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50字
閱讀約需2分鐘
有人問一歲以內嬰兒輔食要不要加鹽,并拿給我一篇文章,我看了兩段就想吐槽了。再次強調嬰幼兒輔食應保持食物原味,不需要額外加糖、鹽及各種調味品。中國營養學會和世界衛生組織都建議輔食中不加鹽。
我們一般都建議大家要合理控制鹽和糖的糖的攝入,這個相信大家都理解,其實很多傳統的嬰兒食品現在都已經做得不加任何糖和鹽了,但是換一個角度,有些人會考慮要不要加一些香料之類。
如果寶寶能夠和其他人一起吃食物的時候,為了家人省心一些,可以選擇一些相對安全的調味品,食物里有一些肉桂、大蒜、姜、香菜、孜然這些都沒有什么問題(但也不是很重的口味),辣椒、花椒的話最好少一點加。
常見的食物其實本身都有它各自的味道,可以憑經驗讓寶寶去嘗試它們,但也要注意按照一般警惕過敏的安全程序,該等三四天的時候還是要等的,其實有一些味道可能已經由母乳影響給寶寶了。
還要提醒的是現在有一些地方宣傳用喜馬拉雅鹽,但其實那個也沒有什么特殊的功能,千萬不要相信。
詳細文章:粉紅色的喜馬拉雅鹽有什么功效?
嬰兒和兒童在日常飲食中都只需要非常少的鹽,很多食物在不知覺的情況下就會讓寶寶攝入鹽,比如說一些零食、面包、餅干等等。
一般來說:
1歲之內的孩子,每天應當少于一克鹽;
1到3歲每天兩克鹽;
4到6歲每天三克鹽;
7到10歲每天5克鹽元以內;
11歲以上每天6克鹽左右;
而且母乳喂養如果剛開始加輔食的話,也不要加任何鹽,因為寶寶的腎臟其實是難以應付這些食物的。
另外要注意一下市售輔食的鈉的含量,仔細看一下背后的營養成分表,一般差不多六克鹽大概約等于2.4克鈉,如果要是以一般的食物來看的話,大概一百克超過600毫克鈉的話,就算是比較高鹽的食物了。
少吃各種薯片餅干等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可以選擇各種生的蔬菜棒、蔬菜條、切碎的水果等當作零食。
還有一些人可能喜歡用高湯做面條,其實高湯里邊含有一些比較豐富的風味物質,的確會讓口味好一些,如果寶寶實在不愛吃東西的時候是可以嘗試的。
如果沒有特別理由還是不推薦,因為確實湯里邊沒有什么營養,都是鹽分、嘌呤等水溶性成分,以及被蛋白質包裹的小脂肪液滴,一般不建議給寶寶大量喝這種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