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早上看到天氣晴好,非常高興,今天是我們這次的重頭戲——綿山游。
綿山屬于太岳山脈。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后母的迫害,流亡國外長達十幾年之久。其間,大夫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在最困難的時候“割股奉君”。后來,重耳返國執掌大位,并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可就在他重賞功臣的時候卻唯獨忘了介子推,而介子推又不愿與那些邀功爭賞之人同朝為伍,便攜老母隱居到綿山之中。晉文公聽說后羞愧萬分,親自來到綿山尋賢,未果。無奈之中下令放火燒山,本想把他逼出來,沒想到介子推母子相擁、竟然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文公痛哭流涕、追悔莫及,為了悼念介子推,下詔改綿山為“介山”,并在介子推的忌日“禁煙寒食”(不生火做飯、只吃干糧),這便是“寒食節”的由來。后世在這里建縣的時候取名“介休”,據說也是“介子推休于此”的意思。
綿山有如此深厚的歷史淵源,加上美麗的自然風景,現在已經是山西的5A級景區。前年來山西的時候由于功課沒有作好,去了王家大院,卻把近在咫尺的綿山錯過了。所以也就成了這次行程的重點。
依舊是在酒店對面的公交車站坐到綿山的公交,3元一人,很是便宜。8點鐘準時開車,綿山距離介休市內很近,也就半個小時就到了。
景區大門修的很是壯闊,高高的臺階上立著兩座雕塑,前面的金光閃閃,似馬似龍,四蹄飛揚好像要騰空而起。后面是披著大的斗篷的介子推雕像,雕像的姿態很是瀟灑。
【摘自秋日融融的博客】
景區門票每人110元,另有景區觀光車費用50元。
進的大門就上了景區的觀光車,車子沒一會就爬上了山間,在大山腰間的一條公路上隨山勢盤來繞去。公路的下邊是深深的懸崖,公路的上面絕壁高聳,晨霧繚繞,金碧輝煌的殿輿、飛檐翹角的亭榭隨車子的峰回路轉,一會已近在眼前,一會又飛轉到身后,這第一感覺真的很好,真似進入了一幅仙山瓊閣的畫卷。
按照我們做好的功課,我們到最后一個景點——水濤溝下車。然后由遠及近慢慢游來。
水濤溝是綿山深處的一條峽谷,峽谷內有一清冽的水量豐沛的溪水,這溪水隨著山勢奔流迂回,形成了無數的形態各異的瀑布,瀑布的水流猛烈的沖擊山石,使這峽谷中澗水濤聲不斷而有了“水濤溝”這一好聽的名字。時正值秋意濃烈,峽谷內的層林盡染,五彩繽紛,配上音樂般的流水聲,踩著多彩的落葉,真真醉在了這大自然的美景中。
綿山因介子推的關系,歷代文人墨客常來此駐足,所以,沿途還有眾多文人雅士的摩崖石刻點綴其間。馮夢龍在《東周列國志》中的“只見峰巒疊疊,草樹萋萋;流水潺潺,行云片片;林鳥群噪,山谷應聲”既是對這里的描述。
水濤溝長約三公里,走到盡頭是一條掛在高山之上飛流直下的瀑布,據說該瀑布高達88米,很是壯觀,這也水濤溝的水源。
下面就是我們一路的風景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