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愛沒有那么容易,每個人有他的手機”。
現代生活,手機里藏著人的一切秘密。
于是我們設計各種繁復的密碼,將這個小小的立方體變成不愿被人打開的空間。
只是,既然選擇了把自己的生活上鎖,同理,就不要輕易試探別人的禁地。
生活不阻攔勇于挑戰(zhàn)的人,“探索者”卻往往會掃興而歸。
因為,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拿來測試。
有些傷害感情的忠誠度測試,看完今天的文章,再考慮要不要嘗試。
1
一部手機
藏著無數不為人知的秘密
兩年前,一段父親和女兒關于初夜的經典對話風靡一時:
這段對話出自《完美陌生人》——看過這部電影的人把它定義為:“即將走入婚姻的人不要看,情侶不要看”的愛情恐怖片。
影片主要講了七個朋友(三對夫妻+一個單身男人)聚會時,玩的一場手機大冒險。
三對夫妻中,有剛結婚不久濃情蜜意的戀人——柯西莫夫婦;
有為了孩子和老人問題頻起爭端,正值“七年之癢”的律師夫婦——萊勒夫婦;
也有結婚多年,孩子已成年的老夫老妻——艾娃夫婦。
剩下一個,是害怕暴露自己是同性戀的佩普。
本應帶伴侶一同來聚餐的他,把伴侶的名字謊報成女孩,以“她”生病為由搪塞了過去。
飯桌上,從事心理學的艾娃提議大家玩?zhèn)€游戲:接下來每個人手機收到的一切信息,都要公開。
為了顯示自己對伴侶的絕對忠誠,即使心虛,所有人還是同意了參與游戲。
緊張的氣氛從柯西莫手機鈴聲響起的那一刻開始蔓延。是一條短信。
接著,同樣的號碼電話打了過來,接起來卻沒人回應。
原來,這只是進廚房端菜的朋友一時興起開的一個玩笑。
玩笑過后,大家接著談天說地,表面淡定內心卻早就暗流涌動。
最先按捺不住的是萊勒。
因為每天晚上10點,他的“一個女性朋友”都會給他發(fā)一張自拍。
害怕事情敗露,他請求唯一一個伴侶沒到場的男人——佩普和他交換手機,來掩蓋自己的外遇。
很快,十點鐘的短信來了。
每個人都以為是佩普背著女朋友找了人。但他畢竟還沒結婚,大家開著玩笑也就放過了他。
這時,佩普真正伴侶的短信發(fā)了過來。
萊勒拿著手機,變著法子向老婆解釋對方的身份。
緊接著,對方又在萊勒發(fā)誓自己不喜歡男人時,發(fā)來一條短信:
隨著電話和短信越來越多,所有人的秘密都開始浮出水面。
艾娃反對女兒交男朋友,丈夫不贊同她的教育方式,偷偷把避孕套放進了女兒包里。
柯西莫先是送別的女人戒指和耳環(huán)被發(fā)現。
隨后一個電話,徹底打碎了他和老婆的關系。
他劈腿的其中一個女人,懷孕了。
剛剛被“老公是同性戀”的事實砸暈的萊勒老婆也不清白,接到了在社交軟件上認識的男人的短信。
婚外情、同性戀、婆媳關系、個人的奇特癖好……成年人婚姻里的一地雞毛,迷了所有人的心,友情愛情親情也在互相撕扯中分崩離析。
人與人關系的脆弱,在寥寥幾條消息里,無所遁形。
就像艾娃的丈夫一開始拒絕玩游戲說的話:
2
永遠匱乏的安全感
親密關系命懸一線
電影揭示的真相很殘酷:人與人之前的親密關系,似乎一擊即碎。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1996年,心理學家 Arthur Aron 設計了一個著名的人際關系親密實驗。
他為隨機配對的異性設置了36組問答,這些問題從最外在的問題開始,逐漸往深處延展。
從“你想出名嗎,你想怎樣出名?”,到談論對方:“輪流說出對方的五個優(yōu)點”,進而向對方分享自己的一次尷尬經歷,再到主動向對方表達隱約的愛意。
最后一個階段的問題已經深入到家庭觀、生死觀:“你家族里誰的死會讓你輾轉難眠?”
