帶來的副作用絕大部分都在人體可接受范圍內,而且基本都是可控可逆可恢復的。
如果為了避免副作用而停止服用降壓藥,那可真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說到這里,上面的問題也就有了答案:真正影響壽命的并非降壓藥的副作用,而是面對降壓藥的態度。
國際權威高血壓期刊《Hypertension》上的研究顯示:
相比服藥依從性較好的患者,服藥依從性差的患者的急性心梗、缺血性心臟病、腦出血、腦梗、卒中發生風險,分別增加到了1.42、1.37、1.9、1.39、1.4倍。另外,服藥依從性差的患者,全因死亡風險也增加了75%。
患者服藥依從性差,已經成為了導致高血壓危象的重要原因,嚴重影響著患者的壽命。
也就是說,真正縮短壽命的是不按醫囑服藥!
所以得了高血壓,一定老老實實配合醫生的降壓治療,該吃藥就吃藥,而且注意觀察,一旦出現有相關副作用,就及時告知醫生,按醫囑來調整藥物或停藥。
當然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高血壓患者長壽的關鍵,需要與正確服藥搭配使用。
如此雙管齊下,定能穩定血壓,提高生活質量。
至于長期吃降壓藥能活多久,這就要看能堅持多久的規范治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