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這一大經典名著,深受人們的喜愛,而這本小說也是根據真實的歷史改編而成的。在東漢末年,朝廷政治黑暗,土地兼并嚴重,導致漢朝動蕩不安,人民沒法安居樂業。這時張角號召百姓們自發性地組成了''黃巾軍'',用來對抗漢朝的統治。
而與此同時,全國各地開始響應起義,各地的群雄都紛紛崛起,想要趁亂分得天下。而其中最著名的豪強就屬袁紹、曹操、公孫瓚、孫策和劉備等人,而混亂初期,公孫瓚等人的實力都是非常強的。
公孫瓚為漢末的一個武將,由于相貌英俊,為人圓滑聰慧,所以就被當地的太守看中,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而公孫瓚也不負眾望,在邊塞駐守之時,連連立功,成功平定了邊塞少數民族造反。之后他一路加官進爵,還曾在漢獻帝的指揮下,大破黃巾軍。
雖然當時的公孫瓚隸屬于漢朝,但是最后由于漢獻帝看中劉虞,連連提攜劉虞。而劉虞又居功自傲,害怕公孫瓚搶他的功勞,于是處處針對公孫瓚,這使得公孫瓚在軍中總是遭到排擠。于是公孫瓚忍無可忍,就殺害了劉虞。
劉虞是漢朝皇室,公孫瓚殺害劉虞之后,就正式與漢朝脫離關系。雖然公孫瓚的起點非常高,但是他卻因為自己沒有劉備那種心胸而最終失敗。在公元198年,袁紹大軍攻破公孫瓚的防御,成功地把公孫瓚逼上了絕路。公元199年,在困境中堅持了幾個月的他知道自己已無回天之力,于是就放火自殺了。
雖然公孫瓚最后沒有好下場,但是他的戰術上的謀略和高強的武藝還是不能夠被磨滅的。而在公孫瓚的麾下,曾經有三名大將,他們曾攻克大大小小的城池,也是三位非常有名的人物。而他們其中兩人歸順了曹操和劉備,另一個卻在戰爭中寧死不屈。
嚴綱
說起嚴綱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但是說起''白馬從義軍'',相信很多人會知道,因為蜀漢著名將領趙云就是白馬從義軍中的一員,而嚴綱恰恰也是這支軍隊中的一員。嚴綱一直都受到公孫瓚的重視,他把嚴綱封為自己手下最大的將領,而嚴綱也確實實力強大,不過在一次戰爭中,嚴綱卻戰死了。
公元192年,公孫瓚與袁紹在河北地區發生了戰爭。這次戰爭本來公孫瓚擺了一個方形陣形,胸有成竹,但是卻被袁紹手下大將以弓箭破之,隨大敗。而這場戰役中,主場的將領嚴綱也因為失敗被袁紹俘虜。袁紹是非常看中嚴綱的,想要把他收入麾下,可是嚴綱寧死不從,最后被袁紹處死。
趙云
趙云雖在公孫瓚手下,但是卻并不被他重視,而且還曾一度地冷落他。正好當時劉備因為起義無處可投靠,于是便投奔了自己的同門師兄的公孫瓚,在公孫瓚的軍中,他見到了不被重用的趙云,于是就與趙云結為兄弟,兩人親密無間。
公孫瓚死后,劉備軍事勢力減弱,隨之又被曹操打敗,他準備去投靠袁紹。在路上,他遇到了趙云,于是二人徹夜長談,趙云決定追隨劉邦。但是袁紹的軍中實在不是一個好去處,于是二人商定,決定去荊州一起投奔劉表。
田豫
田豫算是公孫瓚手下較為年輕的將領了,劉備剛投靠公孫瓚時,他還年輕。早期田豫因為家中母親生病而請假回家過幾年,最后又被公孫瓚接回,任命為大將軍。公孫瓚手下的一個將領因為叛變,聯合了袁紹的軍隊一起來攻打公孫瓚,本來這次危機很大,城中的將士們都不抱希望了,結果田豫卻用自己的智慧一一化解了。
公孫瓚失敗之后,田豫分析天下局勢,認為曹操有統領天下的才能,呼吁自己的朋友們和他都趕緊投奔曹操,不然以后必會被曹操鏟除。曹操是個惜才之人,見田豫才能出眾,于是便把他收入麾下。自此田豫便一直幫助曹操,幫他四處征戰,也受到了曹操的重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