問題結束后是長達四分鐘的對視。
問題的層層升級既是卸下心防,展示真我的過程,也是逐步接納對方的過程。
實驗結束后,很多參與者坦言,自己對對方有了一種特殊的情愫。
6個月后,一對參與者甚至結婚了。
這個實驗表明一個道理:彼此坦誠,能讓人找到彼此的共振軌道。
出軌的人,以謊圓謊,已經沒辦法做到坦誠,這種潛移默化的變化,才會給伴侶不確定的感覺。
而正常交往的情侶,以坦誠為根基逐步建構起信任大廈,在相互的信任之中不斷累計安全感,就能掃除兩性關系中的不確定性。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 Maslow 曾將“安全感”定義為:“一種從恐懼和焦慮中解脫出來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覺,特別是關于滿足一個人現在和將來各種需要的感覺。”
從本質上來講,安全感包括以下內容:
確定感——肯定存在,不會變化的;
安全感——你覺得放心,不會因此感覺害怕、焦慮;
控制感——可以掌控操縱。
“安全感是人的第一愿望”,但生活往往事與愿違。
研究表明,戀愛狀態(tài)中的男女在心理上具有排他性、波動性和沖動性,自控力和理智往往處于最低水平。
換言之,看到你手機里有一點關于可疑異性的蛛絲馬跡,她/他都會抓狂;
你多瞧了一眼身邊的異性,你的伴侶可能會歇斯底里。
這一切都是源于安全感面臨被掠奪時,自然而然的應激反應。
電影里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幕:面對新婚丈夫柯西莫的背叛,妻子一開始保持絕對信任,主動為丈夫辯護;
后來發(fā)覺真相的她,在廁所里大哭一陣后,一個人默默收拾好妝容,挽起長發(fā),摘下戒指,瀟灑地從眾人面前離去。
謊言一旦被刺破,安全和信賴的大廈瞬間傾塌,再無重建的可能。
3
安全感的建立
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
有些東西,當你開始測試它的真?zhèn)螘r,你早就失去了對它的信任。
沒有哪一個測試,能保證你的愛情。
想用心經營感情的人,除了起碼的彼此忠誠,還需要學會這幾點:
1. 陪伴讓華而不實的情話失色
臺灣大學社科研究所的報告,把時間看作對家庭的一種“投資”,探討家庭時間投入和婚姻品質之間的關系。
最后發(fā)現,家庭時間投入是影響婚姻品質的重要因子。缺乏配偶的陪伴,人會產生負面的婚姻感受。
走入婚姻家庭中的夫婦,給予對方高質量陪伴十分重要。
香港影星劉青云和郭藹明這對模范夫妻結婚近20年,依然甜蜜。
無論劉青云拿了多少個影帝,回到家里就只有一個身份——郭藹明的老公。
經常被網友拍到和老婆一起買菜逛街吃飯。
在34屆金像獎影帝頒獎現場,一向不善言辭的劉青云對太太深情告白:
“每當我駕駛著太空船飛到宇宙不知道哪里的時候,你總是有辦法讓我安全回到地球。”
外人眼里他是電影里叱咤風云的千面人,在妻子眼里,他始終是那個肯為她煮粥做菜的親密愛人。
2. 保持精神上的獨立,注重自我實現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 Esther Perel 表示,貪婪是持久欲望的敵人。
夫妻之間相互給對方一定的空間,讓他(她)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有助于產生“距離美” ,也更容易發(fā)現對方的“閃光點”。
“愛是一場博弈,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方不分伯仲、勢均力敵,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息。因為過強的對手讓人疲憊,太弱的對手讓人厭倦。”
3. 注意溝通,適當包容
“愛情就是一個套餐,你接受一個人的優(yōu)點,就要連他的缺點一起接受。”
《完美陌生人》中的羅科,面對早已經千瘡百孔的婚姻,瞞著身為心理醫(yī)生的妻子尋求他人的心理幫助。
他對妻子艾娃說:“也許只是浪費時間,我什么方法都想試一下,就算以后分手,也可以說我們盡力了”。
爭吵和分手,都是感情中的常態(tài),但懂得解決問題、追求幸福的狀態(tài),才不至于走到窮途末路。
日本著名演員夫婦三浦友和與妻子連續(xù)七年位列日本“理想名人夫婦”榜首。
三浦友和卻在自傳里說,自己曾和妻子吵架吵到“連狗狗都不愛搭理”。
“雖然30余年來,并非每天都很快樂,也有很多難過的時刻,不過,當夫婦兩人一同回顧時,都確信對方是幸福的。”
愛情里,每個人都在做加法。加上任性,加上荒唐,加上濃情蜜意,多愛一分就多一份到天荒地老的決心。
可婚姻卻需要各自做減法。在柴米油鹽中減去輕狂,鑿去硌人的棱角,把甜到發(fā)膩的愛劃歸到平淡生活里細水長流。
這部電影沒那么恐怖,它只是想告訴你,毀掉愛情的,從來不是手機或者手機里隱藏的那些秘密,而是不再真誠的兩顆心,還有難以重建的安全感。
參考文獻:
[1]張穎.安全感的缺乏----《榆樹下的欲望》中愛碧和伊本的愛情悲劇解析[N].新鄉(xiāng)學院學報.2014,31(7):26-28.
[2]Jung C.G.The Archetype and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M].New York: Bollingen Foundation.Inc,1959.
[3]Maslow H. Abraham.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M].New York:Harper and Row Publishers,Inc,2007.
[4]楊雅婷.”家庭、工作”真的兩頭燒嗎?─家庭時間投資與婚姻品質之探討[D].臺灣大學社會研究所學位論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